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美僑村之一:南安奎霞的紅磚僑房

2020-09-14 ONLab在線

閩南有多少僑鄉?有多少華僑建築?隨著在谷歌地圖上標記出越來越多的考察村落,這個問題變得越發難以回答!越來越多的朋友向我們推薦值得探訪的僑村,越來越感覺僑鄉僑產研究無止境。華僑華人對於閩南近現代發展的貢獻是難以估量的,他們留下的房產,該如何保護?該如何合理利用?該如何重回海外後裔的視野?


奎霞村的明星僑房


2018年末有幸在林路大厝為傅海燕部長講解,陪同參觀的南安市長提起奎霞村華僑建築,不久後看到朋友分享有關奎霞的微信文章,直覺此村值得探訪。在制定2019年1月國大建築系學生閩南考察行程時,請求南安會館協助安排到奎霞村調研……


幽靜慵懶的鄉村


奎霞村是座漁村,冬日暖陽下,無垠的大海與退潮後的灘涂泛著銀光,灘涂中立著一排排養殖海蠣的杆子,海岸道路旁堆放著一人多高的海蠣殼,蔚為壯觀,原以為是廢棄垃圾,仔細一看,一個個海蠣殼用尼龍繩仔細串起,詢問之下才知道,這是用來附著海蠣幼苗,方便售賣到外地養殖場,靠海吃海的奎霞盛產海蠣紫菜等海產品。


可以遠眺金門的奎霞海景


討海的奎霞人也揚帆下了南洋,開枝散葉到菲律賓、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如今海外的奎霞人是村中人口的幾倍,全村皆姓林,家家是僑眷,是閩南典型的單姓僑村。


奎霞林氏宗祠,地面上晾曬的是紫菜


下南洋發家致富的番客寄回大筆僑匯,在家鄉蓋起一棟棟洋樓,奎霞村保留的僑房數量之多,保存之完整令人驚嘆。問起原因,答曰:「都是僑產,沒人敢動!」僑房雖然大多處於廢棄狀態,有幸留住當初樣貌,沒有被拆除翻新。


奎霞的僑房保存較為完好


在村中轉了一圈,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同區域的空間特徵,以及不同時期的華僑建築風格,除了一些百年古厝,奎霞村中區集和了最大數量的僑房,多興建於民國後期與新中國初期。一條老街穿過村莊,兩側是開著大窗插著木板的店鋪,由於大筆僑匯回鄉,這裡曾經生意興隆,1990年代老街店鋪逐漸關閉,留下空蕩蕩的街道。


曾經繁榮的商店街


奎霞村的僑房規模頗大,兩三層的建築高大挺拔,有著寬大的前院,一層喜好用石材壘砌出各種樣式,二層以上則愛用閩南特有的煙炙紅磚,牆體工整端莊,窗花用紅磚砌成立體造型。


奎霞的紅磚建築為一絕


奎霞人喜歡在建築上留下修建的年代,鑲嵌寓意深刻的對聯匾額,山花、女兒牆、陽臺等混合各類南洋風情裝飾,南洋與閩南的文化交流在奎霞僑房留下不同的解讀呈現。


精美的煙炙磚雕


在村中轉悠,偶爾遇見幾位村民,間或聽見家犬長吠,整個村落有著一種繁華褪去後的淡然。走在這麼幽靜美好的村子,雖然惋惜僑房廢棄閒置,私心卻又希望能維持現狀,擔心旅遊開發毀了這恬靜的鄉村生活。


村中新建的宅邸


然而,保護華僑建築不可避免要論及發展與再利用,如何善用資本,在保留奎霞魅力的同時,讓僑產主人受益於保護性開發?如何讓華僑後裔藉由先祖產業的保護與再利用,重溫家族曾經的輝煌與情誼?這或許是僑產保護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百年老街 古厝洋房 古老僑村煥發新生機
    鮮為人知的是,在石井鎮奎霞村,還有上百座從清代至民國及新中國成立後風格各異的老房子,形成獨特的「奎霞風光」。 青山為靠,碧海拂風,百年老街,古厝洋房。如何保護並喚醒這片熱土?各界已經開始行動—— 8月8日,奎霞村「店仔口」戲臺前,工人將村中廢棄的大石條分類、集中堆放,並重新鋪設為石板路。整治景觀,提升基礎設施,意味著奎霞正在為啟動「迎客」模式做準備。
  • 宅門鏽跡生 南安奎霞念遊子
    閩南網12月9日訊 奎霞的房子,每棟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清末古大厝氣勢輝煌,見證第一代南洋華僑的打拼史。還有第二代華僑蓋起三層中西合璧的精美紅磚古樓。奎霞的百年老街雖然慢慢消失在歷史的腳步中,但遊子心裡的鄉愁依然寄託於此。」  ——推薦人:讀者林志堅
  • 集美「八卦樓」折射僑房興衰史 特色僑房亟待保護
    編者按  僑房是一道風景;僑房是如歌歲月;僑房是親情血脈。  集美是著名僑鄉,華僑興建的特色樓房是集美僑鄉的標誌。這些僑房如珍珠般灑落在集美大地,歷經歲月,沐風櫛雨。它們不僅鐫刻著數代華僑在海外艱辛創業的歷程,也蘊含著豐富的建築藝術和文化內涵。
  • 專訪福建僑成集團營銷副總潘登:地產界另類標杆
    ­  在此契機下,由福建僑成集團投資開發的僑成·金沙城應運而生。­  據了解,福建僑成集團攜成熟的地產開發經驗而來,以其超百萬平方米的城市綜合體形態規劃僑成·金沙城。­  今年5月18日,該項目236套住宅入市,產品為48平方米單身公寓、67-80平方米兩房、90-140平方米三房、155-158平方米四房、178-210平方米複式,兩天內銷售218套,基本搶購一空,去化高達約92%,目前僅剩7套公寓。­  不少人看不明白,此次加推新品,僑成·金沙城並未進行預約及正式開盤,信息釋放出來,客戶當天就蜂擁而來。
  • 《集美特色僑房集萃》一書出版 介紹廈門僑鄉建築
    《集美特色僑房集萃》一書出版 介紹廈門僑鄉建築   中新網廈門4月1日電 (敏忠)據廈門集美區僑聯消息,由集美區僑聯策劃,林火榮、鄭東主編的《凝固的旋律——集美特色僑房集萃》正式出版,該書對集美轄區31座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保存較為完整的代表性建築加以介紹。
  • 捐資超千萬 福建南安旅菲華僑熱心家鄉公益事業
    南安旅菲僑親戴新民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戴新民 祖籍碼頭鎮大庭村,曾任菲華南安公會第四屆理事長,現任菲律賓南安同鄉總會名譽理事長、閩南科技學院(原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學院)常務副董事長、福建東方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1977年,28歲的戴新民遠赴菲律賓,艱苦創業,終成知名實業家。
  • 新加坡「福建人的建築」展:南洋風融入福建建築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0月2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前,由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系主辦,新加坡福建會館、天福宮及市區重建局聯合支持的展覽「福建人的建築:從天福宮到林路大厝」在新加坡牛車水直落亞逸路舉行。
  • 翔安澳頭社區「三海一僑」打造最美僑村 (圖)
    將變身海港僑村  去年6月份,澳頭社區被翔安區列為「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為此,澳頭社區緊抓機遇,因地制宜,提出「海港文化」、「海防文化」、「海鮮文化」、「僑鄉文化」(簡稱「三海一僑」文化)。不久,澳頭將成為宜居宜遊的閩南美麗海港僑村。打造農村藝術大院  蘇遙是土生土長的澳頭人,畢業於福州大學工藝美院,早期從事油畫創作和藝術品出口,1996年回鄉潛心鑽研書畫藝術,創作出屬於他個人的藝術符號「木語瓷言」,得到業界人士高度讚譽。
  • 「僑家樂」一房難求
    最近,《浙江日報》頭版刊登《「僑家樂」 文旅融合樂農家》,點讚文成縣依託僑鄉特色整體提升精品民宿品牌的舉措。圍繞「八個一」創建9家高端品牌民宿復工復產以來,文成縣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緊抓華僑回鄉投資創業熱情高漲的機遇,積極探索以僑鄉特色文化為主題,以豐富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為依託,打造中西合璧的「僑家樂」旅遊新業態。
  • 馬來西亞僑親首次回南安謁祖 欲投資建設養老院
    馬來西亞僑親首次回溪美街道謁祖願為家鄉建設出力欲投資建設養老院東南網10月29日訊23日,巫規矩的堂弟巫建隆和巫樹美帶著各自妻子等人,第一次回到家鄉南安與親人團聚,並表達希望投資建設養老院的想法。歷經一世紀分別 堂兄弟終團圓26日,巫規矩和巫建隆、巫樹美等人坐在一起,互相傾訴著尋親的不易。
  • 福建南安華僑中學校董校友共話發展
    福建南安華僑中學校董校友共話發展 >   中新網南安4月8日電 據福建南安教育局消息,南安華僑中學召開第六屆校董會第八次常務董事擴大會議,共敘鄉情,共謀發展。
  • 新加坡僑團舉辦福建美食節 吸引遊客品嘗美味(圖)
    新加坡僑團舉辦福建美食節 吸引遊客品嘗美味(圖) 2015-09-05 14:13:18175周年之際,聯合多個閩屬會館在古老的天福宮廟口,舉辦風味十足的「福建美食天地」展賣會,除了吸引本地福建同鄉,還吸引外地遊客和直落亞逸街一帶的上班族前去品嘗美味。
  • 福建晉江鄭煥彩僑宅 見證民國愛國愛鄉僑領童年
    處於(晉江)五店市入口處的一座僑宅厝身稍低於路面,因而屋簷上的燕尾脊更加突顯。­  此僑宅的主人乃池店清濛村旅菲華僑鄭煥彩,是民國時期著名僑領。他自幼在鄉塾讀書,光緒年間奉父命前往菲律賓,在當地讀書一年,其父以「父子不責善」,讓他進到別人的布莊當學徒。白天他拼命工作,夜間又努力學習西班牙文,不久便精通西文,熟悉商務。
  • 福建南安籍港胞黃朝陽捐款5億 用於家鄉公益事業
    福建南安籍港胞黃朝陽捐款5億 用於家鄉公益事業 2018-02-24林楷煜 攝   中新網南安2月24日電 (記者 孫虹)2月24日,福建南安籍港胞、中駿集團董事局主席黃朝陽宣布向南安慈善總會捐款5億元人民幣,成立南安慈善總會中駿慈善基金。款項將長期用於慈善公益項目,積極推動全社會尤其是教育、扶貧事業的發展。
  • 瓊海「印尼村」彬村山 依託僑文化發展全域旅遊
    在彬村山農場,除了美景外,僑文化更具有吸引力。  近年來,瓊海市提出打造田園城市發展戰略,充滿異域風情的印尼村備受熱捧。  走進印尼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靜的小教堂,異域風情的建築抓住了我們的眼球;街道整齊乾淨,路牌典雅明晰,奇花異草、椰樹互為景色,田園謐境,好一處世外桃源!
  • 福建南安黨群攜手開展移風易俗 創僑捐公益連續24年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集體婚禮在福建省南安市舉行,70對新人以簡辦婚慶樹立新風的方式許下婚約,並在現場與9名貧困兒童進行愛心結對幫扶…… 新人集體簡辦婚慶樹立新風,兩村300年不通婚舊約一朝破除,32年黨齡老黨員取消壽宴捐獻500萬元做慈善……近年,南安市紅白喜事越辦越簡
  • 廈門集美學村邊上,700年村莊裡有古韻僑房、塗鴉牆繪,極美
    這些年隨著網絡的宣傳,來廈門旅遊,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將目光聚集在島內的景點,而是看上了島外人少清淨的地方,其中集美學村就是最受青睞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大社位於集美區集美學村與陳嘉庚紀念勝地之間,是集美區的發祥地之一,已經有七百多年歷史了,這裡曾經是東海邊的小漁村,後來是著名的僑鄉,走出過陳嘉庚、陳六使等南僑領袖。
  • 廈門集美學村邊上,700年村莊裡有古韻僑房、塗鴉牆繪,歲月靜好!
    這些年隨著網絡的宣傳,來廈門旅遊,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將目光聚集在島內的景點,而是看上了島外人少清淨的地方,其中集美學村就是最受青睞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它是嘉庚故裡,到處流淌著嘉庚風情,歸來園、歸來堂、陳嘉庚故居、嘉庚公園、鰲園、陳嘉庚紀念館等構成陳嘉庚紀念勝地,每年吸引百萬遊客感受嘉庚精神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