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易武落水洞古樹普洱茶,都有這五個特點

2020-11-16 彼薩星

易武茶區,是古六大茶山中茶園面積最大、產量最大的茶山。

易武歷來都是貢茶產區,從易武開始進山,成片古樹茶園。易武古茶山、古鎮,曾經是「鎮越縣」府所在地,植茶制茶歷史悠久,尤其在清朝後期成為了六大茶山中最熱鬧繁華的茶馬古鎮和茶葉加工、集散中心。

易武分大易武【基本包括勐那產區】和小易武【僅指易武鄉】,易武的主要產區是在麻黑村,其中包括七村六寨,落水洞是小易武的核心產區。

在雲南易武山上海拔1463米的地方,有一個只有20多戶人家的彝族村寨叫曼落。這裡常年雲霧繚繞,溫熱多雨,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因此村寨周圍優質的古樹茶園成了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在寨子中心有個很大的山洞(雲南喀斯特地貌現象),且山洞通過地底暗流直接與河流相連,加之當地地勢原因,就算是雨量較大的雨季洞內的水也不會滿溢出來,因而得名落水洞。

落水洞海拔約1,463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950毫米,是麻黑村委會古樹茶的中心產區,其村寨周圍幾棵數百年的古茶樹讓這裡名聲大噪。

落水洞茶樹多數屬於矮化的古樹茶,現還有近2000畝古樹園。植被較茂密,落水洞村還有棵茶王樹,位於海拔1400米古茶園邊緣處,樹基根部周長1.27米,樹高12.6米,樹冠直徑6米,最低分枝距地面76釐米,最大幹圍73釐米。經專家考察鑑定,這株古茶樹為人工栽培型大葉種茶,在易武鎮被譽為栽培型「茶樹活化石」。

在優渥自然條件和精湛制茶工藝雙重因素之下,高品質落水洞普洱茶以柔綿著稱,而且回甘持久,存儲轉化價值高,特點明顯。

外觀:幹茶的外形條索粗壯緊結,清晰勻稱,長葉瘦勁,色澤偏深,葉質韌實、白毫顯露

湯色:湯水的質地粘稠飽滿,持續性和穩定性好,陰柔透出高雅之美,猶如少女般情懷婀娜多姿細膩順滑,富有韌性,烏金美湯猶如陽光般燦爛

香氣:原始蜜香中滲透著幽蘭香,濃鬱的蜜香沁人心脾且香氣掛杯持久,和易武一般的大樹茶香氣相對比,顯得更濃、更沉。

滋味:剛開始入口綿柔,味道苦澀略顯,鮮爽度高,水性細薄、活躍,茶香飄溢清透甘活,數泡後更有甜香,香氣維揚,喉韻顯,舌底生津。

葉底:葉面整齊肥嫩,無明顯雜葉和枯死葉片,說明其活性度很高,後期的存儲價值就高。

由於普洱茶的核心價值是越陳越香,不管你追求的是新茶還是陳茶,是送人還是自飲,唯一不變的是優質的陳茶是優質新茶演變而來的,所以普洱茶友們在購茶時一定要細心,耐心,才能購得好茶。

相關焦點

  • 一盞真趣:易武茶臻品普洱,落水洞備受讚譽
    說到雲南的普洱茶,眾人熟知「班章為王,易武為後「的說法,皆因這兩款茶極具代表性的茶感和茶氣。落水洞,是易武公認高品質的茶產地,是茶馬古道的途經之地,位於易武鄉麻黑村委會,平均海拔在1463米左右,是種植和製作普洱茶歷史最悠久的寨子之一。作為易武茶中的品質典範,但凡喝過落水洞古樹茶的人,都會被那份脫俗高雅的香甜柔和所折服。高山環繞、森林與茶樹混生、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以及當地茶農們的合理保護、採摘以及精湛的制茶工藝等,共同造就了落水洞普洱茶的出眾品質。
  • 藏在森林裡的落水洞普洱茶
    易武茶以「香揚水柔」聞名於世,是公認的易武茶高品質的代表,茶湯口感清冽、優雅脫俗,品飲之後讓人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名稱:落水洞原來叫曼落,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寨中有個大洞,連接到易武邊緣的某條河流,因地勢差就算是常年下雨也不會漲水漫出來。
  • 麻黑茶會|易武產區的茶為什麼會成為普洱茶收藏的熱門?
    王娜(主持人):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是:普洱茶有投資收藏的價值嗎?普洱茶是一種有生命的茶。它被稱為「能喝的古董」,具有越陳越香的品質特性,這一特質也造就了它獨有的投資與收藏價值。麻黑村委會附近有個近幾年很熱門的村寨叫颳風寨,2002年,我的一個朋友去村裡收茶,當地老百姓都不知道裡面生長的高杆茶樹是茶樹,他們只知道小的茶樹;而麻黑村的人就不同了,他們知道的多得多。這也是我們所好奇的地方,為什麼易武會誕生這麼多不同的東西?後來發現這是因為易武的傳承是有序的。
  • 雲南六大茶區中,易武茶山產區的普洱茶有什麼特點?
    雲南是普洱茶的故鄉,主要有六大茶山茶區,每個產區的茶品種口感又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其中的易武茶山是雲南古六大茶山中茶園面積最大,且味道自成一派。今天,中吉號茶堂就來向茶友介紹一下,易武茶山產區的普洱茶特點。
  • 一篇文章搞懂易武茶區的山頭普洱茶
    在最南邊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分別是勐海、景洪和勐臘三個縣市區,久負盛名的易武茶山就在勐臘的北邊,位於江內古六大茶山(易武、倚邦、革登、蠻枝、蠻磚、攸樂)的東邊。易武茶園狀況易武茶山今屬勐臘縣易武鎮,是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慢撒茶山、曼臘茶山在內,因面積較大也有人將易武茶山稱為易武茶區。
  • 易武普洱茶的成名簡史,昔日的貢茶如今依然輝煌
    通過考察比較,認為易武百裡正山的海拔、溫度、溼度、土塘等地質環境是最適合種植茶葉的。於是把易武原有的數百年古喬木茶樹保護起來,列為貢茶。除供皇宮品茗外,還召集頂級茶農和茶葉專家到易武種植普洱茶樹,形成「十萬茶農進易武」的壯舉。
  • 普洱茶產地有哪些? 特點各是什麼?
    普洱茶產地有哪些? 特點各是什麼?時間:2017-08-06 13:30   來源:百度知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普洱茶產地有哪些? 特點各是什麼? 雲南地形氣候環境特殊,高緯度、高海拔,低緯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複雜,其主要表現特點為:①區域性差異分明,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 易武有遠山,遠山有嘉木——品易武遠山普洱茶
    易武有遠山,遠山有嘉木,嘉木亦葳蕤。易武茶山面積大,茶樹多產量大,歷史上曾經是古六大茶山之首。2020年易武遠山普洱茶生餅,選用2018年、2019年、2020年易武茶山喬木大樹、古樹原料,勻堆揀雜過靜電後精製而成,老茶新壓,成品為三五七克七子餅茶。茶餅毛料都是來自易武曼撒、麻黑區域的茶葉,經過兩三年的自然醇化再壓制,可以去除新茶的青味、水味。
  • 普洱茶新六大茶山品質特點
    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分別是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易武(曼撒);目前由於普洱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又分出了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下面為你介紹新六大茶山的茶區位置和普洱茶特點。 勐海新六大茶山的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縣境內,只有景邁茶山位於瀾滄縣,與勐海緊緊相連之處。
  • 普洱茶名將錄:易武「新三國」五虎上將大比拼!
    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各位看看這三國鼎立局面下的三大勢力都有哪些文韜武略的猛將們。【蜀】普洱茶王有底氣  陳昇福元昌復興易武老號韻味在普洱茶歷史風雲中,「福元昌號」以揀選茶葉必馨香細嫩,揉造技藝必古法精工的嚴苛品質標準著稱,被譽為「普洱茶王」。
  • 中一條以上的易武茶,真的都很貴
    與老班章、冰島等一線山頭齊名,易武茶在普洱茶界一直以來都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無論是剛入門的新茶友,或是飲茶多年的資深茶友,都不會排斥易武的高揚茶香和湯甜水柔。正因如此,隨著品飲普洱茶的人越來越多,易武茶備受歡迎,價格亦隨之上漲。
  • 一個麻黑,半個易武
    麻黑為什麼好呂才有(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院院長):之前我們為中吉號的麻黑產品進行了一次專業評鑑會,這緣起於5.1期間,我參加了易武的鬥茶大會,會上和中吉號的楊總交流一個問題:對於一個有特色,有特點的小產區的茶,要從什麼樣的基點推向市場,如何讓消費者喝到一款有感覺、有感情、有感性,會興奮的茶品?
  • 普洱茶各大茶區的特點和差異
    普洱茶有上千年的歷史沉澱,從歷史聞名的茶馬古道,到現在呈現在我們茶桌上各式各樣的普洱茶,雖然普洱茶很多茶品的呈現方式變了,但是普洱茶歷史上留下來的主產區並沒有變,普洱茶的主要茶區有:西雙版納茶區、普洱茶區、臨滄茶區,這三各茶區佔普洱茶產量的95%以上。
  • 易武——山山有茶樹,寨寨都種茶
    意思是說易武山頭出的茶則口感細膩,像溫柔的皇后。        易武,位於雲南西雙版納州勐臘縣北部的一個歷史名鎮,是聞名中外的「普洱茶」原產地中心,古六大茶山之一,有「易武正山」之稱,早在南宋時期,易武就成為「普洱茶」的故鄉。
  • 易武老茶頭普洱茶廠家
    易武老茶頭普洱茶廠家  茶香濃鬱,持嫩性強,芽葉肥壯。  ▼  這裡的茶樹從不使用化肥,農藥等無機物,  是純天然,無汙染、原生態的茶葉,  泡出來的茶回甘效果持久,  湯鮮亮、葉底柔軟勻稱,  相比茶霸「老班章」甜味更加濃厚細膩。  ▼  上好的冰島茶中富含大量的胺基酸、糖類物質,  3秒生津,而且有甜蜜的生津感,
  • 三分鐘認識雲南各山頭《普洱茶》口感特點
    今天為大家梳理了一下關於雲南各大山頭普洱茶的口感特點區分。倚邦普洱茶口感特點  倚邦有三大好茶,曼松、口感特點 俗話說,班章王,易武后。,芽頭肥壯且多絨毛,很少有其他茶區的茶有如此壯的條索、芽頭的。班章的香氣也很濃,在茶湯、葉底、杯底上都可以嗅到,而且杯底留香比一般古樹茶更強更長久。
  • 普洱茶哪個最苦澀?丨細說易武、冰島、老曼峨那些坑爹的內含成分
    普洱茶是一種滋味多樣化的茶。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形狀、品類、發酵程度、年份以及倉儲的不同,造成普洱茶滋味也呈現多樣化。單就新茶階段的生普而言,產地、樹種、生長環境、土質、樹齡、工藝的不同也形成不同滋味特點的普洱茶。
  • 易武普洱茶只聽過麻黑薄荷塘?這些低調的村寨同樣不容小覷!
    「班章為王,易武為後」,易武茶在普洱茶人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易武位於西上班那勐臘縣古六大茶山之首的易武,被封為中國貢茶第一鎮,在歷史的進程中它經歷落寞輝煌。從易武茶的標杆麻黑寨,再到後起之秀薄荷塘,易武地形複雜風格多樣的茶樹資源是無法被掩蓋的寶藏,於是低調如易武,也能穩居古六大茶山之首。
  • 「化骨綿掌」—易武
    隨著六大茶山名聲鵲起,尤其是列為貢茶後,便有大量漢人進入易武經營茶業,漢人帶來了先進生產技術,工藝水平、管理技術,在協辦貢茶採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提升易武茶的生產標準,使得易武茶品質極高。時值全盛時期,開闢易武至思茅的茶馬古驛道,是六大茶山通向思茅、普洱的第一條石板「茶馬古道」。那時的易武商號林立,一系列在普洱茶歷史上著名茶莊在易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