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像方志| 南豐:白舍窯瑩潤如玉千古名家文脈傳承 儺舞古樸...

2020-12-16 澎湃新聞

CCTV-10

2019.12.30 15:38播出

《中國影像方志》江西卷 南豐篇

南豐篇 預告片

也許是一方水土的慷慨饋贈,南豐物產之盛,使得這裡的地名,自古就與「豐」字相連。

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南豐縣始建。當時,吳王劉濞劃出南城縣南部置縣時,就以豐字作為縣名,當時徐州境內已經有一個豐縣,為避免重名,冠一南字以示區別,名之為南豐縣,並一直沿用至今。

白舍瓷器瑩潤如玉

2007年12月28日,舉世矚目的宋代商船「南海一號」 以整體打撈的方式正式出水,超過14萬件的宋代文物得以重見天日,其中宋代瓷器數量巨大。然而,少量青白瓷的產地讓陶瓷專家們困惑不已:它們品質極高,器型、胎質卻與傳統大量燒制青白瓷的景德鎮和福建窯口存在差別。

白舍窯,江西五大名窯之一,位於南豐縣白舍鎮西側,是宋代以燒青白瓷為主的重要民間窯場。這裡出產的瓷器釉色晶瑩,胎薄而白,質密而堅,被譽為「瓷中之玉」。

2013年,白舍窯遺址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白舍窯遺址為核心的「白舍特色小鎮」也被列入南豐重點項目,白舍窯的窯火不僅照亮了歷史,也正映照著南豐的當下與未來。

千古名家曾鞏:耕讀傳家 創辦書院

曾鞏,字子固,江西南豐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世人尊其為「南豐先生」。他一生輾轉多地為官,政聲卓著。

曾鞏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中堅,主張「文以明道」,其作品大多收入《曾南豐先生文集》,被後人奉為典範。

在南豐知縣的資助下,曾鞏建起幾間茅草屋作為曾家棲身之所,名之曰南軒。為了秉持耕讀傳家的祖訓,曾鞏和族中子弟每天帶經而耕,墾土種樹,過著以讀書為業的生活,曾鞏曾不無自毫地說:「家世為儒,故不業他。」

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曾鞏創辦興魯書院,以繼周公、孔子之學,曾鞏制定校規,親自執教,歐陽修、王安石等當朝大儒也常蒞臨講學,讓南豐尚學崇文蔚然成風,至今綿延不絕。

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年近半百的曾鞏和五位同輩族人進京趕考,六人全部錄取為同科進士,一時轟動朝野,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等六位曾氏子弟亦成為當代名流,和曾鞏一起被世人合稱「南豐七曾」,南豐曾氏由此成為世人敬重的江南望族。

千年古城儺舞古樸粗獷

儺舞原為古人舉行儺祭時跳的巫舞,數千年光陰流轉,最初驅鬼逐疫的儀式舞逐漸演變為娛神娛人的面具舞。

南豐儺舞,俗稱「南豐跳儺」,延續了「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古老傳統,與其他地區規範不嚴格的「雜儺」迥異,因其保留了複雜的儀式性步驟和祭祀相關的內容,完整再現了秦漢時期驅邪祈福的風貌,在人類學、宗教學、民俗學、藝術學、戲劇學等眾多領域有著巨大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

南豐縣現存儺班139個,藝人2000多名,其中以石郵村的跳儺最具代表性。

每年正月,石郵村都會舉行為期半個月的"跳儺"活動。初一叫「起儺」,儺班開始沿著鄉間小路上戶跳儺,直到正月十六「搜儺」為止。

「搜儺」日石郵全體村民都會參與,成千上萬的群眾從四面八方趕來觀儺,場面蔚為壯觀,石郵因此被譽為「中華儺舞第一村」。

2006年,石郵儺舞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豐儺舞多次應邀赴日本、韓國、法國等地演出,讓南豐儺舞蜚聲海內外。

南豐蜜橘 蜚聲海內外

南豐蜜橘的栽培歷史超過1300 年,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南豐蜜橘的品質提供了重要保障,含鉀量極高的土壤,極少霜凍的氣候,使得南豐蜜橘格外香甜,從唐代以來一直都是皇家貢橘。

歷經千年發展演變,南豐蜜橘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栽培系統,通過多品種多品系混種,林下間作套種,橘基魚塘等方式,培育出紅橘、火橘、廣橘、乳橘等各具特色的品種群,具有色澤金黃、皮薄核少、肉嫩無渣、香氣馥鬱、營養豐富等特點,為南豐蜜橘的深度開發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南豐著力打造百億蜜橘產業,全面啟動南豐蜜橘品質提升工程,優質蜜橘種植面積已達70多萬畝,實現了無公害標準化生產,達到了綠色食品A級產品的標準,並獲得「農產品地理標誌」,憑藉優勢品種和優良品質,南豐蜜橘贏得了大量來自歐洲的訂單,南豐成為全國首批「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範區」之一。

2017年11月12日,第十三屆江西南豐蜜橘文化旅遊節在橘都文化廣場開幕,以「五個千年文化」為主題的踩街活動是開幕式的華章。深厚的歷史積澱,孕育出南豐獨有的五大千年文化:千歲貢品南豐蜜橘,千載非遺南豐儺舞、千古才子曾鞏、千秋古窯白舍窯、千年古邑南豐古城。這是南豐文化的精髓,也是南豐人民的寶貴財富。

用影像記錄當下,以地方表達中國

昨天的變遷,今天的影像,明天的歷史

中國影像方志

《南豐篇》

播出時間:12月30日 15:38

來源:央視科教

原標題:《中國影像方志| 南豐:白舍窯瑩潤如玉千古名家文脈傳承 儺舞古樸粗獷蜜橘香甜情牽鄉土》

相關焦點

  • 南豐儺舞 舞向世界
    本報記者胡新平攝  儺舞醉遊人  早就聽說南豐儺舞引來八方遊客。近日,記者一行驅車分別趕往當地儺舞文化民俗最古老的白舍鎮上甘村和三溪鄉石郵村。在上甘古儺文化村,精彩而古樸的儺舞表演吸引了眾多遊人駐足欣賞。「開山」首先出場,面帶臉譜,頭帶黃絲巾,身穿豔麗民族服飾的儺師手拿「開山斧」,手舞足蹈了起來。
  • 王慧:感受南豐儺舞的魅力
    王慧:感受南豐儺舞的魅力 2013-11-27 10:41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 這就是南豐!
    這就是南豐!南豐蜜橘品牌價值50.42億元,名列全國寬皮柑橘類第一。區域品牌價值191.51億元,栽培系統更被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明清古巷千古才子——曾鞏這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才子曾鞏的故鄉。
  • 南豐儺舞「舞」進國家大劇院(圖)
    南豐儺舞表演一南豐儺舞表演二南豐儺舞表演三南豐儺舞表演四    南豐儺舞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    為進一步推進南豐儺舞文化繁榮發展,提升儺舞文化影響力,11月7日晚,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儺班聯合主演的第九屆
  • 千年南豐「儺舞」舞動文化靈魂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周桐報導:江西南豐,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是馳名中外的中國蜜橘之鄉、儺舞之鄉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故裡。  據了解,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的南豐儺舞遍及城鄉,自漢代傳承千年,不僅保留有古老的儺祭儀式和江西現存最早的上甘村明代儺神廟,而且留存了120多個儺舞節目和120多種、2000多枚儺面具。
  • 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南豐儺舞
    南豐儺舞風格古老稚拙、粗獷豪放,具有原生形態特質,因在人類學、宗教學、民俗學、藝術學、戲劇學等眾多領域有著巨大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潛心研究,1996年,江西南豐縣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儺舞)之鄉」。日前,南豐儺舞又被正式列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
  • 江西最「甜蜜」的地方,不僅傳承了國家級非遺,更是以國禮馳名天下!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聽說南豐,都是從超市中看到那印著「南豐蜜桔」的水果禮盒。上面印著的桔子顏色橙黃,個頭雖然不大,但色澤光亮,令人垂涎欲滴。南豐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南部,是一座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縣,擁有千歲貢品--南豐蜜桔,千載非遺——南豐儺舞、千古才子——曾鞏、千秋古窯——白舍窯、千年古邑——南豐古城等五張千年文化名片,有國家級非遺1個,省級非遺5個,國保單位1個,國家二級文物32件。
  • 南豐儺舞《儺舞鬧春》 獲山花獎民俗禮儀表演金獎
    本報訊 (江西日報記者黃錦軍)3月19日從江西省文聯傳來喜訊,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河南省文聯等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社火藝術節暨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俗禮儀表演評獎活動近日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行。江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指導推薦的南豐儺舞《儺舞鬧春》,在此次表演賽中,以其獨特表演形式和地域特色,一舉奪得大賽金獎。
  • 橘果纍纍訪南豐
    南豐蜜橘個小皮薄,汁多味甜,一直是南豐百姓重要的生計來源。改革開放以來,南豐人打通種植、加工、運輸、銷售全產業鏈,把小蜜橘做成了富民增收的大產業。數據顯示,南豐全縣蜜橘種植面積有70萬畝,年均產量穩定在26億斤左右,是撫州市第一個百億元農業產業。全縣從事種橘、賣橘、橘園遊等與蜜橘產業相關人員近20萬人,接近全縣人口的三分之二。
  • 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江西南豐儺舞
    儺舞,俗稱「跳儺」,是中國桔鄉江西南豐縣特有的一種民間舞蹈。每逢春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起,十天內外,儺舞班會流動到各鄉鎮,連場演出,熱鬧異常。每個儺舞班,大都有十七、八人,多的二十五、六人。儺舞便是在這個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它早於歌姬,先於戲曲,我國好幾個省、市、區都有流傳,不過叫法不同。有的稱為「鬼戲」,有的叫做「跳鬼臉」。南豐儺舞,相傳起源於宋代,當時南豐縣三溪鄉石郵村有個姓吳的人在外地做官,在他告老還鄉的時候,當地士紳送給他儺舞班子和八個面具,帶回南豐。這算是南豐儺舞的開端。
  • 江西南豐儺舞首次走進國家大劇院演出
    身著服飾、頭戴面具,隨著鑼鼓聲的高低起伏,動作時而舒緩、時而剛勁有力,古樸、粗獷的舞蹈風格和神秘的意境,仿佛把人們帶到了人類遠古時代,讓人產生無限的震憾和遐想,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南豐儺舞,俗稱「南豐跳儺」,因其動作簡樸、剛勁,極具原始舞蹈風格,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
  • 旅行美食真人秀紀錄片《遇見·桔子紅了》在南豐首映
    人民網南豐11月9日電(記者 秦海峰)11月9日,由中視火鶴攜手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南豐縣委縣政府聯合攝製的紀錄片《遇見·桔子紅了》在江西南豐縣舉行首映儀式,該片計劃2018年11月12日-11月15日期間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播出。
  • 人文江西:南豐儺舞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儺是歷史悠久的一種具有宗教性和藝術性的社會文化現象。南豐儺舞有「中國古代民間舞蹈活化石「之稱。據記載,漢初,長沙王吳芮傳儺於南豐西鄉一帶。唐開元八年(720年),南豐縣治遷今所,其時頒布的《大唐開元禮》,對南豐儺的傳播起到了促進作用;宋代是南豐儺的發展時期,宋室樂藝伎和流散藝人帶來京都的文化藝術,使南豐儺戲趨於成熟;明清兩代,南豐儺進一步完善,清後期,受戲曲影響,」鄉儺「進一步娛樂化,編演了許多新的儺舞節目。新中國成立前夕,南豐已有儺班上百個,散布於各鄉鎮。    隨著「鄉儺」的發展,內容和形式日益豐富。
  • 散文名家筆下的南豐:《最是橙黃橘綠時》
    全國散文名家走進南丰情的賦予,譜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這期,請欣賞董曉奎筆下的南豐《最是橙黃橘綠時》刊於《寶安日報》2020年7月12日董曉奎 供建於三國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南豐,擁有千歲貢品「南豐蜜橘」、千載非遺「南豐儺舞」、千秋大儒「曾鞏」、千秋古窯「白舍窯」、千年古邑「南豐古城」等「五個千年」文化,是江西引以為傲的歷史文化名城。在這個以變為常態的時代,南豐人守護著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就像守護著他們賴以為生的橘園一樣尋常。
  • 江西南豐儺舞將走進國家大劇院演出(圖)
    江西南豐儺舞將走進國家大劇院演出(圖)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2016年10月31日20:10 江西南豐儺舞。「紙錢」、「雷公」、「儺公儺婆」、「鍾馗醉酒」、「雙伯郎」、「祭刀」 等相繼上場,古樸、粗獷的舞蹈風格震撼人心。 為進一步提升南豐儺舞文化影響力,推進儺舞文化繁榮發展,11月7日晚,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江西省南豐縣石郵村儺班聯合主演的第九屆「春華秋實」展演周——非物質文化遺產研創作品—《儺情》將走進國家大劇院參加演出。
  • 江西南豐:模特跳儺 陽剛的儺舞被跳出了柔美(組圖)
    人民網南昌4月19日電(記者 秦海峰)南豐儺舞俗稱跳儺,是沿襲古代驅鬼逐疫的儀式「驅儺」。南豐儺舞因其動作簡樸、剛勁,保持較多的原始風格,故被譽之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18日,大批中外遊客到南豐觀必上樂園參觀旅遊,遊客除了遊覽桔園美景外,還學習條儺舞,一招一式,學得格外認真,把陽剛的南豐儺舞跳出了柔美。   南豐儺舞,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舞蹈活化石」,不僅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獎,多次應邀赴日本、法國等國演出。
  • 探訪江西南豐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
    探訪江西南豐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 2013-11-20 22:18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 江西南豐:儺舞鬧新春
    2月14日凌晨,白舍鎮田東村村民在儺舞表演後沿街祈福。 正月期間,江西南豐縣的儺師們走村串巷跳起儺舞,迎春祈福。據了解,南豐儺舞歷史悠久,儺班每年正月初一「起儺」,到元宵節後一至三日結束,稱之為「收儺」。
  • 南豐儺舞「跳」出國門亮相歐洲
    在德國和捷克的兩場推介會上,處處閃耀著江西元素,時時可感受到濃濃的贛鄱文化,其中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的南豐儺舞圖片吸引了眾多來賓駐足觀看。 南豐儺舞俗稱「南豐跳儺」,因其動作簡樸、剛勁,保持較多的原始風格,被譽為「中國古代舞蹈活化石」,又因其表演形式只有肢體動作,又被稱為「啞儺」,伴奏也是最原始的鼓和鑼。1996年,江西省南豐縣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儺舞之鄉」稱號。
  • 700名學者齊聚南豐 共話「千年曾鞏」
    全國散文名家「魅力南豐·秋谷豐登」採風創作、中國舞蹈家協會·南豐面具舞蹈文化周、紀念曾鞏誕辰1000周年學術研討會等系列活動精彩紛呈,充分展示和宣傳地方文化,打造曾鞏品牌,進一步提升撫州和南豐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