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發展指南公布 我市寶寶達標了嗎?

2020-12-14 吉安新聞網

3-6歲兒童發展指南發布,記者走訪幾家幼兒園發現——

大多數孩子表現很棒

幼兒在玩遊戲

幼兒在戶外活動

    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4歲學會體諒父母辛勞,5歲學會說出家庭住址……教育部日前正式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為學前孩子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成長設定了一個「階梯」狀的標準。對照此標準,我們的孩子達標了嗎?昨日,記者前往市中心城區的幾家幼兒園進行採訪。

    ■首席記者賀曉梅文/圖

    指南要求: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

    調查對象年齡段:3-4歲

    調查結果:不少孩子的戒備心理較強

    昨日上午,在老師的配合下,記者走進了位於城南的一家保育院中班的教室。面對陌生人的來訪,孩子們顯得很興奮。雖然素不相識,但記者問其要不要出去逛街買零食時,孩子們紛紛舉手表示願意。此時,教室後面突來傳來一聲:「我又不認識你,你是騙子吧?」記者發現,說話的是一個小男孩。記者隨後來到男孩身邊,千方百計想說服其去逛街,但小男孩怎麼也不肯。也許是受小男孩的影響,不少先前表示願意跟記者逛街的孩子,又突然反悔說「不去了」。

    在另一家幼兒園,記者以同樣的方式試探多名3-4歲年齡段的孩子,大部分孩子的戒備心理較強。問其願不願跟記者出去玩時,很多孩子回答:「我不認識你,我不去」。有一個孩子甚至直接說出:「我媽媽說,跟不認識的人出去,會被壞人抱走。」

    指南要求:4歲學會體諒父母辛勞

    調查對象年齡段:4-5歲

    調查結果:大部分孩子知道父母賺錢辛苦

    城南一保育院大班的孩子,年齡大多在4-5歲之間。相比於中班小朋友的興奮,大班的孩子對於陌生人的造訪顯得很淡定。在老師的督促下,正在畫畫的孩子們放下了手頭的筆,認真地回答起了記者的提問。

    在能否知道父母職業、能否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付出的勞動時,多數孩子都能回答上來,「我爸爸是廚師」,「我爸爸在郵政上班」「我媽媽是老師」……「我媽媽每天要炒菜做飯,我有時候也會幫媽媽掃地。」「我長大以後,要幫媽媽幹好多活」「爸爸媽媽每天好晚回家,我會倒水給他們喝」……

    知道感恩,懂得回報,孩子們的回答在此刻也讓老師深感欣慰,連連對孩子們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隨後採訪的幾家幼兒園的孩子們,大多數都知道父母上班很辛苦。

    指南要求:5歲學會說出家庭住址

    調查對象年齡段:5-6歲

    調查結果:大多數孩子能清楚說出家在哪

    當記者問起在哪個城市長大的,被隨機採訪的10餘個大大班的孩子都能準確回答是在吉安。問及家在哪,孩子們都能說出自己所住小區的名字。當詢問吉安有什麼地方好玩時,孩子們的回答有白鷺洲公園、遊樂園等。雖然答案各不相同,但均具有吉安地理標識。採訪中,不少小朋友都爭相告訴記者,他們知道父母的電話號碼,並能流利地說出一連串數字。

    針對6歲孩子能否接受不同意見的調查採訪,多名幼兒老師介紹說,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能接受不同意見,也能表達不同觀點。

    指南要求:每天看電視最多不能超過30分鐘

    受訪對象:幼兒家長

    調查結果:大部分孩子嚴重「超標」

    孩子們看電視,3-4歲的連續看電視不超過15分鐘,4-5歲的不超過20分鐘,5-6歲的不超過30分鐘。這是《指南》為孩子們設定的良好生活與衛生習慣。不過,記者採訪發現,多數孩子看電視時間嚴重「超標」。「為了不讓孩子鬧,經常選擇一些動畫片讓他看。」前來接孩子放學的莫女士說。昨日,記者採訪了多位幼兒家長,他們均表示,孩子在家看電視的時間遠遠超過了30分鐘。據介紹,孩子在家看電視成了不少家長哄孩子不鬧的一種方式。

    另外,為提高孩子的適應能力,《指南》建議要保證幼兒的戶外活動時間。「我們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一般在2小時左右,天氣好時在操場,天氣不好時就在走廊裡活動。」一幼兒園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官方解讀

    不能把《指南》當「標尺」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近日指出,教師和家長在運用《指南》時要特別注意:《指南》是參照,但不是評價和衡量幼兒發展快與慢、好與差的「標尺」。不能將《指南》作為分領域訓練的「清單」,為追求「達標」而對幼兒進行強化訓練。

    天一冷 不少孩子就請假「貓冬」

    本報訊首席記者賀曉梅報導:天氣再冷,很多家長都會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但也有人選擇了替孩子請假。昨日,據市中心城區一家幼兒園的老師介紹說,從去年12月份開始,他們學校的出勤率就開始有所下降,不少家長以各種理由替孩子請假。而請假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天太冷,家長想讓孩子在家裡「貓冬」。

    昨日,記者採訪了一位幼兒園中班學生的家長肖女士。身為家庭主婦的肖女士,生活的重心都在女兒身上。從去年9月份開始,肖女士的女兒開始進入幼兒園中班就讀。沒有女兒在身旁,肖女士總覺得生活中好像缺了點什麼。所以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肖女士隔三差五就會把女兒留在家,不讓其上學。就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女兒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去年12月以來,溫度越來越低,肖女士乾脆給女兒請起了長假,讓其在家「貓冬」。肖女士說,現在只要一提到上幼兒園,女兒就會大哭大鬧,不肯去,「太冷了,不去就不去吧,反正也沒啥關係」。

    冬天冷,像肖女士這樣怕孩子遭罪的家長不在少數。不少人覺得,天冷,孩子容易感冒,還不如呆在家裡更安全些。面對這一狀況,不少幼兒園的老師覺得,一般的感冒,完全可以通過帶藥到學校請老師餵藥的方式克服,家長千萬不要因為過於溺愛,而讓小孩養成曠課的不良習慣,要堅持送孩子入園。

    一哭鬧 孩子就成「鴨公嗓」

    本報訊首席記者賀曉梅報導:「孩子太嬌氣了,動不動就哭,一哭嗓子就啞了,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昨日,家住吉州區的鬱女士向記者訴起了苦。

    鬱女士的兒子今年5歲,在家裡是個不折不扣的「小皇帝」。凡事都得順著他,稍不如意,孩子就會鬧情緒。一開始,鬱女士和家人還會哄著他,可時間一長,發現孩子變本加厲,越來越囂張。為了給孩子一個小小的懲戒,鬱女士與家人決定「冷處理」,所以前段時間,每次孩子哭鬧的時候,沒人去理他。也許是覺得失去了關愛,孩子哭鬧得越發兇了,時常扯著嗓門大聲哭,幾分鐘過後,孩子原本可愛的童聲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嘶啞的「鴨公嗓」。

    對此,醫生表示,像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多注意。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聲音嘶啞,一旦發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減少說話,讓聲帶得到休息。長期如此對聲帶進行不良刺激,這種惡性循環會使得聲音更加嘶啞,最終有可能導致可愛的童聲很難恢復。

相關焦點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下載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線總覽:一目了然   為遏制超前教育,近日教育部正式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提高廣大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  《指南》從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指南》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 教育部頒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第二期
    上一期恰逢感恩節,中藝星空傾情發布了第一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本期星空君將繼續和廣大寶媽一起學習《指南》中健康版的動作發展有關內容,各位寶媽準備好了嗎?目標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動作發展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那麼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標準呢?
  • 學習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
    濟南市教育局關於轉發《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學習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推進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的通知  濟教幼字〔2013〕4號  各縣(市)區教育局(教體局)、高新區社會事務局:  為全面實施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 教育部頒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寶媽應該早知道!
    寶媽們知道嗎,寶貝上的幼兒園都是以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作為最根本的指導文件來教學的。假如你了解標準是什麼,育兒的賽道上就會一步領先,步步領先!跟星空君一起來系統學習吧!具有健康的體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身心狀況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具有健康的體態」。小寶寶從出生起每天都帶給我們小驚喜。民間常說「三翻六坐」,就是三個月會翻身,六個月可以坐起來。寶寶每天都有新動作,憨憨的模樣給家人帶來無盡歡樂。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布 讓孩子"慢成長"
    視野網供圖  浙江在線11月02日訊  教育部網站前不久公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4歲學會體諒父母辛勞,5歲學會說出家庭住址,6歲學會接受不同意見。近日,記者通過多方採訪,對《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  教育孩子有參照  家住城西嘉南公寓的李女士,兒子今年4歲半,在某私立幼兒園上小班,去年就已經學會了20以內的加減法。今年李女士又給兒子買了7冊共1000個字的識字書。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漫畫版,趕快收藏學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您的孩子處在哪個年齡段?快來對號入座吧!
  • 專家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不是標尺
    教育部網站15日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防止和克服學前教育「小學化」現象提供了具體方法和建議。比如有媒體報導說:給學前孩子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的成長設定了一個「階梯」狀的標準: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4歲學會體諒父母辛勞、6歲學會接受不同意見。  筆者查看了整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上述報導根本就是一種娛樂化的誤讀。「3歲學會不跟陌生人走」是「目標3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一個目標,原文是「1.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 江山路街道辦事處中心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測試
    (張偉 毛俊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幼兒教育指導性書籍,以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提出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幫助幼兒教師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幼兒教育。
  •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 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並在其官方網站下發通知要求貫徹落實。  指南具體內容如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目 錄  說 明1  一、健康3  (一)身心狀況3  (二)動作發展7  (三)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9  二、語言14  (一)傾聽與表達14  (二)閱讀與書寫準備
  • 教育部解答《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全文)
    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解答《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相關問題(>>點擊下載,由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 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引起社會的極大關注,有網友將其稱為「幼兒園國標」。
  •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測試題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測試題一、填空(每空1 分,共 20 分)1、《指南》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 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 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兒(幼兒學習與發展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家長也可以讀
    每每此時,我就會推薦家長們閱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的一本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指南。
  • 慶城幼兒園組織教師開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知識競賽
    慶城幼兒園組織教師開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知識競賽8月24日,慶城幼兒園組織全體教師開展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知識競賽活動,檢驗大家對《指南》的掌握應用情況,以此激發全園教師的學習興趣與工作熱情,進一步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
  • 圖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
    2012年教育部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通過提出3-6歲各年齡段兒童學習與發展目標和相應的教育建議,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 天大幼兒園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原標題:天大幼兒園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日前,教育部頒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該《指南》與2001年出臺的幼兒園指導《綱要》同屬於學前教育綱領性文件,為學齡前孩子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設定了「階梯狀」的成長標準。天津大學幼兒園成為天津市首批貫徹《指南》的示範園。
  • 教育部就《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答記者問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10月9日,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日前,教育部學前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以下是答問全文:  問: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指南》,請您談談制定《指南》的背景和意義。
  • 七巧板幼兒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培訓學習
    為了深入貫徹教育規劃綱要,全面提高科學保教水平和教育質量,使每位教師都能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指南》的精神實質,切實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落實到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各個環節,七巧板奧斯卡幼兒園、舜城國際幼兒園近日舉行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培訓學習。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健康領域
    【羅宏春學前教育工作室·好書共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之健康領域(第六期) 2020年3月起,羅宏春學前教育工作室(以下簡稱「工作室」)在首席羅宏春園長的引領下,圍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開展好書共讀系列活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
  •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發布
    中國網5月23日訊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指導幼兒園和家庭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熊旭 實習生邱瑞昕)今天,教育部召開2014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發布會,從2012年起,將5月20日至6月20日定為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每年確定不同主題,面向家長和全社會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大力普及科學育兒知識,營造有利於幼兒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