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小溪裡有很多溪石斑魚,只要方法對頭,這魚搶著上鉤

2020-12-18 騰訊網

家鄉有山有小溪,我的童年就是在家鄉的溪水裡長大的,當那些城裡的同齡孩子在上興趣班的時候,我們赤身裸體的在小溪裡玩耍正歡。家鄉的小溪很寬,水很清澈河床裡的石頭清晰可見,最可愛的是那些小魚。其實我更喜歡那些我叫不出學名的小魚們,它們伴隨我走過了整個童年,直到現在。

它就是石斑魚,溪澗石斑魚又叫光唇魚,生長在南方山區的溝澗溪流石縫,或者是深水潭的底部。光唇魚全身深青或棕褐色兩側有黑色斑紋,腹部顏色較淺。背部低而寬肌肉發達,魚鰭大而有力,在溪流中能夠朔流而上。這是一種只屬於小溪裡的魚,它在冷水中生長緩慢個體小,成魚體重不到2兩重,只停留在乾淨的水域裡。有些純潔有些清高還很漂亮,還很美味,肉多刺少而軟,肉質細嫩鮮美。雖然它的魚籽有毒不能食用。但是它身上的花紋足矣吸引漁者的注意。

我喜歡溪釣石斑魚,溪釣既不同於海釣,也不同於河釣,從不奢望釣什麼巨鯨大鯉的,只要有指頭大一尾的小魚頻頻上鉤,在山溪釣魚,水急灣多,水底複雜,普通的釣法無法舒展。本人一點經驗,希望能對廣大釣友有一點幫助。

溪河漲水、彎彎曲曲,高高低低,自然形成了一個個灘頭灘尾,垂釣時可選擇灘頭處下鉤必有所獲。溪流水質清亮,人和魚能互相看見,所以人影竿影不要在水面晃動。要用「岸上出竿,水中落線」的方法,人、竿都躲開水面,而且還將釣線拋向上遊,利用流水,慢慢將鉤墜推送到釣點上。

所以用漂要大,保證鉤和餌懸空,順流而下、拋鉤儘量往站位前方激流中拋,釣組順水而下時,如無魚索餌,收回再拋。這些小溪石斑,不似鯉鯽那麼斯文咬鉤,見到釣餌猛叼一口就撒嘴,所以垂釣時,只要見到有魚咬鉤,應立即提竿,完全靠手感操作。

溪釣石斑用餌不必追求精細,只求對路即可,一般而言,腥味最佳、臭味次之,香味位末。由於夏天炎熱,水溫高,所以大魚活動力小,多躲在石縫中,只剩精力旺盛的溪石斑魚在表層搶食。所以這時的餌我們用小草蝦。這種蝦並非溪蝦,他最大不過二公分左右就可產卵,可在溪邊水草中用細網撈很多。大型的溪石斑對這餌特別敏感,而小魚也較不會來吃這餌。

除此之外,可供溪釣的餌較多,直接用溪邊石頭下找到的昆蟲也可,也有農作物肉蟲如棉花卷葉蟲、石蝨子(蜉蝣幼蟲)、石棉蟲、泥蟲、肉蛆等,石蝨子效果最佳。這種水生昆蟲很普遍,只要是長年不斷流的溪溝裡都有,喜附著在石塊下活動。其捕捉方法是輕輕將石塊捧離水面後翻轉過來,即可捕捉之。掛餌要從昆蟲尾部穿入,使鉤包在昆蟲體內。

可以說溪釣石斑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於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旅遊與溪釣的壯舉。天地間區區如我,釣到的是一尾尾的溪石斑,逝去的卻是一寸寸如流水般永不回頭的光陰。

相關焦點

  • 溪坑石斑魚,王者歸來
    「紫蘇讓魚肉更加鮮美,梅乾菜讓魚肉更顯鹹鮮嫩滑,能吃到這道菜,算你有口福了,這是我們家祖傳的一道菜。小時候,我們這裡的溪坑裡到處都是魚,我喜歡到溪裡抓魚,也最喜歡吃媽媽做的紫蘇梅乾菜煮魚。開店後,我把媽媽的燒魚手藝發揚光大,顧客都說這道菜好吃,這道菜就成了店裡的招牌菜。」何花快言快語,語氣裡充滿了自豪。    「店裡的魚也是溪裡抓的嗎?」
  • 大山裡的「精靈」溪石斑,一種不大卻十分靈活的小魚對水質要求高
    大山裡的「精靈」溪石斑 大山裡長大的孩子,打小都是在山溝裡玩耍長大,山區比較偏遠的原因,一切資源都保存得很好,小溪泉水四季流淌,溪魚品種也很多。在石嶺、深溪等幽靜的山間小溪中,生長著一種不大卻十分靈活的小魚,身體的紋路與石頭極為相似,這種魚的叫法比較多,我們那統稱溪石斑。
  • 小溪入水口,探釣野生石斑魚,500元一斤的名貴稀有魚獲全部放生
    小溪入水口,探釣野生石斑魚,500元一斤的名貴稀有魚獲全部放生,這裡好漂亮的風景,清澈的溪水,水裡緩緩遊動的美麗而動人的精靈,大山溪流美景真的就如一幅畫,美不勝收呀,美麗和諧,好山好水好風景,是每一個野外溪釣人的夢寐以求釣點。
  • 小溪石斑魚養殖技術
    小溪石斑魚是石斑魚的一種,它是屬於淡水魚裡的石斑魚,小溪石斑魚一般會在冬季進行產卵,產卵習性和羅非魚一樣,會在池塘底部挖許多產卵的巢穴。如果來養殖小溪石斑魚對於水質會有一定的要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飼養小溪石斑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麼?
  • 農村小溪裡的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溪石斑,也叫光唇魚,雖然跟海石斑魚同一個名字,但兩個品種都不一樣。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河小溪的特殊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現在已經越來越少見了。環境汙染的小溪裡是很少有它的蹤影的。這種魚主要以巖石上的青苔為食,身上有虎紋一樣的斑紋,魚肉鮮美且營養價值比較高,肉質細嫩,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還得小時候在河裡抓過這種魚嗎?小編記得小時候常常挖一個小堤,把小溪隔斷然後用手摸就能抓到好多這種魚。小編清晰的記得,農村老家旁有一條小溪,溪裡的水很清,到了季節便可看到有一團小魚在一起遊來遊去,它們也跟我們一樣在玩耍似的。
  • 深山裡的「溪石斑魚」,棲息在清澈水潭裡,很多人沒見過
    比如湖南一位釣魚愛好者,就在天門山的深處,釣獲許多「稀奇怪魚」……水潭清澈見底,卻有許多山魚農村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在這山中卻不適應——這些溪流、瀑布衝擊而成的小水潭裡,雖然清澈可見底,且水面很小,但卻棲息了許多山魚。
  • 溪坑石斑魚有望重回餐桌
    溪坑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這種魚養殖困難,主要靠天然捕撈,近年來數量稀少,市面上已難得一見。奉化養殖戶袁嶽寧兩年前在奉化溪口大雷山上利用梯田建起養殖基地,引進山澗泉水,流水養殖溪坑石斑魚。
  •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
    清澈小溪尋釣,釣獲20多條名貴馬口魚,還釣獲珍貴溪水石斑魚。上次出釣的遺憾,便是沒能沿著清澈的小溪尋釣馬口魚。於是今天又來到了老地方,只不過今天的主角是小溪,而不是大河。這裡簡直是風景如畫,令人嚮往田園遊釣生活,釣魚人夢寐以求的釣點,因為這裡有名貴的溪水魚類,百元一斤的馬口魚。
  • 農村利用山溪山泉山養殖溪石斑魚前景廣闊
    小溪石斑魚為鯉形目、鯉科魚類,學名叫光唇魚,生態習性是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澈、無汙染、礫石底質、水流湍急的小溪中,春夏喜在淺灘覓食,秋冬則入深潭過冬。餌料以底棲藻類為主,也能攝食人工配合餌料。小溪石斑魚味道鮮美,市場價格60-70元/斤,供不應求,具有很好的養殖前景。
  • 幾十元一斤的溪石斑這樣釣,再也不羨慕別人的漁獲了!
    走釣淡水石斑魚一般為每年的3至11月份,以每天早上6點至9點,下午4點至6點為最佳時間,上述時間內魚吃食最為活躍,釣獲甚多。值得注意的是,該魚4月份為產卵繁殖期,這段時間最好停釣休息,以保護該魚的種群和數量,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釣溪石斑可以選溪流稍微上遊一點的地方,也許會有從上面落水下來。
  • 一種只屬於山區的溪釣魚種,如何垂釣?特別注意魚籽有毒
    有急流,有淺灘,有深潭,水流清澈,垂釣溪魚好釣點在山裡釣魚,山勢愈陡愈窄,溪流就被茂密的林木遮蔽,幾乎找不到路,要找到一個適合的釣點並不容易。好不容易又找到一個溪水交匯的水潭,這是一個由幾棵巨大的倒樹橫在了河道上,亂枝朽木堆積阻隔而成,坐在溪邊的一塊巨石上,抬頭只能看到一片天,腳下幽暗的潭水看不到底,但隱約可以看到好多魚悠然遊動,這裡就是一個不錯的釣點。為什麼呢?因為魚兒平素喜聚在淺花水活動覓食,一聽到有什麼風吹草動就立馬躲入深花水隱藏,待平靜了又進入淺花水。
  • 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河小溪的特殊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
    我的童年就是在家鄉的溪水裡長大的,當那些城裡的同齡孩子還在父母的淫威之下「ABCD」的時候,我們赤身裸體的在小溪裡玩耍正歡。當你潛入水底時,能清晰地看見它們漂亮的泳姿,那時候我還叫不出它的學名,我們叫它「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溪的特殊魚種,它只停留在乾淨的水域裡,對水質要求很高。純潔有些清高還很漂亮,更是美味,伴隨我走過了整個童年,後來流域治理了,河道整治了,堤岸砌高了,垂楊砍掉了,一溜兒小魚也不見了。長大後,我在網絡上搜羅了些關於它的一點消息。
  • 桂林多地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溪石斑魚養殖
    美味的小小溪石斑魚越來越受到城鄉人民的追捧,市場價格一路走高,也推動了石斑魚養殖的快速發展,永福、靈川、興安等地相繼建設了多家石斑魚養殖場,利用山區溪流優勢開展流水養殖。山區溪流溪石斑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明顯地方特色的小型淡水魚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 寧波高山梯田養殖成功 溪坑石斑魚有望重回餐桌
    然而,這種魚養殖困難,主要靠天然捕撈,近年來數量稀少,市面上已難得一見。奉化養殖戶袁嶽寧兩年前在奉化溪口大雷山上利用梯田建起養殖基地,引進山澗泉水,流水養殖溪坑石斑魚。昨天,記者來到位於奉化溪口石門村金竹地自然村扁擔嶺頭的養殖基地,看到沿著山坳梯田建有8個大小不一的水池,池水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溪坑石斑魚在覓食。
  • 過去農村小溪很多的小魚:溪石斑,現在一斤好幾百,啥原因呢?
    過去農村野外小溪裡很多的小魚:溪石斑,現在一斤好幾百,為啥這麼貴呢?現在的水域面積大幅度的減少,已經成為現實,很多條河流都已經多年無水,農村過去多見的水塘,也早已經成為平地,過去的農村基本上村村都要池塘、野外都有小溪,河水也是一年四季的流淌,水裡的資源也是相當的豐富,魚兒諸多,蝦蟹遊弋,是很多人兒時的玩耍樂園,捉魚摸蝦,大家玩得不亦樂乎,隨著這些年的環境改變,這一些原本資源豐富的水域,也都失去了往日的生機
  • 豆腐、石斑魚、土辣醬 在紅色中洲吃的都是「鄉愁」
    也有人會告訴你,鄉愁就是家門口的那條小溪以及鮮美的石斑魚,還有人會說,鄉愁就是媽媽做的那罐辣醬。的確,這些都是鄉愁,只要你想了念了,就來中洲吧,這裡吃的全是你心心念念的「鄉愁」。   中洲毛豆腐:家鄉的記憶   說起中洲毛豆腐,很多人的記憶還是那個挑著擔子走街串巷隨時可以停下烤著吃的毛豆腐,刷上辣醬,味道鮮美無比。
  • 小溪裡的這種小魚,紅燒之後鮮香不腥,輕嚼幾口,齒頰留香!
    俗語說,水至清則無魚。其實說的是在清水裡,魚兒很難生長,但長出來的,必定肉嫩味美。比如,在農村水流清澈的小溪裡生長的石斑魚,我們那裡叫它溪水石斑魚。這種小魚一般生長在水流清澈的小溪裡,咬鉤兇猛,紅燒之後鮮香不腥,輕嚼幾口,齒頰留香!
  • 山溪裡石斑魚恢復了生機
    本報訊(通訊員 江建紅 蘇曉 淳安記者站 程海波 記者 王成)連日來,淳安縣宋村鄉幹部分頭深入雲港溪沿途各村,對石斑魚種的放養、管理進行技術指導。多年來山溪裡瀕臨滅絕的石斑魚,如今恢復了遊弋自如的生機。
  • 野生石斑魚:這該死的致命魅力
    溪裡的石斑魚是一種很有趣的魚所以這裡的石斑魚就又多又肥為了吃上這一口鮮美小鹿特意去了趟湖源給大家帶來了一道紅燒石斑魚這是杭州地區公認的美味還是當地農家樂的特色招牌菜呢清澈小溪裡的鮮美石斑魚溪裡的石斑魚個頭很小全因為清水裡難有它的食物餐花飲露的它就長得極慢也正因為如此,肉質才鮮嫩甘甜石斑魚很愛浪,你很難捉到它
  • 農村野生石斑魚,現在已難覓蹤跡了
    在南方農村的一些偏僻深山裡,因為人跡罕至,所以受到的破壞和汙染就會比較少,那裡的動植物自然就會種類比較多,而且生長的都會比較的好,一個周末,閒來無事約上好友去鄉村老家捕捉大名鼎鼎的野生溪澗石斑魚。石斑魚這是我們本地的叫法,但不是大海裡的大石斑魚,這種魚學名叫光唇魚,最大的特色就是個頭小,體梭形飽滿,看上去像一個風韻猶存的少婦,肉肉的很是惹人喜歡,並且全身深青腹部較淺,像穿上一件尊貴的睡衣,甚是惹人喜愛,此魚屬冷水魚類,一般生活在南方山區的溪水溝澗石縫或深潭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