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2 榆林記憶更新書目 留下記憶記住鄉愁 鈺釧文化

2020-12-13 鈺釧文化

2018.06.12 榆林記憶更新書目 留下記憶記住鄉愁 鈺釧文化

《北宋楊家將志傳》2014年

《穿越陝甘》2010年

《府谷黨史專輯資料》1991年

《行走陝西》2010年

《黃土風情錄》1991年

《九曲黃河萬裡沙》2000年

《民國時期的陝西記憶》2009年

《清代黃土高原地區城鎮地理研究》2004年

《情系黃土地 北京知青與陝北》1996年

《趣聞陝西》2006年

《陝北民歌採風報告》2008年

《陝北民間音樂選粹700曲》2014年

《陝北說書作品集》2010年

《陝西風物誌》1985年

《陝西廟會》2012年

《陝西民間剪紙集》2003年

《陝西名勝古蹟史話》1988年

《陝西鄉鎮名錄陝北卷》

《陝西中醫縱覽》2007年

《明朝榆林總兵》李春元 著2011年

《廣東民革政協提案彙編》2002年

《何香凝畫傳》2011年

《黑龍江民革黨員黨員名錄》1994年

《畫說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98年

《李濟深畫傳》2005年

《民革黨員簡明讀本》2002年

《民革河南省委50周年》2004年

《民革與統一戰線》

《前進中的肇慶民革》

《民主黨派在重慶》1995年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40年》1987年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50年》1997年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60年》2007年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學習手冊》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歷史道路》1987年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三屆大會會刊》1956年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領導人傳》1999年

榆林記憶 www.0912jy.com

相關焦點

  • 號外:榆林數字圖書館榆林記憶《榆林紀事》六卷更新 鈺釧文化
    文化多元,粲然奪目。這裡的人忠孝傳家,誠信禮讓,崇文重教,文脈綿延,哺育出報界宗師張季鸞,文壇巨匠柳青、路遙一眾文豪,漢民族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歷史上各民族互相徵伐,也互相融合,留下了手把羊肉、奶茶熟米,也留下了裹腿大襠褲、翻毛羊皮襖,遊牧民族遺風濃鬱。這裡秧歌的走場子]隱現古代陣法,酒場的「打通關」,極似舊時對戰,軍旅文化遺蹟隨處可見。
  • 讓城市留下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
    保護:修舊如舊,留住鄉愁「打卡千年記憶,就來嶺南天地」「老佛山的記憶,嶺南的歷史,傳統的文化風貌,在這裡都能領略到,來多少次都覺不夠」……網絡搜索「嶺南天地」,網友的留言、點讚,以及拍攝的美圖、短視頻等數以萬計。
  • 留住記憶,記住鄉愁——孟海鎮民俗博物館開館
    在展廳內,存放了各村捐贈的不少壓箱底的寶貝,鏽跡斑斑的磨盤、鋤頭、犁耙等舊農具,使人聯想到老一輩人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的場景;帶有年代感的紅纓槍、抗戰大刀,讓人回想起那戰火紛飛的歲月;一件件傳統手工藝品,記錄了傳統文化的點滴傳承。在這裡,群眾能記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
  • 石湖「鄉村記憶文化」展館 傳承文化憶鄉愁
    鄉村文化展館裡看變遷,老物件中憶鄉愁。在蚶江鎮石漁村委會,村史館、檔案室以及「鄉村記憶文化」展館,正融入鄉村人們生活,成為展示鄉村文化、守護鄉村歷史記憶,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平臺。 1 老物件講述老百姓生活變遷 藍藍石湖港、巍巍六勝塔、古老林鑾渡。
  • 讓城市留住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 用童聲講述善城往事
    「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11月29日,「童聲講述善城往事」暨喜馬拉雅「品牌電臺」發布儀式在嘉善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據悉,該活動緊扣「雙示範」的建設要求,推進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建設在高起點、高平臺上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 用記憶打撈歷史 以鄉愁展望未來——唐村鄉愁記憶館
    作為首個街道村史館這裡儼然已經成為了王曲人的「精神家園」重煥光彩的古宅裡有著怎樣的鄉愁記憶?讓我們共同走進三間小屋用記憶打撈鄉村歷史以鄉愁展望美好王曲/////////村貌不再,何處尋鄉愁?/////////上世紀的織布機、播種機、陶盆、瓦罐、收音機、鐘錶……鄉愁記憶館還設立了實物展區,根據各村歷史文化特色進行挖掘、整理、提煉,一件件有年代感的實物代表歷史發展變遷的「文物」入駐展館,重新勾起村民對鄉村往事的回憶。
  • 【留住鄉愁】讓人留下無盡鄉愁!尼山鎮老政府大院華麗變身,成為尼山記憶廣場
    ,七彩迷人的燈光,映照在一棵棵大樹上,五彩斑斕,還有那老會議室、老房子展示在人們面前,折射出一幅古樸美麗的畫面,讓人流連忘返,人們在休閒娛樂的同時,不禁回憶起尼山鎮歷屆黨員幹部,在簡陋的老房子裡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的崢嶸歲月,讓人留下無盡的記憶鄉愁。
  • 曲阜市尼山鎮老政府大院華麗變身為尼山記憶廣場讓人留下鄉愁
    尼山鎮歷屆黨員幹部,在簡陋的老房子裡艱苦奮鬥默默奉獻的崢嶸歲月,讓人留下無盡的記憶鄉愁。是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集貿市場,也是曲阜市東南部著名的文化旅遊商貿物流重鎮,距離省級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尼山聖境比較近等實際,決定保留原來的老會議室和兩排老磚瓦房,並保留原來的大門、大樹和院落,其他的老房子進行拆除,在原地址上規劃修建了尼山記憶文化廣場,新建百姓大舞臺、群眾文化廣場、籃球場、休閒涼亭等休閒健身設施,大樹下面有藝術燈光造型,藝術噴泉、鋪裝休閒步道等,特別是到了夜晚,那些老房子、色彩斑斕的樹木更是風景迷人
  • 湯非獻唱《記住鄉愁》音樂會 新曲mv1月8日上線
    2018年1月1日晚19:30,空政文工團青年歌手湯非、王莉攜手登上CCTV4第四季《記住鄉愁》開播特別節目,並獻唱節目主題曲《鄉愁》,致敬經典。二人的真情演繹與現場意境相融,喚起了海內外華人內心深處的鄉愁情結。
  • 東陽再登中央電視臺,《記住鄉愁》盧宅老街今晚播出
    記住鄉愁1月28日20:00,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欄目將播出《東陽盧宅老街:守住本心 雕琢人生》。據了解,2019年開播的《記住鄉愁》第五季將以歷史文化街區為主題,向海內外觀眾講述了中國鄉土故事,溯源中華大地的千古文脈。《記住鄉愁 東陽盧宅老街篇》的播出,將向國內外廣大華人、華僑展現真實、立體的東陽,大大提高我市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本片於2018年12月4日—15日在東陽取景拍攝。
  •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榆林記憶 第二集 住房 築夢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榆林記憶 第二集 住房 築夢 2018-12-25 1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遼寧盤錦市大窪區榮興街道,坐落著遠近聞名的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在吸引眾多省內外遊客前來體驗稻作文化、感受遼河口文化的同時,也摸索發展出農村第三產業的新業態:民宿。
  • 「記住鄉愁」 古北口鎮河西村
    原標題:「記住鄉愁」 古北口鎮河西村由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辦,北京市密雲區地方志辦公室、密雲區古北口鎮人民政府、古北口村村委會協辦的「『記住鄉愁』——古北口鎮河西村鄉土文化展」,將於2016年8月15日在北京市方志館正式開展。
  • 山西面向全國徵集「文化記憶」:想為百姓生活鎖住鄉愁
    山西面向全國徵集「文化記憶」:想為百姓生活鎖住鄉愁 2020-09-24 18:36:13此舉意在通過徵集活動,為山西省全域旅遊培育文化生態景觀,為城市發展塑造文化地標,為社會變遷留下文化遺產,為百姓生活鎖住鄉愁和文化記憶。  此次徵集活動由山西省內外11位文化遺產保護、城市規劃設計、文物文博、文化藝術、旅遊諮詢等領域專家和著名作家組成「山西文化記憶」徵集推選活動專家委員會。
  • 榆林檔案展覽館——探尋紅色榆林記憶
    檔案是一個城市展示文明和記錄發展的重要窗口,榆林市用2年時間精心打造的榆林檔案展覽館,更是榆林歷史變遷的記錄者、收藏者、見證者。7月29日,「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榆林檔案展覽館,在這裡了解榆林的歷史文化和紅色革命故事。
  •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榆林記憶 第六集 電影記憶(上)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榆林記憶 第六集 電影記憶(上) 2019-01-02 15: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失落的心靈在這裡找回︱古村之變:鄉愁黃巖的別樣記憶
    他們充分利用村落中原有的資源,堅持不扒房、只修復,就地取材,留下村莊的時間痕跡;堅持大樹不砍、河塘不填,適度調整,敬畏村莊的原有肌理。片石磚木,都是那鄉愁的寄放自2014年實施古村落保護計劃後,在同濟大學團隊的指導下,歷史遺存豐富的沙灘村成了「太尉殿道教文化、柔川書院儒家文化、近現代建築文化、中醫養生文化和傳統農耕文化」等五大文化集聚村落。當地村民按照原建築輪廓,對已經破敗的院落進行修復,廢舊建築留下的瓦片、磚塊等用於道路鋪設,並融入設計靈感,使穿巷而過的小路呈現出不同模樣。
  • 記憶與嬗變:2018(第四屆)城鎮空間文化與科學論壇在蘇州召開
    12月1日-2日,2018(第四屆)城鎮空間文化與科學論壇在江蘇蘇州召開,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蘇州大學合辦,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築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城鎮空間文化與科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建築學會、教育部中國特色城鎮化研究中心、《中國名城》雜誌社承辦。
  • 杭州富陽: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鄉愁記憶
    杭州富陽:農耕文化博物館 留住鄉愁記憶 2014-08-28 07:43:00 導讀:農耕文化博物館,由一幢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磚木結構民居改造而成,裡面陳設著100多件農耕工具和農業生活用品,原汁原味地展現了改革開放前各時期的山區農民生活風貌。
  • 留住傳統 守望鄉愁 微紀錄片《磐安記憶》傳承失落的老手藝
    留住傳統 守望鄉愁 微紀錄片《磐安記憶》傳承失落的老手藝 2020-12-18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