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書的三大體裁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國史書的三大體裁

2018-06-29 13:02:55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董嬌

2018年06月29日 13:0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參與互動 

  中國史書的三大體裁

  編年體是中國古代史書最早採用的體裁,所謂編年體,就是按照時間先後的順序編排史事。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春秋》。《春秋》本是魯國的國史,經過孔子的修訂後,這部編年體史書被賦予了十分濃厚的政治與道德意涵,因而名列經部書籍,而被尊為《春秋經》。

  編年體之後興起的是紀傳體。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編排史事。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通過《史記》的目錄,我們可以很容易知道什麼是紀傳體。《史記》開篇是「本紀」,記錄歷代帝王的言行;之後是「表」,以表格的形式開列諸侯、將相、名臣的名字;之後是「書」,記錄國家的典章制度,後來的正史改稱「志」;之後是「世家」,記錄諸侯以及特別重要的人物的事跡;最後是「列傳」,介紹帝王諸侯之外值得記錄的人的事跡。本紀、世家、列傳的設置,清晰反映了社會的等級秩序。

  自《史記》之後,後世歷代正史均採用紀傳體,因此紀傳體儼然成為不可動搖的傳統。民國初年修《清史稿》,編修者無一例外主張沿用紀傳體,眾人爭議的焦點,在於具體的篇目:一派認為仿《明史》的體例安排篇目;一派以梁啓超為代表,認為清代歷史呈現了很多與明代歷史不一樣的特點,「史例自因時而變」,以更多篇幅書寫清代歷史中的新因素,並且注重大眾的生活,而非帝王將相的家事。這兩派意見,最後以前者取勝。

  紀傳體雖然影響極大,但編年體亦未消亡。到了北宋,司馬光主持編修了《資治通鑑》,這部書採用的便是編年體,而且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衍生出了一系列史書,這其中便有南宋史學家袁樞編纂的《通鑑紀事本末》,這是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的史書。

  什麼是紀事本末體?如果說編年體以時間線索為中心、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那麼紀事本末體便是以事件為中心。像《資治通鑑》這樣的大部頭著作,以時間線索編排史事雖然簡潔,但一些事件橫跨幾年乃至十幾年,其記載分散在不同年份中,很難使讀者掌握事件全貌,容易讀了這一年忘了下一年,紀事本末體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難題。南宋文學家楊萬裡在《通鑑紀事本末敘》中便說:「蓋事以年隔,年以事析,遭其初莫繹其終,攬其終莫志其初,如山之峨,如海之茫,蓋編年系日,其體然也」,讀到友人所撰《通鑑紀事本末》後,「如生乎其時,親見乎其事,使人喜,使人悲,使人鼓舞未既,而繼之以嘆且泣也」,可見不同體裁帶給讀者的閱讀感受是有很大差別的。

  《通鑑紀事本末》使紀事本末體在歷史編纂學上站穩了腳跟,此後產生了許多紀事本末體史書,大體說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朝代紀事本末,如清朝人谷應泰撰寫的《明史紀事本末》;一類是專史紀事本末,如記錄乾隆平定大小金川之事的《平定金川方略》,清代這類「方略」之書為數不少。(陳彧之)

相關焦點

  • 談談史書的編寫方式和體裁
    就像我們所說的官方修史就應該說是史書的編纂,如《四庫全書》等;而「編撰」=「編篡,撰寫」,重點在「撰」上,不僅包含了「編纂」的意思,還表明書中補充了作者自己的相應觀點,基本上我國的史書都是作者編撰而成。在中國歷史上,史書的編撰主要是由史官來完成的。史官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要對皇帝負責,他只需要對事實負責,而皇帝更沒有權力對史書進行修改,這是一個史學家的操守。
  • 中國古代史書體例的形成,編年體,紀傳體
    大家好,我是饒喜芳,今天來和大家說說中國古代史書體例的形成,編年體,紀傳體。歷史編撰是史學家之「才」、「學」、「識」三者的集中體現。歷代史學家,無不重視歷史編撰的研究、恰當運用和創新改進。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著《史通》,分析了唐以前史書的內容,歸納它的體裁,分為編年體和紀傳體兩大類。到宋代又產生了紀事本末體,史學的體裁,更趨完備,編年體、紀傳體與紀事本末體三大史體鼎足而三的局面奠定起來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總序》把史部書籍分為巧類,即紀傳體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共計15類。
  • 從以傳記見長的古代史書中學什麼
    古人受天命論、英雄史觀的支配、影響,編寫史書就將撰寫帝王將相等大人物的傳記放在重點位置,所以在素稱史學發達的中國,傳統史書以人物傳記為主要內容。  古代史書凸顯人物傳記,令人生出史書幾乎等同於人物傳記的感覺  傳統史書的體裁,大體上是紀傳體(如「二十四史」)、典志體(如「十通」)、編年體(如《資治通鑑》)、紀事本末體(如《明史紀事本末》)、地方史志(一統志及省府州縣誌)和族譜(玉牒、家譜)等類型。
  • 2020北京事業單位公基:史書的體例
    考試中,我們經常會遇見各種與史書相關的考試題目,但是在複習的過程中,很多考生在備考的時候,遇見各種史書的體例,又不知道這其中有什麼區別,那我們今天就給考生們專門介紹一下史書的體例都是什麼,又有什麼區別,提示各位備考的考生,特別要注意一些體例中最重要的著作,這些著作都有一個共同點,經常出現「第一」「首部」「之祖」這樣的字眼,在備考的時候要多加注意。
  • 兩晉:史書分為哪幾類,劉知幾對於紀傳體史書,持有何種態度?
    兩晉時期是中國史學進一步發展的時期,西晉結束了三國以來的分裂局面,使得政治、經濟、文化在這一時期得以恢復,而自東晉起國家分裂,社會動蕩,史學仍有一定發展,且史家輩出,史書數量劇增。不僅官修史書,而且私人撰史在這一時期也紛紛出現,史書種類更加豐富。
  • 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文學常識之重要史書
    ,山東事業單位考試網特整理了事業編招聘備考資料,下面為大家分享2020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文學常識之重要史書。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我國五千年歷史輝煌燦爛,史書作為歷史事件的重要載體,在事業單位考試中考察較多。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關於重要史書的考點。一、紀傳體紀傳體是以人物為中心記錄歷史事件的一種體裁。
  • 2020山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古代史書體例
    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2020山東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古代史書體例從最近幾年的試題來看,文學常識是事業單位考查的側重點之一,所以今天就為大家講解一下我們中國古代文學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知識點
  • 《戰國策》——古代史學名著、國別體史書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 十首世界名曲,十種音樂體裁
    我們經常會接觸很多不同體裁的作品,奏鳴曲,賦格曲,練習曲,幻想曲……這些不同的音樂體裁其實具有各自的表演目的、樂曲內容、音調節奏特色、演出場合等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圓舞曲(Waltz)
  • 英語新聞中的體裁
    儘管新聞的種類繁多,分類的標準各異,但是, 它們都必須通過記者按不同的報導形式即新聞體裁 (news style)予以採寫。由於新聞活動的範圍是一個 廣闊多姿、變化無窮的世界,其間的客觀事物也呈多 樣性,因而報導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新聞體裁也在 不斷更新。
  • 文學常識專題:現代文學體裁
    這一章節講下現代文學體裁知識。現代文學主要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民間文學,雜文等。1.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如《龜兔賽跑》,《自相矛盾》,《農夫和蛇》等等。
  • 中國古代有哪些獨具特色的文學體裁
    楚辭與《詩經》是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五、詞 詞是一種詩歌藝術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餘、長短句。詞始於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形成於唐代,在宋代達到其頂峰。一開始伴曲而唱,所以寫詞又稱作填詞、倚聲。後來逐漸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專門的詩歌藝術。
  • 聚沙成塔|公牘、書牘、箴銘、哀祭、碑誌類文言體裁詳解
    原文接上次的文言體裁,錯過的同學可以翻閱往期文章: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文言體裁:公牘、書牘、箴銘、哀祭、碑誌類。後來這句話被孫中山所改編,作為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驅除韃dá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簡稱「民族、民權、民生」即「三民主義」。
  • 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
    最近看到有人提問:哪種體裁的舊體詩適合創作的入門?然後有人回答舊體詩就是格律詩,哪種都不適合入門,也有人回答學習了絕句自然就會寫古體詩。對於這些回答,六甲番人認為都不是很對。這當然是錯誤的,舊體詩既包括格律詩,也包括古體詩、詞和曲,是區別於五四以後新詩的詩歌體裁,也稱為古典詩歌。2、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詩歌?這也是不對的,古體詩是相對於近體詩而言的,是指唐代近體詩形成以前的各種詩歌體裁,近體詩也就是格律詩。3、只有格律詩才有格律要求?這還是錯的,不單格律詩,詞和曲也是有格律要求的。
  • 孔子將史書命名為《春秋》,後世史書也用春秋之名,春秋什麼意思
    中國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先生在其著作《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曆法》寫道:「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時(季),在商代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為春秋二時(季),所以後來稱『春秋』就意味著一年。」意思是當時一年只劃分兩個季節就是「春秋」,而說文解字裡面也解釋說:「年,熟谷也。」
  • 十首世界名曲,帶孩子了解十種音樂體裁!
    問他現在還欠了多少,他比了一下是5W,三四個借貸的平臺輪流還…… 十首世界名曲, 帶領大家了解十種常見的音樂體裁。雖然小步舞曲跟圓舞曲都是一種舞曲體裁,但是小步舞曲相較速度更為平穩,曲風相對端莊。
  • 近10年考研英語大作文材料選擇與體裁
    例如2002年的題目是中外文化交流,2003年的試題既可以討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問題,也可以談孩子的教育問題,2004年試題則表達了"終點又是起點"的人生哲理,2005則對贍養老人問題展開討論。  從命題的內容來看,它有兩個特點:第一,涉及面廣,考生日常生活以及大家所關心的社會現象、熱點問題都是命題的重點。這就要求考生對社會問題有一定深度的認識和素材的積累。
  • 19世紀的浪漫主義思潮,其主要體裁則是詩歌
    百家原創作者:玉枝聊歷史在西方近代文學史上,一種思潮總與一種體裁密切相關。17、18世紀的古典主義思潮,其主要體裁是戲劇;19世紀的浪漫主義思潮,其主要體裁則是詩歌。這是因為,體裁與思潮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繫。古典主義的要旨是表現理性原則。
  • 西伯利亞地區曾屬於中國?韓國學者舉出證據,就在中國史書記載中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中,中華文明不斷的發展壯大,而如今的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大國,這和中國悠久的歷史發展不無關係,當然晚清時期的積貧積弱,中國也丟失了不少的領土,其實如果按照中國疆域最廣闊的年代,應該是在元朝的時候,僅元朝疆域就有1376萬平方公裡,這還不包括他們所建立的諸多汗國
  • 2013年中學語文教師招聘考試文學體裁常識五
    詩歌詩歌的特點:詩歌是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以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高度地集中反映現實生活、抒發思想情感的一種文學體裁,抒情色彩、音韻之美、含蓄凝練即成。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類別。它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