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伯利亞、亞洲地形與氣候、人口遷移)

2020-12-10 高中地理輔導

01知識點

1、亞洲的地形亞洲的地形主要有三個特點: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

亞洲的平均海拔約950m,高原山地和丘陵約佔3/4,平原約佔1/4。

①主要的地形單元有: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

②面積較大的半島及島嶼有: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中南半島、馬來群島、日本群島等。

圖1 亞洲的地形

2、亞洲的氣候亞洲地域遼闊,地跨熱帶、亞熱帶和寒帶,氣候類型多樣(9種氣候),其中季風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分布範圍最廣。各種氣候的氣候特點與分布分別為:

①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②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③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島和印度河流域;

④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秦嶺-淮河以南和日本的南部;

⑤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⑥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北沿海地區;

⑦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較少,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高緯度的內陸地區;

⑧高原山地氣候: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青藏高原地區;

⑨苔原氣候:全年嚴寒,降水較少,主要分布在亞洲北部,北極圈以北的地區。

圖2 亞洲的氣候

02例題

圖示的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開發區,針葉林廣布。

18、該地區的區域地理特徵包括( )

①地廣人稀

②氣候宜人

③交通便捷

④礦產豐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9、該地區南部人口密度相對較高,這主要是由於( )

①氣候較適宜

②位於平原地帶

③開發歷史較長

④經濟相對發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20世紀後期以來,該地區內部呈現人口由南向北遷移,這主要是由於北部( )

A. 人口密度低

B. 開發了新資源

C. 交通條件改善

D. 市場廣闊

答案:D、C、B

精講精析:(1)分析該地區的地理特徵。①該地區為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地廣人稀,交通不便;②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地區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豐富),因此選項D正確(地廣人稀、礦產豐富)。

(2)分析南部人口密度較高的原因。①該地區的南部、北部都是平原,因此排除地形造成的影響;②南部地區緯度較低,氣候較為溫暖,並且開發歷史較久,經濟相對發達,因此人口的密度相對較高,選項C正確(氣候、開發歷史、經濟)。

(3)分析人口遷移的原因。人口由氣候適宜、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的南部,遷移到北部,主要是由於20世紀後期以來,北部開發了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收入,因此人口開始向北部遷移,選項B正確。

03總結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本節例題的難度適中,解題思路為:①根據西伯利亞的地理位置,分析該地的氣候、人口、交通及礦產資源;②比較南部、北部的氣候、地形、開發歷史和經濟的差異,進而分析南部人口密度較高的原因;③分析北部的變化(發現了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進而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原因。

人口遷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淡水、土壤、礦產、自然災害等;

②社會經濟因素:就業、收入、交通、教育、婚姻和家庭、宗教信仰等;

③政治因素:政策、戰爭、政治變革等。

下圖為建國以來,我國的兩次人口遷移,影響因素分別為政治因素(移民支疆、上山下鄉)、社會經濟因素(農村到城市、內地到沿海)。

圖3 建國以來我國的人口遷移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土流失、西北地區、地形、氣候)
    (4)從地形和氣候方面,分析①、④兩地建設防護林的條件。答案:(1)C、D(2)風力作用(3)③、⑤、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氣候乾旱;④地形起伏較大,氣候溼熱。精講精析:(1)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①從圖中可知,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我國的黃土高原和西南地區;②這些地區位於我國的季風區,夏季的降水集中,並且植被破壞嚴重,容易引發水土流失。(2)分析外力作用。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溫線、地形、我國的氣候、河流補給)
    圖1 等溫線的判讀2、我國的氣候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冰雪融水答案:D、B、A、B精講精析:(1)分析各地的氣溫。(3)分析該區域的地形。①圖中由南向北,緯度逐漸升高,因此倘若沒有山地,溫度也會逐漸降低,即由緯度升高而引起的溫度降低,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例如圖中的北部,這種溫度的降低是由緯度引起的,而不是地形;②排除緯度的影響,海拔越高、溫度越低,山地的等溫線往往呈閉合形態,等溫線較為密集。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溫線、熱帶季風氣候、亞洲的氣候)
    02例題讀「亞洲部分地區四個季度平均氣溫分布圖」,回答8~9題。,反映了上圖中K城市(圖中的紅點處)氣候特徵的是( )答案:C、D精講精析:(1)分析各個季度的氣溫。亞洲地域遼闊,氣候類型多樣(9種氣候),季風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分布範圍最廣。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非洲的氣候)
    (1)從氣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聯繫,說明乙地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徵。(2)甲、乙兩地雖然氣候類型相同,但植被景觀卻略有差異,從全年降水分配的角度,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3)丙地雖然遠離赤道,但自然帶類型卻與甲、乙兩地相同,簡析其原因。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災、旱災、地形與氣候、截彎取直)
    01知識點1、我國的地形我國地勢「圖1 我國的地形2、我國的氣候(1)概括我國水、旱災害的分布及發生頻次的特點。(2)長江中下遊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災最嚴重的地區,從氣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3)長江中下遊平原和江南丘陵,為了減少水災的影響,分別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中海氣候、水循環、雨熱不同期)
    水循環的意義可以總結為4個:①維持了全球水的動態平衡,使全球水體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②促進了地表各個圈層之間、海陸之間的物質遷移與能量交換;③影響了全球的氣候與生態;④塑造著地表形態大豆加工答案:D、C精講精析:(1)分析該地的降水。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澳大利亞的氣候、冬季風、風帶的移動)
    01知識點1、澳大利亞的氣候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10°S~42°S)、東半球(113°E~153°E),南回歸線穿過其中,主要分布著7種氣候,各種氣候的成因如下:①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信風帶+迎風坡、沿岸暖流;②熱帶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潘帕斯草原、南美洲的氣候、背風坡)
    (1)簡述阿根廷的地理位置特徵及意義。(2)從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為世界牧區的有利條件。(3)位於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亞高原,東臨大西洋,但氣候卻十分乾燥,分析其原因。精講精析:(1)分析阿根廷的地理位置與意義。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我國的氣候、植被、垂直地帶性)
    01知識點1、我國的氣候我國主要分布著北京喇叭溝門有一片天然白樺林,下圖為喇叭溝口在北京的位置,據此完成1~3題。1、北京的地帶性植被屬於( )A. 常綠闊葉林B. 針闊混交林C. 落葉闊葉林D.答案:C、D、B精講精析:(1)分析北京的地帶性植被。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雲南、橫斷山脈、河流流向、地震帶)
    (1)雲南西北部的地形特點是_____________。(2)有些年份,雲南會發生特大乾旱,則雲南省林區,應該特別重視防禦的次生災害是_______。(3)當地建設水電站,有什麼利弊?答案:(1)地勢北高南低,山脈縱列分布。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四大漁場、洋流、南非、非洲的氣候)
    圖1 世界洋流的分布2、非洲的氣候非洲主要分布著5種氣候,大致關於例題南非地理位置獨特,農業、漁業較為發達,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響明顯,耕地的分布不平衡,農業生產地區差異大。精講精析:(1)分析南非的地理位置。①南非位於非洲的最南部,東、西、南三側均瀕臨海洋;②南非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是重要的海上通道,運量大;但同時該航線較長,並且好望角附近受到西風的影響,風浪較大。(2)分析西部和南部沿海漁場的形成。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山風、谷風、逆溫現象、水循環)
    ③地形逆溫。發生在盆地和谷地,夜晚靠近山坡的空氣冷卻更快,因此冷空氣沿坡下沉,在谷底聚集,原有的谷底暖空氣被迫抬升,出現「上暖下冷」的現象;④下沉增溫。白天升溫迅速,盛行上升氣流,水汽不易凝結成雨答案:C精講精析:(1)分析拉薩的地理位置。由題幹可知,拉薩位於河谷的北側,距離拉薩河較近,因此既受到山谷的影響,又受到河流(拉薩河)影響,形成「區域小氣候」。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東北地區、等值線、地理信息技術)
    01知識點1、東北的氣候、地形東北地區位於我國的東北部,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東四盟,土地面積145萬平方公裡。下圖示意中國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5~7題。5、影響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緯度位置B. 大氣環流C. 地形因素D. 海陸分布6、在中國東北地區,與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的指標是( )A. ≥10℃積溫B.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形剖面圖、山脊、山谷、河流的發育)
    01知識點1、地形剖面圖,對下圖所示區域進行考察,讀圖回答1~2題。>C. c處D. d處答案:C、A精講精析:(1)分析甲乙兩點間的剖面圖。,並判斷地形剖面圖的正誤;②根據地形,分析河流發育的位置(山谷)。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中南半島、泰國、工廠的選址)
    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降水多集中在夏季。②地形:南北走向、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即中南半島的山脈與河流,整體為南-北走向,山脈、河流相間分布。圖1 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025、從氣候與地形的角度,泰國洪澇災害嚴重的原因有( )①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勢低平,積澇成災④北部地勢低洼,排水不暢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北美洲的氣候、河流流向、地中海氣候)
    01知識點1、北美洲的氣候北美洲主要分布著9種氣候,分別為:①三種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②兩種亞熱帶:地中海氣候、亞熱帶溼潤氣候;③兩種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圖1 北美洲的氣候2、河流流向的判斷判斷河流流向的方法有多種,判斷方法如下:①地勢高低。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北地區、我國的植被、農業區位)
    圖1 我國植被的分布2、農業區位農作物種植的地理位置(農業區位),主要考慮兩個方面:①自然因素:氣候(溫度、降水)、地形(耕種、排水)、土壤、水源(遠近、是否充足)等;②社會經濟因素答案:(1)土地鹽鹼化、土地荒漠化、水資源短缺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2)亞寒帶針葉林;高;熱量條件改善、適宜農作物生長的時間延長、農作物種植範圍擴大、農作物可利用水分增加。(3)①我國後備耕地資源有限,而俄羅斯耕地資源充足;②我國人口眾多,市場需求大。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洋流的影響、四大漁場、六大板塊)
    、洋流分布圖,讀圖回答2~3題。與其他洋流交匯的海域,不易形成漁場答案:D、A精講精析:(1)分析英國的地理位置。①英國雖然位於大西洋沿岸,但其實是在亞歐板塊的內部,因此選項A錯誤;②英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額日珊瑚礁生長在熱帶的海域,而不是溫帶,因此選項B錯誤。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崩塌、滑坡、泥石流,地球的內力外力)
    (1)圖示紅層地貌區,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質災害是_______,原因是_____。(2)紅層地貌區,地質災害的主要影響是______。答案:(1)崩塌、滑坡、泥石流;斷裂發育,巖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氣候溼熱,風化強,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蝕,造成水土流失(生態破壞);破壞農田、城鎮與道路等;造成人畜傷亡。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海底的地形、大洋中脊、六大板塊)
    01知識點1、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可以分為三類:大陸邊緣(大陸架、大陸坡、大陸隆、海溝等)、大洋盆地、大洋中脊,具體的地形如下:①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坡度較緩,水深<200m圖1 海底地形示意圖2、六大板塊地球巖石圈可以分為六大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