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初十的節日,其實是有規律的,這是人生存天地間的節點

2020-12-12 城市船夫起

年到正月初十,基本上就達到了尾聲,從大年初一到初十,在傳統文化中,每天都是一個「節日」,並且有相對應事物,比如大家熟悉的「初七人日」。鑑於現在的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淡薄,為了更好的讓人們了解這些節日時間點和對應的祭祀事物,這裡簡單梳理了一下,找到了這樣的規律。從這個梳理中,或許能更容易記住這些春節文化。

六畜年畫

首先初一到初六,是「六畜日」,每天對應一個家畜,分別是「一日雞,二日狗,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這些其實是和「初七人」的文化都來自於「女媧造人」的傳說。據說在盤古開天地後,世間一片荒蕪,作為人文始祖的女媧,就決定創造萬物。

於是她每天造出一種生物,連續工作了七天,最後一天才造出人類。在後世人類的發展中,馴化了六畜,豐富和幫助了人類生產生活——雞司晨、狗守夜、豬飽欲、羊育養、牛耕田、馬助行。因此根據傳說,至今仍有初三豬日、初七人日等節日。

女媧劇照·影視圖片

至於人類從最早的遊牧社會到農耕社會,這裡有怎樣的變革,暫時先不談。於是有了六畜和人類的誕生,接著正月初八就是「穀日」,即「穀子的生日」。進入農耕農業社會後,人食五穀雜糧,這是人類生存下去的根本。為感念穀物對人類的作用,在先古自然萬物崇拜中的一環。所以在人日之後的初八,人類就祭祀穀物,以祈求來年的豐收。

玉皇大帝與后土皇地祇神像

到了正月初九是「天公誕」,在民間神仙信仰中為「玉皇大帝誕辰」。其實這是一樣的,因為相關神仙傳說中,玉皇大帝就是三清化身的第一位尊神,也是對「天」的尊稱;可見在正月初九其實就是對「天」的祭祀。而正月初十就是「土地誕」,至於有些地區稱為「石頭日」,這兩者是有淵源的。土地所載最厚重的莫過於山川,又山以石成;加之代表人類改造生產工具的石器時代,人對石頭的運用在社會的進程中佔據了很大作用。

五嶽獨尊·網絡供圖

人對天地的敬畏,是自然崇拜的根本,也可以說是我們五千年文化底蘊的基礎。從馴化飼養家畜,到人對自身的感謝紀念;由祭祀穀物,祈求來年收成,再到對天地的感念。這形成了春節文化重要的一方面,至於以「萬物有靈、萬象有顯」而上升到對相關神仙的敬奉,這些只能解釋成對事物的「形象化」,且不可以「迷信」而為之。說完這些,相信對正月初一到初十的節日點就明晰了——六畜為先人七日,八谷九十敬天地。

相關焦點

  • 春節文化:記住這個規律,就記住了正月初一到初十的節日點
    年到正月初十,基本上就達到了尾聲,從大年初一到初十,在傳統文化中,每天都是一個「節日」,並且有相對應事物,比如大家熟悉的「初七人日」。鑑於現在的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淡薄,為了更好的讓人們了解這些節日時間點和對應的祭祀事物,這裡簡單梳理了一下,找到了這樣的規律。
  • 大年初一到初十各有什麼風俗或禁忌呢(上)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新年是我們大多數家庭團聚歡慶的日子,每一年的初一至初十也是我們新的一年的開端。那麼大年初一到初十各有什麼風俗或禁忌呢?下面我們看看初一至初五的。大年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預示著來年的財運。所以除了給紅包必要的花費還是需要的,不要亂花錢。否則一年錢都不夠花。有的地方的習俗是,去人家串門,要給人家帶一根木柴,這叫「進柴(財)」,預示著新的一年的財運都會好。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和兒女回娘家拜年,這就是俗稱得「回門」。
  • 農曆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古老的祭祖節日,和河圖洛書有關
    十月朝即「十月初十」,原來是一個被淡忘的至關重要的傳統祭祖節日,古唱書曰:十月裡來滿一年,十月忙著來上墳,十月裡來十月朝,家家戶戶把紙燒,家家墳上飄白紙,戶戶送衣又送食。以從朔到下一次朔或從望到下一次望的時間間隔為長度,平均為29.53059天。我國的先民們把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稱為一個「朔望月」,把完全見不到月亮的 一天稱「朔日」,定為陰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圓的一天稱「望日」,為陰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從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從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後半月;從朔到望再到朔為陰曆的一個月。一個朔望月為29天半,實際上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
  • 正月初十,是石頭節,看看有哪些傳統習俗
    傳說,從大年初一到初六是六畜日,到了初七是人日,初八接著是穀子生日,供人們食用,到了初九是天日
  • 過年的五個節點是啥?臘月初八到正月十五
    還有十天就到春節了,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從臘月初八開始就代表已經已進入春節了。進入臘月後,人們就開始陸續準備年貨了,臘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是準備年貨的高潮,出門在外的人也開始回家過年了。從狹義上來講,「過年」,單單就是指「春節」,也就是「大年初一」這一天;不過,要是從廣義上來說的話,那麼「過年」可就不只是一天了,而是一個月,甚至還要多。其實,廣義上的「過年」,不但要過5個「節點」,而且它們的間隔時間,還隱藏著規律呢。
  • @所有人 大年初一到十五,年俗都在這兒!
    初一到正月十五有哪些節日習俗?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小編這就給你梳理請點擊收藏哦!大年初一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拜年是春節裡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親朋好友家和鄰裡兒那祝賀新春。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
  • 為什麼「十二生肖鼠佔頭」,大年初一有這些習俗和禁忌!
    為什麼「十二生肖鼠佔頭」,大年初一有這些習俗和禁忌!卻誤打誤撞咬破蚩尤送來的蠟燭型火藥讓黃帝識破了蚩尤的奸計救了大家的性命於是封老鼠為十二屬相之首二是中國古代學者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係鼠,時近夜半之際出來活動將天地間的混沌狀態咬出縫隙
  • 正月初十有哪些民間習俗?
    春節的節日很多,正月初十也不例外,是什麼節日呢?地日。老祖宗很有智慧,每個節日都安排的合情合理,初七「人日」,初八「穀日」,初九「天日」,初十「地日」,真是滴水不漏,首先要給我們人自己過生日;民以食為天,又要給五穀過生日;老天爺如果不照顧,五穀也長不好,於是又給玉皇大帝過生日;那大地更離不開呀,所以接著就給大地過生日。
  •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這些風俗你都知道嗎?
    初一午飯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一鍋「羅漢齋」,寓意這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天吃完,往後就可大魚大肉,祈求來年順利,所以有「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的說法。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吃餃子除夕、大年初一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不過現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餃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時吃餃子,取「更年交子」(來年交好運)之意,大年初一吃餃子則是為了一年交好運。
  •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不知道就虧大了!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正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在民間有這樣的風俗,會把正月裡發生的事情看做一年運氣好壞的「兆示」。   3.大年初一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   4.正月初一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
  • 大年初一,這裡有一份新春祝福,請查收!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們整個華夏民族最重視的節日。每到春節,各族人民,包括海外華人都會載歌載舞,歡度節日。其實過去的春節,曾經專指節氣裡的立春,也就是說一年伊始,祈禱萬物生發,這個節日跟春天有關。
  • 【必看】大年初一至十五的禁忌大全、節日習俗及冷知識!
    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為高潮。春節時間延續長、地域跨度廣,節日活動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必須知道!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不知道就虧大了!中醫養生與健康 今天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 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端午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故中國傳統節日大多不是為了紀念某個人物或人為的事件,而主要與天道有關,因為人是大不過天的,有天地才會有人,地上的人只有與天道合一才能生存。天道的實質就是日月地的運行規律。     日月地運行有固定的規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於人而言就會感受到氣候的變化。
  • 並不孤單的春節:春節與世界其他民族的節日,有著相似的來源
    為了調和這個矛盾,古人在農曆當中加上了閏月,這就是著名的「十九年七閏」,這使得農曆也可以部分反映太陽的運行規律。經過多年的演變,大年初一往往處於兩個重要的太陽運行點之間,那就是冬至和春分。冬至在太陽運行當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古人對冬至的定義是:「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至,故日冬至。至者,極也。」
  • 天地間是否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冥冥中掌控著人的命運?
    他師從荀子時,向老師請教了一個問題——「天地間是否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冥冥之中掌握著人的命運?」韓非的老師,荀子回答:「有」。那麼是什麼樣的力量,能讓高山變為深谷,滄海化為桑田,夏冬的枯榮,國家的興衰,人生的生老病死,變化無常。韓非說:「十年可見春去秋來,百年可證生老病死。千年可嘆王朝更替,萬年可睹鬥轉星移。凡人如果用一天的視野,去窺探百萬年的天地,就如井底之蛙」。
  • 大年初一的那些事與習俗
    一年一度的海上年俗風情展,已連續舉辦第十三屆,它已成為滬上新春期間的一道文化大餐,讓我們守護了共同的精神家園,也讓我們了解到傳統年節的博大精深。  大年初一,是年節中的最重要的節點與內容之一。提到大年初一,許多人都會道出穿新衣、拜大年、放鞭炮、元寶茶、煮餃子、吃年飯等。
  • 湖北人注意!初一到十五有這些忌諱 現在看還不晚
    今天是大年初一! 小編在這裡給大家拜年啦! 商店酒樓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放大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
  • 正月初十稱石頭生日,過去民間都有哪些習俗呢?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很有智慧,將每個節日都安排得有條有理,比如說初七「人日」,初八「穀日」初九「天日」初十「地日」,包括24節氣之間的變化,這些都是我國辛勤的勞動人民總結出來的經驗。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大智慧。
  • 賈元春的生日在大年初一,冷子興為什麼說「這就奇了」?
    但是對於天下芸芸眾生,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大多數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生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在全世界每一天都有很多生命來到這個世界,為什麼賈元春的生日正月初一,冷子興說「這就奇了」?其一: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一年初始,萬象更新。隋代《玉燭寶典》寫道:「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元日,亦云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