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頓口+黑漂] 都不中魚?

2021-03-05 東區釣具連鎖

1、塘肥水質差、魚缺氧、難受迷暈、不想進食;

2、還有一些魚是被釣跑的、錨過的、傷口疼痛難忍、也不會進食;

3、再者垂釣者大量打窩,魚不餓,各種小藥味道過大,魚受刺激。

如同人們做飯味精鹹鹽加多了一樣、沒法吃、不進食,這些造成了垂釣中一種現象,那都是蹭線。

蹭線是有口空竿的,尤其是垂釣鯽魚。

我們常常一有口一提竿,帶勁兒跑魚,這基本上都是錨的。

魚聞著餌的味道來了,在窩裡遊動身子常常會碰到魚線,造成浮漂下頓或黑漂、空竿。

如果小藥加多了,魚會受刺激,因為濃烈的味道,會使其驚恐,遊動速度加快,在窩子裡快速地來回穿梭,體現在浮漂上就是一個大黑漂,空竿。

小魚吃食兇猛、肆無忌憚。

但畢竟是小魚、嘴不夠大、吃不進我們的餌料,但是卻會造成漂相下頓而提竿無魚。

塘裡淤泥過厚。一些長時間不清塘的池中,會有很厚的淤泥,如同稀粥一樣,水不水、泥不泥、呈醬黑色狀。

有時提竿跑魚,就會從水底翻上來一片黑色的泥水,這就是淤泥過厚。

雙餌到底,馬上就會消失在水底,沉入厚厚的泥水中,但是味道會散發出來,魚聞到餌料的味道,會用嘴去尋找。如果它愛吃你的餌團,就會猛吸,攪得黑水一片。

但常常會吸動或碰觸你的子線造成浮漂下頓,有時也會把餌成功吸入嘴中,但馬上就會吐出來。

為什麼?太髒了!它會連餌帶泥用力地吐出,速度非常快,釣者無法抓到這一口,提竿空竿。

垂釣醬泥過厚的池塘,就是掛餌調漂,調高釣低,多加輕質的餌料,使雙餌變輕,下餌輕陷,上餌輕浮為最佳壯態。

有些釣友切線切怕了,為了保險起見,換上粗線大鉤。

小編就見過一副大粗主線用一年,兩條子線用幾個月的奇葩釣友。

線組太粗,魚一吸,形成不了擺幅,就吸不進嘴裡了。

有些魚塘由於經常釣放,魚口很狡猾,加上水質很肥,魚吃餌很謹慎,有時候大頓口都很難中魚。

這時建議子線一定要彎曲點,魚比較猾,吸食時需要三四口才能入嘴,所以釣頓一點比較好;

餌料的方面可以用得清淡一點;調釣方面可以調六七目釣四五目。

有釣友說,黑坑調六目釣一目,然後黑漂,揚竿,無魚。

這種情況下,調六目釣一目是很難篩選信號的,因為一目黑漂下去,沒辦法區別是撞線還是真正的吃口,而且一目下沉就必須揚竿。

所以建議可以調七目釣三四目,這樣如果下沉後,馬上彈回便是撞線,而下沉很有力、很穩定頓口,便是真實吃口,建議這時不要釣得太靈。


黑漂或者頓口不中魚,也不能說絕對就是上述羅列的情況,還是需要釣友自己實踐,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文章部份內容及圖片引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釣魚只會抓黑漂可不行,了解這些浮漂信號規律,中魚機會更多
    但是冬季由於水溫降低,魚的食慾也隨之減弱,浮漂信號也會更加微弱,不僅很難出現黑漂信號,並且連下頓信號也會明顯減少,如果魚吞餌的動作較輕,浮漂很可能只會出現軟弱無力的緩慢下滑信號。魚的密度差異導致浮漂信號變化魚在進食的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內部競爭關係,窩點中魚的數量越多,魚吞餌的動作也就更加果斷,並且吞餌之後極少吐鉤,因此浮漂出現黑漂以及上頂信號的可能性較大。
  • 不放過每個上魚的漂相,提高鯽魚中魚率!
    鯽魚的漂相受很多因素影響,就算同一天同一釣點同款餌同一釣組同一漂目,吃口有時都不相同,但還是有一些中魚率較高的常見漂相,我們來分享一下。 頓口:浮漂下頓一目到兩目,魚咬鉤的一瞬間,會突然加重配件的重量,反映到浮漂上就是有力的一頓,是很多老釣手喜歡抓頓口,但這對調釣的要求也比較高。 黑漂:比如在競技釣中,很多釣手選用長子線,鯽魚吃鉤後上抬,子線會彎曲成U型,託鉤的力量會變為拉力,所以常出現「黑漂」的漂相。
  • 釣底時這樣調釣,有口就中魚!
    (1)有口無魚:釣太靈,上拉浮漂2CM(可以連續上拉5次以內),以上唇連續中魚2次以上為找到正口。(2)中魚為嘴邊上或下顎,此為釣太鈍,每次下拉浮漂1公分,至上唇中魚兩次以上為找到正口。(3)釣底無口:每次下拉浮漂15公分,找到魚所在的水層,此已屬釣離底--釣浮--釣一標深的範疇,另述之。
  • 七星漂:如何判斷是否中魚,記住以下五點不再疑惑
    七星漂又是傳統釣法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浮漂,一般配合朝天鉤使用,單鉤垂釣比較好用,裝漂時將七顆漂豆穿到主線上,在很早以前釣具不是很發達的時期,聰明的老一輩釣魚人就會用鵝毛或大蒜頭的芯來製作七星漂,只是這些天然材料做出來的浮漂沾水後容易吸水,每釣一次都需要更換。
  • 野釣鯽魚怪事,經常頂漂2目卻沒有頓口,提竿又沒魚怎麼破?
    釣魚人在做釣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自己看不懂的問題,比如說為啥沒口,為啥口那麼輕,為啥總是這個漂相,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很多釣友總是習慣性的朝餌料方面去想,是不是我的餌料不合魚的胃口還是我的魚餌太便宜了。其實有時候改變調釣就可能有令人驚喜的效果。
  • 【釣魚技巧】七星漂,也是有漂相的,傳統釣七星漂漂相解讀大全
    那時,野河、池塘釣小鯽魚,大家都喜歡使用七星漂釣魚。一方面,小時候臺釣用的立漂是很少的,另一方面,即使有,也沒有現在的浮漂做的這麼精細、這麼多品種和花樣。那時的立式浮漂都是短尾短腳,使用起來並無七星漂靈敏。 那麼七星漂如何使用?有什麼樣的訣竅?本文就七星漂的漂像做出一個總結給大家,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七星漂的玩法。
  • 大魚和小魚吃口有明顯區別!記住三個字就不會被小魚耍!
    對於這樣的話蓑笠哥基本都是聽聽就可以,野釣極少有拉遲,遲一點大概率就是死口了,只要你餌料不是特別硬的話!而如果真的按照他的說法提竿的話十有八九是空竿!因為野外的小魚特別調皮,什麼漂相都能給你送出來:黑漂、頂漂、頓口、連續頓口、上升過程中的頓口、斜入水……。但是事無絕對,小魚給的漂相再好它也只是像而已!和真正的大魚吃口來對比只要你留心一點還是有區別!
  • 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學會這三點上魚不再難
    野釣時間長了,其實冬季輕口魚情,臺釣中釣鈍和釣靈方式都不太完美,傳統傳統釣搭配七星漂就證明,七星漂是相當靈敏浮漂,相比臺釣的立漂更加靈敏,而且觀漂更加容易,相比而言,針對冬季輕口魚情,臺釣採用釣鈍的方式,搭配小跑鉛釣法,由於冬季魚咬口輕,浮漂選擇要更加靈敏,為了觀漂容易,立漂儘量選擇小碎目的浮漂,捕捉更加精準的魚咬鉤信號,減少野釣的空竿概率!
  • 嘉定一野河捕到黑怪魚!專家呼籲不要盲目放生、棄魚
    原標題:嘉定一野河捕到黑怪魚!專家呼籲不要盲目放生、棄魚  近日,嘉定區安亭鎮居民趙先生從魚攤上買到一條體大、頭部扁平、渾身墨黑的怪魚。據魚攤主人介紹,這條魚是他前一天11月2日從附近的野河浜裡捕到的。上海海洋大學專家表示,這是一種外來魚種,呼籲人們謹慎放生、棄魚。
  • 不知道用七星漂還是立漂,看完這篇就知道了
    但是,這又不太合適,因為臺釣本身就是從中國傳統釣法中衍生、變化、發展而來的,而傳統釣法又沒有代表性釣法。 所以,從浮漂的根本作用這個角度來看,七星漂因為吃鉛固定,多以鉛墜沉底為主的釣法,一旦浮漂出現訊號,往往都是真實魚口訊號。
  • 天冷水涼魚口輕,如何把握起竿時機?我一說你肯定恍然大悟
    魚兒吃口有輕有重,力度有大有小,反應在漂相上就會有許多種漂相。以鯽魚為例,最常見也是大家最熟知的就是:下頓,黑漂,頂漂。
  • 【釣魚技巧】想知道冬鯽是不是中鉤了,看這幾種漂訊,就沒跑了
    冬魚口弱,所以導致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觀漂很不方便,當然,冬釣觀漂不方便,並不僅僅是冬魚口弱導致,冬季普遍多風,未封冰的水面,小風有起伏,大風都有浪,水面起伏之間,觀察浮漂的漂目變化,是很麻煩的,而冬魚活性差,吸食力度有限,往往就給半目的漂訊,如果不細心觀察,丟口也是很常見的。
  • 十八子中的野生柳根魚要怎麼釣,老司機分享釣柳根魚的技巧
    屬於黑龍江水系「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中的十八子之一"柳根子",這"柳根子"並不遜於三花五羅,可以說是魚之珍者。一、柳根魚形態特徵柳根魚體型修長,側扁,體背側灰黑色,腹部白色,背部正中有隱約黑條紋。有的種類體側有許多不規則的黑色小斑點,尾鰭基有1黑色斑點。口小,上頜稍長於下頜,吻鈍圓。
  • 冬釣鯽魚,口輕如何選漂調漂?按這個套路,魚口再輕也能穩穩命中
    冬釣鯽魚,很多釣友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浮漂沒有動作,或者僅僅是輕微的一顫,明顯不是魚的吃口,但是提竿卻中魚了。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我們的調釣出現問題了。任何一個細節出差錯,都有可能導致漁獲不理想,特別是冬季釣魚。說了這麼多,那麼冬季到底該如何調釣最好呢?下面,請看筆者一一分析。一,冬釣,釣鈍是最佳選擇。很多釣友陷入了這樣一種誤區:冬季魚口輕,要釣靈,浮漂動作才會明顯。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 入冬後魚口輕,蘆葦漂和納米漂該選哪個?選錯了就是浪費餌料
    在冬天釣魚最讓人頭疼的就是低溫帶來的魚情變化,溫度低了魚活躍度低,吃餌也是有氣無力的。不管哪個環節都要讓魚兒吃得更輕鬆,讓浮漂出來的動作更清晰一些。浮漂就是我們作釣時一個不可忽視的環節,浮漂選對了出來的動作真的會清晰一些,如果選錯了出不來動作一點都不奇怪。
  • 臺釣中所謂的「口」是什麼意思,大概有幾種分類
    釣臺是現在的主流,絕大多數垂釣者都使用這種釣法。臺釣中有很多「行話」,大家幾乎是天天說,天天聽,但是具體準確的意思可能不是了解得十分清楚,比如說經常聽說「口」大家雖然經常使用但是其確切的意思可能很多釣友都不是很了解。
  • 夜釣用「電子夜光漂」和「夜光燈」,孰優孰劣?看完分析高下立判
    咱今天,就說說今後夜釣時的一個大問題——光源的問題,我們就來比較下夜光燈和電子夜光漂,看看夜釣中誰能更勝一籌吧。一、電子夜光漂:二優四缺。優點:第一自然是方便攜帶了,第二是不容易驚到魚。缺點:第一要藉助燈光調漂。第二因為還帶有電子自重較大,在同樣的魚口力度下,自重大的漂下行速度慢,破壞了浮漂原有的靈敏度,也就是頓口不乾脆。
  • 請切記釣底沒口,該調整的是浮漂調目,不是釣目!
    平時釣魚,很多釣友在釣底沒口的時候去調整釣目!其實這樣做是錯的,下面我們來解析一下。先說說在平時釣底的時候,什麼時候才應該去調整釣目呢?調整釣目的原則是,有口提竿不中魚!浮漂下頓不明顯,浮漂下頓誇張但空竿較多。
  • 五月一號黑坑垂釣,跑魚、跑魚、跑魚
    這個黑坑在總面積不小,但是用網隔開了,寬度從岸邊邊9.3米的地方隔開,長度是15個釣位,每個釣位間隔2米,是玩人均的,意思就是按照人數放魚,每人70斤魚,15人一共放了1090斤。規定都差不多,長竿也用不開,餌料都說素餌了,別的也沒什麼規定。
  • 抓住這些鯽魚的浮漂信號,提竿上魚的機率能達到9成!
    初春或水溫較低的時節,為了適應魚口,餌料的重量一般都較比輕,所以有沒有掛餌對浮漂拉力的影響較小,為了達到靈敏的效果,初春還是選用浮力小一點的浮漂為好,細尾漂就要比粗尾漂好用。一般情況下,細尾漂的漂身不是空的,所以產生的浮力不大。且細尾漂能很清晰地傳達上魚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