從「賣火柴的小男孩」到宜家創始人,揭秘「家居帝國」三大哲學

2020-12-23 天下網商

摘要:宜家的「家居帝國」是怎樣建成的?沒有誰比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更適合講述背後的故事。

宜家創始人坎普拉德

文/ 天下網商記者 劉卓然

你可能不知道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是誰,但一定聽說過宜家(IKEA)。

瑞典國旗黃藍兩色的巨大LOGO,琳琅滿目的家具產品,還有價格實惠的熱狗和冰淇淋……這個來自北歐的家具零售品牌如今已遍布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55家集團商場,2017財年零售總額達到341億歐元(約合2676億人民幣)。

這個巨大的「家居帝國」便是由英格瓦·坎普拉德親手創立。2018年1月27日,坎普拉德逝世,享年91歲。他留給世界的遺產不止是宜家,還有在激變的時代裡不斷擁抱變化的領導藝術。

宜家官網發布的訃告

在瑞典著名記者伯迪·託爾卡為其撰寫的傳記《宜家故事》中,坎普拉德講述了自己70餘年沉浮商業的故事。當年那位17歲開始創業的瑞典小鎮青年,從未想過在自己手中會誕生一個經久不衰的家居傳奇。 

託爾卡在1976年創辦了瑞典最大的商業報紙《瑞典工商業報》。1997年的一天,他接到坎普拉德的電話,邀請他寫一本宜家的書,並承諾會毫無保留地講述一切。作為一名商業記者,託爾卡很難拒絕這個邀約。此後,他對坎普拉德本人及其家屬、員工、朋友,甚至「敵人」進行了近百次採訪,查閱坎普拉德保存的演講、私人信件及筆記等珍貴資料,寫出了這本商業經典。

在很多宜家商場,這本傳記也有銷售。我們從中摘錄和整理出濃縮版的「宜家故事」。

從「賣火柴的小男孩」到宜家創始人 

1926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在一個農場主家庭,從小就展露出經商天賦。

年幼時就展露出經商天賦的坎普拉德

不到5歲時,坎普拉德曾央求姑媽從斯德哥爾摩的批發市場以88歐爾的價格訂購100盒火柴,再以3歐爾或5歐爾每盒的零售價轉手賣掉,賺取差價。這段「賣火柴」的成功經驗,讓坎普拉德早早體會到賺錢的快樂,也讓他立下了經商的志向。

1943年春天,剛滿17歲的坎普拉德就創立了IKEA(宜家)。其中,字母I代表英格瓦·坎普拉德的名字(Ingvar),K代表姓氏坎普拉德(Kamprad),字母E代表他成長的農場艾爾姆塔裡德(Elmtaryd),字母A代表他生活的村莊阿根納瑞德(Agunnaryd)。 

創辦公司之後,坎普拉德前往哥德堡就讀高等商貿學校。從那時起,坎普拉德開始明白,出色的商人必須能夠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用最簡單的方式和最便宜的價格把商品從工廠送到客戶手中。

宜家的第一筆大買賣是經銷自來水鋼筆。每次坎普拉德都會以低價進口500支,然後乘火車在瑞典南部到處銷售,還登了不少廣告通過郵購渠道銷售。和今天浙江義烏等地的小商人類似,他還經銷過尼龍襪、皮夾、相框等小商品。

1948年,坎普拉德頭一次登廣告賣家具,他當時居住在莫科恩湖附近,周圍有很多小家具製造商。他發現要記下所有商品的郵寄編號太費工夫,於是乾脆給家具取了名字,比如沒有扶手的椅子就叫「拉特」(Lut)。給每件家具取名字,也就此成了宜家的傳統。

年輕時的坎普拉德與宜家家具

眼看投石問路的幾件家具銷量不錯,坎普拉德開始印刷一本叫做《宜家通訊》的商品目錄郵寄給客戶。客戶只需要寄回填好的郵購訂單,工廠便會按訂單配送。坎普拉德坦言,他是誤打誤撞闖進了家具這個行業。

用低價撬開市場,卻遭到業內圍剿

三年後,宜家的家具郵購業務進入了迷茫期。整體的郵購市場競爭白熱化,前一季度,宜家剛以23克朗價格出售一款熨衣板,友商便馬上降到22.5克朗,宜家只好降到22克朗。這種你追我趕的「降價比賽」停都停不下來。 

沒有底線的價格戰甚至影響到家具的質量,顧客的投訴也越來越越多,整個郵購行業在「低價劣質」的怪圈裡越陷越深。坎普拉德還認為,郵購行業的本質問題在於,顧客無法親手觸摸到真實的商品,只能信賴廣告和商品描述,消費者權益也很難得到保障。

思來想去,他決定採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在實體門店長期陳列並銷售宜家家具,讓顧客親眼看見、親手觸摸,直觀對比不同價位和質量的商品。為此,坎普拉德花了1.3萬克朗,買下正好歇業的一個破敗家具商場。這在當時算是大手筆,而今天再想買下一整棟百貨大樓至少也得花20億克朗。 

之後,顧客可以在寬敞明亮的展廳自由走動,親手觸摸喜歡的家居用品,遇到滿意的商品,就可以隨手填寫《商品目錄》,郵寄後訂單會由工廠處理和發貨。

主打高性價比的宜家,迅速搭上了瑞典社會飛速發展的順風車。當時,瑞典城市化進程加快,政府在推進城市住房發展計劃,職業女性數量也大幅增長,湧向城市的瑞典鄉村青年急需宜家這樣實惠的家具填滿他們的新住所。 

不料,坎普拉德的低價政策卻引起眾怒,整個家具行業開始像群狼一般圍宰宜家這頭小羊。一時之間,許多供應商拒絕供貨,甚至連商品交易會也出面阻止宜家參展。只有幾家忠誠的供應商繼續向宜家供貨,但不敢在白天送貨,要到晚上才能把車開進來,搞得像禁酒令時期非法運酒一樣,但他們只是在運沙發而已。 

坎普拉德沒有輕易妥協,他想盡辦法突出重圍。他一邊善待供應商,要求宜家一般在十天內結款,而其他公司結款往往拖上三四個月。另一邊,由於無法以宜家名義出席展會,他就通過宜家的子公司或有參展資格的供應商參加展會。 

「砍掉一個頭,另一個馬上會長出來。」同行將靈活的宜家視作恐怖的七頭怪獸。「惡性競爭是沒有用的。」坎普拉德事後對當年的圍攻付之一笑。 

「企業要把每次危機當成契機處理。當別人不允許我們售賣同樣的家具時,我們就被迫走上自主設計的道路,成了自主設計品牌。為了克服供應難題,反而為宜家打開了通向全新領域的大門。這個新機遇便是歐洲,更準確地說,是在波蘭。」 

20世紀50年代後期,家具行業對宜家的供貨禁令已是明刀明槍。當時,宜家對木質座椅需求量極大,供貨缺口劇烈增長。據統計,1961年宜家要滿足訂單上的4萬把木質座椅已經很發愁了,其中半數根本無法在國內採購到,急需在海外拓展供應商渠道。 

於是,坎普拉德做出了或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項商業決策:前往波蘭。1961年恰逢冷戰,坎普拉德和他的父親,以及新上任的宜家家具供應鏈負責人朗納·斯泰特一行三人坐飛機抵達波蘭首都華沙。

早已退休的朗納·斯泰特回憶道,當時波蘭更重視產品數量而非質量,落後的基礎設施也是巨大的障礙,從華沙打一個電話要花一整天時間,老百姓連普通的報紙都沒有。但好在波蘭的橡樹木材資源豐富,「生產同樣的產品,當時波蘭的價格連瑞典的一半都不到。」就這樣,第一次波蘭行,宜家籤下了首份訂單。

從1961年到1998年,宜家同波蘭的貿易往來從區區6.9萬克朗的一筆木質座椅訂單,迅速擴大到數十億克朗的淨出口體量。此外,宜家還在波蘭參與了鋸木廠等其他各項投資,並成功建立了實體商場。

在波蘭人的幫助下,坎普拉德在價格戰中一路領先,而這是瑞典國內任何家具廠商永遠也無法企及的。極其諷刺的是,來自家鄉阿爾霍姆特的種種抵制和打擊,反而促使這位青年才俊變得更加強大。 

1973年,瑞士蘇黎世附近的斯普雷頓巴赫開出宜家商場,這是宜家首次走出北歐市場,標誌著宜家進入全球化新時代。1985年,首家美國宜家在費城開幕。1998年,宜家第137家門店在上海開業,這也是中國內地的首家宜家商場。

縱觀宜家的發展史,這個家具巨頭身上起碼有三個鮮明的特點:定價策略、堅持創新、絕不上市。

對宜家來說,一條非常重要的經營原則是做到與其他商家拉開「實質價格差異」。商品的價格必須讓普通人一眼就能發現差異,立馬感受到宜家的低價位。坎普拉德認為,需要一個他稱之為「心動價格」的新產品,為此他「不務正業」地在店裡賣起了5克朗超低價的熱狗,而一隻熱狗在市面上通常要10-15克朗。

坎普拉德說,他在選品時會找出10件符合「熱狗」定價標準的商品。根據3+1+1的經驗法則,5個克朗應該這樣分配——3個克朗歸生產者,1個克朗歸財政部,1個克朗歸宜家。

為了控制成本,宜家一般會進行大規模採購,以一款英式啤酒杯為例,友商的零售價為18克朗,而坎普拉德定下的「心動價格」是5克朗。為了拿下這個價格,宜家採購員下了500萬件的大訂單,最終以1.08克朗單價找到啤酒杯的供應商。因為價格實惠,這款定價5克朗的啤酒杯賣出了上千萬個。

宜家最讓人敬佩的,是從未在其低價哲學上妥協過,這也是它成功及獲得強大利潤的基本原因。繼波蘭之後,坎普拉德開始與印度、越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合作,同時把中國也作為最重要的供貨國,以及冉冉升起的消費市場。

在創新方面,宜家可以說是不斷在危機中發現機會。比如,早在1953年,宜家就推出了第一款叫做「馬克斯」的自助組裝桌子,到1956年,自助組裝的概念差不多形成了完整的體系。因為當時家具在運輸過程中破損率極高,為了節省運輸成本,平板包裝的概念由此誕生。

現在,自助服務已經成為宜家既定和永遠不變的銷售模式。消費者們從此自主承擔了在家具銷售中最繁重的兩部分任務——貨運和組裝。

坎普拉德對百年之後早有規劃。他設想的理想狀態是:宜家的發展不受任何人、任何事的幹擾和破壞,免受來自任何家族成員、市場力量或政治人物的不良影響。不論戰火紛擾,或政局變遷,他希望宜家信念能被延續和呵護。最重要的是,對宜家的最終控制權應該牢牢掌握在坎普拉德家族手中。

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坎普拉德宣稱只要他一日退休,宜家就一日不可能上市。

《宜家故事》作者託爾卡總結,宜家最不可思議的是什麼?是它在理念之下強勁的執行力,包括設計和日益壯大的產品線。人類雖然遍布世界各地,但其實非常相似。瑞典人和中國人都喜歡質優價廉但產品。當標準化的產品盛行後,他們開始想要即便宜又好看且奇特的東西,他們想感受現代化,宜家滿足了他們。

(註:本文節選自中國出版集團中譯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王佳翻譯的《宜家故事 IKEA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

相關焦點

  • 宜家創始人辭世,從賣火柴的小男孩到500多億身家的「窮老頭」
    ----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他5歲開始賣火柴,17歲創建了宜家,24歲時,他開創的新型商業模式成為宜家成功的秘訣。如今,宜家家居已在全球38個國家,開設有412家宜家分店,價值72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1月27日,上周六,IKEA宜家的創始人Ingvar Kamprad在親友的陪伴下逝世於家中,享年91歲。
  • 宜家家居創始人Ingvar Kamprad 91歲辭世,一生創業之路之艱辛
    男孩就是小時候的 Ingvar Kamprad也許是祖父因錢而自殺、父親經常念叨農場因為缺錢而做不成,坎普拉德從少兒時代就進行一些小打小鬧的批發轉零售類小生意。5歲時,坎普拉德向附近的住家出售火柴; 7歲時,他開始使用自行車向地域更廣的住家售貨。他發現可以通過郵購在斯德哥爾摩以低廉的價格大批量地購買火柴,再以很低的價格單個出售。從火柴開始,他擴展到出售花籽、賀卡、聖誕樹裝飾品。
  • 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今逝世,一部從賣火柴到481億美元身家的...
    )成都】1月28日報導(文/張淑英)今日有多家媒體報導稱:宜家家居創始人Ingvar Kamprad先生於當地時間1月27日去世,終年91歲。他年僅5歲時開始出售火柴掙錢,在 10 歲時候便騎著自行車在居住的街區附近售賣各種聖誕裝飾品、魚和鉛筆。上中學的Kamprad與他所能接觸到的任何人進行交易。在他學校的床底下有一個紙板盒,裡面放著腰帶、皮夾、 鐘錶和鉛筆等物。他的生意很好,所以他決定,在中學畢業時創辦一家企業。他以書面形式向管理部門申請了一家店鋪,因為他剛滿17歲,還算未成年,他便拜託舅舅給他籤字。
  • 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去世 他改變了20世紀的家居生活
    1月27日,宜家創始人Ingvar Kamprad在瑞典去世,享年91歲。根據彭博社的統計,Ingvar Kamprad坐擁價值587億美元的淨資產,排名富豪榜第八。從一個推著自行車賣鉛筆、種子、尼龍襪子的少年,到建立起銷售可拆卸、運輸、平價家具帝國,Kamprad和宜家改變了普通人的家居生活。1943年,年僅17歲的Ingvar Kamprad創建了此後風靡世界的家具品牌宜家。IKEA的四個字母,也正是有Ingvar Kamprad的名字和他長大的瑞典南部鄉村Elmtaryd農場和Agunnaryd村的名稱首字母組成。
  • 宜家故事:揭秘家居巨頭IKEA的發展史
    說起宜家,無論是簡單大方的的家具風格,還是價格實惠的生活用品,在它的商場,只要順著設計好的路線就能逛完所有商品,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生活家具全都匯集在一起,種類豐富讓人目不暇接。甚至在去年,宜家開啟了官網購物功能,只需要支付一點運費就能足不出戶購買心儀的家居用品!不只是在中國,在全世界宜家的商品都備受人們的追捧和喜愛。根據宜家官方公布的數據,2017年一年,全世界有10億人次進入宜家商場,23億人次訪問宜家官網電商平臺,為宜家創造了近3000億人民幣的銷售額!
  • 宜家家居創始人去世,他曾被稱為「最節儉的億萬富豪」
    北京時間1月28日,91歲的宜家集團的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在睡夢中安詳辭世。當天,全球最大家具零售商瑞典宜家家居(Ikea)對外公布了這一消息,宜家家居在社交網Twitter發布聲明表示:「坎普拉德在他位於瑞典南部的寓所安詳離世,坎普拉德的家人和全球宜家家居員工都會非常思念和懷念他。」
  • 宜家IKEA創始人逝世,別人賣家具他賣的卻是生活方式!
    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故鄉——阿根納瑞德(Agunnaryd)英格瓦·坎普拉德從最開始的一無所有到最後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它的故事是從瑞典的一個小農場阿根納瑞德(Agunnaryd)開始的。他六歲時開始販賣火柴,開啟了自己的「經商」之旅。1943年,他17歲的時候,父親看他學業不錯獎勵了他一筆錢,他拿著這筆錢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這就是後來的宜家(IKEA)。那時候宜家就是一個郵購公司,賣一些低價的鉛筆,尼龍襪,相架等等。總之,市場上流行什麼東西,他就賣什麼東西。
  • 讓IKEA走向全世界,讓瑞典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宜家創始人逝世
    只有改變大多數普通人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當地時間1月27日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瑞典宜家公司發布訃告說,公司創始人英瓦爾6 歲的時候,他的商業頭腦便已起步,通過賣火柴賺到了「第一桶金」;17歲時,因為成績優異,他得到了父親的一筆現金獎勵,用這筆錢開始創業,公司名為「IKEA」。
  • 宜家為啥永不上市?為了分配家族財富,創始人打造獨特體系!
    宜家作為蜚聲全球的商業王國,其背後故事卻非常神秘,而它的神秘多來自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英格瓦從小就有做生意的天分,5歲倒賣火柴,17歲時他用父親的獎勵金創辦了宜家、銷售低價商品,二戰後開始主攻低價家具生產和銷售。
  • 10個冷知識告別《宜家家居指南》
    原創 富小助 全現在 收錄於話題#我們需要的趣聞與新知122個專注深度報導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全現在作者 | 富小助創辦於1951年的《宜家家居指南》曾被稱為「比《聖經》流傳更廣」的印刷品,時至今日仍然為人們帶去家居布置靈感
  • 瑞典宜家《家居指南》!
    左:1950年第一期;右:2020年最後一期 宜家第一本《家居指南》由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本人於1951
  • 宜家家居官網上賣的家具比實體店便宜麼?
    宜家家居是眾多老百姓節假日喜歡逛的地方,宜家在北京有匯聚和三元錢兩家店面,宜家很多產品非常便宜,那麼你們平時會不會經常在宜家家居官網上看一看,或者購物呢?宜家家居官網上賣的家具質量如何呢?下面就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宜家家居官網吧。
  • 宜家杯子致癌物超標,它怎麼又出事了?!
    已經發展到了現在的「How old are you啊?」性冷淡的北歐大佬宜家來自瑞典,創始人叫做英瓦爾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1926年3月30日出生。他的人生歷程本身就是一部真實的宜家發展史,他的個人性格也深深地烙印在宜家品牌上。
  • 揭秘: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育意義
    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有一個光著腳丫的小女孩。當別人在歡天喜地迎接新年到來的時候,她卻不得不蜷縮在牆角賣火柴。可憐的小女孩一根火柴也沒有賣出去,只鞥在火柴的微光中幻想……安徒生在童話的開篇,就為我們勾勒一個貧窮人家的小女孩的悲慘生活。她穿著媽媽的拖鞋,被馬車嚇得鞋子跑掉了一隻,另外一隻還被淘氣的大男孩撿起來拿著跑了。她光著腳走在雪地裡,圍兜裡還有很多賣不出的火柴。沒有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 宜家家居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創始人創造時只有17歲
    說起宜家家居相信大家都是不會陌生的,現在很多人都會選擇宜家家居,但是很多網友對於宜家家居是哪個國家的也是比較好奇的,一起看看吧。宜家歷史始於1943年瑞典,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當時只有17歲。
  • 「最有錢的吝嗇鬼」辭世:建立宜家帝國,茶包重複泡只坐經濟艙
    近日,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的宜家家居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Kamprad)在瑞典家中逝世,享年91歲。坎普拉德的宜家帝國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於瑞典,從小在家族經營的農場長大。或許是受家族基因的影響,坎普拉德很小就展露出自己的商業天賦。
  • 商業|宜家家居憑什麼那麼火?
    最近宜家這個名詞頻頻出現在公眾的視野,翻起了一波輿論爭辯。其實,中國是宜家在全球增長最快速的市場,目前中國共有18家宜家商場,其中8家位列全球十大之列,可以說是一家比較成功的家具企業啦~ 那麼問題來了,宜家家居憑什麼那麼火?它的魅力究竟在哪裡?
  • 宜家家居為何走上了天貓之路?
    隨著網際網路大門打開,在宜家內部出現了電商化矛盾,但是卻遭到了宜家創始人的拒絕,擔心入駐電商之後,會對實體門店流量帶來負面的影響,卻實體店的人會呈現下滑的趨勢,去的人非常少,從而導致餐飲業等業務模塊利潤下降。因為宜家除了家居之外,還有餐飲,1元冰激凌,5元熱狗,20元瑞士特色肉丸,這些也成了宜家的一大特色。
  • 宜家最初是賣火柴的,三隻松鼠合稱「健美褲」30條品牌冷知識
    04Adobe的名字沒有什麼意義,取自創始人之一:約翰.沃諾克家後院小溪的名字。05法拉利的logo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義大利空軍弗朗切斯科.巴拉卡鉑爵戰機上的圖案。08拖拉機商人費魯吉歐.蘭博基尼購買了一輛法拉利,使用後發現跑車的離合器和自家拖拉機的離合器一模一樣,就去找法拉利創始人換一個質量更好的,卻被嘲諷:「用不著製造農業機械車輛的人,告訴我如何製造跑車」。於是,他創造了蘭博基尼跑車。
  • 宜家小冊子停刊,70年了網友才發現:賣家具原來是宜家副業
    >全部上傳到IKEA Museum官網以往我們在宜家門店領取在購物包裹中收到今後我們也可以常到官網瀏覽閱讀正如《家居指南》所說,70年來,我們一直到您家。500人團隊耗時70年打造的家居雜誌範本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一本宜家《家居指南》小手冊僅二三百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