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一統北方的戰役中,最關鍵的一戰應該是官渡之戰,它為曹操日後徵討打牢了根基。曹操和袁家兄弟本是故交,雙方也都相互了解甚多。曹操是個很有野心的軍事家,對袁家兄弟的一舉一動更是備加關注。以弱勝強勝袁紹,彰顯了曹操的過人之處。
當時,袁紹的軍隊與公孫瓚連年作戰,雖最終取得勝利,但士兵的精神面貌和體力欠佳。戰場上的勝利衝昏了袁紹的頭腦,他仗著自己手.上擁兵十萬,想乘機繼續擴充地盤,將下一戰瞄準了曹操。
據《後漢書●袁紹傳》記載:
此時的曹操,正喜迎天子,建宮許都,同時廣施法令,深得人心。袁紹被勝利蒙蔽了雙眼,又得到了郭圖、審配等謀土的贊同,堅信伐曹操是明智之舉。
既然袁紹來犯,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抵抗到底,坐以待斃不是曹操的作風。敵強我弱,硬來肯定是不行的,唯有智取。曹操和眾臣們根據大家的意見擬定了作戰方針:首先青州兵做主攻;于禁、劉延駐河南東北方向,阻擊袁軍;夏侯惇阻擊西面的袁軍。其他將領隨時聽候調遣。隨著形勢的發展,袁紹不斷變換戰術,曹操也不甘示弱積極應戰。
此時劉備也來湊熱鬧,向曹操發起了進攻,想給曹操來個出其不意,大亂其方陣。可是,曹操並沒有因此而亂了陣腳,他聽取了郭嘉、程顯的建議,把主要精力放在攻打劉備上,成功地給劉備狠狠一擊。
袁紹在曹操奮力戰劉備的時候,並沒有趁曹營空虛進行偷襲,錯失了勝利的大好時機。待曹操擊退劉備後返回官渡時,將土氣勢高漲,熱血沸騰,與袁紹正面交鋒,其氣勢遠遠壓過了袁軍。
這時,有部下勸袁紹暫時不要攻打曹操,應該先休兵養民,等時機成熟再攻也不遲,而剛愎自用的袁紹根本聽不進任何阻撓他進攻的話,一意孤行。
曹操善於用兵是出了名的,略施小計,聲東擊西,迷惑了袁紹的思路,在謀略上贏過了袁紹。雙方經過數日的爭鬥,出現了僵持的局面,曹操斬顏良、誅文丑。
由於袁紹急切想攻下曹操陣營,施盡了渾身解數,弄得百姓民不聊生,對袁紹產生了恨意。而此時曹操則是堅守陣地,盤算著袁紹手裡的糧草,在聽取大臣們的建議後,曹操略施小計把袁紹的糧草燒了個精光。
袁紹沒有了糧草,就無力再攻打,此時曹操佔了上風。曹操又一次故伎重施,攻擊烏巢分散了袁紹的主力,在袁紹沒有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大破敵軍。
由此可見,袁紹的失敗就是因為驕傲自滿。官渡之戰,曹操僅以一萬兵力擊敗袁紹十萬人馬,不得不令人對其刮目相看。以少勝多單憑運氣是難以實現的,曹操能擊敗袁紹必有其過人之處。
從古至今,以小博大的案例比比皆是,驕兵必敗的例子也是數不勝數。一個企業要想佔據市場,就必須激發員工的志氣。有句話說:有志者事竟成。領導者要學會抓住市場走向,制訂方針政策,既把握好對員工的鼓勵,也要做好對市場的掌舵。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打響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
曹操在官渡戰役中擊敗袁紹後,氣勢大增,聲名倍漲。隨後,他逐步佔領了袁紹的大片領土,佔據了袁紹的軍事要地,為其統一北方打牢了根基。
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袁紹本有贏的希望,但他過於自滿,失去民心,反而弄巧成拙,走向失敗。而聰明的曹操,善於用人謀事,把握良好戰機,打響軍隊的名聲,激發將士的士氣,為官渡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曹操全書》
作者簡介:本文系一個包子愛吃肉的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