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新規來了 等新還是買舊

2021-01-20 金融投資網

「重疾領域劇變即將到來」,「最後20天,把握最佳時機」,「魚與熊掌兼得,現在購買重疾最划算」……2月1日起,《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下稱「重疾新規」)將正式實施,不少保險機構也火熱地開展著重疾新規落地前的最後一波營銷工作。

事實上,自去年11月重疾險新規發布後,消費者對重疾險產品的關注度也呈持續上升趨勢。伴隨著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泰康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都推出了「重疾險擇優理賠」方案,不少消費者也想在舊規範下的重疾險產品全部下架前「上車」,為自己配置一份性價比高的重疾保障。

賠付比例調整

新規完善優化疾病定義

此次重疾新規有哪些修訂?和原有重疾規範相比又有怎樣的區別?

首先,新規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建立重大疾病分級體系,以後的重疾賠付將按照嚴重程度分為重度疾病和輕度疾病兩級。其次,此次重疾新規將原有的25種重疾完善擴展為28種重度疾病和3種輕度疾病,最新醫學進展擴展保障範圍,進一步完善優化了疾病定義。

「我們一般用『四降、一嚴、兩不保』來解讀新舊規範之間的區別。」中國人保壽險的業務人員通俗易懂地解釋了重疾新規帶來的變化,「新規實行後,輕度甲狀腺癌、早期神經內分泌腫瘤、部分心肌梗塞等一些程度較輕的病症賠付比例從原來的100%變為保額上限的30%。同時,原位癌、交界性腫瘤將被剔除出輕度惡性腫瘤的名單,不再提供保障。」該業務人員表示,甲狀腺癌是較高發的病症,但其實治療費用並不高,「甲狀腺癌是女性高發疾病,有需求的女性可以考慮購買舊產品。」

不過,新規將原有25種重疾定義完善擴展為28種重度疾病和3種輕度疾病,新增了嚴重慢性呼吸衰竭、嚴重克羅恩病、嚴重潰瘍性結腸炎重度疾病和輕度惡性腫瘤、較輕急性心肌梗死、輕度腦中風後遺症,要求保險公司對以上6種疾病必保,進一步擴大了重疾的保障範圍。

此外,新規更符合如今醫療技術已取得明顯發展進步的現狀。針對需要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臟瓣膜手術的疾病,新規將之前要求「開胸」變為微創的「切開心包」。而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新規也一改以前「急性胸痛」這種模糊概念,增加了臨床數據,為日後消費者理賠提供了明確的標準。

「對於消費者來說,新舊規範都各有長處。」上述業務人員對記者說,「沒有十全十美的產品,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但他也表示,重疾險是為了轉嫁突然患病帶來的巨大經濟負擔,如果身體健康且沒有相應重疾險配置,還是應及早配置相應保險。

新舊規範過渡期

險企推出「擇優理賠」服務

根據監管要求,1月31日所有舊定義重疾險都將停售。過渡期內,保險公司紛紛推出重疾險理賠擇優方案。

「擇優理賠是為了做好新老規範及相關保險合同服務的有序銜接。」中國太保北分高級產品經理徐偉哲介紹,為了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中國太保壽險針對採用2007版重疾定義開發的長期重大疾病保險產品,制定了重大疾病定義擇優理賠方案。消費者享受擇優理賠服務需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使用「2007版重疾定義」的90款重大疾病保險產品;二是重大疾病首次確診日期在2020年11月5日及以後的25種重大疾病理賠。

平安人壽、太平人壽也聲明,客戶就2007版重疾定義中的某種疾病申請理賠時,可在2007版標準定義與2020版標準定義中擇優選擇該疾病所對應的疾病定義之一作為賠付依據,除該疾病定義擇優選擇外,原保險合同疾病種類、保險責任及其他約定等內容均保持不變。

「友邦人壽在處理全佑保單理賠時,會先行就該次理賠申請是否在新定義下的賠付額度較舊定義更優進行判斷,對於該次理賠新定義賠付額度大於舊定義賠付額度的情況,理賠環節會主動向客戶發出照會,詢問其是否確認按照新定義進行賠付,若客戶確認接受,則該次理賠按照新定義執行,若客戶不同意按照新定義賠付或在限定的照會回復時間內未反饋,則該次理賠仍基於原合同的舊定義執行。」友邦人壽保險北京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考慮到部分疾病嚴重程度和影響高於輕症,但還未達到重大疾病的標準,我們特別設計了中症責任,提高保障程度。」北京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加強高發疾病的保障力度,該公司將原位癌責任納入輕症疾病,希望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更多層次、更多樣的保障選擇。

針對重疾險過渡期,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消費者,都需理性看待。銀保監會明確,要求各公司重疾新規過渡期內加強銷售管理,嚴禁借新老規範切換進行銷售誤導,嚴禁炒作停售。消費者還是應該從自身需求出發,冷靜看待重疾險。

重疾險配置要點 請查收這份配置錦囊

「這兩天快被朋友圈裡做保險行業的朋友刷屏了。」家住豐臺區的林女士對記者說,「知道重疾險的重要性,可每次一細聽內容就覺得頭大。」和林女士一樣,許多人並非沒有保險意識,只是覺得「太麻煩」或是「產品太多不知道該怎麼選」。針對重疾險中的一些要點問題,記者諮詢了多位保險經理人,為有近期購買重疾險打算的消費者提供參考。

·投保額度·

保多少合適?友邦人壽保險經理人王女士建議投保人根據年支出額來判斷自身投保額度。「一般我們會建議投保人通過個人年開銷來計算投保額,年基本開銷的10倍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額度。」王女士表示,重疾險主要是為了緩解因生病帶來的家庭經濟負擔,這筆錢不僅可以用於治療費用,也可以用於補貼家用、大病後的康復等方面。不過,雖說保額越高對保護家庭經濟越有利,但也要考慮到自身收入情況,不要讓保費成為生活的負擔。

·定期終極VS終身重疾·

重疾險分為定期保障和終身保障兩種類型,大部分重疾險都為終身保障型。目前市面上的定期重疾險保障年限根據各公司產品設置劃分不同的幾檔,一般保障至60/75或者80周歲等。定期重疾險優點是價格便宜,是很好的過渡產品,缺點是保障周期短。如果比較注重老年保障,那麼建議購買終身重疾險。但如果預算緊張的話,可以考慮先選擇一份定期重疾險作為過渡。

重疾險越早配置費率越低,能撬動的槓桿越高,且保險配置並不是一步到位的,因此越早獲得保障對個人來說越有利。

·保障疾病種類·

保障疾病種類越多越好?事實並非如此。「對於保險產品中的重疾定義國家是有嚴格規定的。目前95%以上的賠付概率被核心的25種重疾覆蓋了。」泰康人壽保險經理人郭女士表示,每個保險公司都有精算師,有些保險條款中包含的疾病看著數量多,但有些存在高度重疊、有些其實發病率極低,80種重疾和120種重疾的獲賠概率可能差不多,只是「看上去很美」。

這一情況將在重疾新規實施後得到改善。新規規定,保險公司在增加規範疾病範圍以外的疾病時,同一重疾險不得含有保障範圍高度重疊的疾病,新增疾病發病率極低的,需在疾病名稱中增加標註向消費者予以提示。

·保費繳納年限·

是十幾年繳完還是20、30年繳完?這需要根據自己的年齡、選擇的產品來決定。以友邦人壽的《全佑惠享榮耀珍藏版重大疾病保險》為例,在保障時間、保障內容相同的情況下,選擇17年繳費會比選擇23年繳費稍貴,但可以享受前10年保額增加50%的增值服務。如果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儘早繳完保費並獲得保額翻倍服務更合算。但如果年齡較大,若中途出險,那麼後續的保費也就獲得了減免,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選擇20-30年這種長期繳的比較划算。

·等待期·

在投保時,問清楚等待期也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情況下,重大疾病保險的等待期為90-180天。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內,即使發生保險事故,受益人也不能獲得保險賠償。設置保險等待期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投保人明知道將發生保險事故而馬上投保以獲得的行為,一般是從合同生效日或復效日算起,只適用於第一個保險年度,對於可續保單來說,續保年度一般不再有等待期。

·健康增值服務·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就醫體驗也越來越重視。為了做好服務、吸引客戶,不少保險公司除了基本的保險保障外,會推出一些「增值服務」,就醫指引、幫助掛號、安排專家門診、安排住院/手術……保險公司的健康增值服務可以滿足客戶在醫療資源協調、重疾快速理賠等方面的需求。消費者在購買重疾險時,詢問清楚產品的健康增值服務也有助於挑選出更滿意的產品。

·體檢周期·

一般情況下,購買的重疾險保額沒有超過保險公司核保標準,是不需要體檢的。但在投保前要填寫健康告知書。健康告知實行有問必答、不問不答的原則,如果在投保時身體健康,醫院沒有任何健康問題的記錄,那麼就是標準健康體,保險公司會正常承保。

當然,有幾種情況保險公司會要求體檢。一是保額超過了保險公司最高免檢保額,二是年齡過大患病機率較高的,第三種是有不確定項保險公司進行抽檢的情況。由於每家公司的規定不同,投保前需要了解清楚,並詢問清楚體檢費用是否自付及拿到體檢報告所需要的時間。

終身保障的重疾險具有儲蓄性質,保險合同中會附帶地有現金價值表,上面顯示每年的收益。了解現金價值可以知道我們在退保時能拿到多少錢,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保險的核心功能還是生命財產保障,不要把保險當作投資。

·賠付問題·公司的賠付是快還是慢?出險之後多久能拿到理賠款?需要提前準備什麼材料?提前搞清楚這些問題,理賠的時候便能多些方便,少些糾紛。

相關焦點

  • 重疾險新規倒計時1個月 消費者應該「等新」還是「買舊」?
    記者從水滴保險研究院負責人處獲悉,在重疾險新規、開門紅、擇優理賠方案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自11月重疾新規發布後,用戶對重疾險產品更為關注,水滴保險商城小程序上,重疾險類產品的瀏覽量較此前相比呈明顯上升趨勢。對於消費者而言,關注點主要在於新產品和舊產品哪個性價比更好。
  • 重疾新規下,等新還是買舊?「擇優理賠」讓這道選擇題不再兩難
    來源:第一財經重疾新規下,等新還是買舊? 「擇優理賠」讓這道選擇題不再兩難作者: 金易「到底是應該現在就『出手』買,還是等等新產品呢?」「對於還未投保重疾險的客戶,如果在2021年1月31日前,也就是新老產品切換過渡期內投保公司基於舊版標準重疾定義的產品,比如太平福祿雙甲終身重大疾病保險等,當然也可以享受這一服務。」上述太平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
  • 重疾險|為什麼建議你買舊版重疾險?
    新的重疾定義中,明確把「TNM分期為Ⅰ期或更輕分期的甲狀腺癌」,踢出了保障重症保障範圍,歸類為輕症。雖然更符合重疾險的初衷,但是患者能拿到的錢少了很多。02 擇優賠付隨著重疾新規的發布,友邦 、平安、國壽、泰康、工銀安盛、中英、長城等17家保險公司正式宣布『擇優』賠付方案,讓客戶擁有更優的理賠結果,具體內容如下:所謂「擇優理賠」,指的是消費者購買的舊重疾定義產品,在理賠的時候,可以在舊定義(2007版)和新定義
  • 擇優理賠加持,買舊疾病定義的重疾險
    新的重大疾病定義規範已經出臺了。現行的所有重疾險產品將於2021年1月31日退出歷史舞臺。很多從業人員也在圈裡發布這個消息,其實從第一版修改意見稿,到第二版,到最終落地。都有人在說,趕緊買舊疾病定義的重疾險。因為極早期的甲狀腺癌不能按重疾賠付了。按新定義,只能賠付30%。
  • 重疾險新規倒計時產品「交接」,舊版重疾險推「擇優理賠」方案收官
    當前,《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重疾新規」)施行過渡期已經過半,各保險機構正在逐步推進舊版產品的收官與新產品的籌備布局。針對於舊版重疾產品,保險機構正在主打「擇優理賠」方案,幫助消費者在新舊重疾定義規範中選擇利好方案進行理賠,同時也形成重疾險銷售的窗口期。
  • 12月全網最全重疾險推薦榜單
    重疾新規落地後,舊定義的重疾險最遲於2021年1月31日全部下架,重疾險市場即將迎來新的格局。雖然目前已經有2款新定義的產品上架,但是吸引力有限,相信後面會陸續出現高性價比的新定義產品。
  • 重疾險新規來了,這家保險公司推出「重疾理賠擇優方案」
    重大疾病定義新規範三大特點據了解,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正式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 2020 年修訂版)》,從 2021年2月1日起,投保人籤訂重大疾病保險(重疾險)合同均使用新規。
  • 新不如舊!這些好產品「大限將至」,抓緊買!
    不過大家都比較擔憂的是: 萬一新規下的產品比現在舊定義的產品要好怎麼辦? 不用糾結啦!現在多家保險公司已經推出了「擇優理賠」政策,買現在的產品肯定更划算! 什麼是「擇優理賠」?
  • 重疾新規落地!眾安保險推出首款多次賠付1年期重疾險!
    近日,眾安保險推出全新重疾險產品——眾安重疾險(多次賠付版)(下稱「眾安重疾險」)。作為一款短期重疾險,眾安重疾險在保險責任、保障範圍、增值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並在賠付模式上進行了創新,在符合條款約定的情況下,投保人連續續保累計最多可進行5次重疾賠付,在業內創下了短期重疾險的先河。
  • 成人重疾險榜單 | 新舊規過渡,哪款產品最值得投保?
    此時,距舊規重疾險停售日(2021年1月31日)僅有2月。 換句話說,舊規重疾險的餘輝「如意甘霖」只能存活2個月而已。 Hi,我是風起,今天由我給大家盤點下現在的成人重疾險。
  • 選對重疾險,只要6步!
    重疾險,永遠是最難抉擇的。第一,重疾險很複雜。條款長,病種多,附加責任亂...很多人看不懂。第二,重疾險很貴。動輒成千,一交幾十年,就是十幾萬。今天就來講講,怎麼選擇重疾險。1、花多少錢?同購買其他的大件商品一樣,買重疾險,首先考慮的並非產品,而是自己:你能掏多少錢?
  • 最新高性價比重疾險挑選指南!
    因為新重疾定義的出現,現在市面上銷售的舊重疾險,將於2021年1月31日前全部下架。 舊定義統一規範了25種重疾,新定義統一規範28種重疾+3種輕症。 最初,大家糾結是買新還是買舊時,我們建議可以新舊重疾險各買一點。 但現在來看,這個建議有點不夠準確了。
  • 2款新定義重疾已上線!最後60天,這些網紅重疾險怎麼選?
    2020年11月5日至2021年1月31日為新舊產品過渡期 而在2021年1月31日之後,現有的重疾險產品就會全部下架退出市場 也就是說,66天之後,就只能買新規下的新重疾險了。
  • 重疾險保額,到底應該買多少?
    畢竟普通消費者預算有限,不多的資金還是要花在刀刃上。在重疾險諸多關注點上,保額,無疑是重中之重。有句話說得好:「買保險就是買保額」。保額不夠,起不到作用,不如不買。百萬醫療險為什麼受歡迎?那重疾險保額到底應該買多少?好多朋友不是很清楚。今天,就給大家說說重疾險買多少保額才夠。一、重疾險保額投保現狀別看重疾險這麼多人買,但大多數人的重疾險保額都是遠遠不夠的。
  • 在重疾險疾病新定義背景下,如何買保險?
    2020 年 3 月 31 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正式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修訂版(徵求意見稿)》,對於重疾險的疾病定義做出了最新的規範和要求,並向行業開展徵求意見工作。6月1日,新版重疾定義又公布第二版徵求意見稿。1 為什麼修訂?
  • 重疾險怎麼買不掉坑?
    如果讓你一輩子只買一個保險,你會買什麼?相信很多人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重疾險。重疾險確實是很多人的啟蒙保險,但大多數人都是奔著得大病少花錢的初衷去買的,這一理解有失偏頗。重疾險是醫生發明的,它的問世就不是為了支付治療費用。
  • 重疾新規真的來了!
    經歷7月不來、8月未見、九月不聞聲之後;10月末,重疾病種新定義終於有了大進展!據財聯社消息,重疾險新定義終審方案已於10月23日通過銀保監會評審。影響二:理賠更「寬鬆」新規後,重疾疾病定義變寬鬆了,新規前嚴苛的疾病怎麼理賠?
  • 駱駝選保:和諧福樂保重疾險怎麼樣?坑不坑,同產品多方位測評!
    重疾險是保險計劃中不會缺少的保障。市面的重疾險產品眾多,但並不是每款產品都值得買。和諧福樂保重疾這款產品宣稱保障全面,61歲前確診重疾可額外賠付70%保額,輕中症賠付比例高。那麼福樂保這款重疾險是真的會讓人眼前一亮,還是打著性價比之王的幌子,掛羊頭賣狗肉?
  • 有了百萬醫療險還要買重疾險嗎?
    三、買了醫療險還用買重疾險嗎不同於報銷型的百萬醫療險,重疾險是給付型的。一旦出險,只要符合理賠條件,保險公司會一次性賠付保額,怎麼花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很多朋友會問:它倆看起來都是保障疾病的呀,有必要兩者同時買嗎?讓我們來看看小華的例子。小華做心臟瓣膜手術,需花費20萬的治療費。
  • 和諧「福滿一生」——新定義重疾值得買嗎?
    重疾險新規已經落地月餘,舊定義重疾險即將在2021年1月31日停售。最近終於出了一款新產品——和諧【福滿一生】重疾險,相較舊產品,投保稍微變得嚴格了些,價格也小幅上漲10%左右。但總體上,還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新定義重疾險。具體我們一起看看它跟舊定義的產品有啥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