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房天下特價租房很多人看到題目會問我,北京可是帝都啊,為什麼不建議在北京買房呢?因為北京人自己都買不起北京的房了!我從小在北京生活,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沒有想過,未來可以在北京有一個自己的房子了。而隨著這幾年房價的瘋狂上漲,以及很多限制政策的發布,更是澆滅很多人對在北京購房的想法。那麼北京目前的房價是什麼樣子?想必很多人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就是貴。那麼有多貴,我來給大家報2017年北京商品房均價幾個數字。
老北京的主城區,西城區和東城區,西城區商品房均價126075元/㎡,東城區商品房均價11397元/㎡。
北京主城區周圍區域豐臺區、海澱區、朝陽區,豐臺區商品房均價62923元/㎡,海澱區商品房均價90907元/㎡,朝陽區商品房均價76784元/㎡。。
看到這裡很多讓人可能會說了,你非的離市中心這麼近幹嘛?稍微往外點住不就好了?
那麼就說一下燕郊的數據好了,燕郊其實已經不是北京市域範圍內的區域了,燕郊屬於河北廊坊。燕郊2017年底的商品房均價是20719元/㎡。
其他的幾個地區為昌平區均價40595元/㎡,順義區均價46243元/㎡,平谷區均價24506元/㎡,通州區均價43156元/㎡,大興區均價47676元/㎡,房山區均價34346元/㎡。這還勉強可以算是比較好到的地區。還有延慶區(20938元/㎡)、懷柔區(35537元/㎡)和密雲區(26807元/㎡)。
很多外來人口在這裡肯定會說,北京人自己家裡肯定幾套房,要不就是家裡很有錢,怎麼會在乎房價上漲。但事實上,從小到大,除了特別土豪的零星和幸運趕上拆遷的幾個人外,我的很多朋友,家裡都只有一套房,雖然現在工作,也只能和父母一起住。連租房都要找幾個好友合租,而且還不能租的太靠市區。實際上,北京很少有人炒房,也很少有人買房。在房價初漲的時候,很多人並沒有想到,房價會漲得這麼離譜。小編目前也在考慮自己需不需要買房,但是從買房角度,我很羨慕很多來北京打拼的人,因為他們大多數在老家總有一條後路可退。而對於土生土長在北京的人來說,北京就是最後沒退路的路。
因為家裡的原因,我搬過幾次家,小時候剛有記憶的住過朝陽區,後來上學的時候住過海澱區、豐臺區和宣武區(後合併進西城區)。其實在我小時候,很少聽說有人買房賣房,當然我那時還小,不太注意這些,但是也沒聽說過有人像現在這樣為了買套房子傾家蕩產。
2003年之前,北京市的房價一直在5000元/㎡的均價上下起伏,那時候,北京市的人均年實際收入是33663元。人們享受的改革開放帶來的福利,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著自己的生活質量。沒有人預料到北京的房價,會突然開始瘋狂的上漲。
大概是從奧運會結束、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開始,北京的房價上漲開始變得無法控制。2008年到2009年,北京的商品房均價幾乎翻了一倍(均價從9800/㎡元上漲到16000/㎡元)。
而北京的人均實際收入上漲情況,也是從2008年開始就被房價的上漲率徹底甩開了。2003年是北京房價開始上漲的第一年,均價為5500元/㎡,而到了2017年,北京的房價均價已漲到約為40000元/㎡,幾乎翻了8倍。而2003年,北京人均實際收入是33663元/年,而到了2018年北京人均實際收入為101599元/年,也就翻了3倍不到。可見如果想靠工資的上漲實現買房夢是很難實現的。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在北京的工作壓力也會逐漸增大,雖然隨著北京對於外來人口的限制,未來外來人口的增長可能會逐漸放緩,但是可以確定的是,由於中國人口福利的消退和北京的城市化發展,未來會需要更多人口在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而這些人口也會更具有教育及技術競爭力。根據2017年的數據,北京常住人口約2170萬人,外來人口約882萬人。但是實際上在這不到1400萬的所謂本地人口裡,實際真正在北京土生土長的大概就只有1000萬人左右。因為在最初的限房政策之前,集體戶口只要在北京買房,就可以轉辦北京個人戶口。而這也是為什麼北京在2003——2009年之內房價快速上漲的原因之一。
我之前發過幾篇關於在北京打拼的年輕人,要不要在在北京買房的文章。我覺得房子如果是你們婚姻的基礎,必須要買的話,在哪裡買都可以,不一定非要在北京。因為以北京的消費水平,生活在北京已然變成了生存在北京。即使你真的在北京買房,怕是也要傾盡雙方四位老人的養老錢,而且說不定可能也只能負擔首付。未來的二十年甚至三十年,都只會在房貸的壓力和生活的壓力下,從生存在北京最後淪落到求生在北京。
雖然說目前是否有房似乎成為所有丈母娘的招婿標準,但是是否真的需要買房則是要問問你自己的內心。不得不說,北京既是一個張開雙臂歡迎你,但又隨時在提醒你離開的城市。畢竟這個城市的競爭很強烈,但是有充滿了機遇。按照目前的限購政策,很多人想留在北京,真的很難,不如做好第二打算。很多北京人其實在購房方面還是很羨慕外來人口的,畢竟如果實在不能承受高房價,至少還有老家可以回。但是對於生長在北京的人來說,再苦再難也要堅持著留在這裡,因為這裡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