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剖析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案例:為世界留住獨特美麗

2020-12-16 澎湃新聞

野生動物是重要的森林資源。中國野生動物特有屬種多。在脊椎動物中,大熊貓、朱䴉、金絲猴、揚子鱷等47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僅分布在中國。

為留住大自然中這些獨特而美好的生靈,同時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貢獻,我國不斷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 取得了明顯成效。尤其是在部分瀕危物種的搶救性保護方面, 形成在世界範圍內可資借鑑與推廣的成功經驗。

在4月8日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即將到來之際,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司長楊超接受《中國綠色時報》記者採訪,對大熊貓、東北虎、藏羚羊、朱䴉、川金絲猴、麋鹿、梅花鹿、亞洲象、揚子鱷、白鶴十大瀕危物種的保護案例進行了解讀。

1

大熊貓:攻克人工繁育難題促恢復

大熊貓被譽為我國「國寶」和「活化石」,是世界範圍內廣受喜愛的中國特有珍稀獸類,主要分布於四川、陝西和甘肅。

野生大熊貓性成熟較晚,交配產仔的時間更晚,繁殖率較低且幼仔死亡率較高,妨礙了種群恢復。各山系大熊貓棲息地破碎程度不同。對局部小種群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滅絕風險將不斷加大。

對此,我國採取了加強人工繁育、加強棲息地保護等措施,成功攻克了人工繁育大熊貓發情難、受孕難、幼仔存活難3個難題,實現了圈養種群的自我維持和快速增長,建立多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和大熊貓繁殖研究中心,在中西部地區實施「中國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工程」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

2

東北虎:多策協力提升野外生境質量

東北虎是世界上最大的虎類亞種,也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中國的東北虎多分布於黑龍江省和吉林省東部山地。

曾經,由於分布區呈孤島狀分布,東北虎成為分布區邊緣物種,面臨較大的滅絕概率。

2001年12月,我國在吉林省建立首個東北虎和遠東豹保護區——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東北虎棲息地實行嚴格保護管理,並採取了人工和自然相結合的修復手段,大幅提升棲息地質量,為在中俄邊界地區棲息的東北虎創造了良好的生存條件。

2017年8月,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個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國家自然資源資產和國家公園管理機構。

3

藏羚羊:國際合作成功應對盜獵危機

藏羚羊是中國特有物種,也是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藏羚羊棲息在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區交界的可可西裡,是海拔4000米-6000米的雪域高原,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無人區。

20世紀90年代,由於境外藏羚羊絨及其製品貿易的興起,致使藏羚羊開始遭到盜獵者獵殺並被走私出境。走私藏羚羊絨嚴重威脅了藏羚羊的生存,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青海可可西裡的藏羚羊數量下降超過了50%。

中國政府立即行動起來,在加強國內執法的同時,加強國際執法協作,共同打擊偷獵走私。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藏羚羊從「瀕危」降為「近危」,連續降低兩個級別。

4

朱䴉:野外保護與人工繁育並舉

朱䴉是全球瀕危鳥類,被譽為「東方寶石」。

朱䴉一度被認為已經在野外滅絕,直至1981年5月,在陝西洋縣八裡關鄉姚家溝發現了一個數量僅為7隻的朱䴉種群,是當時世界上唯一倖存的野生朱䴉種群。

朱䴉被重新發現後,陝西省洋縣林業局成立了「秦嶺一號朱䴉群體4人保護小組」,開展生態觀察與保護。隨後,保護力度逐步加大。2000年開始,陝西朱䴉自然保護區逐步形成「保護站+巡護員+農戶」的朱䴉監護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2005年,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

人工繁育技術突破也是朱䴉保護的重要手段。2002年,人工飼養朱䴉自然孵化育雛研究工作開展,並成功掌握了人工繁育朱䴉技術。

如今,我國已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朱䴉野外保護體系,其種群數量已發展到2600餘只。

5

川金絲猴:棲息地保護促進野外種群增長

川金絲猴為亞洲特有種,是典型的森林樹棲靈長類。

川金絲猴為廣布種,約11000隻,人工繁育種群僅幾百隻。

中國建立了分布有(或可能有)川金絲猴的自然保護區38個,其中主要用作保護川金絲猴的有15個。隨著全面禁止砍伐天然林,川金絲猴的棲息地得到了保護。

2007年,為讓金絲猴安度寒冬,科研人員嘗試讓金絲猴接受別的食物。經過5個月的磨合,蘋果成為神農架金絲猴的美食。神農架川金絲猴人工補食實驗的成功,既是保護川金絲猴的寶貴經驗,也是中國珍稀野生動物保護與研究的一個重大突破。

6

麋鹿:物種重引進實現種群恢復

麋鹿是中國特有的世界珍稀鹿科動物。1900年左右,麋鹿種群在中國基本滅絕。1985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與英國烏邦寺籤訂了「麋鹿重引入中國項目」。當前,中國已實現把圈養麋鹿放歸野外,並成功恢復了可自我維持的自然種群。

麋鹿回歸後,中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拯救保護麋鹿物種,在原生地繁殖擴群、恢復種群。我國23個省份的67處動物園、公園和7處自然保護區飼養了麋鹿,其中建立麋鹿自然保護區4處。

目前,麋鹿由1988年的近百頭發展到5000多頭,種群增長了50倍。江蘇、湖北等3省的4處麋鹿原生地恢復了4群近千頭野生麋鹿群,結束了中國150多年來沒有野生麋鹿的歷史。在種群數量增長同時,麋鹿的繁殖率、成活率、年遞增率等各項指標均居世界首位。

7

梅花鹿:人工種群和野外種群並重

中國境內的野生梅花鹿有6個亞種,分別為東北亞種、山西亞種、河北亞種、華南亞種、臺灣亞種、四川亞種。

一度以來,過度捕獵是造成中國梅花鹿種群數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此外,梅花鹿分布區的旅遊開發活動活躍,也會對梅花鹿種群恢復構成負面影響。

不過,隨著一系列梅花鹿自然保護區以及相關保護區的建設,野生梅花鹿棲息地保護網絡逐步建立,共有25個自然保護區為梅花鹿提供棲息地。全國野生梅花鹿種群數量超過7700隻。

此外,中國還開展了梅花鹿人工繁育技術攻關,並掌握人工繁育技術,人工養殖梅花鹿種群近百萬頭,為數十萬戶農戶家庭提供了就業增收機會。

8

亞洲象:科技手段化解人象衝突

亞洲象是亞洲現存的最大陸生動物。中國的野生象僅分布於雲南省南部與緬甸、寮國相鄰的邊境地區。

多年來,人象衝突一直「戰火不息」,主要表現為:象取食、破壞經濟作物和人工設施,而人通過多種方式驚嚇驅趕象。

幸運的是,經過多年的調查監測,雲南已全面掌握全省境內分布的40多個亞洲象野外種群活動情況,包括GPS記錄點地理坐標,象群來向、活動,取食植被類型等信息,輸入GIS系統進行信息分析,並對沿線過往車輛和人群進行監控、疏導和警示,避免了人象衝突的發生。

9

揚子鱷:棲息地保護支持野外放歸

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

棲息地所在地人類活動活躍,對揚子鱷的生存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大量施用農藥化肥致使揚子鱷中毒死亡及意外殺害的事件時有發生。

為保護揚子鱷及其棲息地不受汙染危害,嚴禁在核心區和緩衝區內大規模集中飼養雞、鴨、鵝、豬、牛等家禽、家畜,嚴禁建設重化工等汙染型企業,從而有效地避免或減少汙水和汙染物對揚子鱷棲息地的破壞。

中國揚子鱷的人工繁育技術成熟,繁育已具相當規模,種群數量超過萬條。近5年來,累計新增揚子鱷超萬條,目前存欄數達15000條,並具備了年增2000條的繁育生產能力,放歸野外的揚子鱷已成功實現自然繁殖。

10

白鶴:保護地體系建設支撐物種拯救

在我國越冬的白鶴種群主要集中在江西鄱陽湖,數量約為3500隻-4000隻。

白鶴的繁殖成功率和棲息環境都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為此,我國先後在白鶴遷徙路線上和越冬地建立了若干保護區和溼地公園,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白鶴保護地網絡體系。根據白鶴遷徙和越冬的時間特點,白鶴保護地上的各保護區和溼地公園,定期開展白鶴種群監測,了解白鶴棲息地和種群數量動態變化特點。

經過多年的保護,白鶴東部種群數量從最初發現的91隻,已增長到目前的約4000隻。

(原題為《中國十大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案例:為世界留住獨特美麗|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 獨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海關總署通報瀕危物種緝私十大典型案例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王雨蕭、劉紅霞)海關總署15日對外發布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十大典型案例,其中,特別通報了近期偵辦的「1·17」特大象牙走私案,現場查獲7.48噸象牙。這是海關緝私部門近年來自主偵查一次性查獲象牙數量最大的案件。
  •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中國不僅物種資源豐富,而且動植物區系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特有屬種十分豐富。植物種約有200個屬為中國所特有;有數十種動物是中國特有或主要分布於中國的種類。中國是自然資源大國,然而,按照人均資源情況,我們卻是資源貧乏的國家。這有幾方面原因。第一是我們人口眾多,全國森林覆蓋率較低。
  • 瀕危物種保護彰顯中國大國責任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最有成效的環境保護公約之一。目前,《公約》締約方達183個,對3.5萬種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進行管理,並推進打擊瀕危物種非法貿易執法。  1981年,我國正式加入《公約》,成為第63個成員國。
  • 華南虎為中國所獨有 是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一
    華南虎為中國所獨有 是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在最近的一次野外考察中,甚至沒有發現活的野生華南虎個體,華南虎已接近物種滅絕的邊緣。  國家林業局全國野生動植物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副研究員陸軍介紹說,由於動物園中的數量有限,用於交配的華南虎之間的血緣關係越來越親近,目前有的新產虎崽已經開始出現短尾(尾巴短一結)的現象。毫無疑問,如果任由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在不久的將來,這一世界最瀕危動物將不復存在。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國家林業局:保護國家公園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國家林業局:保護國家公園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李建鋒、焦玉海/中國綠色時報 2017-11-24 11:00
  • 世界瀕危物種河麂首次現身吉林,其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吉林5月5日電 (石洪宇)4日晚,一隻形似野生狍子,長著獠牙的雄性河麂被送到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當地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表示,這是吉林省境內首次發現的野生活體河麂,其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
  •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珠海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來源:中國新聞網時間:2020-12-24 09:00:34 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瀕危野生動物保護# 綠會志願者向國家林業局舉報殺害……
    #瀕危野生動物保護# 綠會志願者向國家林業局舉報殺害…… 2017-11-09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荒漠地帶特有的瓣鱗花
    這種花卉是世界乾旱地區特有的古老的孑遺物種,為地中海型乾旱氣候環境中的耐鹽植物,主要分布在歐洲南部,經俄羅斯至蒙古;非洲、亞洲西南部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國。我國由於種群數量稀少,因而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這就是——瓣鱗花。
  •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名錄顯示,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有500種深海硬骨魚、16種鰩魚被列入名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瀕危深海軟體動物。
  • 青海:從瀕危物種保護看生態回報
    從打響保衛藏羚羊的第一槍,到青海湖湟魚資源保護政策的實施,再到全力改善雪豹的棲息環境。在新的時期,新的環境下,青海為瀕危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安全的棲息環境。多年的保護,身居青海大地的瀕危野生物種種群不斷增加,尤其是以雪豹、湟魚、藏羚羊等明星級物種為代表。這些瀕危物種種群數量的增加,對維持我省生物多樣性,以及我省生態環境的回報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行動起來,保護海洋瀕危物種
    3月3日,是第6個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 公約」)秘書處確定今年世界野生動植物保護日的主題為「水下的生命:為了人類和地球」,重點聚焦海洋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 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張希武司長到黃山野生猴谷調研管理工作
    中國旅遊新聞網6月13日訊 (文/攝 方立華) 今日,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司長張希武,在保護司動管處工程師陳滌非的陪同下,對黃山市野生動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進行考察,並實地調研了黃山野生猴谷。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讓我們一起「聚焦國外海洋熱點,傳遞國外海洋資訊」——海洋參考今日頭條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雲南少數民族戲劇成"瀕危物種" 政協委員籲留住活化石
    雲南少數民族戲劇成"瀕危物種" 政協委員籲留住活化石 2016-01-25 17:15:14,必須做好保護與傳承工作,讓這些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能薪火相傳。」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我國五種紅豆杉的辨識鑑賞和保護現狀
    國家Ⅰ級瀕危物種|我國五種紅豆杉的辨識鑑賞和保護現狀 文:花木君 紅豆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狹義上僅指紅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 Rehd.)
  • 蘇州一河道內發現巨龜 竟是瀕危物種
    在民警的協調聯繫下,吳江區林業局的工作人員趕至現場對烏龜做了進一步的檢查,工作人員判斷這是一隻亞達伯拉象龜,屬於外來物種,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至於這隻亞達伯拉象龜是從哪裡來的,又是怎樣跑到河道裡面的,暫時還不清楚。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只亞達伯拉象龜已被相關野生動物保護站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