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詩外
——《梁恩洪原創現代詩自由詩集錦》閱讀感受
張紹九
詩人梁恩洪。寫下這五個字之前,我還是花了點時間,對如此稱謂我品評的這一系列詩歌的作者的原因進行過認真的思考。
中國操弄文字的人很是有講究春秋筆法的習慣。如果對只偶然出產了一兩小首尚可稱道詩歌的作者,或者對炮製出一千首口水打油詩的作者稱道其為「詩人」,恐怕是要被人笑掉大牙的。
鑑於曾經見識過個把入了會被稱為「作家」正了名頭的人,不過也就寫了大量電飯煲時代還依舊用老式木甑子蒸出許多總體剛過夾生且沒有實質獨立個性和特色的文字的人被一次又一次地稱為詩人作家,最關鍵是機緣巧合坐在圈內某職位上竟然並無自知之明地以為自己算得個人物的笑劇。眼下我手裡三十餘首詩歌不說是每一首至少一大半詩的質量可以碾壓過那人的「心血之作」。用「詩人」來稱呼梁恩洪,我就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可以的。
知其好而不知其所以好而稱其好,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駁倒。因而,我下了點功夫對其中許多詩歌引起我共鳴的原因作了一番探究。
在世界詩歌史上,狄金森有著重要的地位。由於種種客觀主觀原因,其美妙詩作不少以碎片化的意象和斷句面貌出現。由此可見,與小說、散文之類文體相比,詩歌裡精彩的意象和斷章有著更加顯著的意義。在閱讀詩人梁恩洪的詩作時,有不少精彩的片斷讓我拍案叫絕。「把酒向青天/一半畫娥眉/一半勾下弦」,我在心中讀罷便鮮活畫出一幅畫:杯中灑出的美酒或是半醉半醒之間手中酒杯劃出的半圓弧線一邊宛若黛眉,一邊又似下弦月。兩個半弧相扣,正好一輪滿月。「把酒問青天」本是東坡先生懷念在異地的知己弟弟子由的作品,後人常常借來抒發男女之情,本詩這裡把「問」改為「向」,又用「娥眉」二字來寫意,我在這裡也就把它理解成詩人中秋之夜對男女知音共圓美好情景的讚美。不直寫對美好圓月的渴望和禮讚,而是舉杯劃圓的動作來暗示心境,讓人頓感新鮮。
在《獻給虛無》一首裡,詩歌再一次出現類似表達:「讓愛情的靈魂/別在天上/畫圓」。詩人似乎特別喜歡為愛的「嬋娟」畫像,而且這個「圓」一而再,畫得還很好。
「你的秀髮垂直成一道漂浮的長窗簾/一忽兒在天際/一忽兒在眼前」。眼前的窗簾飄蕩,與幻想中女子的秀髮交替呈現,思念情切,歷歷可見。
「當你的愛情/變成一隻倦鳥時/我們站在/籬邊的門前/陪你笑陪你哭」。一個人對理想中愛情的期盼和守望,以及耐心等待對方回歸的姿態,酣暢地潑出了心中之想。我因此想起特別喜歡唱的一首近兩年的流行歌:「期待著你的回來,我的小寶貝。期待著你的擁抱,我的小寶貝。多麼想牽著你的手,躺在那小山坡。靜靜地聽你訴說,你幸福的往事。」二者的表述,有異曲同工效果。而等待愛情鳥倦歸的抒情,則更見情深。《倦鳥》一詩,讓我依稀看到一個成熟男人的百轉愁腸,寶貝一歌,則讓我想起戀愛中青年男女的盼望。
「銀色的月亮/在樹梢尖上遊走/深謀遠慮地/將清冷的光亮拋灑在/長滿長青藤的窗口」。我的閱讀量不算大,以前多見人把月亮比喻成秀美溫柔的女子。這裡,詩人卻用上「深謀遠慮」一詞,令人不由得想到媚娘的手腕。然而,劇終大幕拉上時,則天大帝也被迫回歸李家媳婦的角色。最終仍逃不過男權社會中女子的卑下命運,如果用深謀遠慮的銀色月亮來比喻武瞾,倒也算得某種角度下的貼切。
「螢火在天空飛舞/劃出一道道彩霞」。瓊瑤在著名的歌曲裡寫道:「螢火照夜空」。螢火蟲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它的閃亮。詩人這裡以彩霞來比喻,除了亮,更強調了多彩,又見另一種新穎別致。如此種種美妙的斷章意象,詩人梁恩洪已經向我們展示了他詩人頗佳的才質。
作為十幾近二十年前我的同事,他有幾年是我的老上級。那時節,我們編輯的新聞稿經常要送他這個老報人和副總編審核。印象裡,我所見過的副總編裡,他是最愛板著面孔說事的。作為小編,我還真有點怕他。送出稿子去,不時會心情忐忑地等待他發落。虧得騰訊開發的QQ,後來又是微信,讓我這個長期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在北漂以後與這位從前的「鐵麵包公」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竟然開起了玩笑,漸漸地竟成了不拘言談的朋友,就也更多了解到他的學養。
正如他在詩歌裡所寫:「我曾經繼承了/老師的衣缽/讓六年的青春/在講臺上綻放」,作為昭通師專宣講哲學與經濟學的老師,尼採、叔本華、馬克思這些不同流派的哲學大家的思想薰陶了他。他之後來到報社工作,又增添了新聞記者關心時政的敏感。在他的詩歌裡,有著對世界局勢的關注,有著對人生的深入思索。哲學的涵養和新聞工作拓展的眼界對於提升他詩歌的內涵和思想性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從來沒有點燃過/那盞安放在龕案上的青燈」,「青燈/只能為心盲的人指引方向」,「只有那些心裡一直迷茫/從而看不清方向的人/才會在佛的面前/把佛經不斷地誦唱」。雖然誦佛經的人,不一定心都是被油蒙住的人,但是我的確見過那麼一兩個口口聲聲「阿彌陀佛」的人,要麼為了金錢利益出賣自己,要麼滿嘴助人為樂整天誦經不下一小時,當旁人需要搭上一把手幫忙的關鍵時刻卻束手作壁上觀。因而,我對這些詩句,頗有共鳴。「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禮佛和向善的最高境界,並不取決於表面的形式。詩人所寫的「心修比口修/來得實在/來得高尚」,也道出了儒家所謂「慎獨」的意義。各派哲學,在通天之處,實質一致。
「柯林頓在勝利中迷惘/普京在北島上張望/急出腎炎的是小泉一郎/是野蠻與文明交戰/還是金錢與地盤的交響」,「黃巖島布滿戰爭的曙光/戰艦與舢板/民眾與軍方/貓與耗子的迷藏/演奏出/撼動人心的四重唱」。諸如此類的詩句,僅僅瞄一眼其字詞,便可知其詩歌關注範圍的寬廣。家事國事天下事,當事件擴展到一定的層面,國事亦家事,家事亦國事。一個閉門造車的詩人,其詩歌的深度和廣度,往往有限。詩人梁恩洪作自由體新詩,得眼界和學養之益多矣。從當下的大面創作來看,在各種技巧花樣都快玩得有黔驢技窮的感覺時,強化作品的思想性和哲學意義似乎不失為一種速效的藥丸。當然,標語口號和生拉硬扯還是要靠邊站。
話說回來,雖然如前所述,在詩歌中,獨立和相關聯的意象以及斷章的閃光在詩歌價值中居功甚偉。龐德對艾略特大加斧削的名詩《荒原》的流布和認可過程也都某種程度證明了這個特點。但是,詩歌的起承轉合和結構對於一首成熟精美的詩歌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詩人梁恩洪於此,頗得其真味。
比如《漫過山花》一首。「漫過山花/是雲的氣質/在穹頂藍天之間/自由飄揚/就算是鳥兒/也不敵雲的翅膀/驚雷閃電/是雲彈奏的交響/和風麗日/是雲編織的思想/還有誰/能在高天之上/遙送昭君出關/笑談赤壁周郎//漫過山花/是風的情懷/在山埡深谷之間/暢意穿行/就算是姑娘/也敵不過風的歌聲/低吟婉柔/是風演奏的和弦/高亢鏗鏘/是風追求的命運/還有誰/能在深澗之間/樂為西施吟唱/願替曹操喊冤//漫過山花/是浪的胸襟/在大海無垣深處/粉身碎骨/就算是勇士/也敵不過浪的奉獻/朵朵曇花/是浪創作的詩篇/前赴後續/是浪不舍的留連/還有誰/能在極目之涯/恭送鄭和出海/連接中土西天//漫過山花/直指大漠孤煙一行飛雁/滿目杜鵑」。
詩歌用雲、風和浪來比擬漫山遍野的山花。雲在高天之上,遙送、笑談;風在山埡深澗之間,吟唱、喊冤;浪花在極目之涯,碎骨、奉獻和恭送。三個段落,其情感的豐富、膠著和力度,層層遞進加深。結穴處,「漫過山花/直指大漠孤煙」,境界藉助邊塞古詩「大漠孤煙」畫面和情感都極具衝擊力的經典意境大力拓開。然後,「一行飛雁/滿目杜鵑」,水到渠成,既點出了一直在提到的山花就是杜鵑,同時加以「滿目」二字,更配以飛雁的渺遠,再一次呼應了此前反覆出現的「漫過」場景。其結構展示出一種「看似無心、實則有意」的頗具匠心。
將一種文藝品種融入另一種之中,將前人詩句借用或是化用到自己寫作中,是大家們有意無意不時可見的作法。插入得勉強,便覺生硬,放置得適宜,便覺畫龍點睛或是增光添彩甚至化腐朽為神奇。印象裡,李清照、毛澤東都是箇中高手。詩人梁恩洪在其詩作中也將此法用得貼切自然。
「像春天的風秋天的雨/把男人的心緒都攪亂了/剩下一個愁/像夏天的花冬天的雲/讓小夥的情懷/從草叢中飛起來」,這樣的詩句立時令我腦海裡迴蕩起歌曲《光陰的故事》:「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以無知的這麼想」。一樣的風風雨雨,變化了的表達字詞,相似的淡淡憂愁情懷。包括「溫柔的訴求/裝進古老的漂流瓶/在心海裡/漂泊與漫遊」也立刻可以讓我想到有名的歌曲《綠島小夜曲》裡的「姑娘喲/你也在我的/心海裡飄啊飄」。歌詞的適當融入,使得詩歌的意境因為互文的效應而更加令人回味無窮。
特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首禪宗宗師的經典詩插入在「佛主的天堂/是思想者的跑馬場/四周有百花齊放/還有飄忽的芳香」和「那麼只要我無欲無求/幹嘛要把那顆橘紅色的小豆/去放在在青燈之上」之間,顯得自然貼切。其提升意蘊的效果也相似於古人慣常的用典之法。
文學作品,在形式和表達上最具有追新逐異的性格。其閱讀的感覺,頗為近似於歌曲的吟唱。比如金嗓子周璇和歌后鄧麗君,其嗓音的甜美和魅力哪怕隔著幾十年的光陰仍然具有誘惑。但是,唱腔代有花樣出,當新的同樣甜美婉轉或者磁性的聲音再次出現時,人們就會二選一,往往捨棄舊愛,沉醉於新的流行唱腔之中。
因而,閱讀文學作品時,詩歌融入的情感,表達選取的對象是否具有現代性,也是是否更加吸引我自覺閱讀的原因。這一方面,詩人梁恩洪的自由詩作品具有明顯的現代派後現代派味道。
比如詩歌《一幅油畫》,談論的是西式油畫家作畫的情形以及它的感染效果。銀杏樹拉長的身影,金光的茅草,如烈焰的塬草以及白色長裙的姑娘等等具有鮮明色彩詞彙的陳列,迅速讓我想到如梵谷那樣的現代派畫家用向日葵奪目的色彩鋪展出的現代情感衝擊力。本詩的收尾稍欠餘味。然而比起「你的美貌就像啥啥花,你的歌聲就像啥啥鳥」那樣的直白傳統抒情自由詩,我還是寧願選擇看能挑起適應了現代口味的我情感的《一幅油畫》。
「一隻熬湯的銅鍋/一把裝尿的夜壺/都因為被埋藏得太深/都因為被發現的太晚/而價值連城」這樣的將貴與賤,高尚與卑下扯到一起的真相表述直看得我哈哈大笑。
文學作品表達方式和情感發掘的推陳出新有著至為珍貴的意義。這一點在詩歌《普洱茶吟》裡有比較明顯的表達。
「千百年/剛綻放出的碧綠/僅僅一瞬間/就被人工流產/無情卻精心地揉捻」,讀到這裡,我心生一絲疼痛的顫動。那碧綠也是生命,硬生生被掐離。然而,另一頭卻是「用煮沸的泉水/點燃悠長的思戀」,於是,這犧牲了的綠葉,讓品茗者「因你而歡/因你而靜/因你而真/因你而甘」。普洱茶的這一命運過程,讓我的思緒感受著複雜矛盾而手足無措。在多元和去中心化的指導思想下,現代詩摒棄單一的歌誦或者譴責,只是將複雜的世相和情緒選擇性地呈現。本詩在描述對象的選擇和表達方式上讓我深感共鳴。在我的鮮明記憶中,這樣誘惑閱讀的表述算是第二次見到。在我這兒,因為它屬第二次吃螃蟹,所以失去了開拓的意義。但是,本詩仍然是我喜歡的好詩。
最後來談談詩人的古體詩。古體詩詞是個過時了的詩歌品種。古人之後,在毛澤東手裡掀起過一個小高潮。再往後,對這種詩形式來說,真的是「江郎才盡」了。後人再怎麼跳騰,也翻不出唐詩宋詞元曲毛詩詞的如來佛掌心了。作為一種表情達意和配合品茶養生怡情傳情的工具,它不失為可行的方案。但若說要在文學的前行之路上翻出新高峰,看上去基本就是無所可能的了。
曾經見過一些朋友和非朋友寫的古風詩歌。讀古詩,格律平仄我是不懂的。我主要是從文字表達的意義和結構上來看。在遣詞用字和分寸拿捏功夫上,詩人梁恩洪的這些首詩,有上乘的感覺。
比如《巧家》一詩,「烏蒙蒼茫遍青花」讓我想起「暮色蒼茫看勁松」,前一句雖是後來者,卻也非常貼切地描述了巧家地形和出產的特徵。「金沙水拍堂琅地」又讓我想起「金沙水拍雲崖暖」,前者依然準確地描述了昭通和巧家地處金沙江邊的地理形勢。即便是《寄贈梁氏宗親》這樣特殊場合限制更多的應景之作,詩人也是將它寫得頗有素養,比如「黃梁」之類用詞以及成湯作為梁氏的先祖之典故。「不可沽名學霸王」,不用說是借來一用。看來,詩人受毛詩影響也不淺。總的來看,詩人梁恩洪的古風詩歌有用典,有移用前人詩句,但都融合得自然,體現出詩歌合為事合為表情達意而作的特點,並非如我此前曾見過的一些掉書袋子腐儒般的生硬拗口。詩人自況「寫詩不是我的強項/卻從未在文字裡迷茫」。是不是強項,要看在哪個範圍裡來比較。在許多場合,已經可算是謙虛之語。後一句,從未在文字裡迷茫,顯而易見,詩人已經在無意中的字詞中準確描述了自己的特點。
提到作文之法,我總是不由自主山不轉水轉到陸放翁老先生那兒去。什麼「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以及「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特別是「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這一諄諄教導,有的人寫了數幾十年,怕是還沒品嘗到其味之千一。除卻「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有點無法理解之外,毛澤東以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身份在論文寫作古詩詞寫作和新聞作品寫作上秒殺許多專職文字者,就正是放翁先生論點的一個絕妙證明。
同樣初高中生就在用的日常字詞,為什麼在各人手中面貌全非?其間因眼界和胸中氣勢和人生歷煉而驅使出的排列組合差異多半才是閱讀效果差別的根源。
詩人梁恩洪以前並不是一個在文學圈子裡混的人。他甚至很遺憾的是自己沒有抓著機會去搞經管學科方面的研究工作。其詩歌創作的出手驚我,其實也正印證了「功夫在詩外」的鐵律。詩人雖說已非青年後生,但是姜子牙、齊白石,現在的褚時健這些老而有為的人早已做出榜樣。竊以為,他若有心在此領域專心耕耘,百尺竿頭再助力推動地方文學一步也不奇怪。
據我所知,他能幹的領域不少。
將來走向如何,是詩人自己的事情了。
作者簡介
張紹九,女,微信名「焰菊」,雲南省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士,雲南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碩士。資深傳媒人,跨界型作者,雲南省作協會員。
歷任北京華文天下出版公司、天下書盟出版公司、日知出版公司編輯、策劃編輯。
有文學評論、散文、小小說、言論等數十萬字發表於《文藝報》《邊疆文學*文藝評論》等國家級、省級報刊,出版研究成果通俗化作品《唯有香如故——透過詩詞看李清照》、文藝研究專著《感受「阿萊夫」的光輝》。
參與編輯暢銷書《周易》、《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唐詩宋詞元曲》、《我是左撇子》;執行編輯《橫看全球史》;策劃編輯市場化小說《首席醫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