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是引起貧血的主要原因,補鐵也是媽咪們經常問到的問題。對寶貝來說,缺鐵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嬰兒期的缺鐵還會影響智力的發育。所以媽咪們要謹慎對待貧血,根據檢查結果,聽醫生的建議,不要盲目陷入補鐵誤區。
缺鐵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營養問題,特別是嬰幼兒,生長發育快,對鐵的需求量大,而飲食結構卻相對單一,容易出現鐵供不應求的現象。鐵的來源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胎兒時期從母體獲取的儲備鐵,二是從出生後的食物中獲取。
寶貝一出生便擁有媽咪贈予的儲鐵糧倉,但即使是孕期營養狀況良好的媽咪提供的儲備鐵也只能滿足寶貝生後4~6個月的需要。6個月以後,來自母體的儲備鐵已消耗殆盡,以乳類為主的飲食結構不能滿足寶貝對鐵的需求量,如果不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寶貝就容易出現缺鐵。
強化鐵如此重要,在輔食添加過程中要避免以下三大誤區:
誤區1:喝牛奶、吃奶製品容易導致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
牛奶中鈣含量豐富,鐵含量確實很少,所以配方奶粉會在牛奶的基礎上對一些營養素進行補充和調整。如果在攝入牛奶和奶製品的同時,攝入其他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畜肉類等,是不會導致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如果在攝入牛奶和奶製品的同時,含鐵的食物攝入嚴重不足,那麼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風險會增加。
誤區2:菠菜和紅棗是補鐵的首選食物
鐵在食物中以非血紅素鐵(三價鐵)和血紅素鐵(二價鐵即亞鐵)的形式存在,植物性食物中通常是以非血紅素鐵為主,血紅素鐵只存在於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畜肉類等食物中。
菠菜等綠葉菜中鐵的含量一般都比較高,但綠葉菜中的鐵屬於非血紅素鐵,吸收率低。以菠菜為例,鐵的實際吸收率大約只有1.3%。因為菠菜本身含有大量草酸,即使用水焯過後,菠菜中草酸的含量仍然較高,不但幹擾菠菜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還會干擾其他食物中非血紅素鐵的吸收。
幹紅棗中的鐵含量約為2.3毫克/100克,鐵的吸收率較低(<5%),故不能作為補鐵的首選輔食。正如之前所討論的,光吃植物性食物補鐵不太現實。膳食中鐵的良好來源主要為動物肝臟、動物全血、禽畜肉類等。
誤區3:蛋黃是補鐵的最佳輔食
雞蛋黃中的鐵含量約為7mg/100g,鐵的吸收率較低(約為3%),所以不能作為補鐵的首選輔食。然而蛋黃富含各種營養素,且原料易得,對嬰幼兒來說,仍不失為一種物美價廉的優質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