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雜的配方有許多種,各個地區做法不盡相同。以廣式牛雜為例,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清湯」,湯清原味,定香回甘。另一種是「醬香」,湯濃回味,牛雜香味濃鬱。都是在當地盛有名氣的,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醬香牛雜的做法這是非祖傳牛雜配方。個人多年的廚師經歷,見聞過數個餐廳的做法,取優棄劣,結合了自己實踐和經驗,創新出來的配方,日賣百斤不是問題。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主題。——主要食材牛骨5斤(牛肋骨,做湯底用的。商業版有的是買用濃縮牛骨高湯代替,是節約了成本,但不是長久之計)。牛雜可以半成品的,就是那種真空包裝,裡面的牛雜都是清洗乾淨,焯水後冷凍的,實用省事。
解決了部分地區菜市場買不到牛雜的問題,以及清洗的難題。當然,最好是用新鮮的啊。常見的幾種是:牛心,牛腸、牛肚(首選金錢肚,味道香,口感爽脆)、牛蒡、牛肺、牛筋、牛腩。依自己的喜好,選5種即可。——主要香料陳皮一小塊(大概4克,醬味牛雜必不可少的一味配料)。八角3個(這是做10斤牛雜的量)。丁香3克、桂皮一小塊(2克)、香茅2克、丁香3克、甘草5克、香葉3片(小的5片)、草果2個、小茴香3克、幹辣椒10克。香料要先清下一遍,主要是去除表面的灰塵和雜質,再幹炒一會,因為香味不炒出來,做不出好吃的牛雜。最後再用紗布裝起來,備用。
——製作過程——牛骨處理:在廣東這邊,新鮮的牛骨通常是不建議焯水的,會丟失掉部分牛香味。主流的做法是把牛骨剁塊,直接放高壓鍋裡,加水沒過。大火燒開上汽計時20分鐘,再轉小火20分鐘。牛雜處理:牛肺需要先灌水排出內部的血水。牛腸則摘去多餘的肥脂,不用全部去除,否則香味大減,然後再翻轉過來。牛心、牛肚、牛膀比較簡單,無需多講了。初步處理完成後,用澱粉和食用鹽把所有牛雜抓洗一遍,再用清水衝洗幾遍乾淨。接下來是焯水,牛雜冷水下鍋,加入料酒去腥,焯水20分鐘,因為都是整塊的,所以時間要久一些,才能去除異味。如果是家庭版的,可以先分割改刀。
焯水之後,牛雜放在流動水衝,直至水變清澈為止,能最大程度去除雜味。乾淨後撈出瀝乾水分,待用。牛雜滷煮:牛骨湯底壓好後,撇棄上方的浮沫和油脂,將高湯連牛骨倒入另外的大鍋中。接著放入牛雜和香料包,再加入5斤清水(視情況加水,以能沒過全部食材為準)。開火燒沸騰,轉成中小火煮2個小時。醬料比例:期間,先把醬料調製完成。取空碗一個,放入柱候醬2勺(10克左右,柱候醬在粵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廣式牛雜不可少的關鍵調味料)。廣式蒜蓉辣椒醬6克(可有可無,影響不大)。花生醬5克(選擇好牌子,不同牌子的花生醬味道差別天翻地覆)。
南乳2塊(加一點湯汁,也有的是再搭配腐乳,兩者混合一起)。芝麻醬3克。把所有醬料攪拌均勻,倒入牛雜之中,講究的話,則先把醬料炒香。隨後放入適量的冰糖,以及料酒,繼續保持中小火滷煮2個小時左右。注意:時間不是固定的,主要取決於牛雜的部位,牛雜的新鮮、老嫩程度,牛雜的分量、每家爐具火力也不同,所以視情況而定。最後調味:滷煮時間到後,放入適量的蠔油提鮮增色,如果追求色澤深的話,可再加入老抽。之後先嘗試味道鹹淡度,再放入食用鹽調味拌勻。廣式醬香牛雜就製作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