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女大不中留」,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字字都很現實

2020-12-19 新史知天下

我們的出生伴隨著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最親近就是父母、兄弟姐妹,然後就是和父母息息相關的親戚朋友們,而在錯綜複雜的人際交往中,我們老祖宗流傳下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雖然都是簡單易懂的大白話,但是背後卻有很多現實意義,今天我們就來看幾句可能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俗語。

一、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

上半句意思是說,兒女們出門在外,能走山路就走山路,儘量避免走水路,因為古時候造船技術不發達,一旦船隻遇到風浪,人到水裡遇到其他物種就會遭遇各種不測,而走山路的話,遇到猛獸,人手中有武器更容易對付一些,指不定還能遇到山裡定居的住戶借宿,所以山路比水路更安全。

而下半句的表面意思是說,欺負一個人,大家看見了可以忍受,但是你在欺負這個人的時候動了他的帽子,那麼旁人就會上前勸阻了。因為在古代一個人的帽子是他身份地位的象徵,不同階層的人都會佩戴自己符合他階層的帽子,他動了他的帽子,就是對他最大的不尊重了。放到現在就是要告訴大家要學會明哲保身,不要和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硬碰硬,你不會對方留情面,對方自然不會給你留情面。

二、女大不中留,留下結冤讎

這句話上半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而其實它的重點在後半句。上半句話意思是說女孩子到了該談婚論嫁的時候,遇到喜歡的男孩子就想要嫁過去,在父母看來就是女兒長大了,家中留不住了。而後半句話是說,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自己的喜好、想法,已經不受父母的掌控了,倘若這個時候還沒有嫁人,在家裡就很容易和父母產生矛盾衝突,除此之外,大齡未婚也會受到周遭人異樣的目光,讓父母面兒上過不去,回到家中自然會和女兒就結婚一事發生爭執,這其實和當下年輕人被催婚現象十分吻合,每個字都很現實了。

三、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這句話上半句大家都非常熟悉,是說兩個品行較好的人來往,他們的關係像是水一樣純淨、平淡而自然,不需要刻意去迎合對方,這樣的朋友關係才能更長久的發展下去。而下半句想必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各種利益關係而結交的酒肉朋友,他們的關係是經不起考驗的,會因為利益的牽絆發生各種爭吵,最終這段所謂的友情便會草草收場。

這句話就非常現實了,我們在學生時代結交下來的朋友,往往是最能保持長遠關係的摯友,而在工作時結交的合作夥伴,往往會因為利益關係、競爭關係等等,沒辦法有一個圓滿的關係。

儘管現在年輕人對這些俗語都很少了解了,但是不得不說這些話有部分還是非常具有現實性意義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些人情世故,在人際交往中少走一些彎路,畢竟現在社會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和一些人結怨,以免被人穿小鞋。

相關焦點

  • 常說:「女大不中留」,下半句才是經典之處,你知道嗎?
    常說:「女大不中留」,下半句才是經典之處,你知道嗎?我們國家很盛行用俗語俗話,是我國的一種很獨特的民間文學樣式。人們經常在口頭或書面用語當中用到,使用的頻率也很高,這些俗語大部分是民間百姓在生活經驗中總結而來的,指導性很強。
  • 常說「春宵一刻值千金」,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都不願意說?
    古人說人生三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他鄉遇故知,這是人們常說的人生三大喜事。這三件事也確實是人生中的三大喜事,其中最受世人喜歡的就是這洞房花燭夜了,並且還衍生出了許多詩句來描寫這一件事情。比如說:春宵一刻值千金等等。可是這上半句都是世人所知道的,下半句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人們都不願意說呢?
  •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實下半句更美,為何知道的人卻很少?
    因此才有了&34;這句人盡皆知的詩句。而關於&34;的下半句,更是知道的人極少。坊間流傳的的下半句是&34;,這一直都是桂林市陽朔縣招攬顧客的一道金字招牌,其實這下半句也是近代詩人吳邁在1935年所說的一句話&34;演化而來的。
  •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民間流傳著許多非常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也屬於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傳統文化在傳承的時候也會出現丟失的部分,丟失的原因可能在於不適於新社會,也可能是人們不願意讓後人們過多了解。
  • 「恩愛夫妻不到頭」啥意思,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很少有人知道!
    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一直在我們的腦海中久久留存,因為這些民間的俗語,是生活中的智慧結晶,都是古人們不斷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能啟迪我們的人生,指引我們方向。有這樣一則俗語是說「恩愛夫妻不到頭」,這句話乍一看,我們會十分的疑惑不解,為什麼互相恩愛的夫妻最後走不到頭呢?按道理來說越是恩愛應該過得越長久才是,其實這正是俗語的魅力所在,只是看表面意思很容易摸不著門路,但是深入來解讀,卻知道其中道理可不那麼簡單。
  • 久病床前無孝子,下半句才經典!老祖宗戳穿人性,看透社會現實
    中華文化浩浩蕩蕩五千多年,也積累下了許多璀璨的精華,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有盛唐氣象溫養出來的錦口繡心,還有天淨沙下蘇幕遮的婉約宋詞。當然,除了這些陽春白雪一般的詩詞,在民間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存在——俗語!它們雖然聽著粗糙但是卻暗含大智慧,絲毫不遜色於古詩詞。
  • 常說「酒是穿腸毒藥」,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都不願意說
    常說「酒是穿腸毒藥」,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都不願意說歷史的絢麗長河璀璨斑斕,為後世人留下了很多不朽的名言,但是隨著時光的洗禮,很多名句俗語只是被一部分人們所熟知,大部分人都是一知半解。比如:常說「酒是穿腸毒藥」,它的下半句是啥?
  • 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不願說
    老人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不願說泱泱中華五千年,是一部氣壯山河的文明史,無數的歷史典故、名人名言得到了傳承和發揚,正所謂:「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 老人常說「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是什麼意思?不得不說在理
    婚姻乃人生大事,不管是男人或者女人,都想找一個適合自己,而且能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侶。中國是一個家庭觀念很強的國家,我們常聽家裡的老輩說起一句話「成家立業,先成家後立業」,家永遠是我們的避風港,有了這個堅強的後盾,我們才能更好地出去外面打拼。
  • 老話「女人當家,房倒屋塌」是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
    很多俗語更是膾炙人口,讀上好幾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老祖宗發明的這些俗語,都是他們的經驗之談,充滿著智慧的結晶。雖然平淡無奇,卻總能給人們以啟迪,正是由於這樣,俗語在民間才十分的盛行。在我國古代,都是有著嚴格等級制度劃分的封建社會,對三綱五常和禮義廉恥都有著很多規定,尤其對中國的女性,更是禁錮她們的思想。
  • 人們常說:虎落平陽被犬欺,其實上一句更經典,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各種各樣的俗語,一直都是廣泛流傳於百姓口中。這些俗語不僅僅是古代人智慧的結晶,同樣也能夠應用於當下的社會。在大部分俗語已經消失的當下,能夠留下來並廣為流傳,自然是精華中的精華。
  • 下半句眾說紛紜,卻是精華
    下半句眾說紛紜,卻是精華生活在農村,每日伴隨朝霞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雖然如今已經進入冬月,但是,溫暖的陽光下,寒冷似乎還沒有發威!午後,吃過午飯爺爺總會帶著馬扎前往村頭處,開始了下午的美好時光,幾位老人圍在一起,你說我笑的談論著農村事,了解著鄰居家的動態,誰家有喜事也會提前去道喜!
  • 農村老人常說「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說的是啥意思?現實嗎
    在農村地區,流傳著許多經典的老話,每一句老話都是勞動農民智慧的創作,記得小時候,村裡有幾個老人對老話非常熟悉,每到茶餘飯後之際,村裡的老人就會聚集在門前的大樹下聊天,時不時能聽見老人口中說出一些順口溜,簡簡單單的幾個字,非常有趣味性,比如說筆者當地常說的老話「四大白」,頭場雪、精粉面
  • 老人常說:「男怕三十,女怕十八」,說的是什麼意思?
    其實,進城也沒必要退出土地,因為國家也說了: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所以還是可以留著土地,以後說不定還會回來呢?所以這句話也常常被用來告誡人們做人做事要留後路,萬事留個餘地為好。
  • 老人常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其實下一句才是重點,人生大智慧
    這句話是很好理解的,其實就是字面意思,主要說的是:子孫們有著自己的福分,不用老人操太多的心。其實這句話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在元代的時候就已經廣為流傳了。提到這句話,很多人只知道上句,卻不知道這句話還有個下句,這句話的下一句才是重點。可惜很少有人知道。下面就和老段一起來看一下吧。
  • 農村老人常說「好男不娶5女,好女不嫁6男」,這些講究有道理嗎?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好男不娶5女,好女不嫁6男」,這些講究有道理嗎?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近幾年無論農村還是城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在農村就有一種叫「農村俗語」的東西卻從未發生過改變,這些農村俗語都是歷經千年一直流傳到我們現代。
  • 在農村,老人常說「楝樹開花,男十七女十八」,啥意思?
    這些農村老話也常常被人們掛在嘴邊,生活中如果缺了這些俗語老話更會平淡無味,以下這幾句老話你聽過嗎?一,不怕初三下,就怕十六陰過去在農業社會的年代,除了要人為的管理好之外,雨水,氣象、氣候條件對農業收成起到的影響也相當大。
  • 俗語「不見棺材不落淚」,其實精華在下一句,但卻十人九不知!
    俗語「不見棺材不落淚」,其實精華在下一句,但卻十人九不知!毋庸置疑,俗語是一門充滿智慧語言,在那漫長悠久的歲月中,老祖宗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創造了許多飽含哲理的經驗之談。比如今天講的這句俗語,就有著一段頗為戲劇的故事,它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說到這句人盡皆知的俗語,大家肯定不以為然,那麼,俗語背後有何深層含義呢?其實,對於多數俗語,大家還是一知半解。這句話同樣並非原文,而本意則是「不見親棺不落淚」,比喻堅持錯誤的路線,不到徹底失敗的關頭不肯罷休。所以說,大家不要顧名思義,理解為「見了棺材就要哭」的說法,如此一來,多半要鬧笑話的。
  • 農村老人常說:「小手抓金,大手抓柴」,有什麼樣的含義呢?
    文/玉濁清   農村老人常說:「小手抓金,大手抓柴」,有什麼樣的含義呢?其實這只不過是一種形象的比喻而已,手大手小,因人而異,不過這只是人們以一種比較形象的說法,就是說小巧的手能掙錢,而大手能幹活。
  • 「老牛吃嫩草」,其實還有下半句,才是精華!
    世界萬物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著,在農村流行的這些俗語,流傳到今天,也賦予了他們新的含義,有些已經脫離了他的本意。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俗語:「老牛吃嫩草」,下半句少為人知,那才是精華,說透人性。我們先來看看「老牛吃嫩草」這句話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