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寫長江的一首詩,描繪了秀美的江南風光,美得令人心醉!

2020-12-20 何不秉燭遊矣

#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

張籍此人,乍一聽很陌生,但其實那首著名的「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就是他所寫的。那種思念與情怯,都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呢,張籍還是韓愈的得意門生之一,他那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張十八員外,指的就是張籍

那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寫長江南岸秀美風光的詩,就是這位張籍所作。

自古寫江南的詩詞多如牛毛,但張籍這首,卻以一種獨特清新、美麗自然的樣貌,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春別曲》唐代:張籍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

我們寫長江的詩詞,大多是描繪它的雄渾壯闊、氣勢磅礴,那些或壯麗,或磅礴的詩詞,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加深了長江在我們心裡壯闊的印象,但是你知道嗎?長江也有秀麗的一面。

就在長江沿岸的江南一帶,詩人張籍在這裡寫下了一首秀美的長江之歌,於是我們知道,長江不只有壯闊雄渾的一面,還有壯麗秀美的一面。

春光尚好的時節,你去長江邊上走一遭,便會發現長江水碧綠碧綠的,就好像畫家拿來作畫的顏料一樣;而江中的荷葉也才剛剛長出來,小得只有銅錢大,春風拂過,泛起陣陣漣漪。

這是作者採集的江南春光的某一面。我們知道,荷葉通常是在五、六月的時候才生長的,由此可見此時正是暮春時節。這時候正是不冷不熱的好時節,正適合出遊,於是就有了這首詩的誕生。

說著,兩男子從江邊走過。突然,二人停了下來,其中一男子指著岸邊一棵橘樹對另一位男子說:「你看,這不是你當年親手種下的橘子樹嗎?現在已經長這麼高了呀!」

另一位男子也轉身去看,看著看著就嘆了口氣,說:「是啊,確實是我親手所種,沒想到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我卻仿佛還在昨天一樣。」

前面的男子看著這橘樹,心想「也不知道你親手種的這棵橘樹,能不能栓住這艘小船,以此免去我二人的離別之苦。」

常言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今日的離別,也多是為日後的再遇做準備。然而,分離後的人,真的能再次相遇嗎?

古代交通並不發達,人們出門遊歷一次,往往要花費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於是描寫離愁別緒也就成了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儘管大多數詩人都能淡然處之,但還是有很多人是充滿傷心的情緒的。

就像我們這首詩,張籍前三句都是在寫長江南岸的風光,那些不舍的情緒,也只在第四句中被洩露了出來。由此可見他的不舍之情。

詩人把長江南岸的風光描寫得多麼美麗,那麼最後他寫離愁時,就有多麼痛苦。以樂景襯哀情,於是不舍就更加濃烈了。柳永所說「多情自古傷離別」,也就是這樣了。

相關焦點

  • 張籍寫長江的一首詩,描繪了秀美的江南風光,美得令人心醉!
    那種思念與情怯,都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呢,張籍還是韓愈的得意門生之一,他那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張十八員外,指的就是張籍。那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寫長江南岸秀美風光的詩,就是這位張籍所作。自古寫江南的詩詞多如牛毛,但張籍這首,卻以一種獨特清新、美麗自然的樣貌,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春別曲》唐代:張籍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
  • 白居易登樓遠眺,寫下一首詩,開頭14個字便美得令人心醉!
    與元稹合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王」和「詩魔」之稱。白居易的詩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其一生共留下近3000首詩作,有《白氏長慶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便是其中一首詩,名為《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員外》。這首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間寫給擔任水部員外郎的好友張籍的一首七言律詩。
  • 白居易寫西湖的一首詩,千年之後再讀,依然美得讓人心醉!
    從大漠孤煙塞北到杏花煙雨江南,從金戈鐵馬陽關到山水田園牧歌。我們吟誦著千古詩篇,也在體味著人間百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一份喜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一份感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份希望。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李白見到採蓮女子,寫下一首很美的詩,開篇兩句便令人心醉
    《採蓮曲》是樂府古題,為梁武帝蕭衍《江南弄》七曲之一。它的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採蓮女的生活情態和水色風光。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以《採蓮曲》為題的詩作不在少數。譬如,唐代詩人王昌齡就寫過「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南宋詩人陸遊也曾寫下「採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的詩句。
  • 白居易登樓遠眺,寫下一首詩,開頭14個字便美得令人心醉!
    與元稹合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王」和「詩魔」之稱。白居易的詩內容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其一生共留下近3000首詩作,有《白氏長慶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便是其中一首詩,名為《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員外》。這首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間寫給擔任水部員外郎的好友張籍的一首七言律詩。
  • 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將終南山描繪得如詩如畫如歌,美得令人心醉
    王維一首如詩如畫令人心醉的佳作由於&而王維隱居終南山時,還有一首詩也非常經典,那是王維寫過的最美的一首描寫山中景致的詩,這首詩便是著名的王維在這首詩中,將終南山描繪的如詩如畫如歌,美得令人心醉。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 張祜經典的一首唐詩,開篇寫愁思,後兩句寫夜景,美得讓人心醉!
    原題:張祜經典的一首唐詩,開篇寫愁思,後兩句寫夜景,美得讓人心醉!唐代詩人張祜,曾寫詩無數,流傳下來的詩作有400多首,這數量可真不少!張祜是今天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家世顯赫,人稱張公子。一次,張祜遊歷江南時,夜宿金陵渡口,他眼望著窗外靜謐的夜景,一股情愁悠然而起,於是他揮毫箋於紙上,便有了這首經典的《題金陵渡》,那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品讀一下張祜的這首經典之作吧!題金陵渡唐代:張祜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裡,兩三星火是瓜州。
  • 戴叔倫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便美得令人心醉,驚豔了千古!
    它是戴叔倫任東陽(今屬浙江)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的內容,主要描寫了春夜蘭溪江邊的山水美景。無論是詩中清朗的月、樹、河灣,還是倒影在水中的山色,亦或是桃花雨、夜鯉魚,都無不美得令人心醉。除此之外,《蘭溪棹歌》也是戴叔倫水平很高的一首詩。
  • 白居易寫西湖的一首詩,千年之後再讀,依然美得讓人心醉!
    從大漠孤煙塞北到杏花煙雨江南,從金戈鐵馬陽關到山水田園牧歌。我們吟誦著千古詩篇,也在體味著人間百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一份喜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一份感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份希望。
  • 秦觀很經典的一首寫景詩,短短二十八字,便美得令人心醉!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北宋詩人秦觀的《泗州東城晚望》,來體會寫景詩中的「詩中有畫」。這首詩是秦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前兩句著重寫水,後兩句著重寫山。主要描繪了夕陽西下之後的山水畫面。可以說是短短二十八字,便美得令人心醉。眾所周知,秦觀是以詞著稱。但就此詩而言,還是頗有唐詩風採的。
  • 歐陽修筆下的農村自然風光,短短二十八字,便美得令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田家》,便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筆下很美的一首農村題材的詩篇。說到歐陽修,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是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除此之外,歐陽修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 白居易這首詩,一開篇就美得令人心醉!
    在古詩詞中,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自然風光的詩篇數不勝數。無論是王維《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還是賀知章《詠柳》中「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亦或是祖詠《終南望餘雪》中「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都無不具有美得令人心醉的藝術美感。
  • 李白見到採蓮女子,寫下一首很美的詩,開篇兩句便令人心醉
    《採蓮曲》是樂府古題,為梁武帝蕭衍《江南弄》七曲之一。它的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採蓮女的生活情態和水色風光。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以《採蓮曲》為題的詩作不在少數。譬如,唐代詩人王昌齡就寫過「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南宋詩人陸遊也曾寫下「採蓮吳妹巧笑倩,小舟點破煙波面」的詩句。
  • 孟浩然最經典的一首詩,所描寫的江南景色,美得讓人心醉!
    而山水田園詩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種類,孟浩然和王維、陶淵明等人是代表人物。其實古代詩人們通常都會把自己細膩的筆觸放在大自然中的景色上,以寄託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小編今天向大家推薦的這首詩《耶溪泛舟》,便是孟浩然的一首描寫江南景色的經典之作。《耶溪泛舟》是孟浩然當年在長安求仕未成後,在江浙一帶漫遊期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 張籍很美的一首詩,短短的28個字,美得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
    張籍,字文昌,唐朝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思想家,他的詩通俗易懂,寫得又是極為唯美,往往可能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卻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正是他作品為什麼會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除了前面所介紹的那幾首之外,還有這首《春別曲》,同樣寫得很唯美,整首詩意境高遠,儘管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每一句都很經典,把春色美景描繪的生動有趣,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
  • 歐陽修筆下的農村自然風光,短短二十八字,便美得令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田家》,便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筆下很美的一首農村題材的詩篇。說到歐陽修,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是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除此之外,歐陽修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 僅4句寫大大小小小10種江南景物,如詩如畫令人心醉
    江南的美,令世人神往。正因如此文人墨客們總是希望能用手中的筆,將江南之美道盡,但對於美從來都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在詩王白居易心中,江南的美是《憶江南》中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美在春江之上;在蘇軾心裡,江南的美是《行香子》中的「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美在水天一色;在杜牧心中,江南的美是《江南春》中的「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美在水村山郭。但有沒有一首作品,真的能道盡江南風光的呢?有的!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張祜經典的一首唐詩,開篇寫愁思,後兩句寫夜景,美得讓人心醉!
    原題:張祜經典的一首唐詩,開篇寫愁思,後兩句寫夜景,美得讓人心醉!唐代詩人張祜,曾寫詩無數,流傳下來的詩作有400多首,這數量可真不少!張祜是今天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家世顯赫,人稱張公子。一次,張祜遊歷江南時,夜宿金陵渡口,他眼望著窗外靜謐的夜景,一股情愁悠然而起,於是他揮毫箋於紙上,便有了這首經典的《題金陵渡》,那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品讀一下張祜的這首經典之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