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創典型案例:上海科房打造融合科創與文創的園區平臺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上海科房將破舊的上海辛克實驗老廠房改造為半島灣時尚文化創意產業園,不僅為企業提供物理空間,還為其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袁婧攝

  「小顧聊繪畫」「日食記」「半層書店」「彼此的茶」「天真藍」……這些看上去不沾邊的詞句,其實指向了不同的文化創意企業,如今它們還有了共同的容身之所——創意空間。提供這個能夠激發靈感的「空間」的,是一家曾經的房地產企業、現在已轉型為創意空間服務商的上海科房投資有限公司。

  將擁有140年歷史的淞滬鐵路火車站舊址改建為大柏樹貨櫃創客走廊;將破舊的上海辛克實驗老廠房改造為半島灣時尚文化創意產業園……目前上海科房已在全市建立了16個園區,服務1500多家企業,擁有園區產業孵化器共20個,在孵項目達300多個。

  上海「文創50條」剛剛發布,上海科房就有了新的孵化計劃———結合各園區特點,在相應的重點領域助推文化創意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打造融合科創與文創的園區平臺,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新的發展作出貢獻。

  老車站變身「網紅」創客聚集地

  一臺1988年生產的老式蒸汽機車及列車車廂被運回江灣鎮站原址,按照當年車站原貌重新仿造了站臺。改建過程中,復建方重新刷上紅黑相間的漆色,修舊如舊,還原蒸汽機車復古格調。幾座因施工而「挪窩」的銅製雕像也已回歸,舉信號旗的、扳道岔的,仿佛正在行使指揮列車的使命。候車廳上方豎起的「江灣站」站牌,伴著頭頂軌道交通3號線列車駛過的隆隆聲,讓人恍若穿越到當年淞滬鐵路江灣站忙碌的場景之中。

  去年,上海科房對淞滬鐵路江灣站舊址進行改建升級,使其變身為大柏樹貨櫃創客走廊,使用貨櫃激活閒置高架空間,引進多家文化創意和科技創新型創客企業,使這一創客走廊成為虹口區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承載地。

  負責遺址紀念地建設和運營的上海科房總經理助理宋宇峰說:「創客走廊特意引進一些和鐵路有關的互動體驗型創客,市民來到這裡參觀,不僅能看到歷史,還能體會到科技的發展。在歷史與現代科技的穿梭中,人們不但能了解中國鐵路的百年發展史,也能對創新發展對於中國的意義產生思索。」

  在歷史遺蹟上生長出來的創業園區,自然也有些與眾不同之處———老車站變身而來的貨櫃創客走廊已引進多家眾創空間,國內著名眾創空間「蜂巢孵化器」、火車模型展示體驗中心、以鐵路文化為主題的旅行書吧、「日食記」等多個「網紅」創客都已入駐。創客張子驊在這裡開著一家名為「彼此的茶」的創客火車店:開放式的煮茶方式,車廂內播放著與火車相關的電影……張子驊說,園區吸引了許多像他一樣的年輕人來此創業,他們互相之間經常跨界合作,讓運營模式變得更加多元。

  園區服務不僅僅是提供空間

  資金是不少企業遇到的難題。半島灣時尚文化創意產業園內的中版翻譯有限公司在小語種翻譯方面有著自身優勢,曾是2010世博會筆譯口譯項目贊助商,如今也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翻譯服務。今年,他們有了開發網際網路新業態的想法,讓更多客戶利用手機客戶端便捷地參與國際交流,但苦於沒有資金支持,這一項目推進緩慢。

  園區負責人施雯雯得知這一消息,第一時間通知園區服務部幫助查詢相關政策支撐,在對應的文化基金中找到了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扶持資金,但申請難度和過程比想像中要大得多———項目需要通過園區、區級、市級三層考核。

  「專注翻譯事業的中版對如何做好項目介紹並不在行,跳不出翻譯的條條框框,很難第一時間吸引到評審人員。」在園區進行初評時,園區服務部負責人陸琳就感覺到了企業的困難。依託園區系統化增值服務及專業化服務團隊對中版項目進行重新提煉,提供專業輔導和精細剖析,形成最後的報告。令中版欣喜的是,他們的項目最終在全市1800多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200多萬元扶持資金,目前其軟體開發已經起步。

  施雯雯說:「我們要做的服務不僅僅是提供物理空間,更要為企業搭建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半島灣內設有一個名叫「藝科灣」的交流場地,並且經常組織各類活動,就是為了讓園區內的科技類、文化類企業能夠有更多靈感碰撞的機會。

  借著上海「文創50條」發布的東風,上海科房也在研究如何融合科創和文創,推動文創園區轉型升級。宋宇峰介紹,不少人工智慧、智能製造、3D列印、AR/VR公司已經在智慧灣科創園對接,園區將積極調動各方面資源,著重將科技元素與文化創意相結合,充分體現文化創意產業的功能性,進一步提升園區的經濟創新力、產業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孵化一批主業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文化創意企業。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林秀敏 )

相關焦點

  • 上海文創園區集聚效應顯現,未來將推動產業集聚、產城融合
    視覺中國 資料圖這兩個網紅地標,其實都是上海的市級文創園區。因產業轉型需求而生,在城市更新中摸索發展的文創園區,在十幾年間,不斷拓展自身內涵,帶動產業升級,提升市場經濟活力,並積極與社區、街區相融,推動產城融合,滿足市民多層次消費需求。如今,上海僅市級文創園區就有137個,入駐文創企業達2萬餘家,其集聚效應已逐步顯現。
  • 走訪文創園區 看文創產業盤活區域經濟「上海方案」
    原標題:記者近期走訪多家文創園區發現,各區在文創產業布局之中有不謀而合的前瞻視野 一區一特色:看文創產業盤活區域經濟的「上海方案」上海文創園區發展已逐步形成「一區一特色」的發展格局。記者近期走訪多家文創園區發現,各區在文創產業布局之中有不謀而合的前瞻視野:對於電競這樣的新興文創產業,各區都以文創園區作為孵化地,或引進電競戰隊成為賽事舉辦地,或打造聯盟勾連產業上下遊。
  • ...易經」主題的園區、花園式貨櫃辦公,上海的文創園區是這樣的!
    既然是要打造文化創意園區,園區的外觀到內在怎能沒有文化和創意?大片大片的竹林、青磚、碩大的魚缸,讓「創意園區」內生機盎然,隨處可見的半敞開式公共空間,引入咖啡廳、健身房、花藝手作、劇場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生活方式品牌,把這裡打造成一個年輕有活力辦公綜合體。  德必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文科創企業發展服務商,從2006年開始投資運營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目前,已在全球成功運營70多家文科創產業園。
  • 上海智慧灣:聚焦「智造」,擦亮「科創+文創」招牌
    位於寶山區薀川路6號的智慧灣科創園自創辦以來,一直關注人工智慧產業,堅持科創與文創融合發展,打造科創與文創融合的個性化定製園區。 園區從2015年11月開始建設,並於2019年與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合作,聚焦「智」與「造」的有機結合,建設四期的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智慧灣研發基地(南區)。 中國3D列印博物館,打造創新創業新地標
  • 春天在離你最近的路口,上海文創園區正在「升溫」
    田子坊、八號橋、智慧灣……星羅棋布的文創園區,是上海充滿活力的新地標,中小企業又是構成園區的細胞,疫情突如其來,上海的文創園區該如何應對?那些人們熟悉的小咖啡館、花房、設計工作室、培訓機構……還會在街邊守候嗎?
  • 專訪|川力企劃朱國良談布局上海文創:將打造上海服務金字招牌
    2020年6月23日,新華發行、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與 APAX Group川力企劃正式聯手,三方將在上海科創、文創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全方位體驗營銷集團,川力企劃為何會選擇在上海布局文創和科技創新?與新華發行集團、臨港科創的合作又能帶來怎樣的市場前景?
  • 電競、演藝、時尚、手工藝……上海認定137家市級文創園區
    動態管理文創園區,建立優勝劣汰機制文創園區是上海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推動產業發展、加快城市更新、點亮經濟新增長點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創辦常務副主任王亞元透露,通過修訂《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管理辦法》,實施動態管理,建立優勝劣汰機制,2018年度上海認定137家園區(含20家示範園區)為市級文創園區,其中淘汰老園區32家、新增41家。與此同時,首批評選出10家市級文創示範樓宇、20家示範空間,有效期均為兩年。
  • 289藝術PARK入選兩岸三地十大文創園區經典案例
    ▼  今天小Parker想告訴你——  289藝術PARK入選兩岸三地十大文創園區經典案例(掌聲響起來....)  我們有幸被邀9月23-25日在上海進行中國知名文創園區的華山論劍,並分享289藝術 PARK的運營探索。
  • 晉江文創產業園區平臺建設打造「三園一基地」格局
    ,你方唱罷我登場……差異化定位發展,讓晉江文創產業園區平臺建設,生機勃勃、百花齊放。旨在打造海峽西岸「智嶺·慧谷」,建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4.  中國包裝印刷產業晉江基地:項目面積6000畝,先後引進大自然、群英、振隆等25家包裝印刷企業,投資總額22億元。
  • 北京798藝術區等中國文創園區發展典型「參照物」
    自2005年起,中國內地城市吹響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號角,隨後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中國大地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急速的發展必然會產生問題,有人將中國文創產業園區的膨脹稱之為新一輪「圈地運動」,由此可以反映出問題的一個側面。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中國文創產業園區能夠走出自己的路,真正成為產業的助推器,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插上起飛的翅膀。
  • 「春天正在離你最近的路口等燈」,這些就是喜歡上海文創園區的理由
    田子坊、八號橋、智慧灣……星羅棋布的文創園區,是上海充滿活力的新地標,中小企業又是構成園區的細胞,疫情突如其來,上海的文創園區該如何應對?那些人們熟悉的小咖啡館、麵包店、花房、設計工作室、培訓機構……還會繼續在街邊靜靜守候嗎?
  • 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
    華山,是臺灣第一個文創園區,ROT案先行,先打名人牌吸引粉絲,創造產業群聚移動,是臺灣的文創櫉窗『臺北最亮的文創星雲。在臺北所有的文創園區中,它雖不是面積最大,但卻是發展最早、營運最為成熟,同時也是人氣最旺的一處。
  • 上海已有137家文創園區,從顏值高的逛起
    散落在上海各區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正成為上海文化品牌新勢力。上海市文創辦統計,2018年符合市級標準的園區數量已達137家,分布15個區總面積近700萬平方米。文化創意創造美好生活,你聽說過M50、田子坊等知名園區,城中還有更多高顏值文創園區!上生·新所
  • 藝點意創UM STAR文創產業園發揮工匠精神打造上海寶山文創新高地
    什麼樣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將成為上海有理想、有追求、有熱情的夢想人士都嚮往的地方?沒有經驗?沒有訂單?沒有投資成本?在藝點意創UM STAR上海園區,所有的創業問題都能找到解決方案。致力於構建5A功能空間,發揮S2B創新經營模式,規劃建設知識能量區、科創夢想區、零壓悅享區、智慧分享區、智能辦公區,以「創智、創芯、創享」為理念,搭載集文化、休閒、展示體驗、活動等多功能配套設施,即將打造成上海寶山文創新地標——「藝點意創UM STAR文創產業園區」11月正式落戶上海,小藝和大家一起先來看看規劃設計效果圖。
  • 湖南省文創產業協會會員企業研修班在上海圓滿結束
    湖南省文創產業協會會員企業上海研修班圓滿結束。紅網時刻9月28日訊(通訊員 楊文芳)9月25日,上海市錦和越界創意園區培訓中心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湖南省文創協會會員企業上海研修班(以下簡稱「研修班」)結業儀式。
  • 「海上文創」上海中心店攜精品文創產品亮相
    繼中華藝術宮店、七寶店、東方明珠店後,上海中心店作為「海上文創」在滬開設的第四家直營門店,集中了70餘家文博單位、文創企業的近千種文創產品,繼續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創產品博覽交易平臺」,點燃申城市民對文創產品的熱情。  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觀賞與選購。
  • 文創園區靠什麼吸引人?「麥可將」走出了一條「體驗帶動產業」的...
    作為創始人的後代,接手老廠區的連泰瑞基於自己的文創情懷,與對上海經濟轉型趨勢和文創業發展前景的研判,計劃將這裡打造成一個獨一無二、全體驗型的文創園區。園區做的是面向大眾的文創,要求入駐的文創企業必須有體驗、有獨特的空間氛圍,且文創業態在園區內不能重複。
  • 慈文傳媒牽手清控科創智運 打造國際示範基地和文創產業園區
    來源:電鰻快報《電鰻快報》文/張凌雲12月20日,慈文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乙方」、「慈文傳媒」)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19年12月19日與清控科創智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控科創智運
  • 水果+美妝、文創 上海嘗試地產水果跨界銷售新模式-中新社上海
    12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正值上海優質地產水果柑橘等採摘銷售時節,如何進一步幫助果園促進銷售、打造品牌,是上海林業部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記者12日獲悉,上海市林業總站攜手企業、園區等,開啟水果與美食、美妝、文創的跨界銷售創新模式,希望打造出上海的「爆款水果」。11日,多方共同推出本地水果跨界整合營銷年度計劃,將致力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通產業全鏈條,依託「網際網路+」創新平臺,匯聚眾智眾力,增強創新力和競爭力。
  • 高雄駁二、臺東鐵花村…這個月,10位文創大咖集聚上海!
    =臺東鐵花村=臺東文創地標,音樂、藝文及慢市集與與在地文化融合。品牌系列園區的最新力作,同時也是「中意設計交流中心」上海基地,項目旨在為來自義大利、歐洲甚至全球各國的文化創意類企業搭建起國際化、專業化的行業交流與溝通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