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

2021-01-08 農夫也瘋狂

農村俗語: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是什麼意思?

文/農夫也瘋狂

世人都知道老來難,人年紀一大了,就怕給別人添麻煩,然後遭到子女及他人的嫌棄。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都無法避免的。因此為了避免被人嫌棄,只能是儘量少給別人添麻煩。在農村裡一直都是很喜歡走親戚、串門的,這也是農村人情味的一種體現。但當人年紀大了以後,也就不願意走親戚了,即便是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也多數是讓子女代勞了。比如在農村裡過年走親戚,以前往往都是父母領著小孩子去,可是等到父母老了以後,則是子女領著他們的小孩子去了,很少見到有老人出去給別人拜年的。這個也和古人所流傳下來的一句俗語有關:「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有道理嗎?

七十不留宿

意思是說,如果有一個70來歲的老人到你家來串門了,對方不願意留下來住宿,就儘量不要勉強。以前農村裡走親戚多數都是要留宿的,一來是過去的交通不便利,二來是在當時對親情比較重視,平時也比較忙,留下來住宿可以好好的聯絡一下感情,那個時代親人們聚在一起,說上幾天幾夜的話也不嫌累。尤其是一些距離比較遠的親戚,那有時候還會留宿好幾天。可是對於70歲以上高齡的老人,就不要留宿了。老話說得好「人生七十古來稀」,說的是70歲高齡的老人很少見了,他們都已經臨近暮年了,隨時都有可能離去。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更是可能一睡不起。如果強行留宿,那萬一發生了意外,就違背了老人「壽終正寢」的意願,並且老輩人認為人生最圓滿的結束是在自己的家中去世。而在別人家去世,那是不吉利的,是客死異鄉。

八十不留飯

明白了前面一句的意思,這一句就很好理解了,說的是80歲以上的老人來你家了,不要強行挽留對方留下來吃飯。這個時候的老人,基本上也沒有幾顆牙齒了,他們也吃不了多少東西。就算你做的,也未必能滿足他們的口味。而且在吃飯的時候,還很容易發生一些意外,比如有些老人就愛喝酒,這樣就容易發生意外。另外萬一如果吃東西噎著了,該怎麼辦呢?絕大多數的老人出去走親戚了,往往都是坐一會就走,是不願意留下來吃飯的,就是怕給別人添麻煩。

九十不留坐

在過去生活條件差,醫療條件也不好,能活到九十歲高齡的是鳳毛麟角。而這個年紀的老人,身體已經很脆弱了,有時候一陣風也能把他們吹倒。他們已經是風燭殘年了,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如果他們想要幹什麼,我們這些作為晚輩的就要盡力的去滿足,如果老人想要站起來走走,就儘量不要怕麻煩、怕老人摔倒而要求老人家坐著,何況這個年紀的老人,是不宜久坐的。坐久了,突然站起來就容易暈倒。可一旦約到了,那就是非常危險的。

古人所總結的這句老話,在農村流傳甚廣。很多的老人都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在這樣的年紀,一般都不願意出遠門了的,都只是在自家附近走走,就是不希望給別人添麻煩。同時我們這些晚輩,也要儘量多陪陪老人,滿足老人的一些想法,避免到時候留下遺憾。大家覺得「70不留宿、80不留飯、90不留坐」說的有道理嗎?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哦,農夫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支持(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有什麼意思嗎?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是我們常聽的一句農村老話,作為年輕人來說,這句話光聽家裡的大人就不下說了十多遍,但是真的有人問起來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卻啞巴了,很少有人能夠答得上來的。這幾個年紀其實都是代指老人,後面的留宿留飯以及留坐基本講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就是留人在家做客的道理。古人云呢,七十古來稀。也就是說,在古時候能活到70歲的人,已經是非常少了,農村裡面還有一句話叫做人活60大便宜。也就是說能夠活到60歲,已經很便宜了。所以70歲的人呢,去到別人家裡面一般都是叫吃飯就吃個飯就算了,如果要過夜的話,那是絕對不能夠,留他們過夜的。
  • 農村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什麼意思?
    農村諺語是非常具有魅力的農村文化,揭示了農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傳統思想、民俗文化、道德箴言等等,都是老一輩農民記錄的點點滴滴的精髓語言,告誡子孫很多道理,希望後代們都能傳承下去。小編向大家介紹的俗語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這三句俗語的意思是說,老人70歲以後,如果到親戚朋友家串門,主人不要強留其住宿;80歲以上的老人,就不要強留其吃飯;90歲以上老人,更是連坐都不要挽留了。
  •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話有很深的道理,它不僅教會了我們後人怎樣做人,而且也告訴我們做事方法,讓我們少有彎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糾紛。當我們與老人相處的時候也是這樣的,一些老人在上了年齡的時候也被稱為「老小孩」的,而農村老話卻教會我們怎麼和老人相處。比如這句俗語:「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李子來說一下:俗語「六十不交言」是什麼意思:六十歲被稱為花甲之年,那麼何為花甲之年呢?
  • 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七十不留宿的來歷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
  • 俗語「50不交錢,70不留宿」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確實有道理
    過去在老祖宗經常教導我們的俗語中,有這樣的一句話「50不交錢,70不留宿」,其實這句俗語在很多地方都有,有些地方還有「50不交錢,60不交言,70不留宿,80不留飯」的說法。孔夫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幾個俗語,為什麼農村人都這麼說?
    所謂俗語,通常是前人的生活經驗的總結,有著鮮明的時代和風俗特點。在俗語中,有句話叫「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交錢,交言,留宿,留飯,意思都很淺顯,與現代語言差別不大。
  • 養老文化精粹: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有些俗語富含做人處世的道理,也有些俗語反映了勞動農民對生活的美好願望。對於生長在農村的人,相信都會從老人口中聽到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老話。老人說的話,紙可包,就說一些老輩人口中的口頭禪,俗話,甚至一些傳承下來的老話,都是很經典的。
  • 農村俗語和老話「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是什麼意思?
    俗語的特點都簡單明了,說起來朗朗上口易於理解,因此它能代代相傳下來。人們現在聽到的許多俗語都包含著深刻的哲理,當然,它們也反映了當時的人們的思想觀念,「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就是一句流傳下來的俗語,當中也蘊含一定的道理。
  • 農村俗語「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為啥?
    民間俗語,大部分流傳於農村,因為本身我們中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只不過近幾十年改革開放,才開始快速的現代化。所以很多的民間俗語都是以農業文化為背景創作的。能流傳至今的,都是經過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不斷驗證,而且依然適用於我們今天的生活。
  • 在農村,老人常說:「六酒、七宿、八飯」,說的是什麼意思? - 農言鄉事
    ,今天筆者就和大家講講農村老人常說的一句俗語:「六酒、七宿、八飯、九坐」,到底講了啥。一:「六酒」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人到60歲了,就不要再去親朋好友家喝酒了,畢竟現在已進入花甲之年,身體也不如以前,萬一喝酒出了什麼問題,也不好向家人和別人也交代,這句話也是提醒子女,父母60歲後要讓她戒酒,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 民間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怎樣理解?教人量力而行
    文·段宏剛俗語是民俗文化的濃縮,許多俗語用很少的文字表達了很多道理和經驗,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顯而易見的指導價值。「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句俗語在民間流傳很廣,是人們從生活常識裡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
    農村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呢?文/農夫也瘋狂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日當天是陪父母一起過,還是和朋友們出去嗨了呢?各位男同胞們有沒有留鬍子的愛好呢?今天農夫想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就和這些相關:「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道理嗎?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比較淺顯易懂,「慶生」也就是指慶祝生日。現在的年輕人過生日了,就喜歡叫上好朋友一起去酒店吃一頓,然後晚上還要去KTV玩耍一番。
  • 農村俗語「褲腰肥,短命鬼;做屋不留配,家敗主斷財」,什麼意思
    夜幕降臨,結束了一天枯燥而又乏味的工作,面向遠方,一幕幕農村生活的場景映入眼帘,一次次離別時的相送讓我記憶猶新,回想往日農村生活,雖然沒有現在這樣,卻也是十分的安逸!每當收完糧食,面對長達數月的閒暇時光,村中很多老人常會聚居在村口的大槐樹下,在這裡不僅能了解各家的生活已經親戚關係,也能聽到很多趣味的俗語,這些俗語來源於生活更高於生活,雖然沒有詩詞那樣的華麗,但也飽含了先輩無數次失敗經驗的總結,在配有當地方言匯入其中,具有極強的警示與訓誡意義,比如說以下的三句俗語,大家知道說的是什麼嗎?
  • 農村老話「六十活年,七十活月,八十活天」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當時農夫也不太理解,為什麼還如此年輕,就要開始準備身後事了,後來聽到村裡老人說起「60活年,70活月,80活天」這句老話之後,才豁然開朗,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60活年,70活月,80活天這句老話應該很多的老人們都知道其意思,並且也常會說起。
  •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啥意思?有道理嗎?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們在幹事的時候都是有規律的,否則就會亂套。而木匠也是如此,有經驗的木匠在打做家具的時候,都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做什麼家具就用什麼尺寸,否則的話就會做不出家具,更給自己難堪。而這句農村俗語「門要留三,房要留四,棺要留六」,自然也是農村木匠做家具的尺寸,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其中蘊含著什麼道理呢,李子的四哥是一位木匠,我們聽他是怎麼說的。
  • 農村老話「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話很多都是幾百年傳下來的警世格言,它不僅縕含著很深的文化意義,而且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其實也不是完全「不準」,而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約束老年人的行為,不該做的儘量的不能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針對不同的年齡段有一句順口溜是這樣說的「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70古稀,80耄耋」。這句話就很形象的說明了人生從30歲而立之年開始到80歲耄耋之年這期間的人生形態。這也是說明人生從年輕到耄耋都是一種使命感,在每個年齡段要做出符合每個年齡段的事情來。
  • 在農村,老人常說「六酒,七宿,八飯,九坐」,啥意思?
    在農村,老人常說「六酒,七宿,八飯,九坐」,啥意思?文/猿飛日月在農村有很多俗語都不為人所熟知,這些俗語既然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如果我們不了解的話,我們可不能隨意的去揣摩其中的意思,若是揣摩錯了,被村裡人察覺的話,那可真的是貽笑大方,說實話,有些俗語說得十分精闢,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其中的意思,甚至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受益無窮。
  • 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究竟什麼意思?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自古提倡孝道,因此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了眾多關於孝道的俗語,例如「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就是其中之一。 02 父在不留須 對於這句話,很多人不理解,在古代中國,男人成年之後都會蓄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