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者|大興安嶺特大火災親歷者災後入林,一守就是三十年

2020-12-19 澎湃新聞

4月底,中國北緯52度以北的林區依然蕭瑟。

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距離圖強林業局約40公裡的林場腹地,一座28米的鐵皮高塔聳立在藍天之下。53歲的森林防火瞭望員曹志國放下望遠鏡,俯瞰視野內的這片林區,皺起眉頭說:「大興安嶺林區這樣嚴酷的氣候條件,樹木成材最少要80年到100年的時間。

4月21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西林吉鎮富克山林區,白樺林還未吐新。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張炎良 圖

這片林子裡的樹就像曹志國的孩子,看著它們長大,曹志國覺得自己30年的防火工作沒有白幹。

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北麓林區的特大森林火災持續燃燒了28個晝夜,5萬餘人痛失家園,211人葬身火海,266人被燒傷。曹志國是「5.6」特大森林火災的親歷者,火災結束後,他加入了防火隊伍。

30年前大興安嶺北麓的特大森林火災令211人葬身火海,266人被燒傷。  新華社 資料圖

典型的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讓大興安嶺的冬季寒冷而漫長,春秋兩季,高溫、乾燥的氣候條件,使林區成為森林火災易發區和高發區。

圖強林業局分管防火工作的副局長賈士民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森林防火瞭望員就是大興安嶺廣袤林海裡的眼睛,是哨兵。

在圖強鎮,這樣的暸望塔有21座,整個大興安嶺地區,有326座。瞭望沒有死角,一般十公裡左右一座塔,互相之間沒有盲區。

「現在正是春防的關鍵時期,你看林子下面那些枯草,踩在上面吱吱作響,這時若有一點火源,立馬就著一大片。」站在塔頂觀察林區的曹志國對這片林子熟悉得就像自己的庭院,面積有多大,有哪些樹種,哪裡有溝塘,哪裡有岔路,他都知道。

「在我的視線範圍之內,特別是正南方,樺樹多,樟子松少但也有,還有灌木,有落葉松,主要就這幾種。」他手指著遠方,如數家珍。塔頂薄薄的一層鐵皮,被踩得咯吱咯吱響,風力大的時候,塔身也會來回搖晃。

「別怕,安全著呢。」他依靠著鐵皮欄杆,笑著對澎湃新聞說。他高高的個子,身板還算硬朗,是典型的北方漢子,整天在塔上露天工作,黝黑的皮膚笑起來眼角擠出幾條深深的紋路。

從曹志國身後放眼望去,此起彼伏的渾圓丘陵上,白樺林還未吐新,落葉松和樟子松的綠色樹冠裝點著林海,它們是30年前「5.6」特大森林火災裡殘留的活立木,周圍簇擁著的矮小林木是落下種子以後生長起來的幼樹。

4月21日,大興安嶺北坡額木爾河上遊北岸的林區腹地,一座高28米的鐵皮暸望塔聳立在藍天下。在圖強鎮,這樣的暸望塔有21座,整個大興安嶺地區,有326座。

在高緯度嚴酷的氣候條件下,樹木生長得太慢,不易被察覺。曹志國卻見證了這片林子的生長,「我們剛來(暸望塔)的時候,這些白樺樹離地面都不太高,你看那個枝杈就能看出來,一個枝杈就是兩年,這一年一年,它們一點一點往上拔,眼見它們就要成材了,我心裡很欣慰。」

「5.6」大火後加入防火隊伍

在中國北部邊陲的漠河縣,上了一點年紀的人基本都經歷過30年前的那場大火。

1987年,大興安嶺北麓林區發生的「5.6」特大森林火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毀林面積最大、傷亡人員最多、損失最慘重的森林大火。

大火持續燃燒了28個晝夜,漠河縣、塔河縣境內相繼受到火魔襲擊。一夜之間,大火吞沒了西林吉、圖強、阿木爾3個林業局局址和9個林場,火災過火面積1.3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北京市,森林受害面積101萬公頃,相當於一個葡萄牙。當地森林覆蓋率由火災前的76%降為60%。

官方數據稱,這次大火使211人葬身火海,266人被燒傷,10,807戶居民受災,56,092人失去家園。

這場大火成為一代人的夢魘,正因如此,大興安嶺地區的人們,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懂得防火的重要性。

那場震驚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災,成為了中國森林防火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自此中國森林防火體制和隊伍建設有了長足的飛躍。

森林防火瞭望員曹志國也是那場火災的親歷者,他家所在的圖強鎮,屬漠河縣下轄的六鎮之一。

經歷過1987年火災後,他加入了防火隊伍,在撲火隊幹了兩年後轉為防火瞭望員,今年是他從事森林防火工作的第30年。

他所在的塔編號「211」,同事馬坤與他搭檔輪崗,白天,他們像哨兵守望著這片林海,夜裡,他們睡在塔下至今還未通電的小屋裡。

林子裡待久了,瞭望員的話特別少。但提起30年前的那場大火,曹志國記得特別清楚:「太慘了,一宿的時間,家都沒了。有的小年輕剛成家,抱在一塊哭,那時候百姓攢點錢不容易,錄音機就算好電器了,床啊皮箱啊行李啊,一把火全燒了,那是攢了多少年的錢才購置的。」

富克山上,30年前過火的林區生態正在緩慢恢復。

至今,林區裡的人仍保留一些習慣,比如,他們抽菸從不在屋外抽。

「在林子裡抽菸,不管你是幹什麼的,當地的還是外來的,馬上拘留7天,罰款500元。」曹志國說,他還不愛放鞭炮,「過年也不放」。

漠河縣縣長、漠河縣西林吉林業局(政企合一單位)局長姚佔軍在30年前也是一位林業工人,他說,當年為了支援國家建設,響應國家號召進入林場採伐木材。

姚佔軍說,1987年的特大火災,讓大興安嶺地區的森林資源損失慘重,再經過三年的搶採搶運燒死木,採伐量遠遠超過了生長量,造成了資源的嚴重破壞。

據國務院批覆的大興安嶺火燒木搶採搶運協調小組《關於一九八八年工作安排意見的報告》顯示,1990年4月底前,林區從過火林木中總共採集了1500萬立米商品材。

姚佔軍看到,過火的地域,「一片焦土、滿目瘡痍,滿山看不到綠色了,我們才發現生態的重要性。」

那場大火過後,大興安嶺地區不斷加大森林防火建設投入,

據姚佔軍介紹,1987年大火之後,漠河縣各林業局都成立了專門的防火辦。澎湃新聞記者看到,漠河縣防火辦的指揮中心有3000多平方米,防火辦的人員也得到充實,共有500人專門用於撲火。

國家林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

目前,大興安嶺地區共有專業森林消防隊伍15支6345人,瞭望塔326座、檢查站145處、永久性機降點63處、直升飛機加油站3處、吊桶取水池116處、航空護林機場3處、移動航站1個;防火通訊設備3988臺(套);各種撲火機具34000件(套);設防火物資儲備庫15個,這些都是「5.6」大火之後30年逐漸完善起來的。

曹志國在塔上輪崗時,同事馬坤正在塔下準備晚餐。他們住的房子不久前翻新過,但至今還未通電。

「『5.6』教訓慘痛,我們這一代人,都是牢記心裡,永恆不忘。大火已經過去三十年了,這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是半輩子,但大興安嶺林區這樣嚴酷的氣候條件,對於樹木成材最少需要80年到100年的時間,如果再不注重防火,任由大火像1987年那樣燒,大興安嶺就變成一片廢墟了。」曹志國說。

28年,他準報過7次火警

黑龍江大興安嶺位於中國最北邊疆,是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生態功能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也是東北乃至華北平原的重要生態屏障。

「要造福子孫後代,就得注重防火,看好這片林子,讓林火少發生,儘量不發生。」曹志國說,論歲數,他是瞭望員裡年紀排第三的,不過比他大的那兩位做瞭望員的時間沒他長,他可謂是最資深的瞭望員了。

他的工作看似簡單,就是盯住方圓幾公裡內發生的任何火情,第一時間報告給指揮部,由指揮部調度森警把火災撲滅。

但圖強林業局防火辦副主任馮玉波說,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這份工作,瞭望員素質也有高與低,有些人發現了火情,但對地形地貌不熟悉,不知道哪有山脈、哪有河流,報方位就發蒙,報不準會影響後續撲火時間,「像曹志國這樣的老瞭望員就非常準。」

在塔上待了28年,曹志國總共報了七次火警。

上一次發現火情是2010年,曹志國正在塔上瞭望時,肉眼發現遠處西南方向有煙,他再拿起望遠鏡一看,確實有一股煙柱一點點往上飄,他趕緊拿出羅盤,對準火點,確定方位後向防火指揮部匯報。在林區裡靠前布防的撲火隊員立刻趕到現場。著火面積不到半畝,半個小時就撲滅了。

「我是211塔,在我塔的220度,距離15公裡到16公裡,有一股煙柱……」曹志國拿著自製羅盤演示著。

曹志國說,報火警時方位最關鍵,若方位有誤差,撲火隊員在林子裡找半天也找不到火點。但報公裡數,誰都不敢保證太精確,匯報的誤差距離越小,說明業務越熟練。他報的誤差最大的一次是差了860米,那一次火點距離暸望塔19公裡。

「最遠的火情我報過22公裡,就憑眼睛看,那回誤差400米。」他憨憨地笑著,談起業務,他透露著自信,「你一定要找參照物,打比方說,咱這塔離公路3公裡,你看那火點離公路多遠,若是一倍的距離,那就是6公裡,我都是用參照物估算距離。」

瞭望員每次報告火情,指揮部都會問「煙是什麼顏色,風力多大,火的速度是多少,火往哪邊燒」等一系列問題,指揮部再根據瞭望員的描述,決定如何派隊員撲救,攜帶什麼樣的防火工具。

瞭望員的工作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因此,工作崗位很少調動,負責防火工作的幹部也很少調動。

「老瞭望員我們都不想調動他們,因為換個新人後,我們使著不順手,老瞭望員方便溝通,報的準。」馮玉波告訴澎湃新聞,「有的人一畢業就從事防火辦工作,直到退休。」

落葉松、樟子松、白樺等是這裡的主要樹種,矮小的灌木分布其中。

曹志國的家距離暸望塔直線距離約20公裡,順著他手指的西南方向望去,此起彼伏的丘陵像油畫,但畫中看不到人煙。

瞭望員每年3月15日進山,這時候穿著軍大衣都覺冷,在塔上一直待到11月15日前後,黑龍江省防火指揮部解除秋防,這一年的工作就結束了。

三年前,曹志國還可以在冬季裡搞點副業,從事木材生產、清林或者在貯木場幫忙,每個冬天都能多掙2萬多。

2014年4月1日起,大興安嶺地區全面停止木材商業性採伐,數以萬計的林區人放下斧頭放下鋸,全部轉崗投入到了保護生態的洪流之中。曹志國一年的工作就變成了三季,站在塔上,蕭瑟的春天裡,他盼望著生機盎然的夏天,等到這片林海滿目金黃,他又開始盼著落雪。

他不喜歡春季的林子,這個季節,廣袤的林區裡生命跡象太少,湛藍的天空偶爾會有猛禽和烏鴉飛過,有些悽涼。

他告訴澎湃新聞,等過一段時間,白樺樹吐新後,整個大興安嶺會是一片綠色的林海,這是他最喜歡的季節:那些翠綠的葉子,未染一絲塵埃,在捉摸不定的風中簌簌作響,「眼裡看著舒坦」。

在近幾年發生的火災中,人為火比例下降,雷擊導致的自然火佔比凸顯。

「管住人,封住山」,這是當地防火的訣竅,澎湃新聞記者在林區裡發現,每一個通往山林的路口都設檢查站,隨處可見防護員在巡護。

曹志國最擔心的是每年六七月份,到了「採山」季節,外來人員就多了起來,這時候防火最難管。

「我們本地人說的採山就是到山裡採野藍莓、蘑菇、紅豆、木耳這些,這是老百姓致富的一個渠道,勤快的人在這個時候能掙一萬多塊錢。」曹志國說。

採山人員吸菸有時會引發火災,「這時候的火不用擔心,」曹志國一擺手說,「瞭望員在塔上看到冒煙了,趕緊報告,撲火隊一到就打滅了,這時候不會有大火。」

最怕的是五月下旬,大興安嶺地區的這個季節已經開始下雨,打雷,這幾年的雷擊火多了起來。

「海拔高,地底下有礦產資源的地方,招雷。」圖強林業局分管防火工作的副局長賈士民說,一到高發季節,就得把撲火隊靠前布防。

「如果你沒發現,樹被擊著了倒下來,下面有草,就會造成大的森林火災。」賈士民說。

曹志國正在演示一旦發現火點,如何用羅盤定位。

「森林防火瞭望員非常關鍵。」賈士民說,他們是大興安嶺廣袤林海裡的眼睛,是哨兵。

在圖強鎮,這樣的暸望塔有21座,整個大興安嶺地區,有326座。瞭望沒有死角,一般十公裡左右一座塔,互相之間沒有盲區。有時候一個地方有煙柱,兩個塔都能發現。

但在打雷天,瞭望員是不能在塔上工作的。暸望塔四周都是鐵皮,導電很厲害,曹志國親眼看見雷擊的火球,從鐵架子一直順到地下。

「天氣不好,指揮部就問,哪個塔附近打雷了,你趕緊告訴他們,然後下去避雷,等雷過去後才能重新上塔。」

尋找後繼者

30年間,整個中國的森林防火制度和體系建設都有了長足發展。

目前,大興安嶺地區同時建成了由程控電話、視頻網絡組成的有線通信網,以及短波、超短波、衛星電話、公眾行動網路組成的無線通信網,形成了覆蓋全區的三級防火通信網絡。全區設有13個森林火險因子採集站、51個森林火險因子監測站,定時發布森林火險和氣象預報信息。

衛星遙感、飛機觀察、高山瞭望和地面巡護「四位一體」的監測手段已經可以確保火險早預警、火情早發現、火災早處置。

但現在大興安嶺地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後備力量不足。

無論是瞭望員還是撲火隊伍,普遍都與曹志國的年紀相仿,50多歲,在山上爬冰臥雪多年,許多隊員身體不好,腰腿疼病。

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份工作,後續隊伍難以更新。

夜幕降臨,曹志國、馬坤在「211」塔下留影。

賈士民也在考慮採用新技術替代人工。他認為,未來防火,還得朝精細化方向發展,機械化、科技含量要提高。

賈士民見過加拿大森林的火災撲火,主要依靠大型機械設備。但國內的很多火災現在仍然依靠人海戰術,「隊員回來就臉黑的不像樣,那種高強度的疲勞,一般人受不了,年輕人誰還願意做這份工作?」

曹志國拍拍胸前說,自己身體還算硬朗,他現在最擔心的是妻子的身體,去年她被診斷出胃癌後,他在塔上工作總不放心不下。

28年,妻子來看過他好多次。他們會一起上塔,一起看著林海凝神。

再過7年,曹志國也將退休。兒子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在長春工作,一直讓他也到長春去住,「兒子說,哪怕我給你找個打工的活,咱都不幹這工作,掙的少,還危險,畢竟都這麼大年紀了。」

「我做這份工作就是要看好這片林子,我怎麼能撂下工作不管呢?我就算去,也要再過7年幹到退休。」談起兒子,曹志國一臉的笑容,再看看腳下的這片林木,他們也像自己的孩子,與兒子的年齡也相仿。

談話間,來自緯度更高地區的乾冷氣流在林海裡穿過,有時這突如其來的強風會把林木折彎颳倒。

「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曹志國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建國以來最大的火災:大興安嶺特大火災,死亡211人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木爾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震驚國內外。由5.88多萬軍、警、民經過28個晝夜的奮力撲救,於6月2日徹底撲滅。
  • 回眸: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火災始末(圖)
    大興安嶺火災1987年5月6日,我國大興安嶺地區發生了罕見的特大森林火災,史稱「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以下簡稱「火災「文革」結束後,知識分子受到重視,工作出色的莊學義逐漸進入領導視野,先後出任圖強林業局車隊隊長、機電科長、副局長等職務。1984年,出任圖強林業局局長、總工程師。
  • [1987]大興安嶺發生特大森林火災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爾木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建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據初步統計,過火面積達101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近70%。燒毀房舍61.4萬平方米。
  • 大興安嶺之殤30年療愈火災傷痛
    2017年,大興安嶺漠河縣西林吉林業局河東經營所附近的原始森林。一場燃燒28天的大火曾使漠河遭遇重創,新植樹木彌補傷疤,林場全面停止商業伐木30年前,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的4個林區曾發生火災,大火燃燒了28天,101萬公頃的森林被吞噬,包括漠河西林吉在內的9個林場成為焦土。這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
  • 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火災親歷者:眼瞅著家被燒沒了
    1987年5月7日,漠河縣城,15歲的李東與幾百人躲在兩三米深的大坑裡,大火燒了一夜,整個縣城成為火海。「太可怕了!」從事撲火工作20多年的他說起30年前的那場大火,仍然心有餘悸。  1987年5月6日傍晚,李東還端著飯碗,坐在自家的屋頂上,看著一公裡外的森林正在著火。他的父親是護林員,經常參加撲火,給他講過許多森林火災的事情。
  • 1987年的大興安嶺火災,澳大利亞等國如何「隔岸觀火」
    1987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發生的特大森林火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根據漠河政府網公布的數據:境內森林受害面積101萬公頃,受災居民1萬多戶,災民5萬餘人。大火中喪生211人,燒傷266人。
  • 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火災親歷者:不到兩個小時圖強鎮成廢墟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明祿  1987年5月6日夜裡,大興安嶺的大火已經被控制住了。由於火場的餘火沒有清理乾淨,火災死灰復燃,火勢再起,人力已經無法控制。  圖強鎮,晚上7點多,25歲的姚佔軍正在街上溜達,突然聽到大喇叭裡喊職工去單位集合上山打火(當地人將「撲火」稱為「打火」)。那時候,撲火工具十分落後,最常見的裝備就是皮襖和鐵鍬。姚佔軍拿起唯一的工具——一把鐵鍬,前往單位。走到半路,大喇叭裡說不去打火了,緊急疏散。
  • 大興安嶺火災主犯17年後宣告無罪 曾被判刑3年
    「無邊林海莽蒼蒼,拔地松樺千萬章」,著名史學家翦伯贊在詩句中盡現大興安嶺的壯麗景色。這片祖國最北端綿延千裡的林帶,在1987年5月發生了一起特大火災,燒毀了100萬公頃森林,造成200餘人死亡。  和災難相伴隨的,往往是一些政府官員的腐敗或失職,大興安嶺火災也不例外。
  • 1987年大興安嶺「5.6」森林大火後,三年蟲口奪木1500萬立方米
    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北魔林區的特大森林火災持續燃燒了28個晝夜,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毀林面積最大,傷亡人員最多,損失最摻重的森林大火。森林受害面積101萬公頃,當地森林覆蓋率由火災前的百分之七十六降為百分之六十。有林地過火面積87萬公頃,火燒木總蓄量約3700萬立方米。
  • 森林火災無小事,一點星星火,可毀百年林,國內特大森林火災
    勿念蔥林繁似海,一星燃盡只塵埃2020年初真是一個不平凡的開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之後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又發生了兩起森林大火。麗江森林大火然而提到火災不得不說一起我國建國以來最大、損失最為慘重的森林火災:黑龍江大興安嶺森林火災1987年5月
  • 1987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漠河縣原始森林「5、6」大火回顧
    三十多年前,那場「五、六」大火的發生是天災還是人禍,每年這個季節,腦海裡都會浮現出,那場造成重大損失和人員傷亡而又慘烈的森林大火,更多的時候,是在想發生這場大火的起因,鑑此,做為事件的親歷者,客觀地敘述一下事件發生的過程,但所說只是火場一隅,因為,這場大火是由幾個起火點所引起的,是在幾個不同區域內同時發生的
  • 莊學義 被大興安嶺火災改變的人生
    1987年5月6日,我國大興安嶺地區發生了罕見的特大森林火災,史稱「大興安嶺5·6特大森林火災」(以下簡稱「火災」)。
  • 晨讀| 俄羅斯森林火災燒入我國大興安嶺原始林區 | 功能性飲料比...
    (原標題:晨讀 | 俄羅斯森林火災燒入我國大興安嶺原始林區 | 功能性飲料比碳酸飲料更不健康!)
  • 關於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和處理情況的匯報(1987年)
    當前位置: 關於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和處理情況的匯報(1987年)        ——1987年6月16日在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                國務院秘書長    陳俊生        我受國務院委託,現將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和處理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        大興安嶺是我國重點林區和主要木材生產基地,總面積2268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1344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2.5億立方米。
  • 「懷抱希望卻不免擔憂」 災後重建的福島居民生活如何?聽親歷者...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堆芯熔毀、放射性物質外洩,產生了大量核汙水,這些核汙水預計2022年夏季達到容量極限。這些汙水將如何處理?災後重建的福島居民們現在的生活如何?核汙染汙水如何處理?
  • ...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後恢復重建暨2020年暴雨洪災災後重建會議
    阿壩州自然資源局組織召開「8·8」九寨溝地震和汶川「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後恢復重建暨2020年暴雨洪災災後重建會議10月26日,州自然資源局組織召開「8·8」九寨溝地震和汶川「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後恢復重建暨2020年暴雨洪災災後重建會議
  • 中國城市|黑龍江—大興安嶺地區
    大興安嶺資源館—是大興安嶺林區唯一的一所集各類資源標本、科學研究和科普教育及宣傳為一體的展館,館藏各種事物標本近2000份,社會經濟、人文等信息1萬多條。被列為黑龍江省AAA級旅遊點、同時反映了艱苦創業、突破高寒禁區的大興安嶺精神,是一處激發人們關愛自然,熱愛大興安嶺的良好教育基地。
  •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發生兩起雷電火災
    x-oss-process=style/w105月1日,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額爾古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伊圖裡河林業局溫河生態功能區發生森林火災,初判為雷電火。記者從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森防指獲悉,截至1日20時,額爾古納保護區火場已合圍,溫河生態功能區森林火災正在全力撲救中。blob.png?
  • 溫故1987,31年前的大興安嶺火災還有印象嗎
    同樣是大興安嶺火災,這次火災很快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並無人員傷亡。而在31年前,一場大火燒了大興安嶺五分之一,101萬公頃森林受害,5萬多人受災,211人喪生,間接經濟損失達69.13億元。大火燒毀漠河縣城後,繼續狂吼著向東奔去。晚9時許,大火進入圖強林業局所在地圖強鎮,把圖強鎮燒得蕩然無存;晚11時左右,大火飛入阿木爾林業局所在地勁濤鎮,勁濤鎮被大火燒成一片廢墟。至此,包括縣城所在的西林吉林業局在內,漠河縣境內三個林業局局址全部被大火燒毀!
  • 30年前森林大火過後 大興安嶺發生了怎樣變化?
    「再過50年,我們林區就能完全恢復了!」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縣長姚佔軍感慨地說,人們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大興安嶺是「百年樹木」。1987年5月6日,大興安嶺林區曾爆發震驚全國的特大森林火災,近百米高的火牆橫掃一切,導致211人喪生、5萬人無家可歸、101萬公頃林地被毀,代價極其慘痛!  生態被破壞容易,恢復起來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