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建立於1870年,今年正好已經150周年了,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積累,博物館從零起步,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全美國最大規模的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的結構是一座「百科全書」式的藝術博物館,涵蓋人類五千年的文化藝術精華。
大都會博物館的亞洲部成立於1915年,至今也走過了105年的歷程,亞洲部從1970年的1個展廳,到今天51個展廳,這些變化,完全得益於博物館的決策者、管理者以及社會收藏家的共同努力。
一、決策者及管理者適時決策
1970年,大都會博物館迎來建館100周年,此時博物館也迎來了一位曾經擔任過美國駐法國大使及國家財政部長的總裁(President)道格拉斯·狄龍先生(C. Douglas Dillon),狄龍先生和當時的館長託馬斯·霍文(Thomas Hoving)一起,完成了大都會博物館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建,奠定了大都會博物館成為全球最大規模博物館的重要基礎。
時任大都會博物館總裁的道格拉斯·狄龍(C. Douglas Dillon)
大都會博物館館長託馬斯·霍文
狄龍總裁和霍文館長在大都會博物館「百年慶典」之際,對博物館的總體規模進行核查,發現亞洲藝術的收藏品非常少,與大都會博物館的「百科全書」理想相差太遠,於是他們決定馬上啟動擴充亞洲藝術的收藏。
首先,要找人!
霍文館長從他的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物色到亞洲藝術的領頭羊方聞教授,當時方聞教授已經在普林斯頓大學建立了全美國第一個中國藝術史的博士點,但方聞教授不能到大都會博物館擔任全職工作人員。每周只能來工作一天。
《紐約時報》報導方聞先生
二,大規模藏品徵集
方聞教授最早作為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顧問,然後作為亞洲部的部長,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為大都會博物館進行作品徵集。
方聞教授認為,面對大都會博物館亞洲藝術當時的現狀,不能一件一件地徵集,應該是批量徵集。
有了方聞教授的坐鎮,博物館總裁狄龍先生願意為徵集作品提供資金支持,萬事俱備,剩下的就是時機了。
1970年,正是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的時期,全國都在「鬥私批修」,許多文物和藝術品都遭受到史無前例的破壞,整個中國完全沒有「藝術收藏」,海外的中國藝術收藏也基本上沒有市場。
大都會博物館此時隆重收藏亞洲藝術,正是千載難逢的時機。
方聞教授作為中國藝術研究的博士導師,他的學術觀點認為一定要通過實物來研究歷史,所以多年來一直與美國的中國藝術收藏家保持密切聯繫,經常帶自己的學生到收藏家的家裡上課。
紐約的華人收藏家王己千先生,就是方聞徵集作品的最重要的收藏家,他的家就是一座中國書畫收藏的寶庫。
方聞(右二)、王己千(左三)與蒙迪貝羅館長(中)
從1971年到1973年, 在方聞先生的努力下,王己千終於同意出讓自己的部分作品,方聞和專家們挑選了其中的25件,經過另外兩位館外專家李雪曼及班宗華的共同審核,第一批作品全部進入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的收藏,這批作品背後開支票的贊助人,就是狄龍先生!
上面這兩件作品,屈鼎的《夏山圖》以及錢選《王羲之觀鵝圖》就是這25件作品中的兩件。均為王己千先生藏品,狄龍基金會贊助購藏。
三、展廳大規模擴建
有了作品,需要有展示廳,1970年亞洲部只有一個壁畫及雕塑展廳,以及大堂樓上的陶瓷陳列廳。
這時候狄龍先生又慷慨解囊,為亞洲部的中國藝術展廳開了大支票,所以我們看到今天蘇州園林周邊的展廳,兩個入口都寫著狄龍先生的大名。
中國藝術展廳之一,是個明代書房,方聞和助理何慕文都認為,如果書房外面能夠有個園林就好了。此時,明代書房家具的主要贊助人,大都會博物館資深董事布魯克·阿斯特夫人(Brooke Astor)出手了,她去說服霍文館長,在明式書房外面建立一座園林。
當時園林所在的地方是埃及館的通風口,從一樓直通天頂,裡面安放冷氣等設備,改為園林頗有難度,館長開出了一個接近「天文數字」的預算,不料阿斯特夫人說,沒有問題,咱們一言為定!阿斯特夫人小時候曾經在中國北京居住過,是鐵達尼號沉船富豪之一的兒媳婦,她掌管的家族巨額基金,後來基本上就捐贈給大都會博物館、紐約動物園以及醫院等機構。
1981年,狄龍展廳以及阿斯特園林終於建成。
四,更多的捐贈者
狄龍展廳的建立,馬上就引起了收藏家的關注,其中一位收藏家顧洛阜(John M. Crawford Jr.)說,太好了,我的收藏品終於找到合適的展覽場所了,於是立刻答應將自己的大部分藏品捐贈給大都會博物館。
五,關於王己千 C. C. Wang
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中國繪畫收藏品相當部分重要作品來自王己千家族收藏,為了表彰王己千先生(1907-2003)家族的收藏貢獻,大都會博物館特在展廳銘文紀念。
1971年開始的大規模徵集,標誌性的藏品就是來自王己千先生收藏的25件作品,包括屈鼎《夏山圖》、錢選《王羲之觀鵝圖》、倪瓚《虞山林壑圖》、馬遠《高士觀瀑圖》、趙孟堅《水仙圖》、李衎《竹石圖》、方從義《雲山圖》等。
1996年,大都會博物館董事唐遛千先生再從王己千手上購藏一批12件作品,捐贈給大都會博物館,包括李公麟《孝經圖》等。
左起:顧洛阜、王方宇、張大千、王己千。
六、關於王己千舊藏《溪岸圖》
《溪岸圖》的來龍去脈,需要簡單交代一下。該畫作者傳為董源,五代南唐畫家,生年不詳,大約卒於962年。南唐中主李璟時期,董源曾任後苑副使,後苑即北苑,故董源又有「董北苑」之稱。董最擅山水,其水墨山水對後世影響很大,成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溪岸圖》就是董源的一幅力作。但此畫流傳至明代以後,突然失去了蹤跡,各種畫冊典籍對其均無任何記載。
【五代】傳 董源 溪岸圖 王己千舊藏 2016年唐騮千捐贈 紀念道格拉斯·狄龍
1930年代,畫家徐悲鴻忽然聲稱自己在桂林鄉下覓得了古畫《溪岸圖》,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張大千看後心動,他想拿畫換這幅《溪岸圖》,便請好友謝稚柳從中撮合,請徐在其收藏中任意挑選。後來徐悲鴻挑中了張大千收藏的金冬心《風雨歸舟》圖,張大千有些過意不去,請徐悲鴻再挑幾張,但徐悲鴻只要《風雨歸舟》,雙方就這樣成交了。《溪岸圖》後來一直由張大千收藏把玩,直到以後傳到王己千手中。
1990年代末,王己千也垂老九旬,他將包括《溪岸圖》在內的十二件藏品賣給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購藏這幅古畫之前,特舉辦了一場有關此圖是否董源真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結果是懸疑頻出,有人甚至提出要重新修改中國繪畫史。三方意見:一是認定為董源真跡,並以此否定一切現定為董源的作品;二是以為未必,但至少是北宋作品;三則直指為張大千偽作。但畢竟時隔一千多年,舉證艱難,無可確論,如同傳為東晉王羲之書法的《蘭亭序》的真偽之辯。王己千始終維持著他那從筆墨角度確定書畫真偽的觀點,加上大都會博物館用高科技手段的佐證,使鑑賞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甚至承認此為董源最重要的真跡,從而使這幅中國國寶級文物,成為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的鎮館之寶。(摘錄自鄭重先生文章)
1999年12月11日,大都會博物館為此舉辦了學術討論會,只能容納站立者的會場上擠滿了900人。這次討論會表明,不同藝術史學者可能會對同一幅作品持不同觀點,但是,這件作品的「真象」必定存在於它的視覺證據中,這些證據最終會在不斷重新研究中揭示真象。(摘錄自何慕文文章)
展覽中的《溪岸圖》
七,關於唐騮千Oscar Tang
2015年大都會博物館慶祝亞洲部成立100周年,當時收到的兩大筆捐贈,包括日本館的一大批藏品及唐騮千先生(Oscar L. Tang)的1500萬美元捐贈。
唐騮千1938年出生於上海,籍貫江蘇無錫。早年赴美定居,1956年畢業於美國知名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學院。後考入耶魯大學,獲科學學士學位。之後獲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70年與友人共同創辦萊克與唐投資集團(Reich & Tang),後成為全美30大基金公司之一。1993年退休後,將公司售予新英格蘭投資公司(New England Investment),現為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的一部分。1990年,唐騮千還與貝聿銘、馬友友等共同發起成立了美籍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成為該會的創始會員。
他十分熱衷於慈善事業,2000年向斯基德莫爾學院(Skidmore College)捐贈1020萬美元,創辦了唐氏教學博物館與畫廊(Tang Teaching Museum and Art Gallery)。2008年,他又向母校菲利普斯學院捐贈了2500萬美元,成為該校230年校史上最大的單筆捐贈。他還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董事,曾於1997年花重金購得董源名作《溪岸圖》等一批中國古代畫作,贈予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右起:唐騮千、何慕文、唐騮千夫人徐心眉)
八大山人 《二鷹圖》王己千舊藏 唐騮千2014年捐贈
八,關於翁萬戈
曾任紐約華美協進社社長的翁萬戈先生,曾為大都會博物館捐贈過陳洪綬《自畫像》等多件作品。大都會博物館館藏的唐代《靈飛經》等珍貴藏品,也是出於翁萬戈先生的轉讓。
王羲之《十七日貼》,翁萬戈捐贈 1991年
【唐代】《靈飛經》,翁氏家族舊藏,現藏大都會博物館
陳洪綬作品 翁萬戈捐贈 1999年
翁萬戈(Wan-go H.C. Weng,1918年7月28日出生),又名翁興慶,男,籍貫江蘇常熟,生於上海,美籍華裔社會活動家、收藏家、書畫鑑賞家。他是兩代帝師翁同龢的玄孫。
翁萬戈出生於上海,幼時移居天津。自北京匯文中學畢業後,考取國立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專業。1938年赴美留學獲普渡大學機電工程碩士學位。後進入威斯康星大學學習油畫,此後一直從事繪畫、電影工作。他還曾出任華美協進社社長、宋慶齡基金會理事。
1990年,翁萬戈將常熟翁氏老宅捐贈給常熟市政府,次年以翁氏故居為基礎建立的翁同龢紀念館正式成立。[4]2000年,翁萬戈將其所繼承的80種、542冊翁氏家藏古籍以拍賣方式轉讓給上海圖書館收藏。2010年,他向北京大學捐贈了明代畫家吳彬所繪的《勺園祓禊圖》。2018年在其百歲誕辰之際,翁萬戈將翁氏家藏中的王翬《長江萬裡圖卷》等183件藏品捐獻給波士頓美術館。(百度)
圖為2007年波士頓博物館舉辦翁氏家族收藏展覽及研討會,慶祝翁萬戈先生90壽辰。中間為翁萬戈,右為本文作者陳儒斌
九,中華文化之窗
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是亞洲之外最重要的亞洲藝術收藏、展示及研究機構。何慕文先生也指出,希望大都會博物館能夠收藏更多的亞洲藝術珍品,向美國人民和各地觀眾提供更精彩的藝術展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亞洲文化藝術。
下面的視頻是本文作者採訪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負責人何慕文及中國書畫主任史耀華的專訪片段,感謝僑報新媒體部製作。
(本文內容根據紐約華美人文學會2020年6月5日線上講座整理,感謝華美人文學會)
--往期推薦--
2020紐約軍械庫藝術周近在眼前了,準備好了嗎
【藝術收藏秘史】低調的洛克菲勒家族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10月21日盛大開幕,提前一天免費開放
一生之中要遇到多少次達文西
藝術講究的是個性,要與所謂潮流保持距離
好展覽就是要讓您瘋狂排隊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史上最火的十大展覽
-
↓ 歡迎約稿,工作聯繫 ↓
artflushing@gmail.com
30997713@qq.com
長按下面二維碼,敬請關注本號
如有問題,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