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險新規倒計時產品「交接」,舊版重疾險推「擇優理賠」方案收官

2020-12-24 藍鯨財經

當前,《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重疾新規」)施行過渡期已經過半,各保險機構正在逐步推進舊版產品的收官與新產品的籌備布局。針對於舊版重疾產品,保險機構正在主打「擇優理賠」方案,幫助消費者在新舊重疾定義規範中選擇利好方案進行理賠,同時也形成重疾險銷售的窗口期。

對於新產品的推出,據保險從業人員介紹,目前多數保險公司處於觀望狀態,產品將於1月下旬2月初集中上市,業內此前預估的降價現象未必會普遍出現,新規作用下,保險公司輕症的賠付成本、豁免成本均有所增加,擇優理賠也將形成一定的成本提升。此外,在當下著力營銷的收官期後,明年2月重疾險市場或會出現一段時間的靜默期,在此期間進行新產品的宣傳和推廣。

應對重疾新規過渡,30餘家保險機構推「擇優理賠」方案

自11月5日,中保協、中國醫師協會發布重疾新規後,已經月餘,而距離1月31日「重疾新規」的過渡期期限也僅有40天時間,在此期間,各保險機構為應對重疾險進行過渡,分別在產品精算、設計、理賠、宣傳等方面下功夫。

目前新款重疾產品還在開發和籌備上線的過程之中,僅有個別產品上線,如橫琴人壽在11月7日推出的「橫琴粵港澳大灣區重大疾病保險(A/B款)」在大灣區內地9個城市上市銷售,是在重疾險新規落地後首個面世的保險產品。

「產品上市需要前期的市場調研、測算報備等,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而且不少保險公司還在相互觀望,參考其他保險公司推出的重疾險情況,預計1月下旬新款重疾險才會集中上市」,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向藍鯨保險分析道。

據新一站保險網副總經理鄒葦介紹,目前多家保險公司已經儲備好新產品,但還在相互觀望,等到在1月底2月初進行老產品的集中下架和新產品的上市。近期,保險公司處於舊版重疾險的收官階段,正在著力於舊產品的最後一輪推動和銷售。

在對於舊產品的營銷過程中,「擇優理賠」方案是各保險機構的主要賣點。擇優理賠,即指在2021年1月31日前,購買舊版重疾險的客戶,在2020年11月5日後產生重疾理賠時,在2007版舊定義與2020版新規定義中選擇對客戶更有利的範疇進行理賠。

據業內統計,目前已有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平洋人壽、信泰保險、友邦人壽等30餘家保險公司推出擇優理賠方案公告。

舉例來看,友邦人壽在11月13日公告表示,對於「全佑系列」保單被保險人於2020年11月9日後首次確診的重大疾病,在就該重大疾病申請理賠時,對保險合同所使用的疾病定義可基於該次理賠「取優」原則,對於不觸發「取優」選擇的情況,則按照原合同執行。

崑崙健康推出的《健康保(多倍版)重大疾病保險》重大疾病擇優理賠方案,針對採用2007版重疾定義銷售的該產品選取2007版/2020版重疾定義中疾病最優定義作為客戶賠付依據。

而目前,已有部分保險公司產生理賠案例,如恆大人壽某客戶在2019年8月投保「恆大恆家保終身重大疾病保險」產品,後在2020年11月10日確診患有心肌梗死,根據審核結果,該被保人此次所患疾病未達到原合同2007版疾病定義規範的賠付標準,但根據2020年新版定義可評為輕症,最後進行理賠。

12月9日,信泰保險大連分公司對一例腦中風後遺症重疾險案件進行理賠,該患者存在的情況並不符合2007版腦中風後遺症的申請條件,但是符合2020版新規中的相應定義,信泰財險按照新版定義,進行30萬正常賠付,豁免後續保費17.9萬的理賠決定。

從消費者立場而言,「擇優理賠」方案是明確利好,錦上添花,對於保險公司而言,也是提升業務規模,進行風險教育的場景。

「不少消費者對於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要求並不熟悉,『擇優理賠』方案的強調有利於在『搖擺』中的消費者進行產品選擇,明確此時購買產品的有利情況」,在這一方案的推動下,鄒葦透露,近期重疾險的銷售大約形成三成以上的增長,但針對於的消費行為,還需要客戶針對具體產品進行比較和對比。

新舊產品「左右博弈」,業內提醒消費者按需投保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提醒,2019年版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中第二十三條的相關規定:「健康保險產品條款中約定的疾病診斷標準應當符合通行的醫學診斷標準,並考慮到醫療技術條件發展的趨勢。健康保險合同生效後,被保險人根據通行的醫學診斷標準被確診疾病的,保險公司不得以該診斷標準與保險合同約定不符為理由拒絕給付保險金」,其實已經為「擇優理賠」提供了法律依據。

「擇優理賠」並非是保險公司給客戶的權利,而是保險公司應盡的義務,徐昱琛指出,目前沒有明確提出「擇優理賠」方案的保險公司,也需要在未來的理賠過程中,秉持這一原則,而當下保險機構正在通過「擇優理賠」方案,對這一監管要求進行「廣而告之」。

「保險公司頻頻強調擇優理賠概念,其實一直存在於健康保險管理辦法之中,當下保險公司主動表態的意義,一方面是在消費者立場,幫助消費者理解部分疾病保險理賠標準的『靈活』情況,另一方面,也是對未來不可控的訴訟成本的規避」,明亞保險經紀市場部盧安迪向藍鯨保險補充指出。

88天的過渡期已經行至中段,保險機構在後半程動作,以及過渡期之後對新產品的銷售,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對於當前保險機構對於「擇優理賠」廣而告之的情況,徐昱琛建議提出,需要在營銷、宣傳環節實事求是。

而針對於新產品,此前,業內曾有產品降價的預估,但目前所推出的產品有限,暫還未能看出趨勢,徐昱琛分析指出,或並不會出現大範圍的降價現象,「根據重疾新規要求,一定程度上會降低保險公司對重疾的賠償成本,但是也會導致輕症的賠付成本上升,豁免成本增加,此外,根據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的要求,保險公司需要擇優理賠,這也相應提高了成本」。

但他同時也補充道,「個別保險公司的舊版重疾險產品價格過高,具有一定降價空間,在新版重疾險產品的推出過程中,或會進行調整。同時,針對於產品設計,各保險機構會對產品進行簡化,充分利用網際網路渠道,面向年輕一代進行產品的優化和調整;在服務環節,要與第三方進行理賠配合,主動向消費者進行擇優理賠。」

「當前擇優理賠的營銷重點,在於對新老重疾的對比,尤其是舊版重疾險的優勢,但其實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新老重疾產品存在左右手博弈的情況」,因此鄒葦也預估指出,在當下各保險公司的積極營銷後,在明年2月市場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靜默期,將主要對新版產品進行鋪墊和優勢介紹。

「從消費者角度而言,消費者需要綜合考量新舊重疾的差異,重疾新規對於輕症的賠付情況有所調整,而對於重疾的範疇則進行了延展與拓寬,基於此,根據個人具體的保障需求進行產品的配置」,鄒葦建議道。(藍鯨保險 石雨 shiyu@lanjinger.com)

相關焦點

  • 重疾險新規來了,這家保險公司推出「重疾理賠擇優方案」
    重大疾病定義新規範三大特點據了解,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正式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 2020 年修訂版)》,從 2021年2月1日起,投保人籤訂重大疾病保險(重疾險)合同均使用新規。
  • 重疾險|為什麼建議你買舊版重疾險?
    舊版重疾險定義產品銷售截止日期為2021年1月31號新版重疾都有哪些變化?有利變化:1)規定的重疾種類有所增加:25種→28種+3種在25種法定重疾的基礎上,新增了3種重疾。02 擇優賠付隨著重疾新規的發布,友邦 、平安、國壽、泰康、工銀安盛、中英、長城等17家保險公司正式宣布『擇優』賠付方案,讓客戶擁有更優的理賠結果,具體內容如下:所謂「擇優理賠」,指的是消費者購買的舊重疾定義產品,在理賠的時候,可以在舊定義(2007版)和新定義
  • 重疾險新規倒計時1個月 消費者應該「等新」還是「買舊」?
    記者從水滴保險研究院負責人處獲悉,在重疾險新規、開門紅、擇優理賠方案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自11月重疾新規發布後,用戶對重疾險產品更為關注,水滴保險商城小程序上,重疾險類產品的瀏覽量較此前相比呈明顯上升趨勢。對於消費者而言,關注點主要在於新產品和舊產品哪個性價比更好。
  • 重疾新規下,等新還是買舊?「擇優理賠」讓這道選擇題不再兩難
    來源:第一財經重疾新規下,等新還是買舊? 「擇優理賠」讓這道選擇題不再兩難作者: 金易「到底是應該現在就『出手』買,還是等等新產品呢?」面對1月末即將到來的重疾險新舊產品切換,以及隨之而來的重疾定義和理賠條件的變化,這已經成為了近期保險消費的「熱搜」問題。為了讓這道選擇題不再兩難,一些重視服務的保險公司已率先推出了「重疾擇優理賠」服務,太平人壽就是其中的一家。
  • 平安人壽推出「重疾理賠擇優方案」
    重大疾病定義新規範三大特點  據了解,11月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正式發布了《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2020年修訂版)》,從2021年2月1日起,投保人籤訂重大疾病保險(重疾險)合同均使用新規。
  • 擇優理賠加持,買舊疾病定義的重疾險
    大家好,我是猛獁說險。新的重大疾病定義規範已經出臺了。現行的所有重疾險產品將於2021年1月31日退出歷史舞臺。很多從業人員也在圈裡發布這個消息,其實從第一版修改意見稿,到第二版,到最終落地。都有人在說,趕緊買舊疾病定義的重疾險。因為極早期的甲狀腺癌不能按重疾賠付了。按新定義,只能賠付30%。如果100萬保額,那就只能拿到30%的賠付。其實,就這一點就最關鍵。如果自身身體健康,沒有甲狀腺之類疾病(如:甲狀腺結節)。配置舊版重疾險產品是最優的選擇。
  • 重疾險擇優賠付背後的服務進階
    案 例 擇優方案的實惠 講述這次理賠,還需要回到五年前。 2015年6月12日,河北廊坊的王女士為自己投保了智勝人生終身壽險,同時附加了8萬元保額的智勝重疾險、無憂豁免保險費重疾險C以及住院費用保險A。
  • 重疾險新規來了 等新還是買舊
    事實上,自去年11月重疾險新規發布後,消費者對重疾險產品的關注度也呈持續上升趨勢。伴隨著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泰康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都推出了「重疾險擇優理賠」方案,不少消費者也想在舊規範下的重疾險產品全部下架前「上車」,為自己配置一份性價比高的重疾保障。
  • 現在是購買重疾險的最好時機嗎
    是的,現在是購買重疾險的最好時機!為什麼現在是購買重疾險的最好時機呢?我們一起來分析!1、《重疾定義新規》發生改變,直接導致重疾發生率(理賠率)平均下降15%以上。而筆者自己用《重疾發生率精算表徵求意見稿》自己測出的重疾發生率(理賠率)下降比例比該精算負責人的數據高出2個點左右。20版28種重疾發生率較13版25種重疾發生率在重要年齡階段均有較大程度下降所以,現在買重疾險獲得理賠的概率就是會比後續買重疾險獲得理賠的概率要高得多。
  • 重疾新規落地!眾安保險推出首款多次賠付1年期重疾險!
    近日,眾安保險推出全新重疾險產品——眾安重疾險(多次賠付版)(下稱「眾安重疾險」)。作為一款短期重疾險,眾安重疾險在保險責任、保障範圍、增值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並在賠付模式上進行了創新,在符合條款約定的情況下,投保人連續續保累計最多可進行5次重疾賠付,在業內創下了短期重疾險的先河。
  • 首例「擇優理賠」案件真賠了,30萬!這些保險公司的理賠更寬鬆!
    前段時間,小新給大家分析了保險公司關於「平安、人壽、友邦紛紛推出擇優理賠,現在是買重疾險最好的時機?」的情況,小新得出的結論是:同一種疾病,理賠哪個重疾定義下對自己更有利,就選哪個,因此舊定義重疾產品比較划算,選對咱們最有利的,是個不錯的方案。今天,小新就帶大家具體看一下「擇優理賠」方案下的真實理賠案例!
  • 平安人壽推出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方案 切實保護和提升客戶保障權益
    在新舊規範交替之際,平安人壽推出「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方案」,以適應醫學進步發展,切實保護和提升客戶保障權益,讓「保險姓保」,讓「重疾不急」。重疾險新規到底有哪些變化?平安人壽表示,此次重疾定義修訂以保護消費者利益為原則,將有力規範市場行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行業、市場、客戶和險企的多方共贏。平安人壽火速推出擇優方案面對重疾定義的變化,平安人壽迅速響應,快速推出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方案,充分體現了公司「保險為民」「以客為尊」的服務理念,切實保護和提升消費者保障權益。
  • 擇機而動 優選平安—平安人壽新疆分公司召開重疾擇優新聞發布會
    12月14日上午11:00,平安人壽新疆分公司在烏魯木齊大成國際25樓召開重疾擇優新聞發布會,宣布平安推出關於重疾新規的應對方案舉措。平安人壽新疆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有強,平安人壽新疆分公司副總經理張俊紅,核保專家徐錚、產品專家劉疆現場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 「年度巨獻」熱銷重疾險年終大盤點!今年最後一波新產品夠給力!
    11月初,重疾新規終於在熱議中落地,重疾險市場的大規模更新換代也開始醞釀,一紙公告更是直接表明:舊定義下的重疾險產品將在2021年1月31日前停售。趕著2020年的末班車,各家保險公司也卯足了勁,又是推出了幾款賠付實力超群的產品,又是針對部分產品推出「擇優理賠」。
  • 重疾新規真的來了!
    同時11月5日正式發布:重疾新規將於2021年2月1日起後正式實施。那麼重疾新規定義通過之後,到底有什麼變化呢?影響二:理賠更「寬鬆」新規後,重疾疾病定義變寬鬆了,新規前嚴苛的疾病怎麼理賠?但新的疾病定義實施以後,這三種輕症理賠比例最高30%。總體來說,目前最高發的疾病—「癌症」,理賠額度全面下滑。思考一:保費是否降低?重疾產品的定價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重疾發生率、費用率和定價利率。
  • 大都會重疾險哪個好 大都會人壽有哪些重疾險
    為此大都會人壽推出針對各類用戶的重疾保險,深受消費者的喜受。大都會重疾險哪個好呢?大都會重疾險哪個好?有哪些重大疾病險呢?大都會人壽重疾險主要分為:天下無疾重大疾病險、女性乳腺惡性腫瘤疾病保險、陪伴終身重疾保險產品組合、都會一號健康保險以及都會二號健康保險。大都會重疾險哪個好?下面一一介紹。天下無疾重大疾病險:此款天下無病重大疾病保險可保範圍非常廣。
  • 重疾險 vs 防癌險,你適合買哪個?
    附高性價比投保方案一、重疾險和防癌險的區別重疾險和防癌險的區別是什麼?先放一張對比圖,讓大家感受一下:接下來,我們對重疾險和防癌險分別進行具體分析。(1)重疾險:重疾險,也叫重大疾病保險,保的是保險條款約定的重疾,當被保人所患疾病符合理賠條件時,保險公司會根據事先約定的保額直接賠付理賠金,理賠金不限用途,可自由支配。
  • 大病風險還得靠重疾險!2019年熱銷兒童重疾險盤點
    一、小額住院保只能解決小病,無法轉移大病風險,重疾險非常有必要保險的本質是轉移意外、疾病帶來的風險,較大的風險當然要優先轉移,以免造成難以承受的後果。拿小額住院保和重疾險來說,一個應對的是小病小痛的風險,一個應對的是大病的風險。我們不能因為小病發生的頻次高,產生的實際理賠次數多,就認為其重要性超越了大病保障。
  • 2款新定義重疾已上線!最後60天,這些網紅重疾險怎麼選?
    2020年11月5日至2021年1月31日為新舊產品過渡期 而在2021年1月31日之後,現有的重疾險產品就會全部下架退出市場 也就是說,66天之後,就只能買新規下的新重疾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