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味精,中餐館就沒法做飯了」外國人令人捧腹的觀點

2020-12-14 飲食部落

中餐歷史悠久,從最早期的燒烤烹飪開始,我們已經發展出20多種以上的烹飪方式。比如像蒸、燜、燉、炒、鹽等等,這都是中餐美味豐富的原因,當然也不僅僅只有烹飪技巧,還有對食材調味品的運用等等。

但是在國外,一些外國人有這樣的觀點「離開味精,中餐館就沒法做飯了」曾經就有外國人說道:當你點中國菜並說沒有味精時,食物就口感就不好了,當然,廚師可以使用常規調味料,我發現這是真的。

在國外有一個流傳已久的話題「中餐館症候群」。很多老外相信中國菜好吃,是因為食物中無處不在的味精,但他們最後又得出一個「結論」中餐烹飪放了味精吃了讓人產生頭暈、焦慮、失眠等症狀,反而吃其他國家的食物沒有問題。於是一些老外開始擔心中餐會影響自己的身體,要求中餐館提供沒有味精的食物。

實際上「中餐館症候群」這一結論的推出源於嫉妒,之前我們講過,因為中國館大量出現在國外,食物豐盛、美味、廉價,讓很多當地餐廳的生意受到影響,於是他們就炮製了這麼一個說法,影響了很多外國人對中國食物的理解。

味精天然存在於食物中,像人們平時吃的玉米、雞肉、土豆、海鮮等等食物都天然存在味精(穀氨酸鈉)所以即使不吃放了味精的中國菜,人們依然能從食物中獲得穀氨酸鈉。捧腹的是依然還有外國人不相信這一事實。

現在我們再回到這個話題「離開味精,中餐館就沒法做飯了」其實是令人捧腹的觀點。中餐烹飪歷史悠久,烹飪方式豐富,食材眾多。味精只是一種調味品而已,完全不會影響中餐的美味。

味精的誕生只有100多年,比起中餐的烹飪歷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們可以通過食物的不同烹飪方式,食物搭配等等來影響食物的味道,顯然味精並不能影響中國菜美味的,離開味精的中國菜依然美味。

現如今我們在烹飪的時候也會選擇使用或者不使用味精,因為它僅僅只是一種調味品,在很多時候發了味精的食物和沒有放味精的食物,味道也沒有多大區別。

所以我們現在看這條外國人的觀點,不僅是捧腹的也是錯誤的。首先味精並不是影響中國菜美味的原因,它只是一種時間很短的調味品。在中餐裡我們有豐富的烹飪經驗,完美地解決了食物味道的問題。我們不會依賴一種調味品,味精也是如此,它只是一種可以讓食物提鮮。在中餐裡鮮味也不是我們主打的食物味道,我們喜歡酸、甜、苦、辣、鹹以及香辣、麻辣的食物口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外國人不吃味精?因為他們怕「中餐館綜合症」
    但是其中有一樣東西一點都不可怕卻曾經讓外國人望而卻步大呼 OH MY GOD ,那就是味精。 今天我就來和你們聊聊外國人和味精的故事。 Ⅲ 中餐館綜合症 在味精發明後的幾十年內,它隨著中國人與中國餐館來到了世界各地,讓各國人民見識到了中國美食並讚不絕口。 直到 1968 年。
  • 老外為什麼不喜歡味精?中餐食物放味精外國人又是怎麼說的
    曾經有外國人說:沒有味精就沒有所謂的中國美食......是不是感覺這個坑挖的好大?還有外國人說:自從中餐裡面沒放味精後,這就是中餐開始變難吃的原因。日本人也趕緊宣傳味精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中餐味精使用的太多,自此又成了「中餐館綜合症」(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我們再看看外國人對味精的恐懼到了什麼程度,因為「味精綜合症」很多商家開始在食品包裝上寫上明「本食品絕對不含味精」的語句,在國外的中餐廳更是被推上了刀尖浪口。
  • 味精、種族主義和現代性:曾經席捲北美的「中餐館症候群」是什麼?
    味精是當代最有名的、最被廣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之一,同時,它也是安全性最受質疑的食品添加劑之一。更加特別的是,這一上世紀初由日本科學家發明的調味品,在北美社會卻與中餐、中餐館緊密聯繫在一起。查閱美國美食點評網站Yelp,你會不時看到在中餐館的評論底下有各種因為吃了「充滿味精調料」的菜餚而心跳加速、失眠或四肢有刺痛感的故事。
  • 味精健不健康嗎?一則謠言差點毀了美國中餐館
    原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在冷戰的影響下,美國種族主義再次波及到華裔,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吸引了注意力所有人來到中餐館。作者聲稱是美國國家生物醫藥研究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也是中國廣東華裔,他說,吃了中餐館的菜後,會感到噁心和心悸,並推測是中餐館味精過量使用所致。
  • 味精是誰發明的 鮮到底是什麼味道?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味精是誰發明的 鮮到底是什麼味道? 對於站在全球飲食鄙視鏈頂端的中國人來說,每當談到中國菜而產生的睥睨天下的感覺,是每個人都不陌生的。 且不說八大菜系和煎炒烹炸的烹飪二十八法,光是色香味就能甩外國人幾條街。
  • 你們家裡做飯放味精嗎,味精是怎麼被發現的,味精對人體有害嗎?
    在很多人家的廚房裡,有一樣東西,它本身的味道一般般,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可是一旦放進某些食物裡,立即就會產生特別明顯的效果,讓這些食物變得非常美味,這就是味精。味精帶來的味道是鮮味,鮮是人類的五種基本味覺之一,是可以被我們的舌頭識別出來的。不過,你可能對鮮味的感受不會太深。
  • 老美嫌棄中餐館放味精多不健康,日本人打抱不平:美國人說的不對
    提到中國人的年夜飯,那就大有學問了,蔥姜蒜、雞鴨魚,還有各種各樣的調味品,都是造就豐富年夜飯的必備品,這其中就包括味精。 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月19日報導,在美國的飲食習慣中,大多數人認為「MSG」(味精)不健康,以至於《韋氏詞典》中都出現了「中餐館綜合症」(吃完中餐後就會噁心、浮腫)一詞。
  • 雞精和味精有啥區別,做飯到底放味精還是雞精,值得收藏
    我們現在不管是做飯還是打掃家務還是辦事,都講究一個完美。在做菜的時候,不光要選擇的材料新鮮,還需要各種各樣的調味料,來增加菜品的味道。在眾多的調味料中,比如生抽和老抽,味精和雞精,僅僅差了一個字,作用就大有不同。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了解一下雞精和味精到底有啥區別。
  • 美國的中餐館(下)
    味精是常見調味料,在很多家庭菜式、加工食物和餐廳菜式都出現。「中式餐廳」是指現象的最初事例,但並非只有中國菜帶來這種症候群。  味精可以從植物衍生,例如東亞菜式常用的海帶(日本稱「昆布」),但後來不少則是由工廠生產。日本人池田菊苗最先在1908年從海帶發現味精,並成立了首間味精公司「味之素」。二次大戰期間,美軍對於日本配給食物之美味甚為驚嘆。美軍軍方經調查發現味精是其原因。
  • 苗柔柔:為什麼中餐館在西方地位不高?
    這個排名大概會出乎很多中國人的意外,現在中餐館在世界大國的每個城市幾乎都能找到,顧客絡繹不絕,甚至在某些地方還享有特殊聲譽,例如美國的猶太人群體出於飲食習慣和口味的原因,節日中往往把中餐列為首選。在2010年一個聽證會上,參議員Lindsey Graham問Kagan大法官之前的聖誕節在哪裡度過,這位女性大法官說:「還有哪,還不是和所有的猶太人一樣,多半在哪個中餐館。」
  • 外國人眼裡,咋什麼都能毀掉中餐?沒有味精的炒飯,莫的靈魂!
    作為一個做飯愛好者,我特別熱衷於研究各地的菜式,時不時會邀請朋友來家裡吃飯,每年冬天還會滷一些牛肉贈送給朋友們。我研究做飯,一個重要原因是,外面的東西越來越難吃了。尤其是外賣,感覺選擇越來越少,無非是麻辣香鍋、麻辣燙、蓋飯、黃燜雞等等。想點兩個小炒,不僅分量小,味道還真不如自己做的好吃。
  • 蘇州3D奇幻藝術展趣味搞笑令人捧腹
    蘇州3D奇幻藝術展趣味搞笑令人捧腹王思哲 攝 發布時間:2014-02-08 19:29:52 【編輯:楊彥宇】 蘇州3D奇幻藝術展趣味搞笑令人捧腹
  • 詳說味精、雞精與雞粉的差別
    因為「中餐館併發症」的傳說(下面再說),一些食品廠商希望在包裝上宣稱「NoMSG」(MSG是穀氨酸鈉的縮寫)。許多食品天然含有穀氨酸鈉,廠家無法保證被去除,所以這種做法被FDA所禁止。即使標註「NoAdded MSG」也不被允許,因為天然含有的穀氨酸鈉跟工業生產的沒有區別,也就沒有任何檢測手段能夠證明食物中的穀氨酸鈉不是外加的。
  • 外國人對中國菜的質疑:中國菜都是靠味精提味,到底健不健康?
    外國人對中國菜的質疑:中國菜都是靠味精提味,到底健不健康?自從味精被發明出來,就在我們的飲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們生活中做菜的話一定是要放一些調味料進去的,出來必要的鹽巴,還有一樣東西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味精。
  • 鮮香濃鬱的調味料,雞精與味精錯了嗎?
    早期中國移民在美國開設中餐館,因廉價、便宜、種類多、味道好而廣受歡迎,直到 「中餐館症候群」 誕生。但其實,那時美國作為全球的前幾大味精消耗國,中餐館的味精使用量只是冰山一角,反而是像卡夫(Kraft)、立頓(Liptom)、家樂(Knorr)等大型食品製造商,以及漢堡王、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連鎖,支撐著全球 10% 的味精消耗量。
  • 香菇做成香菇粉,乾淨衛生,代替雞精味精,做飯好幫手
    之前聽一個南方的朋友說,她家裡做飯不用雞精味精,都是用的香菇粉,做飯超級好吃,還非常鮮美。下小編就問了香菇粉的製作方法,對比一下網上的製作方法,覺得還是這個方法更加健康、衛生,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做法了。主要食材就是香菇,這裡需要的是新鮮的香菇,不用別的食材,方法也非常簡單哦!
  • 美國字典「中餐館症候群」描述涉歧視 亞裔不滿抗議
    中國僑網1月19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文化對味精(MSG)的排斥根深蒂固,《韋伯字典》描述「中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CRS)是早自1968年起的一種病症名稱。
  • 做飯選雞精還是選味精?
    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味精和雞精究竟有什麼區別?
  • 味精、雞精、雞粉,當燒烤師的我們到底該如何使用?
    ,要打著自家做的菜品不放味精雞精的口號來招攬生意。▼流言——聽說味精吃多了不好,所以我們家現在完全不吃味精了,我們做飯都用雞精和蘑菇精的! 職業的敏感使池田一離開飯桌,就又鑽進了實驗室裡。他取來一些海帶,細細研究起來,這一研究,就是半年。半年後,池田菊苗教授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帶中可提取出一種叫做穀氨酸鈉的物質,如把極少量的穀氨酸鈉加到湯裡去,就能使味道鮮美至極。這個叫「穀氨酸鈉「的物質,就是後來我們普遍使用的味精。
  • 雞精裡面真的有雞嗎,它和味精到底有什麼區別,做飯放哪一種好?
    在眾多調味料裡,雞精和味精是別特別的一種。它們的主要做用是增鮮提味,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讓飯菜的味道更好吃。但是很多人往往不太敢用它倆,害怕不健康。下面就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雞精裡真的有雞嗎,它和味精有什麼區別?首先說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