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藝術節首設北方會場,廖昌永草原之歌打動內蒙古觀眾

2020-12-16 澎湃新聞

「呼倫貝爾大草原,白雲朵朵飄在飄在我心間······」當指揮家湯沐海轉向現場所有觀眾,在廖昌永的歌唱聲中,內蒙古烏蘭恰特大劇院現場所有的觀眾都開始打起節拍,並加入了合唱。現場的氣氛,近乎沸騰。演出謝幕,被點燃的觀眾們遲遲不肯散去,鼓掌、喝彩、尖叫、只希望臺上的藝術家們再來一曲。

8月15日晚上,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內蒙古分會場在第十五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期間隆重揭幕。在內蒙古民族劇院交響樂團的演奏下,上海歌唱家廖昌永為草原文化節獻上了一臺「草原之歌」獨唱音樂會。

這是上海藝術家們為萬裡草原帶來的深情祝福。而演出也收穫了呼和浩特觀眾前所未有的熱情和歡呼。整個劇場座無虛席,散場時,幾乎每位觀眾都在回味並讚嘆:「太棒了」「真的唱的太好了」。

音樂會現場

廖昌永

此次內蒙古分會場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首次在長三角以外地區設立分會場,也是第一個在北方地區設立的分會場。去年十月,藝術節與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籤訂協議,約定2018年在第十五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期間設立藝術節分會場,

除了開幕演出之外,今年還將有兩部劇目參與到了內蒙古分會場的演出中,8月19日,成立20多年的白俄羅斯國家功勳「好聲音」五重唱樂團,將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以帶來多首俄羅斯經典曲目。上海歌舞團的原創舞劇《朱䴉》也將於8月25日晚在烏拉恰特大劇院起舞。

開幕式上,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翁鐵慧致辭。她說,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延伸與拓展,內蒙古分會場的上海藝術家將認真踐行習總書記倡導的「烏蘭牧騎精神」,進一步加強滬蒙兩地藝術家和演藝劇目的交流合作,更好體現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服務全國的辦節功能。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副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翁鐵慧致辭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有關領導、藝術節組委會領導出席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分會場開幕式。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艾麗華致辭並宣布開幕,她表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把內蒙古作為分會場,在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期間隆重舉辦,必將促進上海與內蒙古文化交流互動、交融互鑑,也為推動蒙滬之間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大範圍的合作開闢了一條嶄新渠道。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艾麗華致辭

隨後的開幕演出,廖昌永攜手指揮大師湯沐海,與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一起,給內蒙古觀眾帶來了一個難忘的藝術之夜。

上半場演出,廖昌永演唱了《水調歌頭》《絨花》等多首中國藝術歌曲,甫一亮相,就引來掌聲如雷。而下半場,他一身蒙古裝束登場,更是引來現場觀眾熱烈會心的笑聲和掌聲。演出中,廖昌永演唱了《啊,草原》、《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草原夜色美》等多首草原歌曲,現場的觀眾在一首首歌曲演唱後,掌聲一首比一首熱烈,情緒日漸被推向高潮。最後,在一首《嚮往》中,現場觀眾被徹底點燃,演出在所有人意猶未盡中結束。

「廖昌永在這裡可紅啦,有很多觀眾和粉絲,觀眾都想來聽他唱歌。」演出前,指揮家湯沐海的一番話,也和現場氣氛相互印證。「廖昌永的演唱有一種南方人特有的細膩,我相信內蒙古的觀眾會喜歡他這種『上海味的草原』。」

湯沐海與廖昌永合作多次,這一場在內蒙古的演出是繼去年《啟航》之後第二次來到呼和浩特,和內蒙古民族劇院交響樂團合作。湯沐海表示,我們上海的音樂家來這裡做草原音樂,也是特別想把對草原的感情放在這場音樂會裡,這裡開放、進取、勇敢的創造力也值得我們吸取,我們到這裡來演出,也是來吸收營養的。常年在中西方音樂界搭建橋梁,湯沐海覺得,蒙古族音樂特別棒,在當下開放的國際環境裡,已經獲得了很大的國際認可,而要走的更遠,「其實什麼工作都不要做,直接殺出去就行。」

而廖昌永也表示,他對草原音樂有著一種天然的喜愛,這種喜愛是從血液裡來的。

「其實這場演出是一個對話主題,是草原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對話、漢族和蒙古族的對話。這其中,還有一個鄉愁的主題,一個致敬改革開放40年的主題。但歸根結底,演唱的是我們對故土、對國家、對民族的愛。」

當晚,在交響樂團的伴奏下,廖昌永的歌聲打動了現場的每個觀眾。在演唱完那首著名的草原歌曲《天邊》後,廖昌永向坐在臺下的作詞吉日格楞和作曲家烏蘭託嘎致敬,而兩位蒙古族音樂家也在演出最後向兩位上海音樂家獻上了哈達,並熱情擁抱。

廖昌永

演出結束,很多觀眾聚在劇場大廳,久久不願散去。兩位女性觀眾站著交流剛才的演出,回味時激動之情猶然。她們告訴記者,這十幾年她們都是廖昌永的粉絲,「今晚的演出不僅我們激動,全場的觀眾都激動瘋了。廖昌永的草原歌曲也許沒有我們蒙古族歌手那種味道,但他有他自己獨特的那種味道,美妙的聲音。」而另一位觀眾則表示,廖昌永的歌唱情感非常深沉,對草原歌曲的理解也非常準確和到位,唱的實在動人。

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副書記、副院長李強表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頭一次把分會場設在北方,設在內蒙古,對我們是一件幸事。希望藉助這個平臺,能更多引進國外的一些好的藝術,來引導我們的藝術發展。同時可以更好地宣傳內蒙古的民族藝術,把民族藝術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相關焦點

  • 天作幕地為臺,上海藝術家走進草原體驗「烏蘭牧騎」精神
    8月16日演出現場俯拍全景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今年10月19日至11月22日在滬舉辦。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延伸,首個北方分會場,也是首次在八月份舉辦的分會場——內蒙古分會場將伴隨著8月25日上海歌舞團《朱䴉》演出而落下帷幕。
  • 天作幕地為臺,上海藝術家走進草原體驗「烏蘭牧騎」精神
    8月16日演出現場俯拍全景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於今年10月19日至11月22日在滬舉辦。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延伸,首個北方分會場,也是首次在八月份舉辦的分會場——內蒙古分會場將伴隨著8月25日上海歌舞團《朱䴉》演出而落下帷幕。
  • 上海國際藝術節越來越旺 躋身世界著名藝術節行列
    在藝術節中心總裁王雋看來,藝術節的20年正是改革開放大背景下上海文化突飛猛進的20年。20年間,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堅持探索創新,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標誌性平臺,為上海建設亞洲演藝之都、建成全球卓越城市構築平臺優勢。  硬體擴容必然伴隨軟體升級  「上海大劇院今年迎來開業20周年,與藝術節幾乎同齡,這並非巧合。」
  • 「新國風」唱響傳統民歌,著名歌唱家雷佳亮相上海國際藝術節
    東方網記者付文婧11月7日報導:2018年11月6日晚,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迎來了一場重量級演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在上海交響音樂廳獻演一場「源遠流長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音樂會」。演出中,雷佳用9種語言和方言,演唱來自6個民族、12個地區的15首歌曲,為廣大觀眾呈上「新國風」民族音樂的視聽盛宴。
  • 民族管弦樂登上上海舞臺問好世界
    「阿斯爾」乃元代盛行的蒙古族宮廷音樂的一種,屬於純器樂宴曲曲牌······11月18日晚,伴隨著上海大劇院舞臺字幕的閃現,具有濃鬱蒙古民族風格的古老器樂合奏曲悠揚迴蕩在劇場上空,飄向現場1900多名參加第二十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中外嘉賓的耳畔。
  • 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啟幕,紅色經典「引燃」音樂草坪
    10月16日晚,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響起了《紅旗頌》宏偉莊嚴的旋律,由上海歌劇院一級指揮林友聲執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帶來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色經典」專場音樂會,用一首首觀眾耳熟能詳的歌曲,拉開了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的帷幕。
  • 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啟幕,紅色經典「引燃」音樂草坪
    10月16日晚,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響起了《紅旗頌》宏偉莊嚴的旋律,由上海歌劇院一級指揮林友聲執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帶來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色經典」專場音樂會,用一首首觀眾耳熟能詳的歌曲,拉開了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的帷幕。
  • 當藝術節融入一座城——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閉幕
    承擔著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助力建設亞洲演藝之都使命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更在不斷思考,面向全球、面向未來,如何提質增效,進一步提升「碼頭」「源頭」的城市文化能級,更深入地融入一座城市的文化生態。而集聚包括創作、表演、製作等在內的國內外一流演藝資源,推出作品首演、首展,已成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鮮明標識,孵化出豐碩成果。本屆藝術節開幕音樂會《創世秘符》、受到觀眾熱捧的歌劇《畫皮》等,是藝術節集聚國內一流名家打磨而成的全新力作;上海民族樂團的《共同家園》,既有本地藝術家的創意,也有俄羅斯演員的傾心添彩、內蒙古同行的鼎力相助。
  • 第二十二屆深圳大劇院藝術節新聞發布會今日召開,14臺25場中外精品...
    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是內蒙古自治區直屬唯一的藝術院團,當晚的歌舞晚會中,將為觀眾呈現屢獲殊榮的經典保留獲獎作品。蒙古族長調、呼麥、民族特色樂器、蒙古舞等民族歌舞形式令人眼花繚亂,展現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表現草原各族人民和睦共榮,創建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和諧場景。
  • 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首場開演,千名觀眾共同合唱
    10月16日晚,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核心板塊「藝術天空」首場演出在黃浦區上海草坪音樂廣場舉行,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帶來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色經典」專場音樂會。今年的「藝術天空」將為市民獻上48臺、98場中外演出。
  • 上海國際藝術節助力「亞洲演藝之都」建設
    從此,我和上海這座城市、與上海國際藝術節結下了不解之緣。此後,我的戲劇作品頻繁出現在上海,每次都得到上海觀眾的熱情支持,我有不少作品都源於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邀請、邀約,包括像《青蛇》這樣的委約劇目,感謝上海國際藝術節。」20年來,越來越多像田沁鑫這樣的年輕導演在這裡成長成熟,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本身也在不斷探索創新,逐漸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標誌性平臺。
  • 用巴松管講述內蒙古草原的故事
    、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樂隊排演廳和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演,其中最後一場是第二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專場演出。、北德廣播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室內樂作品的排練演出,獲得好評;2017年11月,入選柏林愛樂樂團巴松首席Stefan Schweigert 大師班;2018年10月,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室內樂比賽獲管樂獨奏組第一名;2018年11月,受邀參加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蒙古族風格作品音樂會,擔任主題作品《查瑪舞韻》的獨奏;2019年1月,在內蒙古民族劇院音樂廳舉辦個人音樂會;工作至今,參加國內外重大演出活動及經典交響作品音樂會近千場
  • 第20屆上海國際藝術節10月19日開幕 精彩亮點搶先看
    本屆藝術節開幕作品擬定為中國原創《神話主題交響音樂會》(暫名),由藝術節委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葉小綱創作,餘隆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奏,獨唱石倚潔、廖昌永、沈洋等。作品敘述從「開天闢地」到「補天」、「射日」、「治水」等改天換地的創世神話,用創新的藝術手法講述中華文化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 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節20周年,藝術大家「回家」
    10月21日,「20·40 大家·回家」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20周年特別活動在浦江之畔的東岸·民生藝術碼頭舉行。田沁鑫、秦海璐、楊麗萍、葉錦添、趙明、湯沐海、龔天鵬、沈偉、譚盾、尚長榮、魏海敏、焦晃等眾多藝術家齊聚一堂,與大家分享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一路同行的不解之緣。1999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誕生。
  • 上海國際藝術節:在上海的原點聽黃浦的節奏[附節目表]
    在民族管弦樂《牧歌》那悠揚迷人、剛柔並濟的韻律中,觀眾仿佛置身於浪漫的草原,有人情不自禁地點頭,有人一下下打起了節拍……  第十九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藝術天空——城市草坪天天演」10月19日至11月17日在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演。首場開幕演出「炫彩中國」上海民族樂團音樂會在19日晚上五點半準時奏響,上千名觀眾在上海的原點聆聽經典、品閱時尚。
  • 廖昌永 用有溫度的聲音唱有情懷的歌曲
    今年1月13日,廖昌永將再度與廣州觀眾見面,帶來一場以「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為主題的獨唱音樂會,這也是廖昌永正式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後的首場個唱。,「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故鄉不可見兮……」故土之思、黍離之悲,這是一首觸動炎黃子孫靈魂深處隱痛的力作……在記憶與鄉愁中,人們也在奮鬥、進取。
  • 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開幕 14項文旅活動展獨特草原魅力
    圖為第十七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開幕式現場。 李麗 攝圖為第十七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開幕式現場。記者從文化節組委會了解到,開幕式現場的巡遊人員和觀眾約6萬人。圖為第十七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以巡遊方式開幕。
  • 內蒙古草原的「夜鶯姐妹」:讓民族音樂綻放海內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3日電 題:內蒙古草原的「夜鶯姐妹」:讓民族音樂綻放海內外  中新網記者 張瑋  「請給我一首歌,帶引我回到遼闊的無人之地。請給我一首歌,讓我的靈魂悄然與自己相遇……」來自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的「夜鶯姐妹」組合將席慕蓉詩歌作品《請給我一首歌》成功演繹成一代人縈繞心頭的故鄉戀曲。
  • 內蒙古草原的「夜鶯姐妹」:讓民族音樂綻放海內外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3日電 題:內蒙古草原的「夜鶯姐妹」:讓民族音樂綻放海內外中新網記者 張瑋「請給我一首歌,帶引我回到遼闊的無人之地。請給我一首歌,讓我的靈魂悄然與自己相遇……」來自內蒙古科爾沁草原的「夜鶯姐妹」組合將席慕蓉詩歌作品《請給我一首歌》成功演繹成一代人縈繞心頭的故鄉戀曲。
  • 上海國際藝術節|10月20日交響合唱《啟航》揭幕藝術節
    一年一度的上海國際藝術節,是滬上文藝愛好者最期待的藝術盛宴。10月20日至11月19日,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將如期於金秋上海舉行。藝術節還聚集了謳歌各時期優秀共產黨員形象的作品,如國家話劇院《谷文昌》、武漢人藝《董必武》、寧波演藝集團民族歌劇《呦呦鹿鳴》;弘揚民族正氣的作品也不少,如天津人藝《天下糧田》、上海京劇院《浴火黎明》、上海交響樂團《天地人和朱踐耳作品音樂會》。為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藝術節還將舉辦內蒙古民族歌舞晚會《美麗的草原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