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建議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建制,黃山市委辦答覆

2020-12-12 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安徽省委書記建議「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建制」。對此,黃山市委辦10月26日答覆稱,該行政區劃調整建議涉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和江西省婺源縣等地,目前,各相關人民政府尚未取得一致意見。

此前,上述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表示,從1987年徽州改名黃山市後,關於地名之爭一直延續到現在。徽州一直在中國徽文化傳承上承擔並發揮重要的歷史角色。徽州,又名新安,原含黃山市的歙縣、黟縣、休寧、祁門及婺源(現屬江西上饒)、績溪(現屬安徽宣城)六個縣。自宋徽宗宣和三年起,徽州之名前後沿用長達780年之久,所轄六縣也一直沒有變動。

該網友認為,由於歷史原因,「徽州六縣」被拆分,連徽州地名都改成黃山市,這樣一個集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地名被廢是一種遺憾。

該網友同時指出,眼下,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很多悠久的歷史文化逐漸引起重視,徽州也是如此。此前湖北荊沙改名荊州市、襄樊也改名襄陽等等,這些地方的成功改名也為恢復徽州提供了經驗。在其看來,改名潮的興起正是印證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不僅有利於本地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特色傳統文化,也為經濟發展和振興旅遊事業提供了便利。

對於上述建議,中共黃山市委辦公室答覆,經了解,該網友反映的關於調整行政區劃的建議涉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和江西省婺源縣等地,屬於重大行政區劃調整,需要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先行協商達成共識,共同制訂變更方案,並逐級上報國務院審批。目前,各相關人民政府尚未取得一致意見。

另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多年來,社會各界對於恢復徽州舊稱呼聲絡繹不絕。

1998年4月,人民日報高級編輯李輝在《人民日報》「大地周刊」發表了《可惜從此無徽州》一文。2016年,借著全國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契機,李輝再一次撰文呼籲恢復徽州地名,在《人民日報》撰寫評論《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李輝寫道,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存在於史書、碑刻、文學經典之中。如果輕率地將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會被消解。

關注徽州歷史文化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屢次通過各級兩會平臺,表達他們祈盼徽州復名的心聲。

2006年3月,婺源籍的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原主任黃景鈞,就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建制、成立徽州地級市的建議》。

2017年1月,民盟安徽省委以民主黨派界別團體的名義,向安徽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徽州復名及績溪劃歸徽州的建議》。

建議的核心內容是:將績溪縣劃回黃山市;將黃山市更名為徽州市,轄三區五縣和黃山風景區。建議的具體執筆人為:十一屆安徽省政協常委、黃山市政協時任副主席張俊傑,十一屆、十二屆安徽省政協委員、績溪縣時任副縣長柯寧寧。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民盟安徽省委時任副主委錢念孫,又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提交了《關於黃山恢復徽州地名的建議》。

錢念孫在建議中提出了徽州復名及相關區劃調整的三種備選方案:一是在現有黃山市範圍基礎上,績溪和婺源回歸,建立徽州市;二是績溪回歸,黃山市更名徽州市;三是現有行政區劃不變,僅把黃山市復名為徽州市。

針對黃山市復名徽州市的呼聲,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黃山市時任市長孔曉宏曾向澎湃新聞表達了他的看法。

孔曉宏當時表示,徽州也好,黃山也好,反映的都是這個地區的文化標識。改與不改,徽州文化都能得到傳承,因為「徽州文化體系非常強大,不會被遺忘」。

孔曉宏還指出,地名更改有一套嚴格的程序,「作為地方政府,我們不好去打這個『口水仗』,沒什麼意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網友建議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建制 官方再次回應
    「恢復徽州」的呼聲再次響起。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安徽省委書記建議「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建制」。10月26日,黃山市委辦答覆稱,該行政區劃調整建議涉及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和江西省婺源縣等地,目前,各相關人民政府尚未取得一致意見。近30年來,有關恢復徽州地名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
  • 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傷了太平人的心,黃山市要分裂了。
    最近,一群徽州的遺老遺少又上書省政府,要恢復徽州一府六縣。真是又傷了太平人的心。不要說什麼黃山市就是徽州,黃山市是徽州四個縣,原屬宣城一個縣太平縣組成的,所以黃山市不全是徽州。當年,鄧小平主席視察黃山,要發展旅遊業。安徽省響應號召,當年不敢弄大,摸著石頭過河。
  • 黃山市長首度回應「復名徽州」:改不改名,徽文化都會被傳承
    他們或為徽州籍,或為研究徽州歷史文化的專家學者。早在2006年3月,婺源籍的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原主任黃景鈞,就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關於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建制、成立徽州地級市的建議》。建議稱,徽州行政區劃的變更,給當地各項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 黃山能恢復徽州之名嗎?
    多年來很多黃山人一直在呼籲,希望能恢復徽州的名字,卻一直沒能實現。黃山市有好幾個古稱,如新安、歙州、徽州,位於安徽省最南部的皖南山區,這裡是皖浙贛三省交界處,是我國古代三大商幫徽商發源地,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安徽省的得名便是取自安慶」、「徽州」兩府首字。
  • 黃山人為何想恢復徽州之名?
    多年來很多黃山人一直在呼籲,希望能恢復徽州的名字,卻一直沒能實現。黃山市還有個徽州區,其實和古徽州是兩碼事,徽州古城也不在徽州區,也不在黃山市區,而是在歙縣。這讓不少衝徽州文化而來,想一睹徽州古城的遊客摸不著頭腦。
  • 古徽州一府六縣,婺源景色最美,卻給了江西,安徽後悔了麼?
    婺源縣現在屬於江西省上饒市,北邊和安徽,東邊和浙江相鄰,婺源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歷史上屬於安徽省,後來劃給了江西,著名的徽州被拆分了,績溪縣歸宣城市,歙縣、黟縣、休寧縣、祁門縣保留,不過徽州府改了名字
  • 聚焦2017安徽「兩會」| 安徽民盟建議黃山復名徽州稱當年匆忙短視...
    正在舉行的2017年安徽省兩會上,這一議題也受到了安徽省民主黨派和政協委員的關注。1月18日,澎湃新聞從民盟安徽省委獲悉,民盟安徽省委以民主黨派界別團體的名義,向安徽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交了題為《關於徽州復名及績溪劃歸徽州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的提案。《建議》的核心內容是:將績溪縣劃回黃山市;將黃山市更名為徽州市,轄三區五縣和黃山風景區。
  • 安徽民盟建議黃山復名徽州稱當年匆忙短視,未獲省政協立案
    理由一是歷史淵源深厚。古徽州之域,早在秦漢時期即設郡縣。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式設立徽州,轄歙縣、休寧、黟縣、績溪、婺源、祁門6縣。此後歷經元、明、清、民國、新中國860多年,除1949年婺源劃歸江西外,徽州名稱及「一府六縣」的基本格局一直未變。
  • 徽州為什麼要改名為黃山?
    一、古徽州範圍 徽州是個寬泛的概念,包括皖南、贛東北等有徽文化的地方都能這麼說,徽學亦如此。狹義上徽州地名應該是指古代的徽州府,是指休寧,歙縣,祁門,績溪,黟縣,婺源這六個縣,被稱之為徽州的一府六縣。
  • 黃山與徽州,經濟與文化的對決
    去過黃山的人,一定知道「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這句詩出自明代戲曲大家湯顯祖的《遊黃山白嶽不果》,原詩為「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前半句土俗,後半句清雅。我們可能都知道黃山在哪,但不一定知道徽州在哪,那是因為徽州在1987年改名為黃山。
  • 黃山想恢復原名徽州,張家界、合肥、石家莊、棗莊、駐馬店尷尬了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留言板建議黃山市「恢復徽州『一府六縣』建制」,成為新聞熱點。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重地,是徽商的發祥地,「徽州文化」是中國三大地域文化之一。這一點,與「黃山」類似。清光緒四年的《獲鹿縣誌》記載:「石家莊,縣東三十五裡、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
  • 從徽州到黃山——區劃變遷及改名全過程
    而這三者之中,時間最早,波及範圍最廣,影響程度最大,近年來要求復名呼聲最響的,正是1987年的徽州改為黃山。筆者將主要從1980年的徽州地區開始,繪製了多幅地圖,為大家展示徽州演變為黃山的整個過程。傳統上的徽州傳統的徽州包括一府六縣,即歙縣、婺源、休寧、祁門、績溪、黟縣。歷史上的徽文化十分強勢,對周圍的地域也造成一定的輻射力量。下圖中即為古徽州行政區劃圖,北部未填充色彩的三縣後面要提到。
  • 曾經1府6縣的徽州府 如今分布在2省3市 可惜從此無徽州
    這裡自古號稱「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境內嶺谷交錯,水秀山靈,這便是位於皖、浙、贛三省交界的徽州,又稱「一府六縣」,即歙[shè]縣、黟[yī]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現歙縣徽城,徽州府一分為三,前四個縣現屬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
  • 城市復名:從「黃山」到「徽州」可以兩全其美
    一個城市的復名,無疑要歸於對文化的傳承,日前,人民日報刊發題為《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一文時提及,地名承載豐富的文化信息,接續千百年的情感傳承,「是一條回家的路」,「像『徽州』這樣重要的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一時引起熱議。「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人民日報》最近刊文評「徽州」被「黃山」替代,呼籲重要歷史地名不妨考慮恢復。
  • 徽州能恢復起來是多少人的呼聲,背後的價值如何?
    可是現在徽州只是存在於歷史的檔案裡,保留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毫不客氣的說,徽州地區的撤銷利好的就是一座黃山,寒了卻是整個徽州地區的心,就連安徽這個省名都變的毫無出處略顯突兀。多少年來,始終有個聲音在千呼萬喚的恢復徽州地區建制。讓安徽回到他本來該有的樣子,而且這也是很多心系徽州文化人們的願望。徽州人的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 第0432 號 建議黃山學院儘快升格為徽州大學
    黃山學院是目前黃山市唯一一座高等學府,從1978年開始創徽州師範專科學校,到1997年成立黃山高等專科學校,再到2002年升格為黃山學院至今在此,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定位「徽州大學」。努力創造條件,進一步擴大學校規模,儘早實現黃山學院升格為「徽州大學」。
  • 譽滿天下的「徽州」為什麼要改名為「黃山」?
    曾經譽滿天下、揚名於世的徽商、徽菜、徽戲、徽派建築、徽州篆刻、徽州文學等,光彩奪目、光輝燦爛。在徽州這片土地上孕育出璀璨的徽文化,也因此一說到安徽時候,大家不由的想到徽州。徽州的徽文化的誕生可以最早追溯到東晉時期,這也帶來了徽商的萌芽。徽文化的傳播離不開徽商,就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外出的商業發展,給徽文化帶來了成長,所以說徽商對徽文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徽商作為一個商業集團,也稱「徽州商幫」,它是由古徽州府所管轄的「一府六縣」:歙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黟縣六個縣商人的總稱。
  • 什麼是徽州
    一府六縣始成型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孫吳政權為壓制山越人的反抗索性將歙地一分為五,加上黟,一共六縣轄黟、歙、始新、新定、黎陽、休陽縣從原屬丹陽郡析出直接建立了一個新都郡徽州六縣行政建制初具雛形「古徽州第一偉人」——越國公汪華一府六縣終定格局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劃休寧回玉鄉並割樂平懷金鄉新設婺源縣唐代宗大曆元年(766)析黟縣及饒州浮梁縣置祁門縣
  • 從徽州到黃山:中國古今地名緣何善變
    近來,因安徽省黃山市是否應該恢復古稱「徽州」,在網上引起熱議。其實,黃山(徽州)名稱的變化,只是古今地名變遷的一個縮影。中國固然也有如同「永恆之城」羅馬一樣建成之後兩千多年名稱不變的地方(譬如無錫),但更多的地方在歷史長河中已是數度易名,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美在黃山 夢圓徽州 第二屆黃山攝影節總方案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攝影辦、市旅遊委、市文聯。責任單位:市委及各區縣委外宣辦、市攝影辦、各區縣攝影辦(二)主打版塊4、「國元證券杯」第二屆黃山腳下最美油菜花攝影大賽時間:3月28日至4月底地點:黃山市及周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