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獨家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文章地址。
最近陸續有很多粉絲會在文章下方或是私信問大叔一些料理相關的問題,有些問題的出場率實在太高了。大叔想它們應該深深困惑著許多新手主婦,就在這裡一併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咯!
1、肉要不要洗?絞肉、肉絲千萬不要洗,洗了肉汁都流失,而且洗完溼答答的,不可能弄乾,以這種狀態下鍋料理,絕對會炒出一堆水(因為肉本身就都是水好嗎?)影響成果。
有人問不洗不會覺得髒嗎?我只能說,挑選信賴的通路,或是找可靠的肉販,挑好肉塊之後請老闆直接絞,這樣就好了,不要太過神經兮兮,放輕鬆啦。其他像是雞腿肉排、裡脊肉排那種一片的,想洗的話可以,洗完記得拿餐巾紙把水擦乾就好。
2、每種肉下鍋前都需要燙過嗎?不用啦,這樣也太麻煩,而且很多肉燙過之後肉質就會改變,像肉絲一燙不就熟了嗎?再下鍋炒也不入味,很難吃啦。只有骨頭有斷面外露,且是要下鍋燉煮的肉,像是熬湯的排骨、帶骨雞腿塊,才需要汆燙把去除雜質,熬出來的湯會比較清澈。
但同樣這些肉,若這是要直接下鍋炒,像是做蔥燒豬小排或是炒三杯雞,是不需要先汆燙的,直接下鍋比較好入味,而且沒有要燉煮,不會有雜質跑出來的問題。另外像是三層肉、牛肋條,下鍋滷之前我會先汆燙,因為反正之後會滷很久,慢慢一定會入味、變軟爛,汆燙一下比較衛生。我的食譜若需要汆燙都會先講,沒講就是不需要,放心照著做吧!
3、食材的分量是食譜中的兩倍,調味料也是直接兩倍嗎?不行不行,這樣會太鹹喔,先額外加原本的1/2用量即可,再慢慢調味道。
假設原本是用1大匙醬油,在食材加倍的情況,你先加個1.5大匙就好,湯汁滾了覺得不夠鹹再補。醃肉的話也是差不多概念,重點是肉都有沾到醬汁即可,不需要讓肉泡在醃料裡喔,那樣就是調味料用太多了,務必把多餘的醃料倒出來。
4、裹粉用的麵粉,或是煮洋蔥湯用的麵粉,要用哪一種呢?
除非像麵疙瘩、甜點那種麵粉為主體的,才需要依照食譜指示用特定麵粉,不同麵粉會產生不同嚼勁與口感。如果只是煎炸東西需要事先裹薄薄一層,或是加點麵粉讓西式湯品變濃稠,用什麼麵粉都可以。
5、我想跟小孩一起吃,但有些料理有加酒,怎麼辦?
除非是像燒酒雞、麻油雞那種加一整瓶米酒的,我會比較忌諱,不然一般料理只是加點酒去腥、提味,而且酒氣滾一滾都會散去,我覺得給小孩吃是沒關係的,但如果你是走超級謹慎派路線的話,就不要給小孩吃或是不要放酒囉,我個人是真的覺得還好啦。
6、想要照著你的食譜煮OOO,但不加XXX可以嗎,或是我想改用YYY?
我的食譜都是力求精簡,能不放的我就不放,但如果放了,想必是我覺得對味道有一定影響的,可以的話,我當然會希望你照實加,成果比較能預期。但話說回來,料理本來就沒有公式,如果你想要自行調整,雖然做出來的味道可能跟我的不盡然相同,或是少一味,但應該也不至於不能吃吧,所以別問我囉,自己試試看吧!
7、我怕甜,甜點的糖可以減半嗎?
除非你是甜點高手,不然我會建議你先照食譜先試一次,因為糖的用量對於成果的細緻度、蓬鬆度、潤澤度等等,都有影響,還是老實依循配方,比較不會出意外。
8、除了用鑄鐵鍋,還會用什麼鍋?
鑄鐵鍋我主要是拿來燉煮東西或是做炊飯,平常最常用的還是平底不沾鍋。
9、為何我照食譜做了家常排骨、日式豬排、南蠻雞排,但煎出來的表層很不均勻,也不酥,我是哪裡沒弄好?
首先要確認一下油放得夠不夠多,照我食譜中的建議,用半煎炸的方式確實不用像油炸一般耗油,但至少還是要讓油能夠蓋到肉排的一半,不然一定會有死角沒有辦法碰到油,影響炸出來的成果。再來就是要注意火候,一開始可以先用小火慢炸,確認中心熟了,再轉中大火讓表層上色變酥脆。
還有更多美食等你呢~
明明都是肉,為何牛肉乾很硬,豬肉乾卻又軟又多汁呢?
外形酷似饅頭,其實是個麵包,外殼酥脆,內有嚼勁,適合在家做!
大叔在家做的章魚燒,金黃酥脆,配著木魚花,真的超級滿足!
炸醬麵這樣做,簡單又方便,關鍵一點都不膩,比素麵好吃得多!
下方留言處可以與大家分享你們喜歡的美食哦,做起來也很方便,要不要試試?吃完回來記得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