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世博會國宴招待貴賓用魚,沙塘鱧人工養殖初獲成功。
經過一年的試養,淮南市鳳臺縣河蟹人工養殖廠「沙塘鱧」人工養殖初獲成功,投放到5畝池塘的7000尾沙塘鱧魚種,現在平均規格已達80-100克/尾,成活率約為80%。
沙塘鱧俗稱土步魚,是淡水魚類名貴品種之一,個體較小,天然產量低。因近年來捕撈過度、生態惡化等原因,導致其天然資源量銳減。專家表示,由「人工養殖」 代替「天然捕撈」勢在必行。11月18日,記者在鳳臺縣河蟹人工養殖廠魚塘看到了沙塘鱧,這些長相有點像鯊魚的小傢伙在水面上遊來遊去。
資源量銳減 人工養殖勢在必行
沙塘鱧俗稱土步魚、塘蒲,是淡水魚類名貴品種之一,2011年作為上海世博會國宴招待貴賓用魚,號稱「世博第一魚」,廣泛分布在我國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等水系。據了解,沙塘鱧多生活在湖泊、河溝的靜水區或者近岸淺水區,個體較小,天然產量低。
沙塘鱧主要以天然捕撈為主,但是近年來,因捕撈過度、生態惡化等原因導致其天然資源量銳減,如今在江河已經很難捕撈到了。」養殖廠負責人王偉告訴記者。
「近幾年開始,隨著人們對水產品品質的要求提高,沙塘鱧因為魚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因為沙塘鱧天然產量低,所以無法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目前它的價格一直高處在100元/公斤左右,所以,開展沙塘鱧的人工養殖勢在必行。」王偉介紹道。
人工養殖初獲成功 普及仍須試點
為此,自去年11月開始,技術人員在魚池中開展沙塘鱧試驗,將1-2釐米的7000尾沙塘鱧魚苗放養在養殖廠5畝的水泥池中,前期主要投餵輪蟲和枝角類餌料為主,中、後期投放抱卵青蝦或成蝦,給合投餵輪蟲和枝角類等生物餌料,保持可食餌料在兩種或兩種以上。
為什麼不投放人工飼料呢?技術員王玉永向記者解釋,因為沙塘鱧很「嬌貴」,不吃人工飼料,所以科技人員要給它們投餵生物飼料,「投放生物飼料成本倒是不高,就是比較花工夫。」
「因為沙塘鱧是一種底棲穴居性魚類,除了喜歡棲息在砂石細縫裡面,還常棲息在水質較清或者有微流水的江河、池塘底部的泥沙和草叢中。」所以科技人員還定期地在池水中投放少量的柵藻,使池水保持爽、活,同時PH值處在一定的合適水平。另外,在池水中配備氣提式生物膜微循環系統,分解投餵配合蝦料後水體中出現的汙染源,以保證水體的活性,並在池底布設10%的人工隱蔽物供其棲息、生長。
沙塘鱧如此「嬌貴」,人工養殖是個難題,那麼個體養殖戶可以在自家養殖沙塘鱧嗎?王玉永告訴記者,「因為人工養殖技術難度大,自己養很困難。所以我們會建設一些養殖試點區域,請農戶們過來參觀和學習如何養殖。」沙塘鱧試養成功,不僅可以豐富淮南市民的餐桌,更有可能讓沙塘鱧這一外來魚種成為幫助鳳臺周邊養魚戶增收的經濟魚。(記者 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