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市,是浙江省麗水市代管縣級市,除了龍泉青瓷聞名於世外,另一個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冷兵器時代的王--龍泉寶劍!
龍泉寶劍的製作工藝在2006年6月20日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技藝、文化、傳承類的東西,是不可觸摸的,所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承人經過師傅傳授、自身學習才可將技藝掌握,從而將龍泉寶劍這樣的實物鑄造而出,所以說,現代的龍泉寶劍是龍泉寶劍鑄造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
龍泉寶劍的名稱由來源於傳聞中第一把龍泉劍的誕生,而鑄造這第一把龍泉劍的鑄造者正是中國古代鑄劍鼻祖--歐冶子!相傳歐冶子於東周列國紛爭時期發現了銅和鐵的冶煉奧秘,經過潛心研究,於同時期的另一位鑄劍大師幹將合力鑄成了第一把鐵劍--「龍淵」。
直至唐朝時期,為避諱唐高祖李淵的名諱,將龍淵劍改名為龍泉劍,相傳龍泉劍鑄成之後經過時代更迭,流轉到了李淵手中,是李淵的生前配劍,李淵駕崩前將龍泉劍傳給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駕崩後攜龍泉劍一起葬於昭陵。
龍泉寶劍有著位處冷兵器巔峰的優良性能,劍刃鋒利削鐵如泥、剛柔相濟宛如太極、寒光逼人千年生輝、紋飾巧致奇巧玲瓏。由於龍泉寶劍的性能突出,一時成為古時皇室的專用配件,這也讓龍泉寶劍更加聲名遠播,龍泉劍幾乎成為了寶劍的代名詞,也是各朝饋贈他國,賞賜良臣的不二之選,是為國禮也,即使現在,也是我國饋贈友邦的國禮佳品。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極其重視對龍泉鑄劍技藝的保護,促進了龍泉寶劍朝著工藝品和藏品這一形式的良好發展,又加上中國人特有的武俠夢,一時之間,龍泉劍聲名鵲起,成了各界名流和收藏愛好者的必藏之品。
1956年時,我們敬愛的開國領袖毛主席也收藏了一把龍泉劍,是一把30寸的金銀龍凸花單劍,毛主席的詩詞書法皆流露著王者之風,加之寶劍相配,可謂是「寶劍配英雄!」,另外,影視劇武俠片也算是我國的一大特色,在拍攝武俠片或古裝片的道具裡,龍泉寶劍開闢出了自己的一份天地,各種樣式的龍泉寶劍活躍在大大小小的劇組裡。
相對於國際環境,新中國一直處於平穩的高速發展之中,社會安定,鑄劍行業得以健康迅速的發展,在龍泉市的鑄劍企業多達上百家,龍泉寶劍也成為了龍泉市除龍泉青瓷外的另一特產經濟產業,自第一把龍泉劍誕生,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寶劍一旦出土,依然會露出冰冷的寒光,就像這傳世的龍泉寶劍鑄造技藝一樣,任歲月變遷,仍散發著陣陣光芒。
有的讀者可能會感到疑惑,我國明令禁止管制刀具,為何龍泉寶劍可以這樣大張旗鼓的銷售?其實很簡單,因為龍泉寶劍走的是工藝品路線,所有售賣的龍泉寶劍皆不可開刃,一旦開刃就算是管制刀具,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如果想收藏龍泉寶劍,購買後切不可開刃,一定要遵紀守法,這也是維持社會安定的基本意識!
隨著科技的發展,冷兵器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戰爭的要求,但龍泉寶劍這一流露著古時中國人智慧的鑄造技藝仍世代傳承,鑄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完美的結合了社會的發展,以工藝品藏品的形式,讓龍泉寶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下迸發出了鑄劍文化的第二春,以一種和平的,不開刃的溫和之姿與被掩埋在歷史裡的「前輩們」遙遙相望,劍身微鳴,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