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家裡做飯放味精嗎,味精是怎麼被發現的,味精對人體有害嗎?

2020-12-14 大劉說歷史

在很多人家的廚房裡,有一樣東西,它本身的味道一般般,沒有什麼特別出眾的地方,可是一旦放進某些食物裡,立即就會產生特別明顯的效果,讓這些食物變得非常美味,這就是味精。

味精帶來的味道是鮮味,鮮是人類的五種基本味覺之一,是可以被我們的舌頭識別出來的。不過,你可能對鮮味的感受不會太深。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咱們人類的這幾種基本味覺,不是一開始就充分表現出來的。實際上,我們人類剛剛出生的時候,對甜味的感受就已經非常充分了,所以,在我們小的時候,大家都會比較喜歡甜食。而對鮮味的味覺,則要再長大一點,才慢慢變得敏感起來。但大多數時候,大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自己吃到了很好吃的東西,比如很鮮美的雞湯,總是說讓孩子多喝一點,可是孩子們卻對這樣的食物卻沒有太大的感覺——原因就在這裡。

有些人會覺得,味精不太健康,認為它是額外的添加劑。還有些人覺得,它就是通過化學方法合成出來的東西,所以,對它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感。不過,這樣的想法可能並不太對。要想弄清楚味精到底是不是健康的,就要從它是怎麼被發現的說起了。

世界上最痴迷於鮮味的幾個國家,莫過於中國、日本和韓國了,因為這幾個國家的飲食習慣裡都偏好湯,而對一碗湯來說,鮮美大概是最重要的要求了。

所以,味精這個東西,就是在湯裡被發現的,發現味精的人是個日本人,他叫池田菊苗。這個池田菊苗是個挺有意思的化學家,他是日本最好的大學的化學教授。

那是在1907年,有一天,這位池田教授在家裡吃飯,吃得特別開心。因為他覺得,這天煮的湯,特別鮮美,特別好喝。吃著吃著,他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為什麼今天的湯格外好喝呢?

一想到這裡,科學家的職業病就犯了,就一定要刨根問底兒了,池田教授開始琢磨今天的湯,在做法上到底有什麼差別。

經過一番詢問才知道,今天煮的湯,方法跟前兩天完全一樣,只是在用料上,多加了一點海帶。池田教授立即意識到,好喝的原因很可能就出在海帶上。

作為一個化學家,這可難不倒他。池田教授就開始在實驗室裡鼓搗海帶了。他先把海帶熬成湯,然後繼續熬煮這些湯,讓其中的水分蒸發掉。然後再檢查剩下的物質,看看到底是哪一種產生了鮮美的味覺。

經過反覆實驗,終於 在1908年的時候,他竟然真的從裡面找到了提升鮮味的物質,穀氨酸鈉。這個東西,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這位池田教授,不但是一位很厲害的化學家,還有點生意頭腦。他並不只是簡單地把自己的發現寫成論文,一發表就了事兒了。而是繼續研究,看看還有哪些東西裡含有穀氨酸鈉,以及如何大量地獲得穀氨酸鈉。他很快就發現,有一些細菌,特別擅長生產穀氨酸鈉。把這些細菌和一些糧食,比如小麥或者大豆放在一起,就能產生大量的穀氨酸鈉,再設法把這些穀氨酸鈉分離出來,就能得到他想要的好東西。池田教授管這種東西叫做味之素,意思是味道的精華。

發現了這個辦法,池田教授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和別人合作開了一家工廠專門生產穀氨酸鈉。他給這個產品起的名字就叫味之素,後來也成了這家工廠的商標。味之素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味精,實際上,在很多地方語言裡,還是管味精叫味之素。

了解了味精是怎麼來的,你就明白了,說味精是一種化工合成品是有些不公平的。因為它的生產方式,實際上跟我們平時會吃到的醬油、醋、酒之類的東西,並沒有實質性的差別。

還有些人擔心,吃味精會影響人的健康。其實,大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印象,實際上是受到了一些早期的,不太準確的研究的影響。大概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有些醫生報導了一些病例,說國外有人在中餐館吃飯之後,感覺到明顯的不舒服。

於是,就有人懷疑,是中餐館大量使用的味精導致了這些症狀。一種對味精的恐懼開始蔓延開來了。不過,接下來又有許多研究,很快就讓味精擺脫了罪名。科學家們發現,實際上並沒有特別明顯的證據證明,是味精直接導致了人們的不適。當然,在這個問題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編我也不能確定味精是否對人有害,能夠確定的是我自己吃了後是沒有不良反應的。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在美國、歐洲,還是在澳大利亞,科學機構都判定味精是一種安全的調味品。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相關焦點

  • 味精和雞精真的對人體有害?新的說法來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觀點,那就是炒菜的時候雞精和味精要少放,甚至最好不要放。因為據說它們都是化學製劑,雖然放到烹飪的食物裡吃起來會味道鮮美,不過實際上卻對人體非常有害。那麼,味精和雞精真的像民間流傳的那樣嗎?關於味精通過查閱資料,我們發現味精的確是由化學物質組成的,主要是一種叫做穀氨酸鈉的化學成分,這種成分的主要作用就是讓食物的味道變得更加鮮美。
  • 雞精和味精有啥區別,做飯到底放味精還是雞精,值得收藏
    我們現在不管是做飯還是打掃家務還是辦事,都講究一個完美。在做菜的時候,不光要選擇的材料新鮮,還需要各種各樣的調味料,來增加菜品的味道。在眾多的調味料中,比如生抽和老抽,味精和雞精,僅僅差了一個字,作用就大有不同。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了解一下雞精和味精到底有啥區別。
  • 味精化學合成,可能致癌?怕吃味精、雞精的都看看吧,專家已曝光
    導語:由於種種原因,相信現在許多家庭在做飯的時候都不再使用味精了。主要也是因為聽說味精會有致癌物,因此會有了這一現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家戶戶流傳著胃經致癌的說法,從而導致現在大眾做菜時都不會放味精,導致蔬菜少了些鮮度。那未經真的如大家所說那樣嗎?
  • 經常吃味精,會對身體有害嗎?
    ▎味精本身很安全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的鈉鹽。穀氨酸也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之一。一個成年人每天要吃幾十克蛋白質,其中就有10 克以上的穀氨酸。作為調味品,每天從味精裡攝入的穀氨酸量,通常很難超過 1 克。與之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
  • 老外為什麼不喜歡味精?中餐食物放味精外國人又是怎麼說的
    味精外國人為什麼不喜歡味精?在1968年一位醫生發表一篇文章稱自己去中餐廳吃飯後發現自己四肢發麻,抽搐無力等症狀,於是他認為是因為中餐裡面放了味精導致的。在國外餐廳玻璃上寫的不含味精那麼問題來了味精真的能讓人產生不良反應嗎?
  • 味精有害身體還致癌?到底是真是假?終於有答案了
    審核專家:阮光鋒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味精是一種鮮味調味料,加在飯菜中會讓飯菜鮮香十足,是做飯小白的救星。但是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關於味精的「負面消息」,比如味精是化學合成品、味精有害健康、味精緻癌……味精真的有這麼多危害嗎?
  • 味精,為什麼總是被冤枉?您家炒菜放不放
    導讀:味精,為什麼叫是被冤枉?您家炒菜放不放沒有說不宜食用味精,味精是可以吃的,廚房裡經常用到的調味料,主要起的作用是來提升食物的鮮味,變得更加香濃可口,大家可能會發現放了味精的食物更加好吃,能引起食慾。
  • 雞精裡面真的有雞嗎,它和味精到底有什麼區別,做飯放哪一種好?
    最後,做飯放哪一種好?不論味精和雞精,主要作用都是提供鮮味,讓飯菜的味道更好吃。大家更關心的是健康,之前有那說味精不健康,不能吃,其實是無稽之談。味精的成分是穀氨酸鈉,是胺基酸的一種,對人體完全無害。而且像生抽、老抽、醬油、蠔油、雞精等都含有味精,若是味精不能吃,那家裡的調味料基本上要扔掉一大半。雞精,雖然它的味道更鮮,但這主要歸功添加的核苷酸,還有一些添加劑和香精,和雞粉的關係不大。想想一包雞精才多少錢,一隻雞要多少錢。想要獲得過更多的鮮味,就要同時吃掉那些添加劑和香精。
  • 味精真的會致癌嗎?味精和雞精有什麼區別?今天就告訴你
    我們經常聽到的如味精吃多了會致癌,味精吃多了會掉頭髮,味精吃多了對身體有害等等說法的根源是,味精這個東西它的主要成分名字一聽就很化學,長相也很化學。但是味精是否真的有害健康並不能單靠名稱和長相來判斷,我們今天來了解一下味精這個東西。
  • 雞精味精對人體有害嗎?小餛飩湯底能加嗎?適量添加才能成就美味
    雞精味精對人體有害嗎?小餛飩湯是否能加?適量添加才能成就美味!雞精味精是現代廚房的必備調味品,幾乎每道菜都可以適當添加,能起到增鮮提味的效果。特別是平時做湯時適當加一點,鮮味馬上就能出來,湯的味道立刻也會好很多。但總有人說雞精味精吃了對身體不好,那麼小餛飩湯底,應不應該加雞精味精增加鮮味?
  • 味精是一種增鮮調料,正確使用味精調味,才能讓美食美味又營養
    導語:平時我們在家裡炒菜時,在炒完菜後都會放上一點味精,我們放的味精就是調味劑的一種,味精屬於增鮮調料,讓我們再吃起來的時候會更加鮮美,味精的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菜、湯和調味汁中放入味精,可以更加美味。味精能改變人體細胞的營養狀況,治療神經衰弱,但使用不當,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副作用。
  • 味精毀了中國菜嗎?
    提到味精,很多人對此深惡痛絕,認為味精毀了中國菜。明明是一鍋清水,加了味精之後就變成了香味四溢的雞湯,所以很多人認為味精不僅毀了我國的菜,還毀了我們的健康,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味精毀了人體健康嗎?事實上,關於味精毀了人們的健康這件事,從上個世紀就開始流傳了。在上個世紀時,一位美籍華人給《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投稿,聲稱自己在中餐廳就餐20分鐘後,出現了不適感,而不適感的原因很可能是中餐廳放了味精。
  • 為何很多人不吃味精?雞精和味精有什麼區別嗎?
    首先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它是一種在人體和大多數食物中都能找到的胺基酸。人們之所以認為它有害呢,原因可能有三年一化學合成,突然心臟。味精主要的生產方式是細菌發酵,但在二十世紀中期,工廠曾採用丙烯腈直接合成穀氨酸鈉的工藝製造味精這種化學的名字,再加上化學的生產工藝,所以味精就給人一種避孕不顧健康的想法。然而這種想法未免過於牽強,因為不管是F、D、A,而是W、H、O,經過多次的實驗研究後,衛星最終還是被歸類為了食品分類中的安全點位。
  • 天天吃味精,味精到底是什麼?是化學物品?看完漲知識了
    下文轉載自作者:食成廚藝不管做什麼菜,都會放入調味料進去提味,這道菜味道會令人更加喜愛,每個家庭的廚房都放滿了調味料,像味精,醬油,鹽,醋,料酒等常見的,幾乎每道菜都離不開他們,而味精更是我們常用的調味品了,味精是人工提煉出來的,那麼我們每天吃的味精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 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
    原標題:雞精比味精更健康嗎?味精是一種在烹調過程中提高菜品鮮味的調味品,從其誕生起就受到人們的不少質疑。伴隨著雞精的出現,味精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很多消費者認為,味精是一種化學合成的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而雞精是一種天然物質,比較健康。
  • 味精、雞精和胡椒粉,哪些對身體有害?
    不知道什麼時候,味精和雞粉成了很多人的「調味利器」,只要把這兩種調味料放在任何一道菜上,他們就會變得美味可口,但也有消息稱,多吃東西後會有癌症、脫髮等健康隱患,有這樣的說法嗎?味精在水中的化學成分為穀氨酸鈉、易溶,其水溶液具有強烈的香味。
  • 雞精、味精、胡椒粉如果經常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嗎?
    雞精、味精、胡椒粉如果經常吃,對人的身體有危害嗎?胡椒粉是由胡椒樹的果實碾壓而成,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調味品,可食用亦可以作藥用。先來說說味精:味精的化學成分就是穀氨酸鈉,這也是味精提鮮味的主要原因,1908年,日本的科學家最早發現鮮味的主要來源就是穀氨酸鈉,之後,日本工廠就開始生產「味之素」味精,深受日本人民的喜愛,可見,食用味精在人類史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
  • 雞蛋放了雞精還能吃嗎?注意雞精不同於味精,這類人群忌食!
    很多人說雞蛋和雞精是不能一起吃的,吃了會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這是真的嗎?放了雞精的雞蛋就不能吃了嗎?下文將給你準確的解答,趕緊來看看吧。雞蛋放了雞精還能吃嗎能吃。雞蛋放了雞精會中毒嗎網傳雞蛋中再加雞精或味精,會導致穀氨酸鈉攝入量增多,或出現中毒的症狀。
  • 闢謠丨「味精」好還是「雞精」靠譜?如何使用味精最安全?
    它通常是在味精的基礎上,再添加少量核苷酸、香精等具有鮮味的物質。雞精的成分與味精相差不超過10%。所以認為雞精比味精更安全、更健康的說法是沒有道理的。與味精相比,雞精的優勢是鮮味更複雜,口感更豐富,非常適合燉菜等。味精的鮮味非常單一,適合用於烹調魚類或涼拌菜餚等。其實,如果您自己的口味能夠接受,不放味精和雞精也是可以的。
  • 被嫌棄的味精:致癌?化學合成品?專家告訴你,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別經常外出吃飯,外面的餐廳只會放味精,吃多了多身體不好,還有可能致癌!」對於類似的話,家人是否經常會這麼叮囑你。雖然味精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最常見的調味品之一,但卻經常被人們嫌棄,人人畏懼。那它真的會致癌?會讓人脫髮?是化學合成品嗎?我們一起往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