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華山飛雪奠金庸

2020-12-19 百家號

圖:金庸(左二)在華山論劍臺上

沒想到,戊戌年華山的第一場雪,比往年要來得早一些,並且幾乎是隨著金庸先生謝世的消息一同抵達的。

我獨自登上華山。

「華山論劍」石巋然挺立。

厚厚的積雪,把形似蓮花的主峰銀裝素裹。昔日劍氣帶落的霜葉鋪成的論劍臺上,空空如也,只留下腳印數行,但鐫刻在巨石上金庸手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個字,似乎在訴說著江湖的遙遠,華山的傳奇。

我眺望蒼穹,似乎看到站在雲端的金大俠,用筆作劍,把山指成劍的模樣,於是,江湖之中,「華山論劍」就成為一種標誌;華山之巔,就多了一個「武俠道場」。

站在冰天雪地裡,我拿起畫筆,面對沉睡的華山,思緒萬千,緩緩著筆,一剎那,頓覺論劍臺上劍氣寒。

華山記得,昔日,這裡長劍飄飄,長歌陣陣,刀光劍影,草枯花榮。

尋找華山劍 劍已為山魂

華山論劍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原意是「華山比武」,引申為「公開的比試或學術爭鳴」,並且要求:比試各方都得是高手,公正較量不許耍陰謀。

要感謝金庸先生,他為我們創立了「華山論劍」這個文化品牌,華山更因「論劍」而名聞天下。正因如此,有人說,「華山論劍」只是虛擬的江湖,說華山既無「華山派」,也無「華山劍」。其實,在熟讀華山之後,我要說,作為集經史知識與武俠文學於一體的金庸,他提出的「華山論劍」絕非空穴來風,華山真真切切是有「劍」的。

華山像劍。天下名山莫若五嶽。恆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嵩山如臥。西嶽華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峰組成,以其崢嶸峻峭之貌、雄偉壯觀之勢傲然挺立在秦嶺山脈東部的黃河岸邊,既如一朵盛開在碧波蕩漾中的石蓮,又如萬柄利劍直插霄漢,氣象萬千。看華山,如同劍客觀看一把倚天劍,怎麼能不讓人熱血賁張,難以釋懷呢?

華山屬劍。從五行的角度來看,華山位居西方,少陰用事,屬金,主兵器,劍為百兵之首,輕靈和飄逸註定了劍的高貴,註定了華山的屬性。

華山藏劍。據《古今刀劍錄》載,周昭王五十一年鑄一柄周劍,上有銘文「鎮嶽上方」。漢武帝元年(前一四○)鑄一柄漢劍,長三尺六寸,晉孝武帝於太元元年(三七六)得一柄神劍,先賜於華山武俠,後作為鎮山之寶藏於華山。名劍與名山合而為一,山為劍之身,劍為山之魂。

華山劍法。自古華山以奇、險著稱。華山劍法,劍意取自西嶽華山「奇、險」二字,劍術奇拔峻秀,高遠絕倫,招式處處透著正合奇勝、險中求勝的意境。有一首詩單道華山劍法,「上天兮如飛鳥,入地兮不染塵。一撒通身皆是手,但見劍光不見人」。

華山練劍。華山地勢險要,遠離塵囂,是劍客遊俠理想的棲息之地。因而常有名士高隱在此修身養性,習拳練劍,呂洞賓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作為華山隱仙派的領袖,他一直在華山埋名修煉,與道友「逍遙碧嶂青松下,望看殘花逐流水」,也曾仗劍江湖,除暴安良,深得世人敬重。某年故地重遊,他感慨萬千,吟詩一首:「昔日曾居此,埋名四十春,紅塵多少客,誰是識予人?」

華山派。華山派是道流的大宗,劍法宗承呂洞賓一系,僅論技擊功夫,就屬博大精深,只是他們奉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原則,所練拳劍只在修身養性,不好張揚,故而不為人所知。

劍為道魂。華山道門奉劍為神器,凡科儀,皆必用劍。所用之劍,或為金鐵,「或為百鍊之鋼,無妖不斬」,或為竹木,「噴巽書符,遣將逐邪」,或不見形,如道門中《慧劍詩》所述:「紫極洞中傳劍訣,不屬陰陽不用鐵。先天元氣鍛熔衝,鑄成便會誅妖孽。」劍的長短尺寸也不統一,或為九尺六尺之長劍,或三尺常形,或僅數寸,變化隨心,如意通靈。傳說許多神仙都是御劍而來,化劍而去,斬妖除魔。這些神話色彩的傳聞雖不足據,卻反映了華山劍術在道家心目中的地位。

擂臺比武。華山腳下又為東西通衢,商賈雲集,貨物集散要有武師押鏢而行,每年都要舉行擂臺賽,比武常在西嶽廟外被封為武聖的關帝廟前、武郎廟前和華山峪口的土地臺上舉行。在南來北往的俠士中,既是全國範圍內的名家武功展示,也是以此作為評選鏢師,以武藝劃等次,以等次論報酬的平臺。通過比武,武藝高強之士方為富商首選的鏢師,押運鏢銀,從四通八達的華山出發,「分道揚鑣」,走南闖北,盡顯英雄本色。

所以,「華山論劍」之說,其源遠流長,並非從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先生開始。而金大俠之「華山論劍」,是一本書接一本書地一論再論,甚至親臨華山之巔,把酒臨風,撫劍聽琴,論道風雲,更助長了「華山論劍」之風。

巍巍華山,亙古雄峙,以一種不爭的事實播揚著華夏俠義的「劍氣文化」,既是武術的交流,也是思想的爭鋒,從古至今讓華山與劍難捨難分。

華山「武林盟主」之印

二○○三年十月,陰雨連綿之後的華山秋高氣爽,山清水秀,雲霧繚繞,紅葉如熾。

華山,在期盼著一位老人的出現。

華山,在期待著金大俠的「華山論劍」。

金庸,一個人成就了一個江湖,一支筆創造了一個世界,被譽為「武林盟主」。

正因如此,歡迎儀式上,華山旅遊發展總公司總經理把一枚鐫刻「華山武林盟主」巨印,贈送給金庸先生。老人手撫印耳,凝神端視,激動萬分,金庸與華山的歷史走到了一起。

華山武林盟主印,為浙江青田石刻治而成,通體呈灰白色,印耳為手工雕刻的「闢邪獅獸」,整印高三十四公分,印底為正方形,邊長高二十公分,印重三十五公斤。邊款正面為漢篆「華山論劍」四字,背面為「華山風光和西嶽真形圖」,左右邊款各刻有紀事和說明文字。治印者歧嶇先生,設計者為趙蕪泉先生。

遊俠劍影 亦幻亦真

在金庸的十四部武俠小說中,有十三部提到華山,《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曾經有過三次「華山論劍」的情節。而今,金庸化身「英雄」親來華山,進行第四次「論劍」,把華山劍俠文化推到了一個極致。

第一次華山論劍:

中神通王重陽、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相約華山。經過七日七夜的激戰,最終王重陽憑藉其正宗的全真武功奪取了天下武林第一的稱號和《九陰真經》。此時排出當世五大高手為:中神通王重陽、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並相約二十五年後在華山考證武功。

第二次華山論劍:

第一次華山論劍後不久,王重陽即撒手西歸,而後不久南帝出家。第二次華山論劍時,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北丐洪七公、老頑童周伯通、鐵掌水上漂裘千仞、郭靖、黃蓉等來到華山。裘千仞被眾多高手圍攻,後因感悟自己罪孽深重,為南帝所點化,於是出家為僧。此時郭靖已練成降龍十八掌、左右互搏術和九陰真經,與洪七公、黃藥師相搏三百招竟能不敗。洪七公正要與黃藥師相搏時,歐陽鋒卻出現。歐陽鋒因倒練九陰真經,全身經絡逆行,並打通任督二脈,武功一時天下無雙,但為黃蓉言語所激,轉而發瘋。眾人方知天下第一高手為發瘋的歐陽鋒,遂曲終人散收場。

第二次華山論劍以裘千仞改過自新,立地成佛,反映了金庸武俠小說已經逐漸拋棄了以前的純粹以武論劍、快意恩仇的模式,轉而以佛學教化惡人,是小說中的一大進步;西毒歐陽鋒的發瘋,是其自食其果,天下第一魔頭從此不再為所欲為地害人,江湖可以從此平靜多年。

第三次華山論劍:

楊康之子楊過小時候備受磨難,後經小龍女教習玉女派功夫,又學習了九陰真經上的武學秘笈,後在大海中練功十餘年,自創玄鐵劍法和黯然銷魂掌,成為武林中的一段神話。

楊過大破蒙古兵,重創蒙古軍主帥蒙哥,立下大功後,華山論劍的日子馬上就到了,遂與東邪黃藥師、南帝段智興、郭靖、老頑童周伯通、黃蓉、小龍女等共赴華山。在華山上,眾人並未動手比武,由黃蓉評說五大高手,最後定為東邪黃藥師、西狂楊過、南僧段智興、北俠郭靖、中頑童周伯通,一時傳為天下佳話。

第四次華山論劍:

金庸在書中寫華山之時,從未登臨華山,書中的華山,都是他想像中的華山,他夢中的華山。當他親來華山,似有一種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夢幻般交錯之感。

二○○三年十月八日,金庸把他創造的武林境界移到現實的華山頂上,在「智闖美人關」、「美酒關」和「奇局關」後,於絕壁之上,親自與「巴蜀鬼才」魏明倫、「西部刀客」楊爭光、「俠導」張紀中、「北大醉俠」孔慶東,談劍影江湖,尋俠旅萍蹤,演金劇春秋,問情為何物,打開了一個充滿奇幻的「金庸世界」。

在這次華山頂上,沒有刀光劍影,也沒有血肉橫飛,而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交流,要問「論劍」結果,只能說,「仁者愛山,仁者無敵,今日大俠,唯有金庸」。

金庸第一次,也是今生唯一一次華山之行,了結了他的宿願。

華山論劍,劍動江湖。虛擬的是英雄,真實的是金庸。

長歌送先生 金庸不了情

華山與金庸還有未了之緣。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在華山所在地華陰市「賞荷花登華山」活動上,時任市長程軍向金庸先生頒發了「榮譽市民」證書。現場,「金庸特使」帶先生話告全球三億「金庸迷」:請大家繼續關注華山,祝福華陰!

作為華山的「榮譽市民」,金庸先生的華山論劍成了一張高端文化品牌,華山腳下,建起了俠文化主題酒店—「華山客棧」,有了以「華山論劍西鳳酒」,「金庸文學館」、「華山論劍主題公園」、「武林小鎮」都在緊張地策劃中。歷任市委、市政府都向金庸先生去電、去函通報華陰、華山的發展變化。金庸先生對華陰、華山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曾有再次登臨華山的想法,未曾想那年與華山的「一面之緣」,竟成了永訣。

二○一八年十月三十日,金庸先生病逝,中共華陰市委、華陰市人民政府翌日發去唁函:驚聞查良鏞先生仙逝,甚為哀痛。查良鏞先生是享譽世界的新聞學者、報業鉅子、武俠小說宗師,著作等身,成就卓著。先生對華山情有獨鍾,「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描述華山之雄姿,顯揚中華之精神。先生以耄耋之年親臨華山,論劍論情論江湖,並手書摩崖石刻「華山論劍」,激揚億萬人心,奮發百代之志。先生及其作品對華陰華山的旅遊開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華陰人民對此感念永存!

中共華陰市委、市人民政府送上輓聯:「絕世武功,何日重來此名山論劍;先生文字,吾民共看他大海生潮。」

中共華陰市委書記李軍政、市長李新功送上輓聯:「經天緯地,國士無雙凌絕頂;曠古爍今,離歌數億動神州」,以寄相思之情。

華山文學界舉辦座談會、追思會,緬懷金庸先生對華山的情緣與貢獻。

「華山有幸,巨筆曾題論劍處;渭水餘暉,鄉閭有冀再來身。」(許石林語)再多的話語已無處安放,就讓你我,在笑傲的江湖裡,永遠地相望。

華山不會忘記,俠義永在人間。

作者簡介:

關寧:字致遠,陝西華陰人,著名華山文化學者、西安交大城市學院客座教授、易道書畫家。多年以來一直從事華山文化、國學、易道書畫方面的研究,主要作品《遠逝的鳳凰》、《歲月流痕》、《山水之間》、《華陰文化解讀》、《華山品易》、《破解人生的密碼》、《華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等。

本文來源: 2018-11-17 03:17:02 大公報

相關焦點

  •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給我們創造的武俠世界!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金庸14部小說的首字組成的對聯。1970年的《越女劍》由於金庸本人不太欣賞,因而未入對聯內。80後90後都是看著金庸老先生的作品長大的,在武俠世界裡金庸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 一千五百歲銀杏樹陪伴,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少林寺
    「步步生蓮」甬道兩旁碑林題字,有現代碑也有古代碑,古代碑主要從唐代到清代,記述了當時立碑的時間、原因;最吸引大家的是金庸碑,上書「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用兩句詩概括了金庸大師著作:《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金庸用他的筆給世人呈現了一個精彩紛呈的武俠世界,催生了多少人的武俠夢,書中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武,更有俠義在內。
  •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小說按歷史怎麼排?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20字,閱讀約2分鐘金庸是現代武俠小說作家中的領軍人物,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金庸14部作品的第一個字可以組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看俠客倚碧源記"。
  • 金庸先生逝世!「飛雪連天射白鹿」英文怎麼說?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金庸本名查良鏞,出生在浙江海寧,祖上是名門望族,不但善於經商,而且出了很多學識淵博的後人。
  • 讀者前往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緬懷金庸
    10月31日,一對夫婦在金庸照片前駐足許久,緬懷這位武俠小說泰鬥。10月31日,留言板上寫滿了讀者緬懷金庸的留言。當日,大批市民前往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參觀,追憶大師的武俠世界。以筆名「金庸」寫作多部武俠小說的著名作家查良鏞10月30日下午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10月31日,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內收藏有金庸以14本小說首字創作的經典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親筆原稿。
  • 金庸先生出殯輓聯大集合,馬雲輓聯: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12日,金庸葬禮在香港殯儀館舉行,13日舉行出殯儀式,靈堂現場安放著金庸的遺像,笑得灑脫,館內充滿了武俠迷對先生的懷念上方掛著「一覽眾生」的橫幅。據了解,按照金庸本人遺願,喪禮不採用任何宗教儀式,也沒有設置致辭悼念環節一切從簡。
  • 金庸離世!根據他的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精彩片段回顧
    而有人將金庸的小說變成了一句順口溜,那就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每一個字都是代表他的一部作品的第一個字,你能說出這十四部作品嗎?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吧。是香港導演王晶首次執導內地版金庸劇,電視劇劇照如下圖:連——是指《連城記》,這部作品拍成影視劇的不多,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我們轉到下一部著作。天——是指《天龍八部》,這是金庸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小說,被翻拍了不知道多少次。這部巨作是金庸從1963年開始創作的,歷時4年創作完成,前後共有三版。
  • 金庸《射鵰英雄傳》裡為何一定要去華山論劍
    當年金庸先生的一部射鵰英雄傳,風靡大江南北。激起無數人的英雄夢。其中的一個片段讓很多人都難以忘懷,那就是華山論劍的片段。在華山頂上鬥了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經》。最終王重陽擊敗四人獲勝,奪取了《九陰真經》。金庸第一次登華山是2003年10月8日,那年金庸79歲,寫小說之前根本沒有去過華山,那為什麼要選擇華山呢?
  • 金庸誕辰日是哪一天?金庸作品集順序是什麼金庸生平介紹
    金庸誕辰日是哪一天?一代武俠小說泰鬥查良鏞(筆名金庸)從1955年憑藉一部《書劍恩仇錄》開始行走江湖,一直到72年的《鹿鼎記》,金庸先生方才封筆。《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
  • 金庸小說裡哪種武功最厲害?原因是什麼?
    金庸先生是現代武俠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甚至可以稱其為現代武俠小說的巔峰。「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部部的作品中刻畫出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也有著各種神奇功法的出現。那麼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到底哪種武功最厲害呢?
  • 投票:金庸的哪部作品你最喜歡?
    金庸先生走了,享年94歲。金庸先生及港臺眾多文人的武俠小說有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有人說是繼承了二十年代的張恨水為代表的鴛鴦蝴蝶派的寫作風格,有那點類似,卻也不完全是,總而言之就是傳統文人的家國情懷在這一個文人群體的集中盞放。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著作改編的經典遊戲 金庸群俠傳囊括了金庸筆下...
    ­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句七言,概括了金庸老先生留下的那一部部經典。而懷念一個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長遠的時間裡品嘗回味他曾經留下的文字和痕跡。­  金庸群俠傳——"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1996 年,河洛工作室發行了一款以金庸筆下十四部小說改編的遊戲《金庸群俠傳》,這款武俠 RPG,給與了玩家極大的自由度
  • 飛雪連天射白鹿,金庸武俠小說書名的意思你都清楚嗎
    金庸先生可以說是武俠小說界的宗師泰鬥,給我們貢獻了一個個光怪陸離又充滿人情世味的瑰奇世界。眾所周知,金庸一共寫了15部武俠小說,除了越女劍以外,其他14部的小說被金庸概括為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武俠小說迷對這15部小說的內容都如數家珍,但相信還是有不少人對書名的含義不是十分理解。
  • 金庸筆下越女阿青,連掃地僧和獨孤求敗都比不上她,究竟多強
    金庸的小說體系裡面高手眾多,在第一這個位置上因為金庸十四書的龐大體系可謂是意見紛呈,有的說武當那位天人合一的張真人,有的說是絕跡江湖的劍魔獨孤求敗,也有人說是藏經閣中深藏不漏的掃地僧等等,然而有一個人卻被故意忽視了,那個就是越女劍裡的劍仙阿青。
  • 《越女劍》–金庸最不為人知的小說
    說起金庸,說起武俠,「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足以形容其偉大,但金庸先生先後創作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除了以上十四部,另外一部是什麼呢?那就是金庸先生創作的第十五部也是最後一部武俠小說–《越女劍》。金庸(1924-2018),本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曾任報社記者、編輯,電影公司編劇、導演等。1959年在香港創辦《明報》機構,出版報紙、雜誌及書籍,1993年退休。
  • 膾炙人口的金庸武俠小說的正確英文名翻譯
    金庸曾把所創作的小說名稱的首字聯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見《鹿鼎記·後記》)現在已經廣為流傳並多次被香港和中國內地拍成電視劇與電影,我們今天來看看這些書的英文名翻譯。
  • 金庸題「華山論劍」書法解讀:竟可見唐代書法家李邕的正大氣象!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寫下了眾多喜聞樂見的武俠小說的作家金庸,經常有書法題字的報導見諸網絡。近日有網友問到:金庸在華山北峰題寫的「華山論劍」書法水準到底如何?金庸不是書法家,可以說沒有刻意練過書法,他題寫的「華山論劍」四字,應該是用硬筆書寫的,用筆瘦勁,豪爽雄健,有文人學養,別具一格,而且這幾個字有唐代大書法家李邕的氣象。
  • –金庸的小說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金庸金庸的傳奇事跡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這樣一位報人,在他創辦《明報》之時,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盪氣迴腸,英雄兒女的江湖故事。「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情節跌宕,哲理豐富。拿起來如痴如醉手不釋卷,放下來意猶未盡掩卷沉思。
  • 劉永灼發文悼金庸: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
    虎撲10月30日訊 今天晚間,在金庸先生仙逝的消息傳出之後,張呈棟、林良銘以及劉永灼紛紛在微博發文,對金庸先生進行了緬懷。張呈棟:小時候第一次看《射鵰英雄傳》,隨即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武俠迷.
  • 呂頌賢的華山之行,你有來嗎?
    笑傲江湖的美好記憶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金庸先生創作的十幾部武俠作品中,《笑傲江湖》作為後期作品,其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尤其劇中飾演華山派大師兄的令狐衝(呂頌賢)給影迷留下最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