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眼中的「清朝詞評家王國維」和他的《人間詞語》

2020-12-13 四傑讀書會

林清玄在《走向生命的大美》中,認為凡是追求生命完美的,必經三重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語出蘇東坡《蝶戀花》)

第二種境界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語出辛棄疾《賀新郎》)

第三種境界是「千捶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方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語出于謙《詠石灰》

在看我林清玄的這三重境界後,感覺到很難理解,於是又看了王國維《人間詞話》,感覺有收穫。

清朝詞評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語》裡,曾經說到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的人必須經過三種境界: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王國維先生是從古代幾位大詞人的詞作中摘引出這幾段名句來講做學問的三境界。

第一境界:立志、下決心。

表明當前形勢相當惡劣,在亂世之中,也只有真正爬上高樓,居高臨下高瞻遠矚,清晰地看到遠方,看到天涯海角盡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的人,才有機會成功。

說明能排除幹擾,不為暫時的煙霧所迷惑。

能看到形勢發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主要的矛盾,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礎。

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原詞是: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在這首詞中的其中一句話,最能說明王囯維的第一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意思是說有感性的胸懷,見到西風裡凋零的碧樹心有所感。

在內心裡有思想的抱負與未來的追尋,雖有孤獨與蒼茫之感。

但有遠見,對生命有遼闊的視野,乃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

第二境界:守望志向。

人要有一種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

為此下決心而努力奮鬥,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終不悔」。

就是說儘管在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

但還要堅持奮鬥,繼續前進,為了事業一切在所不惜。

在這個世界上幹什麼都沒有平坦大道,要敢於創新,也要善於等待。這是執著地追求,忘我地奮鬥。

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的原詞是: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首詞裡面最能說明王維的第二種境界的一句話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只要有追尋理想的熱情與勇氣。

還要有堅持、有執著,去實踐自己所信奉的真理,即使人變瘦了、衣帶變寬了,也能百折不回。

投影至人生,在追逐的道路上,求之不得之後形容消瘦而卻繼續追逐無怨無悔。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此一境:尋覓千百次,竟然是在燈火冷落之處發現了那人。人們都在盡情的狂歡,陶醉在熱鬧場中,可是她卻在熱鬧外。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清高,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於世間的不同境地,更是在詩人心中的不同境地。

此一境界表明立志追逐的,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了。

解析:第三境界是指在經過多次周折,經過多次的磨練之後,逐漸成熟起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別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會突然豁然領悟貫通。這時他在事業上就會有創造性的獨特的貢獻。這是功到事成。這是用血汗澆灌出來的鮮花,是用畢生精力鑄造的大廈。

相關焦點

  • 王國維的這首《虞美人》,也是難得的經典名篇,盡得宋詞真傳
    詩詞到清朝整體是在沒落,其實從宋朝以後,再也沒有那種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詩歌的輝煌也是不復存在,這難免有些令人傷感,不過到了清朝卻有這麼兩位詩詞大家,他們的作品還是打動了許多的讀者,那就是納蘭性德和王國維,前者相信不用做過多的介紹,對於喜愛詩詞的朋友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後者同樣也是詩詞大家
  • 王國維115年前的一首詞,寫盡人間悲劇,末二句是經典名句
    近代學者王國維,深受叔本華哲學影響,對人生充滿深沉的悲劇意識,這在他的《人間詞》中,亦有所體現。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 綠窗春與天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 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 王國維萬字《人間詞話》12句話,無一句不美,體現人生至高境界
    近代學者王國維,深受叔本華哲學影響,對人生充滿深沉的悲劇意識,這在他的《人間詞》中,亦有所體現。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 綠窗春與天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 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 葉嘉瑩: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
    葉嘉瑩先生 王國維之所以偉大,因為他追求的跟當前一些所謂「學者」不同。現在很多人讀書是出於功利目的,不是真正的學問。 陳寅恪在給王國維寫的碑文裡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
  • 王國維: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這是致命的打擊,是幼小心靈上的一層陰影,他內向憂鬱的性格或許就在那時已經形成。 他的父親公事繁忙,所以王國維姐弟倆是跟著祖姑母已以及叔祖母生活。難以想像,一個四歲的孩子,失去母親,父親又不在身邊,他的內心是壓抑和孤獨的。母愛和父愛的雙重缺失,讓他過早地嘗到人間悲苦。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要慢慢地過
    這兩天無事,已經將借的一本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完了。之所以會借林清玄的書,是因為有人說我的文風跟林清玄的有點像。說實話,我之前根本就沒有讀過林清玄的書,很想知道林清玄的文字是怎麼樣的。如果叫我買書,我是捨不得花錢去買散文讀的。骨子裡對小說有一種偏愛之情,買書必得是小說才行。故而,雖聽說了林清玄好多年,總是沒有讀過他的書。直到近日辦了讀者證,才有機會認識他。
  • 林清玄眼中的王羲之:崇尚自然樸素的生活。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美好動人的散文,談宇宙、談人生、談興化、談無常,文字優美,思想深刻,林清玄每次朗讀,都覺得五內震動,餘韻嫋嫋。林清玄對這場詩會是這樣評價的: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
  • 【人物】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清玄的文章都很平和又深邃,文字淺顯不會讀不懂,所以被選入許多中學課外讀本,這也是我認識先生的契機。雖然易讀,但他說的道理又明顯不想讓你懂,值得品味,當然也是經得起品味的。先生信佛,教化頗深,有關生命的,死亡的,苦難的理解寫過很多。文字讀起確是有心靈雞湯那味,雞湯不好,那是販賣焦慮,販賣慰藉的玩意。同學對先生的理解也不乏「雞湯作者」云云。
  • 讀王國維《人間詞話》有感:領略詩詞之美,提升人生境界!
    而到了民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基本把中國的古詩詞給論述和解析了個遍。具體這本書好在哪呢?從中我們能學到些什麼詩詞精華呢?今天就來一起品讀進入。《人間詞話》將中國美學和詩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先生不但構建了以「境界」為中心的鑑賞詩詞準則,還提議了「大詞人」、「真感情」等諸多擁有特殊意義的觀念、界限,更深層次地體現了王國維先生內心深處的人生美學追求。1,融情於景《人間詞話》中提到:「有造境、有寫境、……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定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
  • 王國維的境界
    一家出版社擬重印一套普及類叢書,朋友推薦我為其中的幾本寫介紹文字,我頭一本選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王國維從事文史哲學數十載,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字學等方面均有造詣和創新,集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考古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和翻譯理論家於一身。為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 王國維《人間詞話》:好作品一定是真情實感之流露
    昆明湖的水很淺,下面都是汙泥和爛草,如果有求生信念的話,隨便撲騰幾下,便可自救。但這位老人,深深的將臉埋在泥中直至窒息斷氣,以這樣壯烈的方式與世界決別,這位老人便是王國維。文學愛好者無人不知王國維大名,他是浙江海鹽人,曾受末代皇帝傅儀之邀,出任「南書房行走」,也曾在北大、清華兩大中國最高學府執教。
  • 浮生若茶,品讀林清玄的飲茶哲學
    有人說: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下雨的周末,最適合窩在家裡讀書。一杯香茶、一本有趣的書,便是有趣的周末時光。知道林清玄,從那句最有名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開始。品讀他的散文,才知先生愛茶,且有著自己的感悟。三十二歲,已經小有成就的林清玄選擇遁入大山參悟佛道。
  • 《人間詞話》多次高度評價後主詞,王國維為何如此偏愛李煜?
    李煜、李清照向來被奉為「詞壇二李」,然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這二位卻有不同的分量,相比較於對李清照的置若罔聞(詳情見上一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王國維對李煜表現了特別的喜愛。李煜詞歷來受到好評,作品因率真自然、哀婉感人而備受喜愛,而以王國維的評價最高。
  • 115年前,王國維寫《人間詞話》,專家評論:最高格的無我之境
    很可惜,事與願違,哲學的研究並沒有給予王國維實質性的幫助。王國維便捨棄哲學而改投文學,在1906~1908年間,他撰寫了此部影響巨大的《人間詞話》。《人間詞話》是晚清之後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詞話著作。
  • 《人間詞話》:一切景語皆情語
    《人間詞話》是一部在學術界享有盛名的文學批評名著,由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所編著。《人間詞話》也是我國學術史上第一部用西方文藝理論來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著作,這本書自出版以來就很受人們的喜愛。王國維是我國近代成就最高的國學大師,他早年學習了西方美學,尤其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和尼採的美學,他還試圖在中國舊有的文學理論中加入西方的美學和文學理論,從而創造出一種全新的美學和文學理論。
  • 談《人間詞話》:詞話誤詞,「詞學圭臬」原是王國維的深悔少作
    《蕙風詞話》作為「清末四大詞家」之二的陳廷焯、況周頤尚且如此,何況是王國維與《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削足適履的引申考據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其大略旨意便是「境界說」,引申下來的「隔」與「不隔」即是王氏對諸家詞作的評斷標準。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五九至六一則)境界出入說評析
    明代以前詞體分令詞和慢詞兩種。五十九則評析:此則的重點在「寄興言情」四字。王國維通過對近體詩各體制的比較,論斷絕句(五、七言四句律絕)優於律詩(五、七言八句律詩),律詩優於排律(五言為主,七言為輔的八句以上的律詩)。他論證的依據是什麼呢?
  • 王國維《人間詞話》,人生竟然有三個境界
    王國維是近現代的一位著名學者,即使在國際上他也享有很高的聲譽。他早些年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將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的古典學、美學相融合,這促使他形成了兼收並蓄、包容萬千的個人風格。可能有部分網友只聽過王國維這個人,對他的一些事跡也並不了解,但是「境界說」應該有不少網友知道吧?
  • 林清玄:永遠保持著預約的希望!
    因為在去世的前一天,他還更新了微博。林清玄,他的文字如涓涓小溪,曾經滋潤過多少人乾涸的心田,溫暖過多少人的當下和過往。貧窮,一直被他視為財富和寶藏:「窮人處處無家處處家,窮人的家鄉在哪裡,窮人的家鄉在天空、在遠方、在森林在河海交界的地方。你沒有什麼可畏懼的。」自17歲發表作品,20歲出第一本書《蓮花之路》,他的文學之路一發不可收拾地開始了。
  • 一代宗師王國維:將歷史學與考古學相結合的開創者,投湖頤和園
    稱王國維是「曠世奇才」也不為過,文史哲、經學、戲曲、教育、甲骨文等方面均有極深造詣,尤其是他《人間詞話》「人生三重境界」理論直接進入中小學課本。他的身上卻充滿了矛盾感、悲劇感,追根溯源,100年前的他已經擁有了當今世人反覆強調的「獨立人格」。留著辮子的老古董卻是介紹西學的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