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龍巖,
如果有人問你這裡有什麼傳統美食?
那就把這條微信甩給TA就行!!
龍巖清湯粉
龍巖最熱門的傳統美食莫過於清湯粉,加上幾片青菜和牛肉,淋上香噴噴的油蔥,味道可以在嘴裡停留很久。
蘇坂雲潭米粉
龍巖粉幹以蘇坂雲潭米粉為佳,已有400年的傳承歷史,採用天然山泉,優質稻米,經過選米、磨漿、蒸煮、擠絲等十二道傳統純手工工序精製而成,不加任何添加劑,米味香濃,色白質韌,口感爽滑,經久不糊。
煮粉皮
過去,龍巖人在過年過節時,人家不問你殺多少雞,只問你買了多少粉皮。仿佛沒有粉皮就不像過年,只有有了粉皮才算過年。也仿佛人的面子人的富貴跟粉皮成了比例。粉皮在龍巖人心中,跟粉、面一樣重要。粉皮早已成了廣大龍巖人的至愛。
油飯
油飯,是龍巖人在立夏這一天必須要吃的美食。吃油飯預示著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不會餓肚子。
蘇坂魚粉
蘇坂魚粉,涵著魚的鮮美,粉的嫩滑,菇的香馨,菜的清甜,既有山珍,又有海味。
龍巖花生
龍巖傳統焙制的鹽酥花生,其香酥美味,妙不可言,越嚼越有味道!
餈粑
每逢傳統節日、打醮等活動,鄉村人家戶戶打餈粑,演成習俗,流傳至今。餈粑是用糯米放在清水中浸泡,後撈起放入飯甑蒸熟,再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用一把丁字形的大木棰不停地舂打而成;將舂好的餈粑捏成或大或小的扁圓形狀,沾上白糖和炒熟黃豆或花生芝麻粉食用,十分香滑可口。
糯米灌大腸
糯米灌大腸,過年時很多人家裡都喜歡做的一道菜。把豬大腸洗乾淨,裡面灌滿糯米,兩頭紮緊,先蒸熟,切段,再下油鍋,炸成金黃色,起鍋裝滿。龍巖話叫gia di do do帶後鼻音,意思是假豬腸。
烊魚
烊魚,是龍巖宴席上的必備菜餚。按一定比例將五花肉、海味(風魚乾或蝦仁幹,次者蝦皮可代),酥花生、蔥白、香菇、鮮冬筍等切碎,加食鹽味精等佐料,均勻揉拌,用力壓成餅狀,下油鍋炸熟再切塊煮成湯料。
什錦
什錦,是新羅區傳統風味佳餚。俗話說:沒有烊魚什錦,就沒有龍巖宴席。可見什錦在龍巖喜宴中的地位了。什錦、什錦,這個什錦之所以叫做什錦也是有說法的。顧名思義就是它裡面有著十種的配料。分別是蛋皮、白糖、山桔子、冬瓜條、花生末、麵餅、雞蛋、肥膘肉丁、油酥蔥丁、麵粉。
蘭花根
蘭花根色澤金黃,大小均勻,甜而不膩,質脆香酥,吃之回味無窮。蘭花根製作工藝包括糯米浸泡、碾粉、調粉、切條、上糖漿、加糖衣、包裝等,真正的製作工序有五道,蘭花根不加任何添加劑,是一種製作工藝非常複雜的糖,製作材料包括胚料(糯米粉、白糖粉),漿料(白砂糖、飴糖),炸油(色拉油)。
酥肉
麵粉包肥肉炸,裹層白白的糖粉,龍巖酒席必備。(龍巖話:絲嗎)很肥很膩,酥軟的一口下去好滿足,第二三口下去三天不用吃肉(開個玩笑)
燈盞糕
連城燈盞糕又叫「油炸餅」,因其大小似碗、薄兒圓、形似如舊時燈盞而得名。做法簡單,大米拌水打製成漿,加入肉末、香蔥等佐料,用平底勺盛入油鍋中炸,色澤至金黃色即可。
簸箕粄
以上等秈米磨成漿,盛於簸箕中用猛火蒸成薄皮,切割小塊,再用瘦肉、蝦米、香菇及蔬菜等熟餡捲成條塊,外塗油蔥佐料,有特殊風味。
麻粩麻粩,七夕的時候吃的。用糯米製成爆米花,把麥芽糖澆上去,做成四四方方一塊,要用紙包起來,做麻粩,師傅的手藝可是非常重要的。
冬至包
龍巖人獨有的冬至美食—冬至包(龍巖話叫「鬼糕」)。冬至包,三角形的,一個就有巴掌大,擺在蒸籠上,像綠色的「金字塔」。聞起來,一股清香提神的草葉味伴著糯香,十分獨特。
芋子包
芋子包,皮是用芋子和芋子粉製成的,餡是用花生米、肉丁、香菇丁、蔥等等東西一起炒出來的一種餃子,蒸煮都可以,味道真的是沒得說。
牛肉丸
與清湯粉齊名,是在外遊子最容易饞的一道美味。正宗龍巖牛肉丸,其製作工藝是非常講究的,從選料、加工到具體操作要求是比較高的。
苦抓湯
閩西的風味小吃之一,不但有地方特色,還兼具防病治病之藥理功能。所謂苦抓,又叫敗降草,夏秋之季,氣候乾燥,龍巖人喜以苦抓煲大腸「吃涼」,色濃帶黑,微帶異味,但入口味感非同一般,誘人食慾。
空殼餅
是由芝麻、麵粉、紅糖、白糖、山桔子等為原材料烘烤製作而成,整個製作過程都需要十分謹慎,容不得一點馬虎!
萬安風鴨
萬安風鴨製作歷史悠久,有近百年歷史,用的是山裡人最原始的工藝、最古樸的做法。
閩西八大干係列
閩西八大幹中的長汀豆腐乾、連城地瓜幹、上杭蘿蔔乾、武平豬膽肝、永定菜乾等都是龍巖區縣內的代表食品,作為伴手禮也是超讚的哦!
泡鴨爪
龍巖永定下洋的泡鴨爪清脆雙口,風味獨特。吃過的朋友一定很懷念它獨一無二的味道吧,大多數人只要吃完第一隻就想再多吃幾隻甚至是十幾隻,不是因為加了興奮劑,而是因為其獨特的口感和香味。
沉缸酒
龍巖沉缸酒屬於黃酒。酒液鮮豔透明呈紅褐色。有琥珀光澤,酒味芳香撲鼻,醇厚馥鬱,飲後回味綿長。
米漿粿
米漿粿風味獨特,如今已成為農家設宴待客不可或缺的一道特色菜。旅外親人回鄉時總要嘗上一口米漿粿,了卻心中的思鄉情結。
牛兜
兜湯,客家話的本意是端在手上的肉湯。兜湯,是客家人的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湯,它不是主食,更恰切地說是一種點心,很便宜的小食。
泡豬腰
泡豬腰是長汀的一道名小吃,以煮汆燙速度快,且味道鮮嫩脆滑非常受歡迎,完全滿足吃貨的味蕾。
仙人凍
仙人凍,又叫涼粉,用仙人草和粉蒸城的凝膠,單單看仙人凍三個字就知道它清涼解暑。龍巖本地叫青草,在客家人的小食中排行第一位一點都不奇怪。
碗糕
龍巖話叫「瓦鍋啊」,用糯米粉和酒糟做的,吃起來松松的還有酒糟的味道,口感Q嫩可口。以前有人挑扁擔走街串巷,現在很少看見有人賣了。
燒麥
自明代以來,燒麥即為長汀著名的風味小吃。燒麥狀似石榴,以皮薄餡爽、芳香撲鼻、令人垂涎而得名為「三特石榴果」、「三裡香」。後人因燒麥皮為麵粉製成,吃時又要「趕燒」,便叫「燒麥」。清香可口、皮薄餡香。
龍鳳喜餅
龍巖人在訂婚的時候,男方必須要給女方送喜餅,女方則要回禮花生給男方。儘管現在的婚禮形式越來越多,但是買喜餅送喜餅仍然是龍巖人必不可少的一項習俗。
河田雞
俗話說:「沒吃河田雞,不算到長汀」。長汀是汀州故地,白斬河田雞是汀州最富盛名的名菜,被譽為「汀州第一大菜」。
黃粄
黃粄,是用米和糯米混合加工而成的一種風味小池。凡吃過黃粄的人無不為黃粄的香、嫩、爽而讚嘆不已。
筍乾燜肉
筍乾燜肉是一道龍巖傳統美食,不管是宴席上還是過年過節,它都是龍巖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在宴席上,筍乾燜肉一般都是搭配米飯出現,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備上一碗筍乾燜肉,有客人來時,端上一碗筍乾燜肉招待客人。
雪花魚糕
連城群眾喜愛吃魚,不僅因為魚肉鮮嫩可口,營養豐富,且「有魚」象徵「富足有餘」的好兆頭。「雪花魚糕」又稱雪花銀片,裝盤後觀之如銀似雪,食之鮮香滑嫩。
涮九品
連城傳統火鍋名菜,源於連南朋口溪流域一帶,俗稱「涮九門頭」系選用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裡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經過嚴格選料,精細刀功,輔以佐料、米酒和數味中草藥製成。
四堡漾豆腐
「漾豆腐「是連城一帶地方傳統風味菜餚,已有數百年歷史。四堡群眾家家戶戶善於加工豆腐,由於使用山泉水,制出的豆腐特別鮮嫩。
薄荷炒鴨公
薄荷是夏季食譜中的必需品,龍巖人更是對薄荷青睞有加。薄荷炒鴨公這道菜是龍巖人在夏季吃夜宵、喝酒必備的美食。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最常見的一種醃製菜類,也是很多地方結婚喜酒上必備的菜餚,真的超級下飯的一道菜,一般人吃飯配這個菜都能多吃一碗飯。
燒大塊
燒大塊也是客家首府長汀的名菜,其製作工藝去掉了肥肉的油膩,讓很多不吃肥肉的人也愛上燒大塊。
溪魚燜豆腐
鮮嫩爽口的溪魚燜豆腐,殊調配法烹製而成,豆腐嫩滑,魚肉鮮嫩,鮮香入鼻,營養豐富。
龍巖美食太多
小編看著都餓....
論龍巖的胖子是怎樣煉成的?
吃完以上的東西你就知道
來源:新羅TV 部分圖文來源:網絡、YOYO、微染
覺得不錯,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