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頻頻遭遇奇葩證明:開還是不開?

2020-12-20 多彩貴州網

開了要擔風險,不開又說不過去

社區頻頻遭遇奇葩證明

  10月19日,貴州都市報刊發了《安順民政停止辦「單身證明」》一文,引起市民極大關注。不少市民撥打本報熱線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多數市民表示:「不僅減少了市民為辦一張證奔波之苦、也減輕了婚姻登記處的工作量!」

  實際上,在平時生活裡,需要開具的證明有很多,「單身證明」只是其中的一種。其他的諸如生育狀況證明、無業證明……這些證明全集中到社區,社區工作人員有時也是忙得喘不過氣。前兩天,一位社區工作人員撥打本報熱線訴苦:這些紛繁複雜的證明中,很多是奇葩證明,他們開也不是,不開也不是,很讓人頭痛。社區工作人員到底遇到過哪些奇葩證明?10月22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寧世平在為居民開具證明。

  奇葩證明到底要不要開?

  據了解,每天每個社區至少要開具10張證明,多則30張,社區工作人員普遍反映,開具一張證明並不難,難的是不少證明社區沒有能力去「證明」。

  虹軸北社區書記寧世平說,曾有轄區居民因為要申請一項補助,便請社區出具一份「我有病」的證明,這讓社區很為難,「社區工作人員又不是醫生,怎麼知道居民患沒患病?」寧世平嘆息說,「社區『證明』有病就有病?太不科學了!」記者走訪發現,安順不少社區都為一些「固定」證明感到為難。如:在校生需申請困難補貼,學校要求學生到居住地社區出具「月人平均生活250元」的證明。

  「首先,全省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460元,申請困難補助學生家庭才250元,哪如有這樣的家庭,社區就要及時申請讓對方享受低保,否則不是說明社區工作沒做好嗎?其次,按學校規定,哪怕申請學生家庭『月人平均生活超過了250元』,或是富裕家庭,也只能寫這個數。」一名姓楊的社區工作人員頗為無奈地說。據了解,社區出具這些無法「證明」的奇葩證明,也冒著一定風險。

  這位姓楊的社區工作人告訴記者,幾年前,社區出具了一份家庭成員關係證明。由於開證明的是遷入戶,入住時社區登記為「2子女」。當父母相繼去世後,子女之間因房屋繼承權而發生糾紛。有一天,突然有一名小夥子找到社區,說社區在不清楚情況下亂出證明,導致他沒有繼承到財產權,要起訴社區。所幸,社區出具證明時是按當時戶口本上的家庭狀況來證明的,還保留著複印件,才避免了麻煩。其實,社區出具無法「證明」的奇葩證明時,都擔心惹上官司。那麼為什麼又非要出具這些奇葩證明呢?

  太平社區主任李興坦言地說,多數居民還是理解社區難處的,一些社區不能「證明」的證明,對方聽了他們的解釋後就離開了。但也有人認為社區在「故意」刁難,不是大吵大鬧,就是軟磨硬泡,這時,社區開不開證明,真是左右為難。

  而很多社區一是為了和居民和諧相處,二是看到對方為了一紙證明來回跑了許多趟的份上,便頂著膽,或者昧著良心出具證明了。如今,很多社區都學得「精」了,在開具無法「證明」的奇葩證明下方會特意註明:「經本人口述」、或「此證明帶來的一切後果由開具證明本人承擔,均與社區無關」的等字樣來規避相關風險。

  職能不清、缺乏溝通催生奇葩證明

  2000年11月,民政部下發的《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裡規定,社區主要職責:宣傳法律、法規,調解民間糾紛;協助基層政府搞好有益居民的社會治安、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社區教育、勞動就業等,同時,對供水、供電、供氣、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市政單位在社區的服務情況進行監督;指導社區內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業主大會、物業服務企業。而據粗略統計,社區承擔工作有100多項。

  安順每個社區工作人員5至6人,面對這紛繁複雜工作,每天每個社區工作人員都忙得團團轉。

  這些奇葩證明,總讓社區來開具,這就加重了社區人員的工作量。

  「社區是為居民服務的,所以,一些居住證明、簡單的家庭情況證明,社區是有能力幫助出具的。但涉及到一些職能部門才能了解的證明內容,社區就沒法『證明』了。」前進社區副書記胡平稱,「一些行政機關為了推卸責任,將各種工作推到社區。」目前,大多數社區沒有與公安網、房產網、民政網、醫院網等聯網,無法掌握這些信息。

  胡平也表示,政府部門和社區之間職能不清,互相缺乏溝通,導致彼此對業務和流程不清楚,也是導致需要社區出具各種奇葩證明的另一個因素。

  虹軸北社區書記寧世平看來,根本原因在於某些機構和部門簡政放權、服務民眾的思維方式出了偏差:「辦理某個事項,沒有我單位參與,沒有我單位蓋章,那絕對不行,可一旦出了問題,要追究單位的責任也不行,因為我也是根據其他部門出具的證明辦事的。」

  相關連結

  哪些證明不能由社區證明

  居民生活中,需要的證明很多,社區對哪些證明有沒能力「證明」?據了解,婚姻證明,應由民政部門出具;收入證明,應由居民所服務的單位出具;房屋產權證明,應由房管部門出具;家庭關係證明,犯罪記錄證明應由公安部門出具;患病證明、是否有精神病證明應由醫院出具等。

  新聞背景

  奇葩證明一覽

  提起開具證明的事,太平社區主任李興無奈地搖了搖頭:「每天,至少有四五位居民來社區要求開具各類證明。其中,有很多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證明。」

  「自己摔傷證明」

  李興舉例稱,之前,社區一位70多歲的老人摔倒就醫,在結帳時,需要老人開具一份自己摔傷的證明才能按醫保結算,老人來到社區,希望社區出具「自己摔傷證明」。

  「老人的傷口是摔傷的?還是打架所致?醫生是能判斷的。到底是不是摔傷,社區也不清楚,也無法肯定。再說,已是70多歲的老人了,還會去和別人打架嗎?有這個體力去打架嗎?」李興說,看在這位老人年邁,來回跑很辛苦,我們最後還是出具了「摔傷證明」。

  李興回憶稱,從1月至今,這樣的證明今年就開具了四五張。

  「付款票據遺失證明」

  據介紹,太平社區還遇到過要求開具「付款票據遺失證明」的。一位轄區居民生病住院,入院前先繳納了一部分費用,醫院開具了付款票據。但當他病癒出院結算費用時,發現付款票據遺失了,醫院卻讓這位居民到社區開具一張「付款票據遺失證明」。

  李興搖了搖頭說:「不論哪個單位收款,至少要使用兩聯單單據,遺失了一張還有另一張。同時,現在醫院已使用網絡平臺收款,網絡上是明確記載的,讓社區開具『付款票據遺失證明』,這也太說不過去了。」

  「有無生過孩子證明」

  前進社區主任王清蘭介紹,他們社區也曾經開具過不少奇葩證明,如「有無生過孩子證明」。據王主任介紹,曾經有一些長期在外打工的社區居民,要求社區開具沒生育孩子的證明。「這麼多年,她在外地打工,有沒有生過孩子,我們真的無法了解。開這個證明,總是感覺心裡沒底。」最後,社區只能開具了一份「居住在我轄區的時間內,沒有生育過」的證明。

  「我是我媽媽的女兒證明」

  虹軸北社區還曾經開具過一個「我是我媽媽的女兒」的奇葩證明。社區書記寧世平說,曾有一名單身女,為繼承母親的財產,需要社區出具一個「她和她媽媽是母女關係」的證明。「戶口本就是最好的證明了,讓社區出具一張母女關係證明,總感覺這個證明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寧世平說,不論社區怎樣解釋,這名單身女就是「纏著」不走,無奈之下,社區工作人員只能按照戶口本抄一遍,出具是母子親屬關係證明。

  隨即,記者走訪其他社區中,還聽說了「工商開戶證明」、「兩人是夫妻」證明、「我是我本人」證明、「我有病」等奇葩證明。

  律師說法

  社區證明應明確範圍

  安順聯通律師事務所律師石祥龍稱,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社區屬於居民自治組織,不屬行政單位,但有一定證明權,開具出的證明具備一定法律效力,按「證明」原則,需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或經過調查等,對事實清楚明白,才能證明。若社區在無法「證明」情況下出具了證明,侵害到利害關係人的權利,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石祥龍提醒,社區因謹慎開具無法「證明」的奇葩證明,哪怕有特有註明,也可能惹上官司。同時,他也希望政府部門明確社區能開具證明的範疇,規範證明程序,保證事情的真實性,不僅讓社區為居民提供服務時更合理、合法、公正,也減輕社區工作人員過重工作負擔。

相關焦點

  • 告別社區萬能章,也要斷絕奇葩證明
    「萬能章」是社區最頭疼的問題之一。無業證明、親屬證明、健在證明......居民找社區開的證明五花八門,很多都超出社區職權範圍。倘若蓋章,不僅不符合明文規定、徒增工作量,還可能導致「背鍋」、吃官司;若不蓋章,又可能被居民誤解,以為社區不作為。如今,六部門聯合出臺意見明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蓋章細則,對社區工作者來說是個福音。
  • 告別「奇葩證明」,這些證明不用開了!
    辦出境遊手續要「證明你媽是你媽」,兌換破損鈔票要證明「非被人為故意破壞」,去派出所開「無犯罪證明」要證明你需要這份證明……在搜尋引擎上輸入「奇葩證明」這個關鍵詞,彈出的新聞常常令旁觀者啼笑皆非,但發生在當事人身上,往往只覺得欲哭無淚。
  • 社區不再開具無犯罪記錄等20項證明:那麼要找誰開這些證明呢?
    不該社區開具證明,別的機構又推來推去。。。事情還是辦不成。。。。又有網友指出: 那如果有什麼公司或者機構的需要開證明。那怎麼解決?那老百姓又到了尷尬的地步了。還有網友指出: 那這些證明有誰開呢?更有網友指出: 沒人要誰特麼願意開啊!不管管要的人在這管開的。
  • 原件和複印件一致怎麼證明?公安部禁開18類奇葩證明
    事情是這樣的,塘下鎮的蔡女士準備去歐洲看望小兒子小陳,在申請探親籤證時,被大使館要求提供證明母子關係的公證材料。8月6日上午,蔡女士的長子大陳拿著載有大陳(戶主)、蔡女士、小陳個人信息的戶口薄,到瑞安市公證處為母親代辦公證,卻被告知:蔡女士、小陳不是戶主,非戶主之間出具關係公證,要派出所先出證明。最終還是大陳趕到戶籍所在的瑞安市塘下派出所開了證明。
  • 奇葩證明又來了!學校要家長開單親家庭證明
    >2017-10-12 15:02:14 | 來源:蘭州晚報 | 作者:於永昭   「你爸是你爸」這類奇葩證明早就被相關部門叫停
  • 四川一派出所開證明走紅:索要奇葩證明請「三思而後行」
    △敘永縣麻城派出所開具的證明出具此證明的敘永縣摩尼中心所麻城警務室民警羅平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份證明是5月27日開出的,一個群眾為孩子證明曾用名和現用名,而實際上戶口本上已經清楚寫明了這兩個名字。民警稱,目的是提醒索要證明的單位,此類證明不需要派出所出具。
  • 「證明我是我」這些奇葩證明 以後不用再開了
    重慶晨報訊 (記者劉波)昨日,市政府對外發布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策部署,砍掉各種「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方便群眾辦事創業,重慶開出了村(社區)證明事項「保留清單」,實現「保留清單」之外無證明。「證明我是我」等奇葩證明,今後將被取消。
  • 怒懟奇葩證明!@長寧人,這些證明不用開了!
    最近,瀘州敘永一派出所   為群眾開出一張身份信息證明,   其實這張證明並不需要開。但因為給兒子改過名字,在辦理報帳手續時,院方的該業務工作人員要求這名女子出具「曾用名與現用名」的身份信息證明。   辦理此事的民警羅平聽後,向這名女子解釋,在她持有的戶口本上,已明確登記了其兒子的曾用名和現用名,已經具有法律效力,不需要再出具證明了。
  • 奇葩證明難倒居民和社區 專家:應將市民卡變成一卡通
    老舅摔傷動不了,其女兒去銀行幫辦高齡老人補貼存摺,銀行工作人員卻非要老人親自到銀行不可;居民跑到社區要求開具證明張三是李四,這讓社區老主任頭都痛了……社會專家稱,種種奇葩證明反映出一些部門缺乏服務意識,提議用「市民卡」
  • 復工遭遇五花八門的證明,上班族吐槽為開證明跑斷腿
    近日,網友在社交平臺吐槽自己的辛酸遭遇,直指這些五花八門的證明「毛病不少」:層層證明,材料陷入「死循環」,遭遇「踢皮球」,要求不合理,朝令夕改……痛斥這些證明流於形式。河南的杜彤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的一位朋友被老闆通知可以復工了,但要提供隔離證明。朋友已在家隔離了30天,找村裡開證明卻被拒絕,村長讓他先去醫院辦個健康證。朋友去醫院,但被告知要先找村上開個隔離證明。讓一心復工心切的上班族哭笑不得的,還有無釐頭的證明。
  • 「奇葩證明」熱傳:殘幣非故意損毀 需警方開證明?
    「奇葩證明」熱傳:殘幣非故意損毀 需警方開證明?參與互動    2月4日,一份派出所「奇葩證明
  • 學校讓證明"我孫子是我孫子" 派出所開證明力懟!
    證明我媽是我媽,證明自己還活著,證明自己是少數民族……諸如此類看似搞笑的「奇葩證明」背後,是老百姓為此跑斷兩條腿,往返奔波的無奈和辛酸。近日,張家界慈利縣公安局巖泊渡派出所就被要求證明「楊某的孫子是其孫子」。為了讓老人辦事順利,派出所開出了一張力懟「奇葩證明」的證明。
  • 重慶取消35項證明事項 「證明我是我」等不用開了
    「證明我是我」這些奇葩證明 以後不用再開了 我市取消35項證明事項,5月底之前執行到位 本報訊 (記者 劉波)昨日,市政府對外發布消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策部署,砍掉各種「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複證明,方便群眾辦事創業
  • 公安部官微曬清單:18個證明不該由公安開
    原標題:公安部官微曬清單:18個證明不該由公安開   公安部官微曬清單:   居民身份證丟了,要辦理臨時身份證才能不耽誤乘機、取款、考試;辦理銀行貸款,要提供房產情況證明、償還能力證明……近期,全國各地公安密集吐槽在基層遇到要辦的各種奇葩證明。
  • 這20項常用證明,社區馬上就不給開了!需要的話怎麼辦?
    大家平常辦事是不是經常要去社區開XX證明有時候人在外地就很麻煩再也不用麻煩了前方傳來好消息!這20項證明社區不用開了!經國務院同意,國家民政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改進和規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改進和規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
  • 持有復工證明還進不去,社區要求開三個證明:缺1就不讓進
    現在各地企業都已經復工了,相信很多人都接到了公司發來的復工要求,想在家裡享受帶薪假也不行了,但是在復工的時候也會碰上許多問題,比如有些社區要求開具的證明太多,甚至是個人開具不出來,在廣東就有位男子碰上了難題,社區要求開三個證明,他只能開到復工證明,我們一起來看看。
  • 西安市民要辦「4050」就業困難人員補貼 為啥社區不給開證明
    「我給愛人辦理『4050』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社區說現在不能辦。到曲江新區政務中心詢問,也是辦不了。到底是怎麼回事?」西安市曲江新區的劉先生問。  劉先生說,他住在曲江新區中海碧林灣小區,開了個按摩店。愛人今年43歲,失業在家照看孩子,偶爾打零工給飯店當服務員,孩子上小學六年級。
  • 這20項證明社區不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居民王先生一直沒有工作,最近想去社區開具無工作證明,遭到社區工作人員拒絕,他想通過晚報《社區周報》了解,哪些證明不能在社區開具。記者從西寧市各社區了解到,目前首批20項不應由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的事項具體包括:親屬關係證明、居民身份信息證明(戶籍證明)、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申請證明、居民養犬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社區戒毒康復人員情況證明、人員失蹤證明、婚姻狀況證明(婚姻關係證明、分居證明)、出生證明、健在證明、死亡證明、疾病狀況證明(急診證明、意外傷害證明)、殘疾狀況證明、婚育狀況證明
  • 開了十來年診所的他,為什麼找社區出具無業證明
    老崔跑到太原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對方說要提供身份證、居住證,還有社區出具無業證明,很快就能辦下《就業失業登記證》。    老崔找到社區,告訴詳細情況,請社區出具證明,寫上他無業,然後再到太原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辦理,沒想到社區不給開。    老崔一再要求辦理,社區出了一份證明:依據本人戶口本(服務處所登記),系無業。
  • 這20項證明,社區不用開了!
    親屬關係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證件遺失證明......記者27日從民政部獲悉,根據民政部等六部門近日聯合出臺的指導意見,20項證明被明確不應由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