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是大海,盛會邀友來。10月剛剛舉行中國海洋科技產業體系建設高峰論壇的普陀,11月28日又舉辦了2020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高峰論壇。300餘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普陀,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深入探討了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新模式、新路徑和新願景,把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次論壇是普陀區持續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實踐探索,旨在通過權威的政策解讀和前沿的技術分析,緊跟國家海洋產業發展前沿,奮力打造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進一步助推舟山市加快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升舟山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海洋科技創新,普陀強區之路
與會專家立足發揮舟山及普陀的海洋產業建設發展優勢和潛力,圍繞「國家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以及與舟山海洋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使舟山成為國家海洋科技與產業發展龍頭」「形成國家海洋科技與產業戰略發展論壇品牌」「打造國家海洋信息系統重大項目示範區」三個議題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展示新技術、分享新成果,引領海洋產業創新發展。
陳純、陸軍、劉清宇、吳光勝等4位專家分別就「時序大數據實時智能處理」「用科學體系工程發展智慧海洋」「聲納系統與海洋環境」「從Ka到thz,我們走在星辰大海的徵途——華訊方舟海洋信息化實踐報告」作主旨演講,為當下海洋科技領域難點、熱點問題,細理脈絡,指引方向。
普陀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是普陀的必然選擇、歷史使命,海洋科技創新更是普陀的強區之路。
普陀有優勢。普陀地處我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T」型交匯口,是中國東部沿海和長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門戶和江海聯運的重要樞紐,是對接「海上絲綢之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關鍵節點。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是我國海島數量最多的縣區,具有極大的海洋資源開發和利用價值,是海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沃土。
普陀有基礎。近年來,普陀肩負舟山群島新區、浙江自貿試驗區等國家戰略,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綠色修船」品牌享譽國際,以海洋生物肽為代表的海洋生物醫藥蓬勃發展,海洋電子信息和海洋高端裝備製造加快布局,海洋經濟佔GDP比重8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區。
普陀更有信心。立足新階段,普陀將高舉科技興海的旗幟,以軍民融合為切入點,搶抓機遇、主動作為,積極承接國家重大專項,加強產學研融合,重點聚焦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海洋智能裝備、綠色新能源、綠色船舶修造等領域,奮力打造海洋產業新高地。
海洋產業發展,普陀騰飛密碼
此次高峰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工信部海洋信息系統專家組組長、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陸軍院士牽頭組織,國家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國家海洋信息產業發展聯盟、中國電科電子科學研究院、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舟山市人民政府等單位主辦,上海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東南大學海洋信息與工程研究院、啟迪集群創新研究院、啟迪集群科技集團等單位協辦,舟山市普陀區人民政府承辦。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到會致辭,他說,當前,我國國家安全與發展對海洋的依賴越來越強,來自海洋權益、安全等方面的威脅與挑戰也越來越大,海洋已成為國家生存與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進入21世紀,新一代網絡與信息技術正以其特有的顛覆性與滲透性,影響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人類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能力快速提升。我們應致力於圍繞海洋強國戰略,以網絡信息體系為牽引,大力推動海洋信息產業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相關負責人在致辭時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明確提出「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並將「海洋裝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之一。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已成為我國今後一個時期重要且又緊迫的戰略任務。他說,近年來我國海洋信息產業發展初見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到來之際,舉辦這個論壇很及時也很有意義。
國家海洋信息產業發展聯盟代表說,信息化是當今社會、經濟變革的最活躍因素,是中華民族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以信息科技助推我國海洋強國跨越發展,是海洋信息產業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是舟山群島新區和在座各位的歷史機遇。
論壇期間,普陀區政府與啟迪軍民融合研究院、啟迪集群科技集團等科創公司籤訂了一系列合作框架協議。
陸軍院士指出,此次論壇之所以在普陀舉行,是由於普陀的海洋資源豐富、地質構成在我國具有代表性,這裡有成為我國海洋科技產業發展「重要窗口」的潛力,目前已到了投資普陀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充分發揮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作用,彌補薄弱環節,普陀一定能為構建我國一流的海洋科技產業體系建設作出貢獻。
此次高峰論壇,既是一次海洋科技領域的學術交流,更是對普陀海洋產業發展的一次全面檢閱,必將為普陀進一步明晰海洋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把握未來海洋科技創新的發展趨勢提供精準指導。(夏藝瑄 王哲瑩)
責任編輯:劉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