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想法」,添星標,掌握更多法國生活資訊
近幾年的冬天,小編不論人在外國還是中國,都會發現大街上多了一隻鵝,那就是……
加拿大鵝Canada Goose!
沒錯,這個紅白藍三色構成的小徽標,是中國留學生的冰島必備神器,是出國旅遊不得不買的No.1,甚至還是普京、馬雲的熱愛……
圖:Telegraph
加拿大鵝在2019年確實表現不錯,在它發布的最新季度財務報表中,相較於前一年的同一季度,總銷售額上漲了27.7%至2.94億加元。
圖:Canada Goose官網
它的國際市場的表現也很亮眼,比如亞洲市場的銷售額,相比2018同一季度,翻了快要一倍,到達了4890萬加元!
其中中國市場整體表現出色,銷售額增長近一倍~
圖:Canada Goose官網
雖然中國的表現如此優秀,小編卻看到了一個不那麼讓人愉快的消息……
一位多倫多的金融博主Kerry K. Taylor在街上隨機採訪身穿加拿大鵝的路人,詢問他們為什麼喜歡加拿大鵝這個品牌。
圖:Squawkfox
她總結了最多被提到的理由,排名第四的竟然是「因為這不是來自中國的便宜貨」!
小編不禁緩緩打出一個?
小編想說,真相是,大部分加拿大鵝的羽絨生產都來自中國!真想看看路人知道這一真相後的表情……
圖:新華社
更讓人不爽的是,儘管市場上幾乎每件羽絨服裡都包含來自中國的羽絨,但很少有品牌會以此為賣點。
以加拿大鵝標誌性的派克大衣(parkas)為例,他家自豪地宣稱,產品是「加拿大製造」。
圖:Canada Goose
的確,這些羽絨服的填充物都來自同一家採購公司:加拿大羽絨工業公司(Feather Industries Canada)。
但是,在這家採購公司的網站上,先將加拿大羽絨稱為「我們最引以為傲的產品」,隨後才補充,他們是從「全球的供應商」那裡採購的羽絨。
圖:Feather Industries Canada
在一條單獨的注釋中,該公司終於承認,其大多數羽絨「來自東方」。他們簡直是全方位避免提到「中國」這個詞!
儘管加拿大羽毛工業公司提供了嚴格的質量保證,承諾僅從其員工參觀過的農場購買羽毛,還會人道地對待禽類。
圖:Feather Industries Canada
但加拿大鵝的大部分宣傳活動都在掩蓋了一個基本事實:其服裝生產依賴於來自中國的羽毛!
而實質上,
中國生產的羽毛質量,並不是大眾以為的那樣不堪入目……《經濟學人》副刊《1843》作者Simon Rabinovitch就採訪了
中國蕭山最大的企業之一,三星羽絨,順便採訪了它的主管麥可·毛(Michael Mao)。Simon Rabinovitch 圖:youtubeSimon說,走進羽毛工廠時,
柔軟的羽絨微粒像雪花一樣在空中翩翩起舞。工廠入口處堆放著成袋等待加工的羽毛,散發著來自養殖場的氣息~
羽毛分揀設施由大約 20 米高的綠色金屬筒倉組成,工人將成捆的羽毛倒入其中,並用泵送入空氣。之後,羽絨會浮到頂部,較重的羽毛則落在底部。主管麥可·毛向Simon展示了自家的鴨絨,Simon一摸就被驚豔了。「他讓我閉上眼睛,伸出雙手。他在我的一隻手中放了一團來自冰島絨鴨的羽絨,
由於實在太輕了,我根本感覺不到兩手之間的區別,直到幾秒鐘後一隻手掌開始變熱。」據麥可·毛敘述,
絨鴨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會因為人類的食肉需求而被殺死,而是自然褪毛。農民再從其廢棄的巢穴中收集這些羽毛。
如果是完全由這種鴨絨製成的羽絨被,價格可以達到 1 萬美元!這也完全符合加拿大羽毛工業公司對「人道對待禽類」的需求……另外,所有的羽絨成品出口前
還要經過三道嚴密的檢測!要知道,
羽絨製品的一個特性,就是它的原材料,羽毛,在最終產品中是看不到的。比如,
把硬羽毛壓碎,偽裝成羽絨;用便宜的雞毛代替鴨毛和鵝毛……或者將一些普通羽絨粘在一起,這樣它們看起來像是珍貴的、帶粘性的品種。另外還有一些無良商家簡單的填充,故意
讓羽絨成品的分量不足,從中賺取利潤。而中國羽絨就絕不會這樣,它的三道檢測工序保證了成品的質量。在貨物被運走之前,一個小小的樣品會先被送到一座看似不起眼的高樓裡:
國際羽絨羽毛檢測實驗室(IDFL)中國辦事處。工作人員剪開成品後,對裡面羽絨的實際重量進行稱重。在另一個房間裡,
穿著白色實驗服、戴著藍色發網和口罩的技術人員會檢測羽毛中的汙染物,並測試其防水性。在第三間辦公室裡,技術人員用巨型筷子,在一個2英尺高的玻璃圓筒中攪拌一團鵝絨,然後將一個特殊的圓盤放在羽絨上,
以進行最關鍵的檢測:羽絨的「蓬鬆度」,這決定了外套的保暖性。要知道,中國鴨絨和鵝絨的蓬鬆度,
已經一次次被證明與歐洲競爭者的產品達到了同等水平!由此可見,人們對於「中國製造」的羽絨質量的擔憂,完全沒有必要……這還要感謝中國人對鴨肉和鵝肉無比的熱情,且這種熱情仍在不斷增長……
在中國最近幾十年的經濟繁榮期裡,
曾經很罕見的鴨肉,如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美食。就很多人喜歡的鴨脖來說,出售鴨脖的快餐攤位在中國火車站非常常見。
另外中國還有兩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專門生產真空包裝的即食鴨肉零食~要知道,中國人吃掉的鴨肉在全球也佔大頭:
全世界每三隻被吃掉的鴨子中,就有兩隻在中國~鵝肉方面更是如此,
中國每年被宰殺鵝的數量在全球佔驚人的 95%!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別的國家難以成為羽絨大國了。
因為外套中的羽絨說到底只是鴨和鵝的副產品……雖然就單位重量的價格而言,
羽絨(鴨胸上柔軟、絨狀的羽毛)是鴨子最有價值的部分,每公斤價值 25 至 50 美元,大約是鴨肉的10 倍。
但是,一隻鴨子的價值主要還是來源於它的肉,柔軟的羽毛僅佔其整體價值的 3%。
所以,這些蓬鬆的絨毛並沒有被屠宰場視為珍貴的商品,而被視為一種「殘餘碎屑」……、而中國相比其他國家,對鴨肉和鵝肉的需求那是與日俱增,因此就可以「不勞而獲」它們的毛啦~
除了對於鴨肉和鵝肉的高需求之外,
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是一個主因!雖然人們在床上用品中使用羽毛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但是這類產品在從前,
通常是由歐洲生產的昂貴奢侈品……得益於中國經濟近年的蓬勃發展,羽毛才被推向了大眾市場~當然,中國的羽毛市場發展蓬勃,自然會引來一些眼紅。
《經濟學人》的SimonRabinovitch說,在過去的一年中,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溫,
川普對羽毛和其它從中國進口的數千種商品增加了關稅……美國羽絨羽毛理事會(ADFC)主席大衛·斯威特(David Sweet)在政府聽證會上說,減少對中國羽毛進口依賴的唯一方法,
就是每個美國人每年吃 2 只鴨子——這是目前美國人均鴨肉消耗量的 20 倍……看完這些,小編覺得,加拿大人對於加拿大鵝裡中國製造的羽毛避而不談,是沒有必要的……而且,加拿大鵝堅持在用中國製造的羽毛,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不是嗎?
(英倫圈綜編,原文刊載自《歐洲時報》與《經濟學人》副刊《1843》聯合專版,本文作者:SimonRabinovitch,編譯:湯林石,編輯:Veron,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絡,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