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2020-12-20 品詩賞詞

花和鳥經常會出現在古詩詞中,同時因為其最能代表著大自然,所以也經常被引入禪詩。陶淵明曾有「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詩人把自己比作倦鳥,抒發對隱居生活的嚮往;綦毋潛也有「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反映了作者追求清淨的想法。詩仙李白更是尋找隱者有感,「花暖青牛臥,松高白鶴眠。」下面介紹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事顯而情隱,富有禪意。

醉眠

宋代:唐庚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唐庚,字子西,宋哲宗紹聖年間進士,宋徽宗大觀中為宗子博士。經宰相張商英推薦,授提舉京畿常平。張商英罷相,唐庚亦被貶,後遇赦北歸復官,於返蜀道中病逝。宋徽宗政和二年,當時作者謫居惠州,那年初夏的一天,作者住在山中居所,獨自酌酒而醉眠,醒後有感而作此詩。

作者在貶謫地經常無所事事,但又遠離故鄉和親人,愁悶時只好解酒澆愁。有一次醉眠醒時,山上竟鴉雀無聲,路上更是杳無人煙,好像太古時候那般寂靜,日子清閒得令人覺得無比漫長,詩人也變得有些懶散。詩人有感於此,便信筆揮灑寫下這首詩。首聯交代醉醒後的感覺,「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山林環抱、不聞人聲,宛如置身於冥寞的太古時代,一切都仿佛靜止和凝固了。

一時間,恍如有一種隔世之感,既無塵世的喧囂和紛擾,也無名利的追逐和與憂傷。詩人將醉未醉,在渾然不覺之際,又似乎有些陶然自得,「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春意闌珊、枝殘花落,飲者卻意興猶濃。酒酣耳熱之際,忽聽鳥聲啼囀,詩人便笑著調侃,你只管絮聒,但不妨我酣睡。飲者醉態可掬,盡顯曠達灑脫。

接著詩人的視線又從戶外轉入室內,「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 嘗盡了人世的各種滋味,我掩上門扉躺在竹蓆上,非常適宜又方便。臨睡掩門,看似極平常的動作,卻透露出詩人隱秘的心聲。門之開合,與世味極有關係,世態炎涼,都源自大家出自不同之門。

詩人慾在掩門之際,將那使人心寒的世味拒之門外,永遠也不希望它再次騷猶和破壞這份恬淡的心境。詩人在悠閒曠達的醉飲之後,忽生世味之想,說明心中仍有憤慨不平之氣,更不能忘懷過往的那些美好與夢想。可見作者描寫醉眠,並非抒寫流連花酒的閒適情調,而是藉此揮斥怨憤、聊以自慰。

最後兩句寫由眠至醒,「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詩人夢中醒來,神遊的快意立刻煙消雲散,剛才夢境裡所得佳句竟一句也寫不出來。「忘筌」是用莊子「得魚忘筌」的語意,表達出查德忽失的惆悵之情,不乏一些自嘲和調笑,卻表現出一份淡淡的苦澀。

這首詩通篇採用白描手法寫景敘事,作者夢中力求擺脫百般無奈,而又終於不得不歸於現實的寂寞。一次醉眠描寫出很多感受,可謂平淡中蘊含至味。全詩造意古樸,富有禪意。細味頷聯的「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作者憐惜殘花、調侃鳴鳥,表現出一種恬淡閒適的情懷。但這種感覺在酒醒後很快就湮沒殆盡,取而代之又是對現實的深遠憂慮、和各種無助的惆悵。

相關焦點

  • 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意境悠遠,空靈夢幻
    下面介紹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意境悠遠,空靈夢幻。山中夜坐宋代:林一龍寒灘遠嘶月,遺響到巖壁。悠悠千古心,悄悄一卷易。
  • 宋代詩僧的一首禪詩,景美醉人,禪意悠遠
    下面介紹的是宋代詩僧的一首禪詩,景美醉人,禪意悠遠。筠溪晚望宋代:釋惠洪小溪倚春漲,攘我釣月灣。新晴為不平,約束晚來還。大師曾飽學四方,能畫梅竹,工於詩詞,與黃庭堅交好,後世稱其詩為宋僧之冠。惠洪曾經受到牽累而被發配到海南,這首詩是作者剛剛脫禍幸歸故裡之際。首聯點明望中的溪水,「小溪倚春漲,攘我釣月灣。」一個「倚」字,擬人化地將泛濫的春水當作主體;而一個「攘」字,描寫了作者欣賞溪水頑皮活潑的情狀,好似久別歸裡的老人。
  • 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以動寫靜,全文未提一個禪字,卻禪意濃濃
    下面分享南宋才子的一首禪詩,以動寫靜,全文未提一個禪字,卻禪意濃濃。送存書記南宋:梁棟一聲兩聲松子落,一片兩片楓葉飛。夕陽在山新月上,道人相伴一僧歸。細味南宋才子的這首禪詩,語言樸實、清新暢達。作者雖然並未提及一個禪字,但通過對山林中幽靜氛圍的描繪,以及自身禪悟的敘述,表達出作者對禪境的無限嚮往。而作者以動寫靜的方法雖然不是獨創,卻臻於完善,幾乎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尤其最後兩句的景語,可謂充滿了禪意,也令人有一種心如止水的感覺。
  • 明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流暢自然,禪意深遠
    下面就分享明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流暢自然,禪意深遠。聚法師將往天台,止其徒玉公庵中,餘為留信宿明代:徐渭欲向天台去,先為剡水尋。秋行萬山出,夜宿一庵深。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他寫過大量詩文,還能操琴,諳音律。聚法師,即玉芝,居天池山。他的徒弟玉公與徐渭交厚,結廬於紹興鑑湖之濱。聚法師經常往來於吳越間,這首詩就是某次法師去天台途中,和作者共宿玉公庵中,臨別時作者以此相贈。
  • 宋代高僧酬答友人,這首禪詩韻律優美,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除此之外,這些詩僧也與很多文人墨客切磋交流,從而留下了很多優秀的詩篇,下面介紹的是宋代高僧酬答友人,這首禪詩韻律優美,充滿了濃濃的禪意。酬贈夢真上人宋代:行肇禪舍因吟往,晴來坐徹宵。這是一首友情酬答詩,表達了詩僧們忘情詩禪的高標誌趣。上人是對高僧的尊稱,行肇的朋友很多,彼此間有時促膝談心,有時抵足而眠。他們還相互酬答、對詩,只為為枯燥的僧侶生活增添一些樂趣。首聯描寫他和友人間的活動,「禪舍因吟往,晴來坐徹宵。」
  • 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樸實無華,讀懂了感覺自己終於長大
    下面介紹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樸實無華,讀懂了感覺自己終於長大。禪悅清代:張問陶蒲團清坐道心長,消受蓮花自在香。八萬四千門路別,誰知方寸即西方。張問陶,字仲冶,號船山,清代詩人、書畫家。
  • 宋代高僧的一首禪詩,詩情和禪味俱佳,意境更是美到心醉
    宋代開始又興起了文字禪,禪僧以偈示心得,以詩顯悟道,尋詩覓句就成為一種時尚。禪詩非常注意從細微事件中得到啟發,對大自然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下面分享的是宋代高僧的一首禪詩,詩情和禪味俱佳,意境更是美到心醉。
  •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
    老和尚早上起床晚了,聽見鳥叫,賦詩一首,充滿禪趣寫詩表達的是一種意境和心態,禪,同樣也是如此。在我國,有一種詩叫做禪詩,富含禪意。當然禪詩也並非一定是出家人所作,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蘇軾,曹雪芹等知名大家都是寫禪詩的高手。
  • 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雲根僧過白,霜信客來紅
    唐代詩人常建曾寫過一首《題破山寺後禪院》,其中兩句流傳久遠,「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抒發了禪者無欲無求、苦修苦行的情懷。後來破山寺就吸引了無數人前來觀看,其中一位詩人也駐足很久,然後信筆賦詩。下面就介紹清代才子的一首禪詩,字裡行間無不透露濃濃的禪意。
  • 解讀唐庚《醉眠》:酒不醉人人自醉,借酒澆愁愁更愁,人生的無奈
    餘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山上一片寂靜,好像太古時候一般;日子清閒得令人覺得漫長,過一天就好像度過了一年。暮春依然還有些花朵開放,使我還可以在醉酒時賞花;鳥兒婉轉的啼鳴,並不妨礙我安眠。嘗盡了人世滋味後,我掩上了門扉,這時節躺在竹蓆上非常適宜方便。
  • 身與浮雲處處閒~中唐著名「詩僧」靈澈的一首禪詩
    今天介紹這位中唐時期著名的「詩僧」靈澈,以及他寫的一首禪詩。靈澈禪師(746—816),會稽(今浙江紹興)人,與「茶僧」皎然齊名。自幼出家,先在雲門寺講道,再至吳興抒山妙喜寺,後因受忌遭謗,貶至福建汀州,遇赦後客居安徽宣州,元和十一年圓寂於宣城的開元寺。他的主要著作除了詩詞,還有《律宗引源》21卷、《大藏治病藥》等。
  • 北宋宰相的一首禪詩,一榻坐臨水,片心閒對雲
    下面介紹北宋宰相的一首禪詩,雖然未涉及禪理,卻深蘊禪意。遊湖上昭慶寺宋代:陳堯佐湖邊山影裡,靜景與僧分。一榻坐臨水,片心閒對雲。樹寒時落葉,鷗散忽成群。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並序》中寫道,「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表達了一種隱退避世的超越境界。陳堯佐化用其詩句,顯現出悠然閒適、毫無塵慮雜念,仿佛與閒雲融而為一。不過陶淵明看似逍遙,其實背後卻是一種憂愁和無奈。而宰相詩人身在朝堂,心向佛境,也是一種嚮往,正要實現起來也很困難。這就是所謂的圍城情結,各有各的煩惱。
  • 道潛的一首禪詩,純樸恬淡,充滿禪悅之感
    不是每個人都能禪悟,不過我們卻可以通過欣賞禪詩去感受濃濃禪意氛圍,同時也體驗豐富的禪趣。下面介紹北宋高僧道潛的一首禪詩,純樸恬淡,充滿禪悅之感。東園宋代:道潛曲渚回塘孰與期,杖藜終日自忘機。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在水西。道潛是北宋詩僧,俗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描寫山色水聲和鐘響草香,卻極有禪意
    有些詩句看似詩人的隨心之作,只是在謳歌大自然,但細細體味,卻比那些禪詩偈頌更有禪味。下面介紹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只是描寫山色水聲和鐘響草香,卻極有禪意。夜歸宋代:釋梵崇暮策返溪寺,松風遵路長。水幽聲斷續,山暝色蒼茫。鍾隱空巖響,露滋群草香。歸來人已久,華月半虛廊。
  • 一首極有意境的禪詩,讀懂了,幸福就會向你招手
    宋代的《嘉泰普燈錄卷十八》有一首禪詩:千山同一月,萬戶盡皆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前兩句是說,大自然平等對待眾生,不管是貧是富,是好是壞,大家都沐浴在同樣溫馨的月光下,都享受著同樣美麗的春天。後兩句極具意境。前句,以月喻佛性,千江喻眾生。
  • 耶律楚材的一首禪詩,僅是尾聯就令人驚豔,更充滿了禪意
    元代一位才子就通過自己的感悟,寫下了一首優秀作品。下面介紹耶律楚材的一首禪詩,僅是尾聯就令人驚豔,更充滿了禪意。外道李浩和景賢霏字韻,予再和呈景賢元代:耶律楚材塵緣劃斷已忘機,布鼓徒敲和者稀。詩題的意思是說,有一位叫李浩的外道朋友以霏字韻,和了高僧景賢的一首詩。然後作者又以同樣的韻腳再和一首,呈給景賢。作者深研禪理,熟讀佛經,也深受禪宗的影響。首聯就闡述了自己的感悟,耶律楚材這些年來曾經跟隨元太祖南徵北戰、東奔西走,也深受太祖的賞識與信任。雖然詩人地位顯赫,甚至可以呼風喚雨,但他早已一心一意地準備皈依佛門。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虛靜喜悅,極富禪意
    下面介紹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虛靜喜悅,極富禪意。 淮上宋代:秘演危橋當古寺,閒倚喜同僧。極浦霽秋雨,扁舟明夜燈。風沉人語遠,湖漲月華升。
  • 宋代狀元才子的一首詞,情思婉轉,不愧為出塞詞中的佳作
    但有一位作者卻被嚴重忽視,下面介紹宋代狀元才子的一首詞,情思婉轉,不愧為出塞詞中的佳作。青門飲·寄寵人宋代:時彥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雲又吐,一竿殘照。古木連空,亂山無數,行盡暮沙衰草。星鬥橫幽館,夜無眠、燈花空老。霧濃香鴨,冰凝淚燭,霜天難曉。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意境寧靜愉悅,更飽含深刻的禪理
    唐代一位高僧就擅長從習以為常的現象中參悟禪意,有一次他在秋夜的風雨中靜靜地感受內心,寫下一首禪詩,意境寧靜愉悅,更飽含深刻的禪理。江上秋夜宋代:道潛雨暗蒼江晚未晴,井梧翻葉動秋聲。樓頭夜半風吹斷,月在浮雲淺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