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31日、9月1日,兩隻大熊貓寶寶在四川臥龍出生了,它們就是「圓圓」和「團團」。經過嚴格挑選,它們從32隻大熊貓寶寶中脫穎而出,成為贈臺大熊貓。
「團團」「圓圓」的身世
「團團」的媽媽叫「華美」,是名副其實的「海歸」,1999年出生在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它的名字是當時的中國駐美國大使李肇星取的,2006年回國後產下6胎10仔,被稱為「明星母親」。「華美」是全球首隻出生在海外且回到故鄉的大熊貓,回到臥龍前已是家喻戶曉的「美國公主」。
大熊貓「團團」「圓圓」
「圓圓」的媽媽「雷雷」,是一隻斷掌大熊貓。1992年,它在涼山州雷波縣麻咪澤被發現時已奄奄一息,一隻手掌被竹子扎破,傷口已嚴重感染,醫生不得不為它做了截肢手術。它先在成都動物園住了3年,然後才到臥龍結婚生子。
「團團」的奶奶是在重慶動物園居住了30多年的「新星」。自從1990年它和居住在上海的大熊貓「川川」相戀後,就開始了長達20年的「走婚」。兩隻大熊貓一生都是彼此的唯一配偶,這段童話般的「滬渝」雙城之戀一直維持到2010年「川川」去世。
「圓圓」的奶奶是著名的「逃跑新娘」。1993年10月被救助於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1994年9月在蘇州展出期間,就在眾目睽睽下出逃「躲貓貓」,消失81天後被人們捉回。2001年5月7日,「白雪」在臥龍再次「出逃」,4年後,它回到臥龍。從此,它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再也沒有「出逃」了。
2008年5月12日,持續1分多鐘的汶川特大地震讓臥龍成為廢墟,「團團」「圓圓」失蹤了。幾個小時後,滿身泥沙、蓬頭垢面的「團團」被人們發現,5天後,在外遊蕩的「圓圓」找到了回家路。「團團」「圓圓」都死裡逃生「團圓」了。
大熊貓「圓仔」
一個多月後的6月18日,劫後餘生的「團團」「圓圓」轉移到了雅安。「團團」「圓圓」的轉運路線是從臥龍到小金,再經寶興到雅安。如果要問「團團」「圓圓」的祖籍在哪裡?它們會毫不猶豫地說:「在寶興。」
「團團」「圓圓」在臺灣幸福生活
2008年12月23日,大熊貓「團團」「圓圓」從雅安到了臺灣。
在木柵動物園新光熊貓館裡,「團團」「圓圓」在這裡的家堪稱「豪宅」,4層高的新光特展館,建築面積達5500多平方米。一樓設置大廳、室內展示室、室內居室、待產室、調理室及戶外展示場等;二樓是「客房」,也就是遊客服務區;三樓則是國際會議廳,4樓是機房。「團團」「圓圓」有3間居室可供選擇,分別為21平方米、28平方米和53平方米,居室裡還有集尿槽,收集尿液後可檢查它們的健康狀況。
熊貓館周圍百米範圍內沒有其他動物,離得最近的澳洲無尾熊也不會影響到大熊貓。新光特展館是由臺灣新光集團贈予臺北市動物園之友協會新臺幣3.2億所建,工程完成後再贈予動物園營運管理。臺灣市立動物園動物組負責人徐吉財介紹,為避免突然停電的影響,熊貓館還裝有自動發電機。設有100多平方米的戶外運動場和765平方米的戶外展示場,展示場模擬大熊貓棲息地環境,採用斜坡方式面向觀眾,綠色喬木、灌木、水景、假山等,儼然一個小花園。
臺北木柵動物園副園長金仕謙介紹,粗略看過去,大熊貓「團團」「圓圓」似乎沒有什麼區別,但它們有著迥異的個性。特展館剛開放時,吸引了眾多臺北市民前來探望,當小孩子們興奮地大聲尖叫時,「團團」顯得很緊張,而「圓圓」愛耍「人來瘋」,調皮地到處瞎逛。「團團」比起「圓圓」,顯得文靜得多,總喜歡吃東西。「圓圓」則調皮多了,特別喜歡爬高和玩玩具。
8月31日、9月1日,分別是大熊貓「圓圓」「團團」的生日,自然也成了木柵動物園的紀念日;春節、情人節、端午節……熊貓館的工作人員都會和它倆一起過節。
大熊貓「圓仔」
為了讓兩個寶貝過上不一樣的節日,保育員精心設計出了很多有創意的新鮮食品:竹子冰、水果冰、竹筍冰;紅蘿蔔燈籠、蘋果湯圓;麻竹葉粽子……每一項飽含愛心的食物,都得到了「團團」「圓圓」的「認可」,每當有新鮮食物出現,兩個寶貝總會比較新奇,胃口大開、食慾大增。
「圓房」成親誕「圓仔」
大熊貓5—7歲進入性成熟期,成年的大熊貓「團團」「圓圓」心理變化也逐漸顯現,和人類一樣,母熊貓發育比公熊貓早一些,年長一天的姐姐「圓圓」出現了明顯的發情症狀。
為加強交流與研究,臺北動物園與四川臥龍大貓熊保育研究中心籤訂「大熊貓繁殖合作備忘錄」。2011年春天「團團」「圓圓」發情時,四川派專家到臺北進行現場指導、信息交換。如果「團團」「圓圓」配對成功,將創下大熊貓在緯度最低、氣候最熱的亞熱帶地區成功繁殖紀錄。
備忘錄籤訂後,兩岸加強專業人員的交流,並將大熊貓「團團」「圓圓」與全世界的熊貓族群列入共同控管,必要時也可以與其他地區的熊貓配對。
四川大熊貓專家張和民從兩隻大熊貓的年齡、體態、發情記錄進行了對比分析。他認為「圓圓」已進入性成熟階段,但「團團」還沒有。一般來說,公熊貓比母熊貓性成熟晚一兩年是正常的,「團團」「圓圓」「圓房」成親的最佳時機得在來年二月,那時交配時機較成熟。
2013年春,「團團」「圓圓」終於「圓房」,當年7月,「圓圓」產下首隻大熊貓幼崽「圓仔」。
2018年7月6日,臺北木柵動物園為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的孩子「圓仔」慶祝5周歲生日,吸引了眾多臺灣民眾前來「共襄盛舉」。一大早,大貓熊館就已人頭攢動,許多「粉絲」早早等候在那裡。
大熊貓「圓仔」5歲生日
9點20分左右,「圓仔」現身,引發現場一陣歡呼。同時出現的還有「圓仔」的爸爸「團團」。在眾多攝像機和手機的聚焦下,「圓仔」站上一個較高的平臺,不斷去觸碰掛在天花板上印有自己照片的海報,憨厚模樣不時引發觀眾的笑聲。「團團」則在一旁悠閒地吃著竹子。
這可愛的「一家三口」在臺灣民眾中的「人氣」更旺了。不僅大熊貓館總是動物園裡最熱鬧的,而且各類大熊貓主題文創產品層出不窮、常年熱銷。
(來源:雅安日報 作者:高富華)
2019/10/30
「滾滾」播報
2019中國(四川)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節閉幕
10月29日,2019中國(四川)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節在雅安閉幕。閉幕式上,舉行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南部入口社區合作項目籤約儀式,籤約協議25個,籤約金額280億元,涉及大熊貓科普、文創與研學文旅融合發展等。
本次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節以「相約熊貓家園歡聚美麗四川」為主題,由省林草局、省政府新聞辦、雅安市政府、阿壩州政府等聯合主辦,歷時1個月。今年是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雅安是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命名地和模式標本產地。活動現場,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向雅安授予「大熊貓國家公園園地共建先行區」稱號。為進一步促進大熊貓文化科普宣教、學術交流、人才培訓和文旅融合,雅安與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國家林草局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發起並聯絡5所高校,達成共同組建大熊貓研究學院的聯盟意願,目前已啟動籌備工作。(來源:四川日報)
《看熊貓》雜誌郵政發行渠道正式開通,歡迎大家到郵局訂購哦~
版權申明
如無特別說明,本號刊載的文章,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內容僅出於傳遞信息的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本號會第一時間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