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長江之歌#@中國綠髮會
張籍此人,乍一聽很陌生,但其實那首著名的「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就是他所寫的。那種思念與情怯,都在詩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呢,張籍還是韓愈的得意門生之一,他那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張十八員外,指的就是張籍。
那我們今天要說的這首寫長江南岸秀美風光的詩,就是這位張籍所作。
自古寫江南的詩詞多如牛毛,但張籍這首,卻以一種獨特清新、美麗自然的樣貌,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春別曲》唐代:張籍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
我們寫長江的詩詞,大多是描繪它的雄渾壯闊、氣勢磅礴,那些或壯麗,或磅礴的詩詞,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加深了長江在我們心裡壯闊的印象,但是你知道嗎?長江也有秀麗的一面。
就在長江沿岸的江南一帶,詩人張籍在這裡寫下了一首秀美的長江之歌,於是我們知道,長江不只有壯闊雄渾的一面,還有壯麗秀美的一面。
春光尚好的時節,你去長江邊上走一遭,便會發現長江水碧綠碧綠的,就好像畫家拿來作畫的顏料一樣;而江中的荷葉也才剛剛長出來,小得只有銅錢大,春風拂過,泛起陣陣漣漪。
這是作者採集的江南春光的某一面。我們知道,荷葉通常是在五、六月的時候才生長的,由此可見此時正是暮春時節。這時候正是不冷不熱的好時節,正適合出遊,於是就有了這首詩的誕生。
說著,兩男子從江邊走過。突然,二人停了下來,其中一男子指著岸邊一棵橘樹對另一位男子說:「你看,這不是你當年親手種下的橘子樹嗎?現在已經長這麼高了呀!」
另一位男子也轉身去看,看著看著就嘆了口氣,說:「是啊,確實是我親手所種,沒想到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我卻仿佛還在昨天一樣。」
前面的男子看著這橘樹,心想「也不知道你親手種的這棵橘樹,能不能栓住這艘小船,以此免去我二人的離別之苦。」
常言道:「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今日的離別,也多是為日後的再遇做準備。然而,分離後的人,真的能再次相遇嗎?
古代交通並不發達,人們出門遊歷一次,往往要花費兩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於是描寫離愁別緒也就成了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儘管大多數詩人都能淡然處之,但還是有很多人是充滿傷心的情緒的。
就像我們這首詩,張籍前三句都是在寫長江南岸的風光,那些不舍的情緒,也只在第四句中被洩露了出來。由此可見他的不舍之情。
詩人把長江南岸的風光描寫得多麼美麗,那麼最後他寫離愁時,就有多麼痛苦。以樂景襯哀情,於是不舍就更加濃烈了。柳永所說「多情自古傷離別」,也就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