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沉18萬噸,一百多艘日本艦船,沒有軍艦,中國海軍如何抗日殺敵

2020-12-13 妙讀歷史

在中國抗戰史上,最悲壯的軍種無疑是中國海軍。由於日本海軍的實力遠遠超出中國海軍,根本無法進行公平的較量。因此中國海軍在1937年選擇了自沉封江,用自己的犧牲來封鎖侵入我國內水的日本艦船,並取得了一定的戰果。

即使沒有了軍艦,中國海軍也沒有遠離戰場,他們改用另一種方式來打擊敵人——水雷戰。中國海軍在長江流域施放水雷,化被動為主動,以此來攻擊日本艦船。由於海軍官兵英勇而又機智的戰鬥,水雷戰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果,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939年,抗戰形勢愈發危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城市相繼淪陷,而日軍還在繼續推進,想要進一步攻佔長沙。日軍擁有大量內河軍艦,佔據了水上優勢,在中國內河橫衝直撞,積極配合其陸軍的推進。

大部分軍艦自沉後,中國海軍雖然滿腔熱血,卻面臨著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沒有軍艦,怎麼進行海戰?終於有人受到八路軍打遊擊的啟發,想到了用水雷打遊擊,這是以弱克強,轉守為攻的好辦法。

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總部的認同,海軍把長江流域被劃為三個區域,成立多支水上遊擊隊,每一隻總隊下面分為大隊和中隊配合當地的陸軍。他們的任務是打擊日軍的水上運輸線,破壞日軍的後勤運輸。

海軍布雷部隊有5個大隊,11個中隊,每個隊配有2名專業布雷技師和40名士兵。他們晝伏夜出,神出鬼沒,利用夜幕和惡劣天氣,在日軍船隻的必經航道上靈活布雷。

水雷遊擊隊的武器是九種定深雷和三種漂雷,都是湖南水雷廠製造的,可以懸浮在水下若干米,或隨著水流的漂浮而移動。一旦船隻撞上水雷,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

世界上最早的水雷,就是中國人發明的。五百年前的明朝中期,已經出現了錨雷、觸發雷、漂雷等水雷,這些原始的原理和抗戰時水雷幾乎是一樣的。更巧的是,明朝水雷對付的主要目標是倭寇,而現在中國人又用水雷來打擊倭寇的後代。

海軍官兵們還會對水雷進行偽裝,比如要給水雷包上麻袋和樹枝,幹擾敵人的視線讓敵人無法發現水雷。為了適應內河環境,海軍還專門研製了小型水雷,更增加了布雷的靈活性。

日軍發現中國海軍的動向後,為了保證運輸航線的安全,派兵佔領長江兩岸的部分地區,並24小時不間斷地派出艦艇在長江上巡邏,布置防範的比較嚴密。這些都給水雷遊擊隊的作戰增加了難度,很多隊員被日軍抓捕、甚至殺害。

幸好長江一帶的地理條件對布雷十分有利,山多路窄,河叉密布,植被茂盛,對水上遊擊隊開展行動很是有利。為了更好地在敵後作戰,水雷遊擊隊還制定了保密措施,平時不允許佩戴任何標識,防止被敵特發現他們是海軍。

中國海軍的水雷戰是比較成功的,據中方和駐華的英國使館統計,1940年便擊沉擊傷218艘日本艦船,1941年毀傷100多艘。僅1941年1月25日,長江中遊馬當水面,一艘日本運輸船觸雷沉沒,造成200多名日軍士兵喪命。

同年10月仍然在這一水域,又有兩艘日船觸雷,200多名日軍喪命。這兩次水雷見功,消滅了日軍半個大隊500人。如果是在陸上戰鬥,想要取得這樣大的戰果,恐怕至少要付出上千名陸軍傷亡的代價。而海軍只用兩枚水雷就完成了目標。

在遭到接二連三的水雷打擊後,日軍不得不下令暫停很多水域的夜間運輸,即使是白天航行,也必須要求有軍艦護航。這樣一來,日軍的運輸效率大打折扣,對陸軍的支援力度大為下降。可以說,水雷戰打破了日軍對長江航道的控制,斷了其侵華的一條臂膀。

整個抗戰期間,中國海軍在長江幹線和支流上廣布水雷,僅第一遊擊區便布設1370枚水雷,毀傷日軍艦船114艘。總共擊沉約18萬噸日本艦船,佔到中國海軍戰果的絕大部分。沒想到水雷這種古老的武器,成為中國海軍打擊侵略者最有力的武器。

【參考文獻:《文史精華》】

相關焦點

  • 抗戰7年中國擊沉的日本最大軍艦!
    鳴謝微信公眾號:海軍兔回望抗戰初期歲月,國民黨海軍海權盡失,在大型軍艦自沉、戰沉後,只能用小米(水雷)加步槍(魚雷艇),與日本帝國海軍打遊擊。抗戰中,國民黨海軍的水雷戰,是其最後的顏面,有可圈可點之處,起到了遲滯日軍進攻的作用,但沒有決定性作用。而且,對於最重要的戰果一項,缺乏權威統計,數量動輒幾百艘,但艦名、艦型、大小都沒有,真假難辨,很難印證。例如針對日軍出雲號巡洋艦的襲擊,就有擊沉、擊傷多說,有興趣的同學可搜搜網上資料,如同說書演繹,看著帶勁,其實不然。為何有這種演繹?
  • 民國海軍鐵血抗日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前夕,中國的鄰國日本,已經擁有足以彰顯「國力強盛」的海上優勢。日本海軍擁有萬噸以上的戰列艦、航空母艦和重巡洋艦20餘艘,輕巡洋艦、驅逐艦和潛水艇220多艘,總噸位190多萬噸,飛機1200多架。
  • 二戰後日本賠給中國的軍艦有多少?其中一艘綽號「不死祥瑞」
    二戰後,雖然很多國家包括中國都放棄了對日本索賠,但是日本海軍剩下的一百多艘驅逐艦、運輸艦還是有戰鬥力的,畢竟誰都不想看到日本擁有海軍力量。儘管這些軍艦大多損壞嚴重,中、英、美、蘇四國還是一起瓜分了這些軍艦。
  • 印媒提議:舊軍艦不要擊沉應該翻新出售,擴大...
    近些年來隨著印度整體經濟規模的不斷提升,其在軍事力量建設的投入上也在逐漸增大,尤其是在海軍方面發展十分迅速。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印度海軍艦艇的總噸位約為35萬噸,排名全球第五。這一數據表面上看來似乎十分可觀,但是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真的爆發大規模海上對抗,印度根本就不堪一擊。
  • 8萬噸重型航母作為靶艦被擊沉 淺談軍艦退役後的處理方式
    大概的可能性有這些:退役博物館退役出售(贈送)退役靶艦退役封存→出售(贈送)退役封存→拆解退役封存→靶艦下圖是退役的514「鎮江」艦,可以看到他的上層建築已經被打爛了,推測是從上向下命中,這是中國海軍為數不多的當做靶艦試驗的軍艦。而514艦1975年開工建造,為中國海軍服務了近40年,這也算是發揮最後的餘熱了。
  • 日媒曝中國軍艦尾隨印度艦船駛入「日本領海」(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共同社6月15日報導,日本防衛省15日公布消息稱,當地時間15日凌晨3時30分左右,日本海上自衛隊的P-3C巡邏機發現一艘中國海軍軍艦進入鹿兒島縣口永良部島以西的日本領海。中國軍艦為情報搜集船,凌晨5時許駛出日本領海。日本沒有向自衛隊發出警備命令,海上自衛隊用無線設備警告中國軍艦「已經進入日本領海」。據日本防衛省稱,這可能是繼2004年中國核潛艇在衝繩縣先島諸島附近進入日本領海後,中國軍艦再次進入日本領海。
  • 日本防衛省:中國海軍三艘艦船由東向西穿越日本津輕海峽
    【觀察者網綜合】日本統合幕僚監部1月5日發表通告,中國海軍2艘054A護衛艦和1艘903補給艦通過日本津輕海峽向西航行。據悉這三艘中國海軍艦船是執行訪美任務歸來。 津輕海峽位於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西通日本海,東接太平洋,寬度僅24-40千米。從日本方面公布的圖片上也可以看到,中國軍艦旁邊就是日本本土。
  • 日本軍艦闖南海?可記得70年前出雲號如何夢碎?
    導讀:有報導說,日本「出雲」號軍艦5月份將赴南海。出雲,曾是日本一艘劣跡斑斑的侵略戰艦的名字,用馬關條約的賠款購置,在入侵中國的淞滬戰役時,它曾停在上海吳淞口以彰顯日本海軍力量。如今,出雲號將再現南海,希望它不是「另有企圖」。  日本「出雲」號軍艦5月份將赴南海?
  • 日本軍艦被美軍擊沉,我國海軍打撈遇怪事,四十噸黃金去哪了
    當時執行此次運輸任務的便是日本軍艦阿波丸號。不過這艘船並未成功回到日本,阿波丸號行駛至我國福建附近海域時,遇到了正在巡邏的美軍。沒有收到命令的美軍直接開火將阿波丸號擊沉。
  • 抗戰為何鮮少出現中國海軍?記中國海軍悲壯史一頁,早已全部戰沉
    戰爭爆發的時候,要說陸軍,雖然武器裝備不如日本,但是兵源卻是中國的一大優勢,簡直是要多少有多少,而空軍,由於當時空軍是世界各國都剛發展沒有多久,中國雖然沒有能力製造飛機,但依靠買來的和援助的美式,蘇式戰機也能和日軍抗衡,唯獨海軍,卻有著十分懸殊的實力對比,甚至可以達到一艘日軍戰艦,可以挑戰整個中國海軍的地步。
  • 碧藍航線:盤點6艘東煌陣營艦娘的原型艦船,壯哉我大中國隊!
    在碧藍航線這款遊戲中,中國的艦船被稱為東煌陣營。那麼今天小明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六位艦娘的原型分別都是歷史上的哪些艦船吧~寧海原型為中華民國海軍的寧海號輕巡洋艦,寧海級輕巡洋艦是中華民國海軍在抗日戰爭前向日本訂購的最先進軍艦,也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製造的最大型軍艦,本級艦包括寧海號與姊妹艦平海號,在江陰戰役遭擊沉後被日軍撈起續用,於1944年先後遭美軍擊沉。
  • 二戰名將系列,擊沉14579774噸艦船,切斷英國補給的納粹元首
    手持海軍元帥手杖的鄧尼茨據統計在二戰期間,狼王鄧尼茨指揮他的U型潛艇在大西洋中,共擊沉盟軍海面艦隊和商船共計2651艘,總噸位超過14579萬噸,成為了真正大西洋幽靈。納粹海軍心中萬馬奔騰:海軍備戰是按照1945年與英法開戰進行準備的。要知道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他引以為豪的就是強大的海軍力量,這時開戰對納粹海軍來說無異於自殺。
  • 日本研製超音速反艦飛彈即將量產 誇口稱一枚可擊沉萬噸軍艦
    近日,隨著中國海警船兩次進入日本領海,日本海自宣稱「研發出超音速反艦飛彈」,並且表示這種型號為ASM3的反艦飛彈能夠輕鬆擊沉中國的戰艦。不過日本這次的叫囂可謂是找錯了對象,如果反艦實力衡量一個國家的話,中國才是世界上反艦飛彈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中國軍隊裝備了世界上最龐大,也最先進的反艦飛彈部隊,技術遠遠超越了其他國家,而很多反艦飛彈甚至中國都是獨一號的,如東風系列反艦彈道飛彈。除了中國裝備以外,中國的反艦飛彈還大量出口其他國家,銷量非常高。
  • 二戰最好看的航母,直接擊沉德國最強軍艦,不是美國製造
    不僅如此,這11艘核航母的排水量全部超過10萬噸,作戰能力自然不用多說。其實,當年最早研究航母的國家並不是美國,而是英國和日本。雖然美國的飛行員尤金伊利是最早駕駛飛機從軍艦上起飛的人,但是美國並沒有深入研究。一戰爆發前,各國都喜歡用這種水上飛機進行偵察。不過,水上飛機裝載、運輸都很麻煩,稍有不慎就會進水。
  • 英國4萬噸軍艦曾參與圍攻俾斯麥號 最後被日本幾架艦載機擊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交戰雙方主要是美國和日本。但是作為幾乎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參與的一場人類浩劫,英國自然也成為了這場戰爭的重要參與方。特別是英國作為曾經的海上霸主和日不落帝國,在亞洲以及太平洋依然是有軍事力量存在的,因此太平洋戰場上,日本還是跟英國海軍打過幾場仗的。
  • 北洋旗艦:裝甲厚達33公分的定遠艦,是怎麼樣被「擊沉」的?
    根據歷史記載,定遠艦艦長94.5米,寬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330噸,滿載排水量7670噸,是當時毋庸置疑的東亞第一巨艦。現代人仿造的定遠艦模型放在今天的世界,這艘排水量達7000噸的軍艦,也不是什麼「小玩意」,要知道我國海軍引以為豪的055大驅,也不過是萬噸巨艦的級別。
  • 二戰日本三大祥瑞艦竟沒有野分 該艦隻擊沉了一艘友軍艦船
    首先,要明確一點,野分號驅逐艦並不是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三大祥瑞艦之一。當時日本公認的祥瑞艦,只有「吳港雪風」和「佐世保時雨」,而第三艘祥瑞艦,也應該是初春級的初霜號驅逐艦而非野分號。  野分號驅逐艦,是舊日本海軍的陽炎級驅逐艦的15號艦。
  • 親歷者回憶1977年中國海軍打撈日本萬噸巨輪「阿波丸」
    1977年4月5日,中國政府同意打撈32前年沉沒於中國臺灣海峽的日本沉船「阿波丸」。「阿波丸」是日本萬噸巨輪,1945年4月1日在回日本途中被美國潛艇擊沉。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深水打撈工程,從初次下水至打撈完全結束,共經歷三年。通過打撈「阿波丸」,我國培養了一支海上救撈隊伍。以下為當時打撈船之一J301艦的一名海軍所寫的打撈「阿波丸」號的經歷。
  • 印媒:我們要把舊軍艦翻新出售給友好國家!
    近些年來隨著印度整體經濟規模的不斷提升,其在軍事力量建設的投入上也在逐漸增大,尤其是在海軍方面發展十分迅速。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印度海軍艦艇的總噸位約為35萬噸,排名全球第五。這一數據表面上看來似乎十分可觀,但是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一旦真的爆發大規模海上對抗,印度根本就不堪一擊。
  • 二戰時太平洋上不可一世的日本海軍,擁有25艘航母但大多數被擊沉
    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兩次勝利,日本海軍逐漸壯大。花費了三十年窮兵黷武的時光,日本終於在太平洋戰爭前夕將自己的海軍發展到了當時美國海軍力量的70%。這個「七成兵力」使得日本軍國主義者感到有了和美國開戰的資本。當時在太平洋上,日本海軍的「聯合艦隊」擁有10艘航空母艦,而盟國方面僅有美軍的3艘和英軍的1艘。日軍佔有明顯的局部優勢。1941年12月7日的偷襲珍珠港之役,日軍調集6艘航空母艦參戰,這是日本海軍的最後一次重大勝利,日軍在太平洋上的局部優勢進一步擴大。不過這次勝利為日本海軍開啟的卻是地獄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