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雙擴區」,深圳人都知道是指前海、蛇口的雙區擴容,尤其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重要節點,深圳人翹盼更大的利好降臨,「擴容」命題也就再度成了當下高熱量的話題之一。
眾所周知,前海近年被培養成南山區經濟核心中的核心,坊間被稱為東方曼哈頓。
原由,在國家發展戰略的指向下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是由國家領導人親自策劃、部署、推動的國家戰略四部曲之一。
對標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而深圳前海則定義為大灣區的中心,也由此前海、寶安近兩年的樓市迎來了一輪凌厲的上漲勢頭,在熱情追逐的表象下,是大眾看好前海的未來預期,是對前海新城市中心價值的先一步入場,也是城市價值兌現預期下的補漲。
前海有多大?佔地面積15平方公裡,在當前經濟和產業的密度下顯然太小了。
所以一直存在著前海擴容的說法,官方也不時加以印證。
2019年,深圳曾明確表示前海雙區擴容方案已經上報,而且在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裡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
那麼向哪擴,擴多大,這也是留意此事的人們最關注的細節。
在坊間流傳的各種版本裡,分析最恰當、可能性最大的說法是把寶中、西鄉到海洋新城這一大板塊納入其中,屆時前海面積將擴大至120平方公裡,如若如此,將對深圳經濟和樓市的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
那事實呢?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2020年進程追蹤如下:
1月8日,年初的深圳市第六屆人大八次會議上,深圳市長陳如桂強調:推動前海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雙擴區」儘快落地。
4月17日,前海建設2020年第一次會議中指出:加快前海建設進程,為深圳40周年獻禮。
6月8日,官方正式印發的《廣東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中對前海合作區擴容作出明確批示。
《發展規劃》原文中寫道:
文中寫到:條件成熟時推動深港合作區創新發展。以粵港澳深度合作為主題,推動前海合作區實現連片擴區,將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寶安中心區及大鏟灣片區、機場及周邊地區、會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區整合納入,並在新擴區域實施前海有關支持政策,疊加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政策。
比想像中的範圍還要大,此番連片擴區將會展新城、機場東等在內的整個大空港片區都劃為為前海的一部分,享受和前海同樣的政策待遇和資金扶持。
關於前海擴容,官方亦有不斷釋放信號的動作,尤其是在2020年,再過兩個月就是特區成立40周年的慶典,從前海到空港是否收穫國家的一份大禮,這給了民間無限想像的空間
大空港片區若納入前海,對機場、會展和海洋新城來說無非是一記重磅利好,意味著資金和政策雙好加身,深圳西部的核心地帶,樓市又將迎來新一輪飛躍。
關於前海+空港、
深圳下一個40年。
從2010到2020,十年間前海的定位從深圳的雙中心之一,一躍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城市新中心和先行示範區核心引擎區域。
從城市級中心到國家級大都市核心,經過蓬勃有力的發展,前海聚集了合作區、自貿、商務、科技、金融、教育、醫療、文化、生態等多方面屬性,再把機場、國際會展、海洋新城等納入前海,擴容後前海不但擁有了更多土地和空間,還讓眾多的產業有了更強的聯動性,深圳或將無需捆綁香港,而是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都市中心。
截止今年3月,936家國內上市公司在前海設立企業,356家世界500強,註冊港企12012家,註冊資本達1.3萬億。上千家巨頭企業紛紛在前海布局,上萬家港企爭相入駐前海,直接用行動和真金白銀投票前海。
前海預計未來就業人口預計52萬,居住人口23萬,一旦擴容落地,外溢的高質量群體或將促使空港片區成為下一個如日中天的寶中。
就當前來看,前海到空港有大批的基礎建設正在火熱推行著。
比如前海綜合交通樞紐,亞洲最大的在建交通樞紐,用地面積20公頃,計劃2020年完成地下土建,由五條軌道及口岸、交通、出租、旅遊巴士等交通接駁場站構成。
大空港未來也將有4條地鐵線從此經過,除了已建成的1、11號外,還有12、20號,值得一提的是,1號和11號兩條線連接著整個深圳金融、經濟以及科技最強的幾個片區,交通價值不可估量。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片區,規劃升級國際會展城,佔地面積23平方公裡。
海洋新城,集中藍色產業,包括了濱海會議中心、海洋博物館、溼地公園、九年制學校、海洋科研所、綜合醫院、海洋總部大樓、海景酒店、超級碼頭等,都是一些規格很高的項目,整個區域的配套和產業都得到全面的升級。
規劃升級成了一個超大規模的國際會展城。升級後的會展城,面積近23平方公裡,包括國際會展中心、海上田園和寶安綜合港區三大片區,差不多是三分之一個福田的體量。
再比如海洋新城新版規劃,整體分為兩大部分,北部居住混合片區和南部產業混合片區,公共向海,藍色產業集中在南部。注意下圖右下角內容,包括了濱海會議中心、海洋博物館、溼地公園、九年制學校、海洋科研所、綜合醫院、海洋總部大樓、海景酒店、超級碼頭等,都是一些規格很高的項目,整個區域的配套和產業都得到全面的升級。
這裡將會是未來深圳樓市的新標杆。
放眼過去四十年,對深圳最後悔的事就是沒有買對房,再放眼未來,下一個身價倍增、實現財務自由的機會你還會放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