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全國最大兩家網上訂機票平臺連續遭遇風波:先是「去哪兒」因投訴過多,遭南航等9家航空公司「封殺」,下線網上旗艦店。攜程又連續曝出兩起「假機票」事件:一旅客網上顯示「已出票」,機場卻認定無效;另一旅客連買兩張國際機票,卻都涉嫌違規積分兌換。
網站上訂機票是否靠譜,貓膩何來?昨日,記者聯繫上武漢一位資深機票代理商張時初分析原因。
源起:機票代理進入「零元時代」
機票業務產業鏈上,上遊是航空公司,中遊是成千上萬的機票代理商,下遊是攜程、「去哪兒」這樣的網絡預訂平臺。
張時初介紹,以前國內機票一直奉行返點模式,機票代理商幫航空公司賣票,獲得約3%的手續費是其主要收入來源。2014年7月起,國內各大航空公司為縮減成本,相繼取消代理手續費,鼓勵消費者到航空公司官網、APP等自銷平臺上購票,機票代理業進入「零元時代」。當時,武漢街頭大批小型機票代理門店相繼退出市場,「剩下來的要麼捆綁旅行社提供增值業務,要麼轉戰網絡。」
此後,航空公司均宣稱,機票官網售價是最低價,但乘客經常在攜程、「去哪兒」上發現,不少機票代理商售價低於官網票價。
張時初說,以前有3%的手續費保底時,部分代理商為衝業務、拼銷量而讓利,賣得便宜還算正常,「如今手續費都沒了,差價上哪裡去賺?最終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危害:買貓膩機票權益難保障
將團隊票、大客戶票散賣,博退改籤概率和盜用裡程積分,是常見的貓膩手段。
比如,代理商以團購價或大客戶價格向航空公司訂票,再以散票價賣給旅客,從中賺取差價。其中風險是,一旦團隊收客情況不理想,沒有達到航空公司要求的最低出票人數,航空公司會拒絕出票;或是消費者抵達機場被查出並非大客戶公司員工,也會被拒絕登機。
再比如,航空公司一般規定退改籤收取10%至20%不等的手續費,代理商以每張1000元訂5張機票,再以每張950元的低價賣給消費者,但要求不得退改籤。「這其實就是在博概率」,據介紹,只要5人中有一人無法出行,他支付的950元就全進了代理商的腰包,代理商僅需向航空公司支付20%的手續費,「剩餘部分扣除之前讓利的部分,仍有數百元盈利」。
另外,航空公司為吸引旅客,往往鼓勵使用裡程積分兌換機票,但這類機票必須是會員本人、直系親屬或指定受讓人使用。某些代理商購買積分、兌換機票後,違規售賣給不知情的消費者,「攜程之前的『烏龍』就因此而來。」
建議:網絡訂票別盲目貪便宜
貓膩機票看似便宜,一旦遭遇退改籤、航空公司核查,往往會導致無法登機或其他糾紛。武漢多家基地航空公司市場銷售部門表示,部分代理商會通過捆綁保險、計程車優惠券等增值產品的方式來彌補機票差價,「這些產品往往比市面價格要高。」
業內人士建議,可通過攜程、「去哪兒」等平臺,搜索、比較同一航線,哪家航空公司的機票相對便宜,而後去該航空公司官網訂票。OTA平臺(線上旅行社平臺)並非不靠譜,關鍵是消費者不能盲目貪便宜,明顯低於市場價很多的票不能買。同時,購票前還應看清楚關於退改籤、報銷憑證、增值產品的相關內容。 (記者 成熔興)
來源: 湖北日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