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承彬
太保山也叫太保山公園、太保公園,明代以前,因山上多松而稱為松山,明嘉靖後易名為太保山,位於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城西,海拔2257.3米,與城區的相對高度為580米。
雲南保山太保山是一個免費景區。
保山市區多路公交車到達這裡,交通十分便利。
太保山景區有玉皇閣、玉佛殿、角亭龍雕、山頂戲樓、山頂武侯祠、石楠樹、印度榕、同心樹、二四節氣石刻等景點。
本文介紹玉皇閣、玉佛殿、角亭龍雕、山頂戲樓、山頂武侯祠、石楠樹、印度榕、同心樹等景點。
保山太保山玉皇閣是一個道教宮觀。
保山太保山玉佛寺是一座佛教寺廟。
太保山角亭有精美的龍雕二龍戲珠。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龍常用來象徵祥瑞,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二龍戲珠是指兩條龍相對,戲玩著一顆寶珠。龍戲的寶珠是太陽:我們看到的二龍戲珠圖,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理解為火球出海,出海的火球首選太陽,太陽從東方升起,東方為青龍,龍是東方的神物,龍戲珠是太陽崇拜與龍崇拜的交融。龍戲的寶珠也代表龍卵,二龍戲珠有二龍交合之意,代表著父母愛護子女,也有傳承有序、多子多福之意。(2017-09-18 09:13魯網《邱承彬遊記雲南麗江古城奇觀二》、2015-08-26 16:24魯網《邱承彬淺談神龍天珠奇石及龍眼天珠奇石》、2017-08-18 10:32魯網《邱承彬遊記之雲南昆明圓通寺奇觀一》)
保山太保山山頂有戲樓。戲樓又叫戲臺,是供演戲使用的建築,是中國人的劇場。中國傳統戲曲的演出場地,種類繁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樣式、特點、建造規模。最原始的演出場所是廣場、廳堂、露臺,進而有廟宇樂樓、勾欄瓦市、宅第舞臺、酒樓茶樓、戲園、近代劇場和眾多的流動戲臺等。就其分布來看,也極為廣泛,從城市到農村,從平原到山區,大凡有人類群聚集的地方,幾乎都設有或大或小、或今或古、或繁或簡的戲樓。中國戲曲可稱為「戲樓文化」。形態各異的戲樓構成了傳統戲曲演出空間,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戲樓戲劇觀演場所。
保山太保山山頂有武侯祠。武侯祠是保山各民族為追思諸葛亮當年平定南中叛亂而修建的紀念性建築。
據相關記載與傳說,三國蜀漢時期,劉備在白帝城病逝後,今四川西部、雲南、貴州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武裝趁機反叛,釀成戰亂,公元235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經過認真準備,率領三路大軍南下前來平息叛亂,此次徵戰史稱「南徵」。當時的南方,是蜀國的後方,居民多為彝族、傣族、壯族等民族,諸葛亮根據南方少數民族的特點,在交戰中,嚴明紀律,不準濫殺無辜,他以「攻心」之策,七擒孟獲,又七次放他回山寨,使他心悅誠服,在南徵中,傳為千古佳話,也為諸葛亮順利平定南方奠定了基礎。傳說諸葛亮七擒孟獲就在保山。
保山武侯祠正殿供奉的是諸葛亮、王伉、呂凱等。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等資料介紹,諸葛亮(公元181年-公元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對其尊稱。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2017-02-21 10:19魯網《邱承彬遊記之湖北襄陽古隆中奇觀》、2017-03-03 10:48魯網《邱承彬遊記之河南南陽臥龍崗奇觀》)
據《三國志》等記載,王伉,蜀漢之臣,永昌太守。不響應孟獲叛亂蜀國,因此遭到雍闓等人的攻擊。和呂凱一起防禦,堅守城池,直至諸葛亮到來。
據《三國志》等記載,呂凱,字季平,永昌郡(永昌郡,古代行政區。位置相當於現代的中國雲南省西部、緬甸克欽邦東部、撣邦東部的土地,始於東漢。郡治起初在嶲唐縣,後來遷到不韋縣。經歷東漢、蜀漢、晉、宋、齊、梁各朝,陳朝喪失了該領土。永昌郡的行政建置重新出現在北周,位置則為現代的四川省東部。《魏略•西戎傳》)不韋縣(今雲南保山東北)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建寧太守雍闓反叛,投降吳國,吳國任雍闓為永昌太守,呂凱閉境抗拒雍闓。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丞相諸葛亮南徵,表奏呂凱功勞,任命他為雲南太守,封陽遷亭侯。呂凱還未上任,便被叛亂的少數民族殺害。
保山太保山山頂有石楠樹。石楠樹,株高3-15 m,枝條稜角分明,且枝條表面常常帶刺。葉互生,邊緣完全或大部分有鋸齒,常綠植物,也有部分為落葉植物。花期夏季,果實為小型梨果,直徑4-12 mm,顏色鮮紅,數量很多。其果實是某些鳥類的食物,種子可以通過鳥類糞便傳播。
保山太保山太保山山頂有印度榕。印度榕,喬木,高達20-30米,胸徑25-40釐米;樹皮灰白色,平滑。小枝粗壯。葉厚革質,長圓形至橢圓形,全緣,表面深綠色,光亮,背面淺綠色,側脈多,不明顯,平行展出;榕果成對生於已落葉枝的葉腋,卵狀長橢圓形,黃綠色,基生苞片風帽狀,脫落後基部有一環狀痕跡;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榕果內壁。瘦果卵圓形,表面有小瘤體,花柱長,宿存,柱頭膨大,近頭狀。花期冬季。在中國雲南海拔800-1500米處有野生。產於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中國雲南。世界各地有栽培。(百度百科)
保山太保山頂有同心樹。同心樹是人們想像中的一種植物。是對美好愛情的嚮往、渴望與祝福,有永結同心之寓意。人們一般把兩株同根的樹,叫同心樹或連理枝。
雲南保山太保山山門
保山太保山奇樹
保山太保山玉皇閣
保山太保山玉佛寺
雲南保山太保山導遊圖
保山太保山角亭
保山太保山角亭龍雕
保山太保山林中亭
保山太保山山頂門樓
保山太保山山頂環廊
保山太保山山頂環廊
保山太保山石楠樹
保山太保山山頂戲樓
保山太保山山頂武侯祠
保山太保山山頂武侯祠
保山太保山山頂武侯祠石碑
保山太保山山頂印度榕
保山太保山山頂同心樹
保山太保山山頂牌坊
雲南保山太保山,風景秀麗,植被茂盛,建築精美,既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也有三國文化,是一處優美的風景名勝。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藏名:扎西多吉,網名:神奇的天珠,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旅遊文化學者,銘文學者,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歷山頌》、《石林頌》、《熱海頌》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