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2021-01-14 歷史火鍋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其實下句才是精華,但少有人知

民間流傳著許多非常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也屬於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們都知道,傳統文化在傳承的時候也會出現丟失的部分,丟失的原因可能在於不適於新社會,也可能是人們不願意讓後人們過多了解。

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句俗語就是如此,相信大家平日裡都聽說過「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意思就是說家中如果有一位年紀比較大的老人是一家人的幸福。

為什麼這麼說呢?家中有一位老人也就相當於有一個主心骨,如果出了什麼事情和老人商量一下。儘管他們生活的年代不是那麼先進,但是畢竟歲數大經歷的事情也多,不管怎麼說經驗肯定比我們要多許多。老人們給我們提一些建議,作為晚輩也能在做事的時候踏實一些。

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因為老人上了歲數之後,對人世看的也更加豁達,在心性上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變化,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笑嘻嘻的,家人們受到老人的情緒感染,相對來說也會輕鬆一些,所以老人們在小輩們心中就像「寶貝」一樣。

這句俗語其實還沒完,它還有下半句,但是知道的人卻特別少,內容是「家有一老,猶有一賊」。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相同,歲數大了也一樣,有的老人對於家裡人來說就是寶貝,而有的老人胡攪蠻纏,對於家裡人來說就是累贅和負擔。

一部分老人上了年紀之後非但看不開塵世,脾氣卻越來越像小孩子。常常會鬧脾氣,給工作繁忙的小輩們添麻煩。人們常說「老小孩」就是這個意思,他們年紀大後身體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子女們為他們好會提醒他們注意各種事情,但是他們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給子女造成困擾,搞得小輩們焦頭爛額。

話雖如此,但是他們畢竟還是我們的長輩。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孝道」,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還費心費力將我們養大成人,我們才有機會體會這世間的美好。如果因為父母上年紀後常常給我們添麻煩,不妨先靜下心來,不要發脾氣,想像一下我們小的時候父母是怎麼教我們使用筷子的。等冷靜下來再作反應也不遲。

每到一個階段心性就會發生一定的變化,現在嫌棄父母的人年老之後未免就會比自己父母開明多少。如果實在忍受不了也可以選擇和父母進行溝通,給自己的子女做好榜樣,年老之後才不會被拋棄。

俗語下半句如此精闢卻被人們可以隱藏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不要總是埋怨事實,試著去接受,慢慢改變才是正事。

相關焦點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句才是精華,但卻少有人知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句才是精華,但卻少有人知東野圭吾在《白夜行》的書評中有那麼一句話,這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人生而有思,至死方休(人死之後思想是否還在只有死之後才知道吧,這裡只是筆者的個人看法),作為最高級的靈長類動物,人無疑是複雜的,人性也自是最難揣測的。荀子當初在提出性惡論的時候並沒有受到當初大主流的支持,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的這一思想是錯誤的。就筆者個人而言,人性本惡,人呱呱落地之時便用哭聲宣告著自己的到來,用哭聲來向世界索取。
  • 常言道:救急不救窮,其實下句同樣重要,但少有人知
    常言道:救急不救窮,其實下句同樣重要,但少有人知如果說,有什麼文化是最貼近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那一定是俗語文化。俗語作為一種口口相傳的經驗之談,教導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很少有中國人能夠說,他這一輩子沒有受到過俗語文化的薰陶,也很少有人能夠說自己不知道任何一句俗語。
  • 「老牛吃嫩草」,其實還有下半句,才是精華!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這句俗語:「老牛吃嫩草」,下半句少為人知,那才是精華,說透人性。我們先來看看「老牛吃嫩草」這句話什麼意思?我們都知道,在以前生產力不發達,牛就成了主要勞動力,那時候不像今天餵養的飼料,都是拉出去放牛,或者割草回來餵養,因為嫩草新鮮味美,牛頭喜歡吃,特別是上了年歲的老牛,牙口不好,再加上消化系統也大不如從前,於是這就是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的由來。
  •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什麼,少有人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增廣賢文》裡記載過一句話,現代的老人也經常掛在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兒孫自有子孫的福分,父母不必為其擔心。
  • 農村俗語:十年修得同船渡,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智慧少有人知
    俗語:十年修得同船渡,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智慧少有人知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我用一千次回眸換得今生在你面前的駐足停留.問佛:要多少次回眸才能真正住進你的心中?比如說,筆者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十年修得同船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對於「十年修得同船渡」這句話,相信很多人對它的印象都是,那一年的西子湖畔,許仙與白素貞的一眼萬年,同乘一舟結下了往後不可解的情緣。十年,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用它來作為一個時間段,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我們的古人了。
  • 做人,要懂得敬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做人,要懂得敬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太有道理了現實生活中,許多年輕人包括一些中年人,常有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老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思想已經落伍了,他們的話不值一聽。這是大錯特錯的,老人容一輩子的經驗於一身,如果你多向老人求教,一定會少走冤枉路,且學到很多寶貴經驗。相反,不聽老人言,則常常是吃虧在眼前。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中國農曆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同時也是敬老節,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各種敬老活動。這種敬老雖是傳統美德,但大多帶有社會福利的味道,暫且不說。這裡重點要談的是工作和生活中的敬老。
  • 常言道,女人當家,房倒屋塌,下句更精闢,道出現實少有人知
    俗語是古人的經驗教訓之談,有不少俗語都很有教育意義,值得我們學習。譬如"廚子不偷,五穀不收"這句話,看似是不分青紅皂白地為偷盜之人開罪,實則是古人克己寬人這一態度的體現。在古代,家無餘財的底層老百姓,自然是沒有條件聘請廚師的。
  • 俗語「金窩銀窩不如狗窩」,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只是少有人知道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底蘊深厚,而在中國民間流傳著各種各樣的俗語,它是我們祖先通過摸索總結,更有一些是吃了很多虧,走了很多彎路才換回的經驗教訓,有著很高的實用價值和實戰經驗。它是我們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文化的瑰寶。
  • 俗語「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其實下一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沒有本事卻被強迫做某些事,都會用「趕鴨子上架」來形容,再比如形容一個人固執已見,都會說他「不到黃河心不死」,一個人在處理人際關係問題上,也常有「打工不去親戚家」等告誡之言。經常品讀俗語,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是深入了解我國民間文化的一種有效途徑。能讀懂俗語,人生也會少走很多彎路,生活上也會更加的順利。
  • 頤卦一二爻,舍本求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一開始就告訴你走錯路了。舍:捨棄。你本來有才能捨棄,你本來沒有就無從捨棄。可見這個舍是你本來就有,與生俱來的。爾指初九。你本來有靈龜,但是你把它捨棄掉了。有人會想自己家裡有沒有龍穴,那你就買一隻龜回去,讓它在你們家裡爬,它停下來的地方就是你家裡地氣最旺的地方。動物為什麼比人類靈光?就是人類不相信自己這麼靈光。
  •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父母8旬還健在,對子女到底是福是禍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經驗豐厚,能在生活、學習上能給予我們指導,他們像生活良師,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幫助我們解決難題,避免走彎路。但很多人不知道這句俗話還有下面一句:家有一老,猶如一賊。這該作何解釋,前面還說老人是寶,後面怎麼就成賊了呢?
  • 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才是精華,老實人值得一看!
    小人則不一樣,小人心眼多,一不小心就給你下套,我們要處處提防,關鍵他們還很會偽裝,不知道什麼時候把我們賣了,還在給他們數錢呢。因此古人留下一句俗語:「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句才是精華,老實人值得一看!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才是古人智慧所在,但卻少有人知
    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話叫「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說孩子們長大了,有自己的路要走,做長輩的就不用太過於擔心,也不必老是管著他們了。但關於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誤解,認為家長只需要忙著賺錢,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顧,並以這句話為藉口,好像自己很有道理似的。
  •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90歲老人卻說:活久了害後人
    古語說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就是說老人會給兒孫帶來好運氣 。然而這個90歲的老人卻說:活久了就是害後人。她為什麼這樣說呢?老奶奶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兩年前,兒子把她送到了養老院,這兩年來,兒子一有空就去看望她,女兒很少來,眼看著交上的費用沒有了,如果再不交的話,她就要被養老院送回家了。
  • 長知識|有哪些半句成名,另外半句卻鮮有人知的名言詩詞?
    當下,「久病床前無孝子」還經常被人提起,而「久貧家中無賢妻」就說得比較少了。可能是隨著經濟發展,貧困家庭不斷減少,所以後半句慢慢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也就被人提得少了。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陳於王)愛江山,更愛美人,其實是「不愛江山愛美人」變式。
  •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有聽過一句老話吧,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只知道前半句,後半句是什麼,你們知道嗎?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是一個保存古代文明比較完整的一個國家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不計其數,都是精華,一直流傳至今。就說老祖宗就我們流傳下來的一些名句,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會當作口頭禪或者警醒自己或者是世人,就像我剛剛說的那句舉頭三尺有神明。
  • 俗話說「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才是精華,只可惜鮮有人知
    論古語,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大家都有著自己的理念,而有一個人縱橫百家之長,脫穎而出,這個人就是鬼谷子,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其實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在古時,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的,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女子就遵從著三綱五常,恪守著封建女子的行為典範。而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甚至在古時還誕生了一種名為「典妻」的制度,何為典妻呢?古時一些名門世家,他們娶了很多小妾,當他們不想要這些小妾時,就把他們典當給一些窮苦家庭生孩子。
  •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廣東玄冥二老砍28分6板 杜鋒喜迎七連勝
    但比賽首節開場廣東並沒有如過往一樣輕鬆統治比賽,此役多位年輕球員發揮低迷,內線小將張昊在對位同曦新秀焦恩格爾時被打爆了,被連續籃下強打得手,反觀自己進攻端還頻頻失誤,表現堪稱災難
  • 常說:無利不起早,精華在下一句,但少有人知
    常說:無利不起早,精華在下一句,但少有人知一個公司想要運轉的好,那麼一定要有良好的機制,特別是在激勵員工方面要讓員工真真切切的看到利益,若是一味的想要用感情留人,用感情讓員工做事,那並非長久之計,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利益對人的吸引是永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