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元首愛上中餐 薩科齊生日宴常去中餐館(圖)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2012年2月16日中午,舊金山中國城傑克遜街,歐巴馬走進一家叫「迎賓閣」的飯店,花100美元買了一袋子點心,打包帶走。袋子裡面裝有蝦餃、燒賣、叉燒包、豆苗和小籠包等廣式點心。

  雖然有人說,海外的中餐館就像麥當勞一樣,遍地都是卻上不了檔次,但憑藉著獨特的口感和幾代人的創新,如今中餐已得到很多政要名流的青睞。

  布希一家

  老布希傳下「布希菜單」

  美國華盛頓近郊的7號公路邊上有一家普通的中國餐館,紅色招牌上寫著四個金字「北京飯店」。這就是老布希曾光顧50多次、小布希也曾多次攜親友在此聚餐的中餐館。

  據悉,老布希幾乎每次都在一個號碼為「N17」的桌子上用餐。曾在中國做過外交官的老布希每次點菜略有變化,但有5道菜是他最喜歡的,其中北京烤鴨每次都點,另外4道菜分別是椒鹽大蝦、北京風味羊排、幹煸牛肉絲、幹燒四季豆。由於老布希常點這5道菜,一些人乾脆將這5道菜稱為「布希菜單」。

  傑奎琳-甘迺迪

  特殊待遇「驚」了總統夫人

  著名的高級中餐廳Mr Chow(周先生)是時尚藝術界標誌性餐廳,名流雲集。餐廳老闆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之子周英華先生。

  1968年在倫敦開第一家店之後,Mr Chow在洛杉磯、紐約、拉斯維加斯等地相繼開設分店。Mr Chow經營正宗北京菜,但是在裝修和服務上遵循西式風格,採用中菜西吃的跨界組合。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夫人傑奎琳-甘迺迪曾到此用餐。當時,餐廳女主人、著名模特周天娜當即決定取消所有預訂,讓傑奎琳能夠安靜地就餐。

  面對空無一人的餐館,傑奎琳有些納悶:「這家餐館真是美麗別致,食物也可口美味,只是——他們的生意好嗎?」

  英國前首相布朗

  粵菜小館「見證」首相愛情

  15年來,英國前首相布朗對一家名叫「新馬興」的粵菜館情有獨鍾,是那兒的老主顧。當布朗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他還是個「光棍兒」。後來,就常帶著後來成為布朗太太的沙拉來這裡約會,最後變成了全家來此聚餐。

  布朗幾乎每次來用餐都要點「保留菜式」——菠蘿雞。這道菜標價8.5英鎊。布朗夫人莎拉則對該餐館的香脆牛肉情有獨鍾。

  此外,他們還會點上幾碗蒸米板、幾瓶礦泉水。另外,布朗對這裡的一道梅汁燒鴨也很喜歡,這道菜同樣是8.5英鎊。

  法國總統薩科齊

  慶功宴生日宴愛挑中餐館

  薩科齊的政治團隊中,有一位華裔事務顧問何福基。何福基開了一家名叫「福利」的中餐館,這裡成了薩科齊時常光顧的地方。據悉,薩科齊幾乎每個月都要到那裡吃飯,慶祝宴會、每年的生日宴會也會選在那裡舉行。何福基說,薩科齊特別喜歡「福利」的炸餛飩。

  有報導稱,薩科齊夫婦經常吃中國菜,菜單中有蜜汁酥雞、酸甜鴨片和椒鹽乾貝等。

  法國前總統席哈克

  曾擁有「御用」中國廚師

  法國人給北京烤鴨取的法語譯名很有意思——北京的像塗過漆一樣的鴨子。

  席哈克任總統期間曾多次訪華。他愛吃川菜。2004年,席哈克在成都訪問時說,他對四川有「兩大崇拜」,一是鄧小平,二是川菜。據稱,席哈克在巴黎擁有一名專門為他「解饞」的中國廚師。在任期間,這名廚師住在巴黎,經常前往愛麗舍宮為席哈克做中餐。席哈克還經常光顧巴黎最好的中餐館。

相關焦點

  • 揭秘 一家中國餐廳,如何才能優雅得體地接待外國政要?
    高克是第一個在簋街吃飯外國首腦嗎?據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了解,義大利總理倫齊,瑞士聯邦主席毛雷爾,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等外國政要也曾光臨過簋街的這家餐廳。和其他政要吃工作餐不同,威廉吃的是家宴,和他一起用餐的是王后和3個女兒、1個隨從。因為人少,餐廳招待威廉只用了一個小包廂。
  • 美國20年中餐館歇業 舌尖上的中餐「烹飪外交」繼續
    資料圖片:中餐館。  【落地生根——「中餐宴」是原型】  的確,要說到中餐館在美國的落地生根,就離不開「交流」。  據維吉尼亞大學《騎士日報》(The Cavalier Daily)報導,在美國文化圖景中,中國餐館的數量要遠多於麥當勞、漢堡王等其他本土快餐店。
  • 外國元首最愛吃哪道中國菜 老布希愛烤鴨
    這就是老布希曾光顧50多次、小布希也曾多次攜親友在此聚餐的中餐館。曾在中國做過外交官的老布希最喜歡5道菜,其中北京烤鴨每次都點,另外4道菜分別是椒鹽大蝦、北京風味羊排、幹煸牛肉絲、幹燒四季豆。由於老布希常點這5道菜,一些人乾脆將這5道菜稱為「布希菜單」。
  • 飲食教規嚴格的猶太人,偏偏能接受中餐,在中餐館不提額外要求
    猶太教在飲食上比較嚴格,很多東西是不允許吃的,但是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菜,他們反而更喜歡中國菜,更願意去中餐館吃飯。飲食教規嚴格的猶太人,偏偏能接受中餐,在中餐館不提額外要求。有很多去過外國的朋友都知道,對於聖誕節這樣的歐美傳統的節日,猶太人是不過的。
  • 探密元首奧運大餐:北京奧運飯店競炒「中國味」
    探密元首奧運大餐:北京奧運飯店競炒「中國味」 2008年07月16日 00: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隨著奧運的臨近,北京許多飯店已著手收集即將出席北京奧運的各國元首、政要、奧委會高官的詳細資料,有的已與元首們的生活秘書進行接洽,提前落實食宿安排。  除了備好西餐、為元首的自帶廚師設立專用廚房之外,各飯店紛紛推出各自新創的中國菜。某五星酒店中餐行政總廚房泳龍說:外國人來到中國一定想吃地道的中國菜,這是我們推廣中華飲食文化的好機會。
  • 老外怎麼吃中餐:盤點「百花齊放」的海外中餐館
    事實上,在海外各國中餐館生存狀態百花齊放。今天借著機會就來好好扒一扒吧!  英國:外賣粵菜是主流  在英國,初印象是中餐在當地人群中甚為流行,在倫敦無論市中心還是市郊住宅區,門面窄小簡陋的「中餐外賣」鱗次節比,名字大同小異,帶「強」字的、叫「新華」、「四季」的,隔一條街便見到一家,卻不是分店。
  • 薩科齊訪華,幹嗎要帶老媽?(圖)
    薩科齊沒料到的是,此舉很快在法國掀起了廣泛爭議。   總統訪華幹嗎帶老媽   「在薩科齊之前,法國歷任總統中,沒人帶自己的媽媽去進行國事訪問。」法國日報《20分鐘》記者亞歷山大說,至今他仍對薩科齊此舉感到難以理解。   隨同來華的還有薩科齊的長子皮埃爾。薩科齊帶兒子出訪已經不新鮮,今年10月,薩科齊就帶著兩個兒子去過摩洛哥。所以這次中國之行,法國人把焦點放在了他的老媽身上,「國事訪問為什麼要帶老媽?」愛麗舍宮解釋:因為「母親」在中國文化裡非常重要。
  • 美媒:美國猶太人聖誕節吃中餐,可不僅僅是因為中餐館不關門
    美食家們的確說到了中餐館不歇業這個原因,不過他們還說到了諸如中餐在老一輩人心目中是高檔美食的代名詞,或者中餐讓他們在聖誕節找到了歸屬感等原因。不過最令人感到有趣的是,美國猶太人聖誕吃中餐這還真的涉及到了宗教原因。
  • 為中餐「正名」 德國中餐館開啟「口味革命」
    然而,對於中餐,他們卻知之甚少,這多少有點令人驚訝。報導稱,德國有這樣一批中餐館店主,他們或勇於創新,不斷試製新菜品,在中餐口味創新的道路上摸索前行;或堅持傳統,將傳統中餐口味發揮到極致。但無論是傳統還是創新,他們都在進行著一場為中餐「正名」的口味革命。
  • 中餐西譯——細數那些老外百思不得其解的菜名
    中餐作為中國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名片更受廣大西方世界的追捧,逼近沒有誰能抵擋美食的誘惑。中華美食許多外國城市的中餐館永遠都是門庭若市,擠滿了前來大快朵頤的外國朋友。老蔡早些年也曾常出國門,在外也經常出入中餐館,每每點菜之時也會發現有中英文兩行菜名,一般習慣性的看中文點菜,對因為譯名基本沒看。直到最近有一位外國朋友發來幾道英文菜名來請教老蔡,老蔡想了好久才恍然。由於文化的不同,各種千奇百怪的中餐譯文出現在各大中餐館,讓前來點菜的外國朋友百思不得其解。
  • 中餐成美國聖誕新傳統 在美中餐館數量遠超麥當勞
    《紐約時報》報導稱,對許多紐約人來說,聖誕節已經同「中餐盛宴」畫上了等號。如果說在過去,美國的猶太家庭和其他食客常常在聖誕節湧向中餐館,因為那是唯一營業的餐館的話,那麼如今,中餐幾乎成為一項節日傳統,如同為聖誕老人準備牛奶和餅乾一樣。「在美國過聖誕節,沒有什麼比來一道中國菜更美式的了。」《頭號中餐館》一書著者莉莉安·李寫道。
  • 米蘭外國風味餐廳數量居義大利之首 中餐佔50%以上
    米蘭外國風味餐廳數量居義大利之首 中餐佔50%以上
  • 中國烹飪讓外國廚師產生挫敗感:我的炒麵醬從來都不像中餐館那樣
    外國人學習中餐烹飪並不容易,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這不僅是因為中餐烹飪方式豐富,菜餚種類繁多,還因為中餐烹飪對調味料的使用往往以「適量」一筆帶過,我們能理解,外國人卻不能理解。就有外國廚師被中餐烹飪打敗,一種挫敗感油然而生:我認為自己是個好廚師,但我的炒麵醬的味道從來都不像中餐館那樣,優質餐廳炒菜醬的秘訣是什麼?在國外的雜貨店的民族食品區,有很多罐子上寫著中國炒菜醬和混合好的調味粉包。它們的味道都如此濃鬱:黑豆和胡椒粉,甜辣味,酸甜味,四川味,功夫味,甜辣味。
  • 元首出訪去哪所大學演講 無禮儀規定
    有關專家分析,外國元首在大學演講往往表達兩國之間的深厚友誼。而這次通過演講,中國新領導人的眼光和看法將首次面向世界表達,特別是「新的播種的時刻的到來」、「中國夢」等詞彙的使用,讓俄羅斯年輕一代對中俄友好又增加了信心。
  • 《全球中餐發展形勢報告2016》發布 海外中餐館超40萬家
    信息 《全球中餐發展形勢報告2016》發布 海外中餐館超40萬家 報告指出,目前海外中餐館已超過40萬家,相對集中於歐美及東南亞國家,並呈現網絡化、多樣化、正宗化、跨界發展等新態勢。  當日,首屆世界廚師藝術節開幕,並舉行2016國際中餐發展論壇。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正式對外發布了該報告。  據不完全統計,海外中餐館超過40萬家,分布五大洲,以華人到海外後出於謀生需要開立中餐館居多,也有極少數是國內餐飲企業到海外開設的分店或加盟店。
  • 分析完2萬條數據,我們發現海外中餐館重塑了「中餐」的定義
    綜藝節目《中餐廳》第三季落下帷幕,中餐出海的努力遠遠不止發生在銀幕上,而且歷史也久遠的多。「土氣」餐廳店名背後是什麼?什麼樣的中餐在海外受歡迎?中餐出海這麼久有什麼新變化?一個城市中能擁有多少類型的中餐廳?
  • 美國「中餐女王」離世享年100歲 曾獲「餐飲界奧斯卡獎」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記者 胡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9日報導說,被稱為美國「中餐女王」的著名華人名廚江孫芸28日去世,享年100歲。江孫芸在美國舊金山開辦餐館,將正宗中餐推介給美國社會,改變了美國人對中餐乃至中國文化的認知,被稱為將中國美食引入美國的第一人。江孫芸在美國餐飲界獲得了很高地位與諸多榮譽,甚至有觀點認為,她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江孫芸的孫女稱,她於28日凌晨在舊金山的家中去世,家人陪伴在她身邊。江孫芸去世的消息迅速登上舊金山乃至全美主要媒體的版面。
  • 美國「中餐女王」離世享年100歲,曾獲「餐飲界奧斯卡獎」
    【環球時報記者 胡浩】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9日報導說,被稱為美國「中餐女王」的著名華人名廚江孫芸28日去世,享年100歲。江孫芸在美國舊金山開辦餐館,將正宗中餐推介給美國社會,改變了美國人對中餐乃至中國文化的認知,被稱為將中國美食引入美國的第一人。江孫芸在美國餐飲界獲得了很高地位與諸多榮譽,甚至有觀點認為,她的去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江孫芸的孫女稱,她於28日凌晨在舊金山的家中去世,家人陪伴在她身邊。江孫芸去世的消息迅速登上舊金山乃至全美主要媒體的版面。
  • 美國中餐女王餐館開到比弗利山?生活大爆炸主角在她兒子店裡約會
    她在舊金山開設的「福祿壽」中餐館,向西海岸介紹了從未有過的中式正餐,也把海外中餐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檔次,餐廳之後也順其自然地擴張到了名流雲集的比佛利山,擁躉們把她稱作美國中餐世界的茱莉亞柴爾德(把法式料理的風情帶到美國,有著無上影響力的電視名廚),她也在入行44 年後得到了美國餐飲「奧斯卡」James Beard獎的「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