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人食」餐廳在朋友圈走俏,不少網友調侃稱孤獨的連吃飯的伴都不需要了,這看似一句調侃的話語,背後確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中國統計年鑑2017》顯示,中國單身人口總數已達到2.4億。單身人口數量如此龐大,並且擁有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意願,2億多的「單身商機」,餐企怎麼能錯過呢?餐飲商家為了迎合這種趨勢,越來越多的餐飲人正在為獨食者做出一些改變。
現狀
規模超2億 單身帶火「一人食」餐廳
進入2019年以來,「空巢青年」在5800萬這個基礎上不斷擴增,很多人漂泊在外,一個人吃火鍋成為了討論話題, 一個人住一個人吃,「空巢青年」的消費能力,似乎比想像中要強大很多。
有媒體報導稱:中國內地的單身人口總數已達2億,單身人口數量如此龐大,並且擁有可支配收入和消費意願,2億的「單身商機」,餐廳怎麼能不抓住呢?很顯然,獨食者正演變成一個普遍趨勢。餐飲商家為了迎合這種趨勢,越來越多的餐飲老闆正在為獨食者做出一些改變。
在北京西單大悅城,記者觀察發現,這些餐廳大多環境不錯,一份餐點分量較小。甚至有的餐廳還特別設了面對牆壁,適合單人吃飯的小餐桌,「現在年輕人一個人單獨來點餐的很多,這樣可以避免了和不認識的食客拼桌的尷尬,還蠻受歡迎的。」大悅城一家「一人食」火鍋餐廳老闆告訴記者。
山東濟南「一人食」餐廳生意也是火爆。在濟南萬達三樓,以小火鍋和「一人一鍋」為主的店面異常火爆,御騰傳統火鍋,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單人火鍋,就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是比較不錯的。
網紅打卡聖地,濟南寬厚裡小吃街也有一家以喵咪為主題的餐廳,除了「懶癌」纏身,單身青年的另一大愛好是養寵物,這其中又以女性居多。「吸貓吸狗」已經成為不少單身人士的生活習慣。
「一人食」帶來的5大商機
「一人食」餐廳隨著單身經濟的浪潮在全國範圍內席捲而來,餐桌上的單身經濟由此日益紅火。「一人食」餐廳的火爆也為餐飲市場帶來新的商機:
第一,外賣將持續火爆。第一財經聯合口碑發布的《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外賣訂單量比去年增長高達141%,註冊用戶數增長達98%。現在大部分單身男女、空巢青年等都患有「懶系綜合症」,宅成為日常。可以預見,外賣的需求量在未來會持續增加。
第二,「一人食」餐廳走紅。「第二份半價」、「多人同行一人免單」曾經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促銷手段,但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更對「單身必備」、「單身之選」感興趣。以小火鍋和「一人一鍋」為主要特色的呷哺呷哺,不僅2017年銷售業績遠超諸多上市餐企,股價更是上漲了近3倍。
第三,養生和重口味兩極分化。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帶有刺激性口味的菜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釋放壓力的作用,因此很多年輕人都是「無辣不歡」的重口味愛好者,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崇尚養生和健身,每天泡一杯枸杞、健身房裡揮汗如雨、人手一本防脫手冊,過著「中年少男少女」的日子。當然 ,也有一部分無肉不歡、無辣不歡但卻口口聲聲喊著要健身的偽養生者。
第四,寵物特色餐廳興起。單身青年的另一大愛好是養寵物,濟南寬厚裡寵物餐廳就是一個很火的案例。「吸貓、吸狗」已經成為不少單身人士的生活習慣。根據淘寶最新發布的《2018它經濟報告》顯示:未來3年,淘寶寵物市場規模將破500億。伴隨著養寵人群的不斷擴大以貓、狗為主題的特色餐廳也會大量興起。
第五,餐飲零售化趨勢加劇。越來越越多的餐飲企業推出了零售化產品,原因不言自明。餐飲零售化正在成為許多餐廳的重要盈利部分,僅從方便火鍋來看,大龍燚、小龍坎、海底撈紛紛推出方便小火鍋……
如何做好一人食?
1、把控品質
「過了湊合的年紀,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這句話常常被餐廳拿來宣傳。單身群體也總是把『不將就』掛在嘴邊,『愛情不將就』、『生活不將就』,吃飯就更不能將就。所以,菜品口味,才是一家餐廳的立足之本。
2、打感情牌
打感情牌,引起顧客的情感認同,情緒共鳴,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套路。
在面對單人顧客的時候,餐廳可以用有情感,有溫度的服務去代替傳統的標準化服務。以海底撈為例,當有一個人吃火鍋的時候,往往會在對面放一個巨大的毛絨玩具;築底食堂則是做了一扇可以開啟的窗戶,給了單身男女一個相互認識的機會。
這種關懷是用一種溫潤的、有溫度的方式去柔軟食客的心底。
3、一人也需要互動
我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的孤獨是十分難熬的。所以這時候如果可以給顧客提供一個和別人交流的機會,或者給予顧客照顧,讓顧客感到溫暖,就是一個不錯的操作。
中間有個隔板的餐廳推廣開來,對坐著的兩個人互相同意,那麼就可以升起隔板,這樣兩個人就可以交流了。
這給了那些平常沒有機會與別人交流的人一個機會交流,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也給顧客的就餐體驗帶來了很多新鮮感。
預測:「孤獨經濟」會繼續壯大
未來,這種「一人式」消費和體驗的「孤獨經濟」是否會發展壯大呢?對此,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認為,這個現象是會發展壯大的。在他看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許多青年獨自在城市裡打拼,過著獨居的生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空巢青年。空巢青年相對於他們的父輩,成長於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社會,他們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更追求個性和獨立。
「在消費上,空巢青年的消費方式,更看重產品質量和獨特性。另外,在城市這個陌生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種弱關係。」艾媒諮詢分析師劉傑豪表示,這種經濟的實質是對這個群體心理的挖掘和迎合。在一人消費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個體認同感和擁有感、價值感的實現。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千禧一代成為消費主體,更加強調消費的多元化和個性化。」劉傑豪認為,另外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針對這個細分市場,進行消費場景的開拓,推出具有個性化、定製化的服務。未來可能會成為商家、品牌的營銷熱點。
(記者 程偉 彭宗璐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