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這些古早物嗎?
歲月如梭,時代輪流更替,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好。但無論生活怎麼變化,有些記憶卻永遠抹不去,小夥伴們,你們還記得這些古早物嗎?它們有的藏在爺爺奶奶的房間裡,有的現在還在用,還有的已經成為了收藏品。據說只有資深的永春人才認得出噢~
▼
▼
▼
▎風鼓
這種風鼓是農耕時代非常重要的工具,雖然現在都用機器替代,但這造型真心比機械好看。現在也有很多藝術館或農家餐廳用風鼓做裝飾。
▎石磨
在以前,石磨都是三四戶人家合起來做一個,做豆腐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一個推磨一個倒豆子....
▎八仙桌
八仙桌應該很多人家裡現在還有,逢年過節,宴請賓客的時候老家裡用的還是這種八仙桌,感覺真的很親切。
▎老衣櫃
這種紅色的儲物櫃做工精巧,紋路繁複,色彩喜慶。在古時候一般是嫁娶時囑咐工人做的,現在看來依然很美。
▎龜印
家裡每逢過年、過節、喪事、喜事,鼠曲粿,白果等之類的祭拜都要印上龜印,寓意著吉祥昌盛。
▎牛角聖杯
這個大家應該都認得吧~拜拜用的~無論大小廟宇都是用這個~
衣(suō)
蓑衣其實就是現在的雨衣,舊時候用蓑草編織而成的。穿在身上用來遮雨的雨具,很厚重,卻具有與眾不同的時代意義。
鬥笠
鬥笠到現在也是有很多老一輩人在用,他們喜歡戴著鬥笠出去,就算沒有下田也喜歡帶著它到鄰裡街坊走走。
▎大木床
這種大木床在閩南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雖然沒有席夢思舒服但是這種木板床睡了對脊椎好。(我爺爺說的~)
米篩
米篩現在除了一些茶葉店或是售五穀雜糧的店裡能看到,平常家裡並不多見。一般用來篩豆子或農作物。
舂臼(chōng jiù)
古時候這是搗藥物用的,現在也有一些藥店依然用種搗但大部分被機器替代了。
石臼
如果你去家裡的古厝逛一下,也許還能看到這種石臼,以前的白果啊鼠曲粿之類都是用石臼一槌一槌打出來的。
椅轎
這種椅轎是上一輩流傳下來的,也就是現在寶寶坐的座椅。沒有任何的螺絲零件,全是用竹子銜接而成,很耐用。(小編就是做這個長大的~)
掃帚
這個大家都不陌生吧,到現在我媽都要託我爺爺幫忙做幾把,她說用來用去還是這個好用。
大碗
老式的大碗做工會比較粗糙,和現在用的碗不同,碗底到碗口從窄到寬,據說古時候經常要下田幹活,食量也會比較大,用大碗吃省事。
▎火烘籠
很多人驚訝這個是用來幹嘛的,其作用也就是現在的熱水袋。在閩南一些地區嫁娶的時候還要用這個做一些祭拜儀式。
畚箕(běn jī)
在農村的一些務農地區,畚箕還是有很多人在用。也是用竹子編制而成,可以用來挑沙子,農作物,木材等等,非常實用。
扁擔
知道畚箕的都知道扁擔,它們是合起來一起用的。
絲瓜瓤(ráng)
很多人見過絲瓜瓤卻不知道它是用來幹嘛的,在以前人們會把大的絲瓜摘下來曬乾,再將外面的絲瓜皮和裡面的籽去掉,剩下的就是瓤,一般是用來洗碗,好用又環保。(小編用過哦,現在淘寶還有賣的~)
瓜瓢
瓜瓢其實和絲瓜瓤差不多一樣,只是把裡面的瓜肉全挖掉曬乾,一般用來瓢水用。乾淨又環保。
蒸籠
蒸籠現在在包子店還是可以看得到,在古時候也是每家每戶都有,製作成本不高,大都是用竹子編制而成。
▼
▼
▼
雖然遠古的時代
一去不復返
但這些古早物
時刻無不在給我們啟發
守舊與潮流是可以並肩的
保護古早物
發揚創造精神
是每一位永春人的義務
來源:網絡 編輯丨黃茹瓊
即日起,歡迎各位朋友踴躍向永春網爆料。爆料內容不限,可以是你身邊發生的新聞、新鮮事、有趣事、不平事等你認為可以共同與大家分享的。一經採用,將會得到永春網為你特別準備的紅包5-200元。回復「爆料」即可進入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