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烹飪讓外國廚師產生挫敗感:我的炒麵醬從來都不像中餐館那樣

2020-12-18 飲食部落

外國人學習中餐烹飪並不容易,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這不僅是因為中餐烹飪方式豐富,菜餚種類繁多,還因為中餐烹飪對調味料的使用往往以「適量」一筆帶過,我們能理解,外國人卻不能理解。

就有外國廚師被中餐烹飪打敗,一種挫敗感油然而生:我認為自己是個好廚師,但我的炒麵醬的味道從來都不像中餐館那樣,優質餐廳炒菜醬的秘訣是什麼?

在國外的雜貨店的民族食品區,有很多罐子上寫著中國炒菜醬和混合好的調味粉包。它們的味道都如此濃鬱:黑豆和胡椒粉,甜辣味,酸甜味,四川味,功夫味,甜辣味。

對很多外國人來說,這是西方中餐的結果。由於西方的中國餐館必須本地化才能在市場上生存,所以鹹、甜、酸的食物在中餐中佔主導地位。當地人就會認為醬汁是烹飪精美中國菜的關鍵。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中國一個家庭的廚房裡,外國人可能不會看到那些我們現成烹飪的翻炒醬。實際上,在中國的雜貨店裡,他們沒有那麼多東西,而且味道絕對不一樣。我們也永遠無法想像在國外生活時,功夫是一種什麼中國調味料。

就像西方人現在仍然在做的那樣,他們用簡單的基本調味料和食材烹飪。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用油、鹽、胡椒、奶酪等。而傳統中餐裡的麻油、糖、姜、大蒜、蔥、白胡椒或黑胡椒,辣椒粉或幹胡椒、香菜、大茴香、小茴香、月桂葉、四川花椒外國人很少會正確使用。

在這個問題中,他是問如何使炒麵的味道像他在中餐館中所得到的一樣。然而問題也就出現了,很可能這些餐廳並沒有使用外國人能在雜貨店得到的現成醬汁。實際上中餐廚師也很少使用現成的醬料,這是一種成本支出。

或者中餐廚師會使用一些更複雜的成分,例如辣椒油,洋蔥油,以及廚師的一些「秘密」食譜等等。但是,即使外國廚師使用的東西相同,他們的炒菜仍然很難像中餐廚師做的那樣,為什麼?

首先,外國人家裡還有他們的廚房沒有中式燃氣爐,好的中國炒菜需要從煤氣爐中高溫快速烹飪。而且家庭廚房中的燃氣灶通常無法產生與餐廳相同水平的能量。

其次,中餐有爆炒一說,像這裡的炒麵也是中餐爆炒的案例。高溫如噴氣式發動機的爐火,加之一個圓底炒鍋和長柄鐵勺,這些是中國廚師手裡的標配,在外國人的家裡很難找到這樣的烹飪工具。

所以我們再看這條外國廚師的提問,雖然他是一位好廚師,但他熟悉的西餐和中餐有很大的區別,不僅是我們剛才提到的調味品差異,還有烹飪工具的差異等等。

相關焦點

  • 外國網民:為什麼我在家即使按照菜譜,也做不出真實的中國菜?
    隨著中餐文化對老外的影響,一些老外家裡不僅有了烹飪中餐工具,如炒鍋,還有像筷子這樣的餐具等,一些喜歡中國菜的外國人還會在家裡烹飪中國菜。在國外問答論壇上就有外國網民提問:為什麼我在家做中國菜,但即使我按照菜譜也做不出中餐館那樣真實的中國菜?
  • 少見多怪,網友分享中國廚師烹飪蛇羹的視頻,引起外國網民熱議
    蛇肉在中餐裡是一種美味,特別是在粵菜中,它較為常見,雖然骨頭多,但味道很好,像蛇湯,姜辣口味蛇等等。在國外蛇並不是很多外國人喜歡的食物,特別是在歐美他們從來沒有烹飪蛇和野生動物的習慣。而這些小龍蝦無一例外都是人工養殖的,即使小龍蝦在很多西方國家曾經泛濫過。所以當老外們看到中餐用蛇烹飪食物,少見多怪的他們評論就很有意思了,在YouTube上就有一段網友分享中國廚師烹飪蛇羹的視頻,引起了外國網民的熱議。在視頻中廚師從食材處理再到烹飪上桌,都很有中餐烹飪特點,如炒鍋、中式調味料、煲湯等等這些烹飪方式。
  • 外國網民:大多數情況下,為什麼中國菜沒有法國菜那樣精緻?
    中餐是符合我們味蕾的食物,從而也產生了中餐文化。我們自然能欣賞中餐食物的味道、食材、外觀等。在我們看來一些中餐食物是好看且美味的食物,但如果是外國人站在西餐的觀點上看中國菜,中餐就在他們眼裡處處是問題。
  • 外國廚師:不想讓龍蝦痛苦地死去,中國廚師一招解決,厲害了
    外國廚師:不想讓龍蝦痛苦地死去,中國廚師一招解決,厲害了!提到龍蝦的話,估計很多人都忍不住流口水吧,這是一種非常美味的海鮮,不過普通的龍蝦價格就非常昂貴,三四十元一斤,那種非常出名的像澳龍,或者是波士頓龍蝦的話,價格就更貴了,我們普通人只能想像一下,根本就吃不起。
  • 海外擁有近70萬家中餐館 中國味道已徵服世界
    胡蘿蔔、青蘿蔔、西瓜皮,在中國廚師的精心雕琢下,轉瞬變成「翠鳥」「荷花」「荷葉」,一幅「荷塘風光」栩栩如生。民間外交,美食先行。近年來,中華美食「走出去」形式豐富,碩果纍纍。由中國烹飪協會組織的「中餐走進聯合國」、「中國美食國際文化節」等餐飲國際交流活動,每一次都能在海外掀起中國餐飲文化的高潮。
  • 中國廚師用菜刀剝蘿蔔,剝的像紙一樣薄,外國網友:很了不起!
    中國廚師用菜刀剝蘿蔔,剝的像紙一樣薄,外國網友:很了不起!中國廚師的廚藝是很高超的,只要有食材,就能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而且一種食材能做出不同的花樣,在外國人眼裡是不可思議的,除了廚藝高,中國廚師們的刀功也很好,外國廚師烹飪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刀,但是我們中國的廚師無論是做什麼樣的食材都只用一把菜刀,菜刀能割能切,還能削、剁、拍、碾、鏟等,可謂是一刀多用!
  • 國外的中餐館,有不少的中國特有食材,是沒有的
    倒是一些中國菜式比較純的比如火鍋類的中餐也會經常見到白種美國人同中國人一樣在吃,而且吃法同中國人一樣。所以就如西餐館在中國一樣也就是普通餐飲食品。人的喜愛是多種多樣的,哪裡都會有人喜歡同樣也會有人討厭。我個人覺得不會。更像是嘗個新奇。比如我如果要是被邀請去吃外國菜。出於禮貌、新奇感我肯定會特別配合地說:「哇!超好吃!怎麼會這麼好吃我從來沒有吃過!」
  • 最考驗刀工的4道中國菜,中國廚師手到擒來,外國廚師看到很崩潰
    最考驗刀工的4道中國菜,中國廚師手到擒來,外國廚師看到很崩潰中國作為個一個世界美食大國,從菜品的繁雜多樣到烹飪手法的出神入化,無一不」驚豔世界「。特別是中國大廚們的一手好刀工,真是讓人嘆為觀止。而4道菜考驗廚師的「手藝」的菜,外國大廚都無從下手,中國大廚卻手到擒來,大家想知道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松鼠魚江蘇名菜松鼠魚。
  • 韓國人在中餐館吃一碗麵,網友:中餐館的老闆有良心
    韓國人在中餐館吃一碗麵,網友:中餐館的老闆有良心,在前幾年總是覺得想要吃到國外的美食是很難的,但現在看來一點都不困難了。因為現在在國內是能吃到很多別國的美食,同樣在國外很多地區也是開有很多中餐館的。而且中餐館裡面的美食也是得到了很多外國朋友的喜歡,在美國,日本等地都是有很多中餐館的。而且有些外國朋友時不時就會換換口味,吃一吃中國的美食。近日小優在網上也看到韓國地區也開了中餐館,中餐館裡面也有韓國人愛吃的麵條。
  • 外國的廚師可以擁有高收入,中國的廚師為什麼不可以?
    ,放眼全球廚師都只有羨慕的份兒。再來說日本,廚師的工資也很可觀,普通廚師工資在20萬-25萬日元左右,折合人命幣大約20000-30000元。中國,同樣身為美食大國,廚師數量也是極其龐大的,到目前為止,我國從業廚師總數達到數千萬。相比於國外的廚師,大多數的中國廚師都保持著每天高強度,長時間的工作狀況,他們還要忍受悶熱的環境,同時還面臨著燙傷,刀傷的危險。
  • 「離開味精,中餐館就沒法做飯了」外國人令人捧腹的觀點
    中餐歷史悠久,從最早期的燒烤烹飪開始,我們已經發展出20多種以上的烹飪方式。比如像蒸、燜、燉、炒、鹽等等,這都是中餐美味豐富的原因,當然也不僅僅只有烹飪技巧,還有對食材調味品的運用等等。但是在國外,一些外國人有這樣的觀點「離開味精,中餐館就沒法做飯了」曾經就有外國人說道:當你點中國菜並說沒有味精時,食物就口感就不好了,當然,廚師可以使用常規調味料,我發現這是真的。在國外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話題「中餐館症候群」。
  • 吃西餐時,廚師會嘲笑點全熟牛排的顧客嗎?瞧瞧外國廚師怎麼說
    吃西餐時,廚師會嘲笑點全熟牛排的顧客嗎?瞧瞧外國廚師怎麼說!老外們在吃牛排的時候,他們都是吃三分熟四分熟的,或者是五分熟六分熟的,從來不會吃全熟的,因為他們的口味都很重,也喜歡吃那些比較生的食物,但我們中國人不一樣,我們在吃牛排的時候都是點七分熟,八分熟的,有小孩子吃的時候還會點全熟的,於是有一些吃貨們就會很納悶,我們在點全熟牛排的時候,廚師們會不會嘲笑我們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只有國外的廚師最有發言權了吧,畢竟牛排是從他們那裡流傳過來的
  • 美知乎:為何中餐館定位都比同行低,但在中國可能非常昂貴美味?
    在國外美版知乎上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何中餐館定位都比同行低,但在中國可能非常昂貴美味?這個提問可能給我們一個錯覺:我們吃的中餐要比國外的貴,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這是因為我們吃的中餐不同於西方人吃的中餐,不僅是食物更深層次是文化差異。
  • 開在美國的中餐館,其實比誰都會過聖誕
    像是在美劇《生活大爆炸》裡描繪的那樣,劇中幾位科研宅男經常會點中餐外賣,蒸餃、陳皮雞 (Orange Chicken) 還有炸春卷等,這些都是被廣泛接受的中餐菜品。 劇中中餐的出現頻率極高,在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中餐在美國生活中的普遍程度。
  • 苗柔柔:為什麼中餐館在西方地位不高?
    儘管從馬可·波羅到傳教士,西方早已從各種描述中了解到中餐的不同之處,但不幸的是,他們最早親身體會、而且體會時間最長的中餐都是由中國早期的移民介紹給他們的。歷數西方各地最早的中餐館,幾乎所有的老闆都是上個世紀二三四十年代的中國移民。筆者所在城市的中餐館裡,最早的老闆就是馬達加斯加的第三代華人移民,七十年代在法國開的餐館。
  • 據說,他們出國留學後都進化成了新東方十級廚師
    另外,英國的肉類大多幹如木柴,青菜傻大憨粗,清香味全失,再加上廚師非煮即涼拌的烹飪方法,飯菜味道更難恭維。所以什麼都能做湯,蔬菜,水果,肉,海產,奶酪。各種奇異的搭配產生很多無法想像的味道,比如草莓藍莓番茄起司湯,薄荷羊肉豌豆湯都不能算太奇怪。曾經一位朋友剛來留學時,曾興奮地說:「倫敦這兒真好,麥當勞不用排隊,巨無霸套餐和中餐館炒青菜一個價,這回我可以吃個夠了。」可沒出兩個月,他就綠著臉抱怨:「吃傷了,吃傷了,回去再也不吃了。」
  • 開在美國的中餐館,其實比誰都會過聖誕-虎嗅網
    像是在美劇《生活大爆炸》裡描繪的那樣,劇中幾位科研宅男經常會點中餐外賣,蒸餃、陳皮雞 還有炸春卷等,這些都是被廣泛接受的中餐菜品。還有外國網友表示,當地的中餐館,會出現為了去迎合外國人而出現的菜品,在他們遊訪中國時,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些菜品根本是不存在的。
  • 在中國受追捧,在美國卻不受歡迎,對待韓國菜網友怎麼說?
    目前在國外有很多的中餐館,但是很多在國外的中餐館價格都特別高,因為海外華僑也挺多的,所以中餐館的生意一直都是很火爆的。之前有新聞爆料說開在美國的沙縣小吃僅僅過了三個小時就關門了,因為生意太火爆,食物都賣光了,不得已關門。相比之下,韓國餐廳在美國卻從來沒有這麼興隆的場面。
  • 味精、種族主義和現代性:曾經席捲北美的「中餐館症候群」是什麼?
    更加特別的是,這一上世紀初由日本科學家發明的調味品,在北美社會卻與中餐、中餐館緊密聯繫在一起。查閱美國美食點評網站Yelp,你會不時看到在中餐館的評論底下有各種因為吃了「充滿味精調料」的菜餚而心跳加速、失眠或四肢有刺痛感的故事。儘管至今為止的科學研究無法證實味精對人體確實有害,但味精已經被人們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 中國料理很好吃,卻不像日本料理那樣高級?那是因為你窮!
    最近,看到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中國料理明明很美味,但是為什麼沒有像日本料理那樣被高級對待?」文章先是說中國料理逐漸在世界範圍流傳開,外國朋友也評價說好吃,但是卻沒有得到像日本料理那麼高的評價!中餐一直被貼著「廉價」、「大眾化」的標籤,而日本料理在歐美卻是高級料理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