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現疑似假機票,涉事OTA(在線旅行票務機構)平臺交出的「兇手」還是機票代理。
上海市民張先生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他在OTA平臺去哪兒網上預訂了上海至加拿大多倫多的往返機票,卻被航空公司告之機票「不存在」。經多次交涉,1月20日,去哪兒網給出正確機票,稱此前是「代理商操作失誤」。
張先生1月3日在去哪兒網上訂了兩張浦東與多倫多的往返機票,並且支付了13258元。
1月4日在郵箱中提示出票成功,並提供了出票號。
一萬多元買的機票「票號與姓名不符」
據張先生介紹,半個月前,他通過去哪兒網訂購了兩張機票(上海至多倫多的往返機票),共計13258元,第二天便收到去哪兒網官方發送的出票簡訊,並附有票號。
該簡訊顯示:7月6日17時10分,從上海浦東機場出發,約13小時50分鐘後,於7月6日19時抵達加拿大多倫多帕爾森國際機場,搭載的是加拿大航空公司AC88播音777(大)航班。返程時間是8月23日,同樣有具體出發、到達時間,以及預計飛行時間。
出於習慣,張先生隨後向加拿大航空公司方面核對機票信息,竟被告知簡訊中票號所對姓名與其本人不符。「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假票號,或者說是假機票。」
張先生很生氣,立刻撥打去哪兒網的客服電話,客服解釋稱是代理商的系統出了問題,並承諾重新出票。「第一次打過去的時候,客服聽起來一點都不驚訝。」他回憶說。
1月16日,當張先生再次試圖聯繫去哪兒網客服時,卻發現客服的電子語音中,已無「人工服務」選項。此後,張先生一直無法與去哪兒網方面取得直接聯繫,只得反覆刷取訂單頁面,卻發現並沒有變化。無奈之下,張先生選擇向澎湃新聞投訴。
代理商把票號寫錯了?旅客不滿去哪兒解釋
近期攜程等OTA平臺頻現疑似假機票。2015年12月24日,旅遊策劃人李淼通過攜程網幫朋友訂購了北京至日本札幌的往返機票,其後收到攜程提供的「電子票號」,卻在航班起飛前被機場告知機票為無效。2016年1月9日,微博網友@ttdz發布微博稱其在登機時,機票被機場方面認定為無效,並險些被國外機場的警察當做詐騙嫌疑犯拘捕。這張無效機票同樣是通過攜程網訂購的。
針對李淼的遭遇,攜程方面在答覆媒體時稱「機票供應商操作失誤」。而針對此次市民張先生的購票遭遇,去哪兒網方面同樣稱「是正常的票,代理商操作失誤把票號寫錯了」。
對「寫錯」、「代理商操作失誤」的解釋,張先生很不認同,「按道理,票號是航空公司給出的,如果代理商或平臺用正確的方式將消費者的預訂款及所有信息都轉給了航空公司,自然就有了票號等相應信息,平臺只是向預訂客戶轉發信息而已。」
他表示,現在的平臺操作基本都是智能化的,用人工的方式寫票號基本不太可能存在。此前,同樣收到類似答覆的李淼也曾質疑平臺「寫錯」的說法,認為大型平臺每天為成千上萬訂票者手寫票號不太現實。
「雖然沒有延誤出行,也可索賠」
在澎湃新聞就此事採訪去哪兒網之後,1月20日下午,張先生說,當天他已經收到去哪兒網客服的答覆,機票已經被更改過來。「我查詢過了,是真實有效的票。」
不過,他對平臺的做法仍然不滿,認為其服務不到位,對代理商管理、約束不嚴,並準備進一步向去哪兒提出索賠。
對於這一事件,北京長安(上海)律師事務所的張金鋒律師稱,根據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4條規定:「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
張金鋒表示,第三方平臺應承擔對其下代理商的監管責任;此次事故儘管沒有延誤出行,但消費者仍承擔了一定的時間及精神損失,可以向平臺方面提出合理訴求。
就在不久前,南航、海航、首都航空、東航、國航、重慶航空、天津航空、祥鵬航空和四川航空多家航空公司已經相繼宣布暫停與去哪兒網的合作,關閉其在去哪兒網上的旗艦店。去哪兒網於1月6日傍晚發布《去哪兒網關於進一步規範代理人銷售行為的聲明》稱,針對航司提出的去哪兒網銷售行為中存在的多種問題,去哪兒網已展開自查,並啟動新一輪監管升級的舉措。張先生認為,他此次遭遇表明,去哪兒網的監管舉措還需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